法国油价多少就抗议_法国汽油价格
1.世界上最出名的商人?
2.国际法的司法豁免原则
3.俄罗斯停止向波兰供应石油,会带来哪些影响?
4.卡扎菲是怎么得罪五常的?
世界上最出名的商人?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里奇福德镇。他们这个家族是十八世纪从德国举家移民到美国的。约翰的父亲比尔是个行为放荡的药贩子,这使他们家庭一次次搬迁,日子过得很不安定。1853年初,洛克菲勒一家搬到俄亥俄州一个草原小镇,第二年,15岁的约翰进了中心高中,同学们叫他“约翰·D”(因为他在作文里这样署名)。约翰是一个超群的辩论家,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头头是道。他有个密友叫马克·汉纳,后来成为国会参议员兼共和党领袖;另一个朋友叫达尔文·琼斯,他们成了少年时代的三剑客。
约翰·D迷恋上了音乐,他甚至一度想当音乐家。当时他与父亲有个特殊的约定:借给父亲一小笔,但要收取利息。尽管这点钱只相当于他来回坐车的费用,可是对生意上的事,他从来就不感情用事。约翰·D·洛克菲勒16岁时,开始面对艰难时世,他翻开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八点,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和高高的硬领西服,戴上黑领带,去赴新一轮的预约面试。他不顾一再被人拒之门外,日复一日地前往———每星期六天,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当时克利夫兰的人口大约为三万。洛克菲勒说,他把列入名单的公司走了一遍之后,又从头开始,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可是洛克菲勒是那种倔脾气的人,越是受到挫折,他的决心反而越坚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休伊特-塔特尔公司。接见他的是二老板亨利·B·塔特尔,他需要人记账,便叫洛克菲勒午饭后再来。喜出望外的洛克菲勒一步一跳走了出去。此后,一直到了老年,他仍记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午饭后他见到大老板艾萨克·L·休伊特。此人在克利夫兰拥有大量的房地产,还是克利夫兰铁矿开公司的创办人,他仔细看了这孩子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老板让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他过了三个月才收到了第一笔补发的微薄的报酬。洛克菲勒一生都把9月26日当做“就业日”来庆祝,那热情,胜过他自己过生日。
洛克菲勒埋头于散发着霉味的账本里。他每天天刚亮就去上班,办公室点的是昏暗的鲸油灯。他说过:“由于我第一个工作是簿记员,所以我学会了十分尊重数字和事实,无论它有多小……”后来公司让洛克菲勒负责付账单,他接过这项工作后仔细核查,“比花自己的钱还尽心”。有一次,在隔壁办公的老板交给他一份长长的、未经核对的管道铺设费账单,请他去付一下。他从中发现了几分钱的差错,洛克菲勒对这种大大咧咧的态度感到十分震惊。此外年轻的洛克菲勒还为休伊特收房租,他不但有耐心,有礼貌,而且还表现出斗牛犬般不屈不挠的精神,直到欠债的人交出钱为止。南北战争爆发前,大多数企业都只经营一项业务或生产一种产品,而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却代理各种商品的销售。1855年年底,休伊特给了洛克菲勒50美元作为头三个月的工钱,相当于每天五毛钱多一点。之后休伊特宣布,这位助理簿记员的工资将升到每月25美元,即每年300美元。
洛克菲勒的私人生活和他在公司的生活一样,也是受一笔笔账目支配的。他发现数字十分简洁、可心,便把公司里的业务准则应用到个人的精打细算上。1855年9月开始上班时,他花一毛钱买了个红色小本子,称其为账本甲,在上面详细地记下自己每一笔收入和开支。洛克菲勒一生都把账本甲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五十多年后,当他拿出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时,睹物生情,几乎是老泪纵横。那个本子被安放在一个贵重物品保险库里,就像一件无价的传家宝。账本甲还告诉人们:洛克菲勒从小就是一位热衷于行善的人。在他工作的第一年,就把6%左右的工资捐给了慈善机构。他20岁时,捐献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收入的10%。
1857年,17岁的洛克菲勒被提升为主任簿记员,年收入提到600元。他充满自信地尝试做面粉、火腿和猪肉生意,数量尽管不大,但每次都有赚头。1858年,洛克菲勒的英国朋友莫利斯·克拉克提议他和自己成立一家经销农产品的合伙商号,最初各投资2000元。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从父亲那里借来1000块钱,加上自己的钱,同克拉克在临河大街32号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年方18岁便进入了贸易代理行合伙人之列。
-跻身于石油产业
早在18世纪,印第安人塞尼卡部落就开始利用石油了。到了19世纪50年代,30岁出头,毕业于达特默斯学院的中学校长兼律师乔治·比斯尔组建了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并且在当地集了石油样本送到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耶鲁大学的小本杰明·西里曼那里进行化验。化验报告中证明这种油可以提炼成优质的照明油,还可以生产出许多副产品。1859年8月28日,宾州的一口探油井里终于咕嘟咕嘟地冒出了石油。
洛克菲勒虽然后来对石油抱有极大的热忱,却是逐步从经营农产品转移到石油上来的。把洛克菲勒拉进这个行业的,是克拉克的朋友塞缪尔·安德鲁斯。安德鲁斯是照明油方面的专家,他认为煤油将比其他来源的光要亮,市场也更大。为了寻找赞助人,安德鲁斯经常去克拉克和洛克菲勒的办公室转悠。但是每当安德鲁斯谈起提炼石油的事情,心存疑虑的克拉克便打断他说:“我告诉过你,这事没希望,我们不会拿出钱来。”安德鲁斯转而闯进洛克菲勒的办公室,把他的想法又推销了一遍。洛克菲勒头一次投资铁路股份获利了,正好手头有一笔钱,他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动员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元,作为新建的炼油企业———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一半的周转资金。
洛克菲勒将炼油厂选在一条名叫金斯伯里的小河边,那条窄窄的水路,离克利夫兰市中心一英里半的路,流入凯霍加河。而铁路把克利夫兰同纽约市连接起来,并且使它有了一条连接宾州油田的宝贵通道。由于水陆并举,洛克菲勒占据了他取得低廉运费的优势。没过多久,沿着金斯伯里河出现了一连串的炼油厂。安德鲁斯对做生意一窍不通,他让克拉克和洛克菲勒去管经营,自己只管炼油方面的事。而洛克菲勒对实际炼油过程十分关心,他经常早晨六点走进制桶车间,把油桶一个个推出来,石油提炼出来之后还会残留下一些硫酸,洛克菲勒就制订用那些残余物来生产化肥———这是他头一次想到用废弃物生产副产品。不到一年,炼油业务就成为他们公司最赢利的行当,洛克菲勒紧紧抓住了这个大展宏图的机会,一头扎了进去。
1860年,洛克菲勒代表一群炼油资本家去了泰特斯维尔油田,以确保自己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他在油田看到,为了把原油运到铁路边上,人们把它装在桶里,用大车拉着走上崎岖的乡间小路。装满石油的车队在车辙交错的道路上绵延不断,许多油桶从车上掉下来摔碎了。原先一派田园风光的山谷变得一片乌黑,井架、油罐、机房与东倒西歪的小屋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油区到处是赌徒和,道德败坏,简直像地狱一般。就如同早年的淘金热一样,他看出了这个行业的草率之处。洛克菲勒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更加理性的阶段。他尽可能地收集资料,坚定地要在这个上帝抛弃的地方,做道德的维护者。
-买下了自己的炼油厂
当初,钻探石油像是在摸彩:谁也说不清石油究竟是不是一个昙花般的奇迹,它会不会给人类带来长久的利益。大多数石油生产商在这种浮躁的气氛下,都想尽快把井里的油抽干,而没想建立一个工业。洛克菲勒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行业有着长远的前景。首次宾州之行使他觉得,探油的结果实在无法预料,相比之下炼油似乎既保险又有条理。没过多久,他进而建立了这样的信念:炼油是从这个行业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关键。
洛克菲勒十分钟情于账本,这使比他大将近十岁的克拉克很瞧不起,觉得他做事刻板,像个小职员。起初洛克菲勒隐忍着,后来终于同克拉克分手了。至于分手的原因,洛克菲勒在后来的回忆录里说:“因为我扩大炼油业务的事,他非常生气,好像这冒犯了他似的。”洛克菲勒看得出来,克拉克缺少胆略,欠了银行的钱便担心得要死,觉得这个冒失的年轻人会把公司所有的资产孤注一掷,所以恼怒不已。1865年1月,在一个名叫皮特霍尔河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油田,并很快魔术般地出现了城市。这成了洛克菲勒同克拉克决裂的催化剂。洛克菲勒请克拉克再签一张借据,克拉克朝他发火道:“为了发展这个石油业务,我们一直在借钱,借的钱太多了。”洛克菲勒毫不退让地反驳说:“只要借钱能稳稳地扩大业务,我们就应该借。”克拉克企图吓住洛克菲勒,便威胁说要散伙;而洛克菲勒这时已决意摆脱克拉克和代理贸易业,他正在动员安德鲁斯与自己合作。
几个星期后,他和克拉克又吵了起来。1865年2月1日,洛克菲勒把几个合伙人请到家里,向大家推荐他快速发展炼油厂的方针———这是克拉克深恶痛绝的事。结果公司散伙,大家同意把公司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拍卖时克拉克请来一位律师,洛克菲勒则自己出马。拍卖底价是500元,但很快涨到5万元———已经超过了洛克菲勒所预想的炼油厂的价值。最后又升至7.2万元,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报出7.25万元,他明白这事将决定自己的一生。拍卖会后,他把自己在代理公司的一半股份和那7.25万元钱一并交给了克拉克。尽管如此,他还是抓了一个头彩:在26岁时,他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每天能提炼500桶原油———这是当地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并且已跻身于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列。
1865年12月,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开了第二家炼油厂———标准炼油厂。四年后,两家工厂以联合股份的形式起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在俄亥俄州注册,洛克菲勒任总裁。之后为了实行彻底的垄断,洛克菲勒一连收购了几家炼油厂,并涉足管道运输业,还建立了自己的铁路网络。1878年8月,安德鲁斯与洛克菲勒在对股东分红问题上出现分歧。洛克菲勒最不能容忍那些喜欢多得红利,不愿把收益投入再生产的董事。安德鲁斯威胁说要转让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按照他的要求以100万元买下了他手中的股票,从此便独自执掌公司大权。
洛克菲勒同当年高中的同学,24岁的劳拉于1864年9月8日举行了婚礼。他尽管已积攒了巨大的资金,买结婚戒指却只花了15.75美元。这笔花销记在账本乙内的“杂项开支”项下。洛克菲勒一向怀念这段时光,并且一直珍藏着他俩用过的第一套餐具。
-抢占全球市埸
19世纪80年代初,标准石油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全球垄断,洛克菲勒扬名海外。为了研究国外市场,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派石油商人威廉·赫伯特·利比去远东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利比注意到石油“比商业史上任何一种源自一地的产品的渗透性都强”,于是便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地劝说人们使用煤油。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利比很满意地看到,当一本宣传煤油灯安全可靠的小册子翻译成中文后,一艘艘小舢板满载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沿河而上,向中国内陆深处驶去。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第一次买煤油的顾客。
可是自从里海边的俄国巴库喷出原油后,到19世80年代末,巴库郊外已麇集了二百多个炼油厂,价格低廉的煤油很快充斥欧洲市场,抢占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地盘。美国驻巴库领事J·C·钱伯斯被标准石油公司派去收集情报,他发出警报说:俄国人“野心勃勃,要把美国石油从世界市场上赶出去”。洛克菲勒大吃一惊,为了报复俄国人,他使出了惯用的重型武器:在整个欧洲降低油价,并且开始了恶毒的宣传活动,使人们对俄国煤油安全性产生怀疑。
激烈的海外竞争再次激起洛克菲勒的斗志,他决定设立自己的海外机构。1888年标准石油公司设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英美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英国的石油生意。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又在不来梅成立了德美石油公司,负责德国的市场。他在鹿特丹还建了一个石油输送站,签了一个向法国供应全部所需原油的合同,买下了荷兰、意大利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并策划在印度进行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标准石油公司还向欧洲派出了第一艘装载量为100万加仑的巨型蒸汽油轮。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为了抢亚洲的生意,甚至屈尊代销俄国煤油。它终于在亚洲设立了一系列营业所,并且向上海、加尔各答、孟买、横滨、神户和新加坡等地派去了一批代理人。自此竞争便成了国际石油业一成不变的事实。此时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洛克菲勒创立的这个石油帝国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融生产与商业为一体的机构。
为了使大家相信他是个情操高尚的商人,洛克菲勒给高尚下了这样的定义:信守合同,及时偿付账单和债务,公平对待小股东,从不发行虚股等等。为了标榜自己清白的形象,他一再坚持自己的商业信誉和补偿规则。其实身处帝国之巅的洛克菲勒还建立了一个广泛的情报网络,他从各地代理人每月交上来的报告里摘录了厚厚的分类卡片,上面记录着独立石油销售商在他们领地里售出的每桶油的来源。标准石油公司间谍们收集的情报大部分来自杂货店和铁路运输代理,这位巨头在百老汇26号里能看到他的王国在最偏远的角落如何与对手竞争。当时标准石油最常用的策略,是大量散布谣言,说那些为数不多的独立销售商都在苦苦挣扎,用不了很久就会无力供应石油,以吓跑他们的客户。
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对得起良心,洛克菲勒需要乞灵于一个崇高的主题:用低廉的价格给人类带来光明。他早年在油田观看钻井时,曾默默盯着那口井,慢慢地说道:“这是穷人的光明。”这样的话在他的书信中随处可见。洛克菲勒在偏远的农村长大,在烛光下看书,他理解廉价煤油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他醉心于用低成本、高产量的生产保住市场份额,为此他不惜暂时减少利润。正如他本人所言:“标准石油公司一直记住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一定要提供最好的服务,满足于大量增加的业务,而不是增加利润去诱使别人与我们竞争。”洛克菲勒明白,如果自己太贪婪了,别人就会用其他产品取代煤油。
1883年,由J·N·皮尤为首的一个商业集团把天然气用管道送到了匹兹堡。洛克菲勒很快就看出天然气是对石油生意的补充。他建议标准石油公司应该在这个领域里发展。两年内标准石油公司就把天然气从宾夕法尼亚西部运到了俄亥俄州和纽约州的各个城市,到了90年代,洛克菲勒已经秘密掌管着泰特斯维尔、石油城、布法罗和其他13个地区的天然气公司。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洛克菲勒是其最大的股东。
-面临两难抉择
自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25年后,美国境内再也没有发现大油田,因此人们总怀疑洛克菲勒帝国是否坚实。洛克菲勒长期以来也被两个截然相反的噩梦所缠绕:要么是石油枯竭,使自己的石油管道和炼油设备无事可干;要么是被大量的廉价石油所淹没。在19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人心惶惶的高级经理会上,有人甚至建议标准石油公司退出石油业,转入一种更为稳定的行当。洛克菲勒听完这悲观失望的发言后,站起身仰天祷告道:“上帝会赐予我们一切。”他深信石油埋在地下应自有其道理。
尽管标准石油公司在炼油、运输和销售等方面无所不能,可是直到19世纪80年代初,它还只拥有四处石油生产基地。鉴于宾夕法尼亚的油田业已枯竭,洛克菲勒担心可能不得不转而使用俄罗斯原油,这将削弱甚至彻底打垮标准石油公司。于是洛克菲勒1884年就开始催促手下建立原油储备。一个转折点出现了,1885年5月,一支勘探队在俄亥俄州西北部的莱玛镇寻找天然气时,意外地钻探出一片油田。到那年岁末,这儿四周一下冒出了250多个石油井架,并且一直延伸到印第安那州。但美中不足的是,原油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存在着一些难以对付的问题,燃烧时会在灯上形成一层薄膜。更麻烦的是,它的硫化物含量太高,会腐蚀机器,并且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但洛克菲勒仍对俄亥俄-印第安那的油田充满信心。为了解决质量问题,他在1886年7月请来一位叫赫尔曼·弗拉希的著名德裔化学家,交给的任务是:去掉莱玛原油中的异味,把它变成可以上市销售的商品。此时标准石油公司正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相信弗拉希定能成功,把俄亥俄和印第安那交界处大片土地全都买下来呢?还是冒着失去大笔财富的危险,等弗拉希做完实验再说?洛克菲勒尽管一向行事谨慎,这时却显示出远见和胆量,他决定在莱玛石油上投下一大笔赌注。这遭到董事会中以普拉特为首的一批人的反对。为打破僵局,洛克菲勒在董事会上提出:“我用自己的钱进行这项投资,并且承担两年的风险。”他答应拿出300万元———相当于1996年的4700万元,“两年后如果成功了,公司可以把钱还给我;如果失败的话,由我来承担损失。”
标准石油公司花了数百万元买下莱玛的油田,还铺设了输油管道。那时这种“臭鼬石油”每桶只卖15美分,没有市场,但公司还是把这些石油库存起来。到1888年存量达到4000万桶以上。当然,洛克菲勒在这场中没有单纯依靠化学家们,他还到处寻找这种难闻石油的新用途。
他派出一批批推销员和技术人员去动员铁路公司用石油代替煤炭做机车燃料,劝说旅馆、工厂和仓库用石油做燃料替换煤炉,但这些生意并未做大。终于,到1887年10月,弗拉希用氧化铜去硫法在处理莱玛原油上取得成功,生产出了可供上市的煤油,公司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石油生产。洛克菲勒恢复了活力,开始进行这一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并购。1890年他吞并了联合石油公司和其他三家大型石油生产公司,控制了宾夕法尼亚和西弗吉尼亚州30万英亩的土地,从此成了该行业中的头号霸主。
-创建芝加哥大学
标准石油公司完全控制了石油业之后,“大型垄断企业的鼻祖”洛克菲勒成了镀金时代的象征,因而也成了众人批评的焦点。1888年美国大选时,反对各种托拉斯———包括石油、威士忌酒、糖业以及几十种其他行业托拉斯的抗议活动,在许多地方爆发,迫使竞选两党在施政纲领中都严厉地谴责经济集中。
在这场越来越强的批评声中,洛克菲勒再次受到了的严格审查。1888年,纽约州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在调查标准石油公司时才领会到与洛克菲勒打交道有多难。一位送传票的司法人员来到百老汇26号公司办公地,被告知洛克菲勒出城去了。他来到第54西大街4号,被告知洛克菲勒确实在家里,但不见客。为了防备这位大人物一大早溜掉,这位送达员在洛克菲勒家的门廊下凑合了一夜。然而他第二天天刚亮按响门铃时,却被告知洛克菲勒先生已经离开了。为了指导洛克菲勒如何对付纽约参议院的听证会,标准石油公司聘请了一位名叫约瑟夫·乔特的著名律师。见面时,洛克菲勒热情地同他打过招呼后,便歪在长椅上露出一副无精打的样子。乔特试图就公司事务询问他的意见,洛克菲勒却滴水不露,这使乔特十分灰心。
1888年2月的一个上午,48岁的洛克菲勒身穿外套,头戴礼帽,在乔特的陪伴下来到纽约市最高法院坐满了人的法庭上。乔特很快就发现他根本不必为其担心。洛克菲勒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商人一样,擅长于做出模棱两可的回答。他还变成了一个茫然、健忘的家伙,和蔼可亲却有点思维混乱,像是迷失在标准石油公司巨大的迷宫里。向洛克菲勒提问的是该委员会法律顾问罗杰·普赖尔,他盯着洛克菲勒,用手指指着他以示谴责。洛克菲勒始终保持平静,使两人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洛克菲勒在证词中首次提供了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起草的托拉斯协议,公开了八位现任受托人的姓名,透露了公司当时拥有的700位股东。最令人吃惊的是,他列出了属于托拉斯的41家公司———其中有许多在此之前从未公开过这层关系。为了反驳标准石油公司是一家垄断企业的说法,洛克菲勒提交了一份111家与其竞争的炼油厂的名单,同时还述说了他与俄罗斯石油业展开激烈竞争的动人故事。
但是,无论洛克菲勒提供的证词如何出色,该委员会的报告还是称标准石油是“本大陆上最难对付的金钱实体”,“是原始的托拉斯”。洛克菲勒不得不大量捐钱,但他捐钱的速度总是无法赶上收入增长的速度。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学会用一种系统、科学而又同他的财富规模相称的方式捐钱。他创立了芝加哥大学,并以此最终确定了今后作为慈善家的工作方式。
但他不愿把这所大学与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洛克菲勒不喜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校长威廉·雷尼·哈珀终于说服他出席18年7月举行的建校五周年庆祝活动。这位赞助人表示不发表演讲,只想轻松地在校园里偷偷地欣赏一两个小时。这天,三千多名衣冠楚楚的学生和教授涌进校园里,只有一个人身穿普通礼服,头戴丝质礼帽,走路时还像儿时一样,眼睛盯着地上。他走上台时,大家的双眼注视着这位深居简出的美国人物。第二天上午,洛克菲勒骑上自行车,穿着运动装参观了校园。
1895年,56岁的洛克菲勒开始不露声色地逐步隐退,把事业交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岁。
国际法的司法豁免原则
为产品的国际民事关系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当代国际法和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问题已引起国家,不仅涉及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法学者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国家豁免的国家豁免原则?是国际法的原则
得到确认的国家立法,司法实践和国际条约,并在19世纪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法原则。在这个原则下,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如域外国际礼让,相互说,国家主权,等等。 [1]然而,各国主权平等和独立国家的外国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不可侵犯性的理论。
国家豁免,也被称为主权豁免的国家和他们的财产从外国法律,在外国法院的管辖范围。国家豁免,包括司法豁免,行政豁免和税收豁免。司法豁免权,其中包括管辖豁免,诉讼豁免和执行豁免。国家豁免的基本含义是:1。同意非外国的国家,一个国家的法院,应不招待在国外的被告的任何诉讼;一国接受了原告的诉讼在国外法院等,可以被直接相关受理的情况下国外的反申索; 3。一国法院不得强制执行的情况下,外国对。
国家豁免的原则,国家主权的延伸,是一项重要权利,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享有豁免权的国际交流,是一个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只有坚持这个原则,以维护和巩固国家主权的原则,以确保正常的,平等的主权国家之间和互惠互利的交流活动。
在另一国法院的同意,国家应诉讼的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
管辖豁免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而不该国或该该国作为诉讼标的的财产。它包括的内容的豁免,豁免的国家,因为个人原因和特殊法律地位的国有产权属物理。 [2]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由于所有权的主体,这一权利的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其物业的其他主权管辖的特殊法律地位的具有法人资格享受特殊的待遇。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外国公民,国家机关及其属性(和领事财产),不得取任何财产,应受到国家主权尊严不相容的措施,国有财产,无论在任何其他国家,特别的保护。应结合
管辖豁免的国家及其财产的理解,与从执行法律豁免权,豁免,否则,我们将不能够完整,全面地掌握这个概念。管辖豁免,诉讼豁免和执行不唯一的区别,但免疫相关的,一方面,他们有明显的差异,有不同的含义,并分别与不同的国际民事诉讼阶段,放弃豁免,并不意味着放弃其他两免。另一方面,他们也紧密相连的三个来自国家主权的原则,共同构成了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及其财产豁免权原则,管辖豁免,诉讼豁免和执行的前提豁免,一个国家只有在其他国家享有管辖豁免,这是,当然,享受在国内法律程序的豁免和执行豁免,同样,只有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法院放弃豁免司法管辖区提出的诉讼豁免和执行问题的豁免权。
国家作为国际法的原则和他们的财产,并享有管辖豁免的原则,国家主权,而不是例外的规则,[3来自任何的片面限制的做法是错误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原则不容许合理的例外,这个例外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场合。首先,各国一致同意放弃他的国家。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的特殊需要和利益的基础上,放弃管辖权排除溪泉,他们的方法:1。明确所抛弃的有关规定,条约,合同; 2。发生纠纷或之后开始的行动,明示或暗示的放弃。中国在1980年参加在1969年民事责任公约“油污损害承担的义务,放弃管辖和执行豁免国有商人的判断。应该指出的是,限制豁免的放弃豁免第三部分,这两种根本不同性质的问题,不应该混为一谈,前者是由主权国家取的举措,是行使主权的表现,而后者则是其他国家对一个主权国家,是一种侵犯主权,第二个是由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取报复措施。根据对等的原则,当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及其财产权利的司法管辖豁免,按照国际法的失败,与应有的尊重,其他国家都有权取报复措施,不给它管辖豁免。
国家豁免的理论和实践的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国际法中,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极具争议的问题,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政策,从而对特定的应用,尤其是在发行的适用限制,国家学说和立法,司法实践中存在严重的分歧。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早在20世纪,19世纪的结束,形成的理论和实践的两个主要类型。
(一)理论的绝对豁免权
说,理论的绝对豁免权,也被称为绝对豁免主义,绝对豁免原则或绝对的豁免权,外国国家及其财产的外交豁免的外国除非所从事的行为的性质,无论豁免,须代表绝对豁免奥本海姆,海德,英国DAI插头菲茨莫里斯,李斯特,德国,埃文鲁普,比利时尼斯,以及前苏联波古斯拉夫乔姆斯基等理论。奥本海姆, “国家平等的影响是任何国家都不能行使管辖权的另一国。因此,尽管该国可以在外国法院起诉,但一般不能被外国法院起诉,除非是自愿提交给法院的管辖权。 “[4]海德绝对国家豁免了非常肯定,他指出,”一个国家,而不是任何其他国家的司法管辖权,并没有他的同意,任何国家都可以起诉它,这是公认的学说。 “[5]
国际惯例,取绝对豁免理论的一些国家早在16世纪,并于1668年第一个承认外国国家及其财产豁免权的判例。西方国家的19世纪初,通过其国内立法司法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实践相互给予管辖豁免。[6]当时,美国,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实现绝对的豁免权。美国最高法院法院首席大法官马歇尔在1812年在著名的“交易”的情况下,有一个“主权国家完全平等和绝对独立的”为捍卫主权豁免的基础,拒绝其他主权国家法国船试验[在未来7],美国已经取绝对豁免权,外国国家及其财产,无一例外地给出了绝对的豁免权,直到1952年,这个问题的国家豁免政策的变化,其他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和其他许多国家有相同的判断,各国一致认可的,他们的财产享有管辖豁免。因此,年底前在19世纪,20世纪初,这个理论是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支持和广泛在司法实践中用。目前,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绝对豁免权。
(b)限制豁免理论的
限制豁免理论,也被称为有限的豁免的学说,有限豁免的原则,限制豁免说或职能豁免说,外国国家及其财产享有豁免权,应考虑其行使职能可能会主张国家行为,根据其性质或目的分为主权行为,行为规则和非主权行为,交易权的侵犯或私人行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的行为在他的国家的权利或公共法律行为享有豁免权,第二类行为是无权。取限制豁免理论在19世纪后期,他们的代表伏羲乐,罗兰,巴尔,爱富泰尔,魏斯,斯皮里,和菲奥雷。
国际惯例,在意大利的第一个放弃的绝对豁免的理论,限制豁免理论。那不勒斯最高法院的裁决,于1886年确立的原则,外国在纯私法范围内的问题,不可能要求豁免,[8]在1887年,意大利上诉法院还主张有管辖权行为外国作为民事法律的性能。[9]从那以后,荷兰,比利时,埃及,瑞士,奥地利,罗马尼亚,法国,希腊和其他国家法院的判决已经取了限制豁免理论来处理国家豁免和他们的财产,1952年5月19日宣布:“大老信”的结论“追求主权豁免原则是有限制的,未来的政策院”,[10]这标志着从绝对豁免转向限制豁免。 1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外国主权豁免法,限制主权豁免权,以法律的形式,18年,英国颁布了”国家豁免法“。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南非,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还开发了国内也可以在这方面的法律。目前,奉行限制豁免西方工业国家,他们被分成的国内立法的形式,其理论编纂所订定的国际条约有限主权豁免在这方面的国际条约:1926年“国有船舶豁免某些规则的公约“的统一,”布斯塔曼特法典,1928年,1933年的“罗马公约”,1944年“民航芝加哥公约”1958年“领海及毗连区公约”防止劫持航空器,国际油价污染损害1969民事责任公约“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这两种理论是不完善的,即使是在存在严重的缺陷或问题。绝对豁免权,限制豁免是不可靠的。特别是,理论在国际法上国家主权及其财产豁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促进和维持正常的国际交往的原则,建立绝对的豁免权。然而,传统的绝对豁免理论的需要要克服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首先,该理论的科学性的字眼绝对豁免权。国家及其财产在外国享有“绝对的”豁免,太绝对国家豁免为原则的国际法律,允许合理的例外;其次,绝对豁免权的国有公司,企业享有国家豁免权的主体也偏向。这些顽固地坚持绝对豁免理论是不科学的,过时的。限制豁免理论不仅从理论上讲,没有根据的,并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第一,国家主权的原则背道而驰的限制性豁免理论,忽略了国外的主权和尊严,更容易受到外国的抗议和报复,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国际关系和破坏国际和平,二,限制豁免的主权和非主权行为划分的的理论不科学的行为,和标准的分类的问题,在实践中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带来勒索和滥用上诉风的,因此, ,国家豁免的理论必须是完美的。
我们的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执行政策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理论和实践,更吸引了全世界的重视和关注。
从理论上说,在“”中的国际司法判例国家及其财产的豁免权是不足够的重视,缺乏广泛的研究,我们的国际判例法的国家及其财产的豁免权,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著作。自19年以来,湖广铁路债券案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1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司法管辖权的法院的内部状态,这直接来自于国家的特殊法律地位的原则是主权国家及其财产豁免,两个国家由于特殊的法律地位的个人免税额,也包括国有资产的豁免属物。分为司法管辖豁免权,法律程序的豁免和执行豁免的豁免,本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企业做不享有豁免权; 3。取消排除或限制的豁免,获得了一致的批评,但在同一时间,学者几乎所有的,绝对的豁免权理论在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了,尤其是在当代国参与在国际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从一个国家自己的利益的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不能使用。[11]
在实践中,中国一贯主张的管辖豁免国家及其财产,并坚持国家主权豁免的原则,反对他国肆意破坏国家主权豁免原则的做法,并倡导当事人之间达成一个国际协议,以消除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国家在有关国家的豁免权。一方面,主张,并坚持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它的行为,当然,享有的豁免权和财产,经同意,没有任何外来的庭审中,在1949年的航飞机的情况下, ,1950年刘永好号“油轮的情况下,1953年的威尔?斯法哥银行存款的情况下,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贝克曼诉案件,在烟火的情况下,19年,19年,湖广铁路债券案于1989年光华寮视属何情况而定,我们的表明的严正立场。另一方面,中国法院将不被接受起诉外国国家和的情况下。但是,中国从来没有说明绝对主权豁免。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和国家主权豁免的前提下,根据正常的经济交流的需要,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协议或其他形式的具体案件或某些事项放弃豁免权原则。我们的代表在声明中由第六委员会第39届联大的报告,黄嘉际法律委员会,“在过去的,正如我们已经说过很多次,从来没有所谓的绝对国家豁免,因为国家可以是明示的或默示的同意自愿接受外国法院的管辖,或因为双方同意取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司法解决,而不需要“[12]。与此同时,中国主张国家豁免的范围的国有及国有财产的行为。我们严格区分国有及国有财产的行为与国有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私人行为和财产是不利于后者的国家,在国外享有司法豁免权,不需要。
另外的立法实践和条约实践中,同样的性能,我们要求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外交实践。目前,在具体的立法的国家和他们的财产没有特殊的豁免,但提供的法律原则,如第239的民事程序法,人民共和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的中国外交特权和豁免的比尔“4,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条约”的做法,而坚持国家豁免原则?,承认,国家可以自愿地放弃其豁免权,并想这样一个豁免,以将奠定在该条约为基础的国家的同意是可取的,如1958年的中苏的商业和航海条约及配件有类似规定。此外,我们签署或加入的国际公约,如15年参与参加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19年至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1980年,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等规定国家豁免公约”,中国也是适用的。
新国际秩序豁免国家及其财产管辖下的理论的完美
交替之际的旧格局,未来的世界里,去,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关系到未来的世界和人类的命运,但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我们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个新秩序,包括一个新的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整体,在新的国际秩序的核心应该是所有国家的平等一员,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独立的,是国际社会的。的基本内容的国际新秩序,包括:在全国拥有的权利以独立选择自己的社会,政治,经济系统和路径根据本国国情,任何国?家,特别是发展中是一个大国,不得干涉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不应自己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对其他国家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任何国家不得不被任何借口侵略或吞并他国的领土,国际纠纷通过和平谈判应该是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的结算国际争端的战争,国际关系可能不被压力大,是小,强欺弱,富人欺负的可怜,国际事务应该是世界平等参与协商解决可以不成为的垄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任何一个国家应不寻求推强权政治4,改变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将其替换为一个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等价交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不能脱离适当的法律原则,规则和普遍适用的形成。改善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理论,必然要推动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理论在实践中的绝对豁免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了,特别是在现代国家参加国际民事和商事活动已变得更加频繁的情况下,从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交流自己的利益之间的发展,和它是不用。此外,在实践中,一个的党国家限制豁免原则,他们认为不应该的行为或物业管辖的豁免,而其他国家,自己还忽略了实际的原则,坚持绝对豁免权,放弃彼此的国家相应的行为或该财产的管辖范围,显然是几乎出了茧[13]。的限制性豁免权理论,删除的豁免理论和批评是一致的。因此,国际法学者主张放弃的点查看的绝对豁免权,取而代之的是以下的措辞:国家及其财产在国际民事诉讼中享有司法豁免权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坚持这一原则,可以帮助保证正常,平等,互利,主权国家之间的交流。然而,这并不是说,坚持这个原则在民事活动中,可以通过条约,协议或合同,自愿放弃,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实践两个派系之间的妥协和调和[14],或者主张被遗弃的国家的原则,互惠的基础上,决定是否给予豁免的管辖[15]的一个特定海外国家在条约或其他协议的情况下。
国际法律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应对的司法管辖豁免的国家及其财产的理论是完美的,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需要。至于如何改善,但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也没有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笔者试谈一些粗略的看法的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理论的完美。
必须完全克服的缺陷的绝对豁免的理论,并完全否定的限制免疫理论,雕刻出需要满足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和世界的根本利益的,并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国际社会为解决国家管辖豁免的新途径。
2。坚持的原则查看来自世界各地的做法,无论是实施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绝对豁免权,或西方发达国家实施限制的豁免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国家主权豁免。 ,主权国家享有豁免权作为国际法的一个原则问题,而不是例外。提高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理论,你一定要坚持国家主权豁免的原则,这是根本的位置和出发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3。制定的国家豁免权的国际公约“。实践证明,共同的谈判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现代国际社会达成共识,消除分歧,解决争端和的问题。世界应该坚持的原则,国家主权豁免的基础上,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协商的精神,实事求是,求同存异共谋“,以务实的态度,充分协商,寻求各方共识,协议,可以接受,以便制定国家豁免的国际公约,以协调世界代表的国家及其财产的豁免权,并使其收敛。国际公约国同意,自愿进入或参与,反映各方的意志,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已稳定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不仅有利于操作和有关国家之间的国家管辖豁免制度及其财产的问题,而且还有助于防止和避免此类纠纷的产生。因此,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国际条约作为世界上的调整,国家免疫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必须是“公约”的目标,国家的基本原则,权利和义务方面,国家主权豁免和程序,解决争端的办法和程序,以及违反合同的责任等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
注:
[1] [2]黄进:国家免疫反应的研究,中国大学的政治学和法律出版社,1987年4?5,2。
[3] [14]倪征燠热:“关于国家豁免的理论与实践”,载于1983年国际法年鉴“6,29。
[4] [11]李双元主编的“国际私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459463?464。
[5]海德:“国际法”(1947年),第1卷,813?814。
〔6 - 府学理念:“国际法教程,警察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96页。
[7]亨克特:1980年版的国际法案例与材料”, 491至493。
[8]黄进:“在理论的极限状态豁免权”,载“中国国际法年鉴”,1986年,279。
[9]韩正:国际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 134。
[10]美国院公报,1952年,26,984。
[12]“中国国际法年鉴,1985年,643。
[13]黎则锐:国家豁免的前瞻性审查“上载”中国年鉴“国际法”,1986年,250?251。
[15]李双元主编的“国际私法(冲突的文件) ,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13页至315页。
原江海 - 1996年
俄罗斯停止向波兰供应石油,会带来哪些影响?
俄罗斯终于对波兰“下手”了!据法国媒体报道,波兰境内最大的石油公司奥伦石油近日对外突然宣布一则声明,称俄罗斯方面当前已经暂停了通过“友谊”管道向波兰输送石油。与此同时,波兰还强调自己绝对不会受到影响,奥伦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巴伊特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公司之前已为此做好了准备,“我们只有10%的原油来自俄罗斯,将用其他来源替代”。奥伦公司表示,俄罗斯上述举动不会影响波兰市场上汽油和柴油的供应。
至于奥伦公司的话是真是,现在不做讨论,留给时间验证。要知道,在俄罗斯天然气断供时,波兰也是这样的说的,完全不把俄罗斯天然气当回事。而在俄天然气真的停止供应后,波兰居民只能排队数天抢购燃煤应急。
俄对波兰断供原油,影响有以下三点
一、欧洲石油价格的上涨
俄罗斯在原油市场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原油出口量维持在400-500万桶/天左右,同时还有200-300万桶/天石油产品出口。一旦俄罗斯出现断供,很难有其他来源在短时间内填补这个缺口,即便未来贸易流能够有一定程度的调节,买家也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从当前原油市场所处的供需环境来看,市场已经处于低库存和闲置产能下降的大环境之中,进一步的消化库存也意味着未来供给短缺的可能性上升。
所以俄罗斯停止向波兰供应石油,会使市场担忧上升,油价大幅上涨。
二、美国可能从中得利
从能源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俄罗斯让出了欧盟大部分市场,美国正“趁虚而入”,据白宫的数据,去年美国对欧天然气出口量增加了一倍多,另外,美国原油产量激增也有助于稳定欧洲市场。
能源历史学家、标普全球副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表示:
美国重新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国能源现在正成为欧洲能源安全的基础之一。
换句话说,美国正在重新夺回全球能源的主导权,下一步很可能就是重新控制油价了。如果达成这一目标,那么美国控制住通胀的可能性将激增,从而可能会影响美联储的决策,这可能是目前市场最需要关注的因素了。
三、德国态度或有松动
俄罗斯对波兰被断供石油后,德国又爆发了一次示威抗议,反对德国跟风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结合时间点可以看出,德国人并不想成为下一个波兰。
由于北溪管道被炸,德国已经失去了廉价的天然气,如果管道石油再被俄罗斯断供,那肯定是要雪上加霜的。
虽然德国去年已经承诺停止所有俄罗斯石油的购,但在寻找替代品的时候却被现实打脸,德国向哈萨克斯坦购买原油,却依然离不开友谊管道。
由于哈萨克斯坦与德国并不接壤,所以德国购买的原油只能通过俄罗斯“友谊”(Druzhba)输油管网系统来交付。作为全世界最长的输油管道,启用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友谊”管网分为两线,分别途径波兰和乌克兰,向德国、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输送石油。
哈萨克斯坦已经明确表示对德国年供应量能够上升至600万吨,对应12万桶/天。这个供应量足以维持德国近一半的需求。当然,考虑到这些原油依然要经过俄罗斯的管道来运输,所以除了向俄罗斯支付管道费用,德国的能源供应也需要继续“看俄罗斯的脸色”。
所以,在俄对波兰断供后,德国人们的态度就很说明问题了。
卡扎菲是怎么得罪五常的?
最近这几天,利比亚又上头条了,利比亚内乱已经10年了,国内两大武装力量还在互相攻击。
在经历北约空袭,利比亚国内武装力量你打我我打你之后,40年前就半只脚跨入发达国家的利比亚现在整个国家一片废墟。
这一切的一切,令大思兄感慨不已,那是什么原因才导致这一悲剧的出现?这一切都得从卡扎菲说起。
一、利比亚
利比亚是非洲国家,位于北非,与意大利隔海相望,原来是二流发达国家意大利的殖民地,利比亚北面有高达1900多公里的海岸线,95%的国土都是沙漠,极度缺水,但是却盛产石油。在利比亚王国时期,也就是卡扎菲上台的前一任王国时,利比亚是亲西方的,其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就是利用石油地租来维持统治,西方石油七姐妹赚得盆满钵满,国王就靠收点地盘喝点汤水,而利比亚国内的国民却并没有从石油中获得任何好处。
利比亚国内有着多达140多个的部落,其中较大实力的有30多个。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卡扎菲就是出生在利比亚南部的一个小部落里。利比亚南部大片沙漠,越往南就越深入沙漠,也就越穷,卡扎菲一样也逃脱不了命运,卡扎菲的父亲就是普通的牧羊人,靠替人牧羊维持生活。1942年卡扎菲出生。由于是替人牧羊,所以卡扎菲家并没有稳固的住所;卡扎菲小时候一直都远离城镇生活,长大了,要上学了,卡扎菲每天都在步行一个半小时上学。
等到了中学时,因为羊群的迁移,卡扎菲家又不得不再次搬家,这样卡扎菲就更加的远离学校,而因付不起住宿费,卡扎菲不得不到清真寺院打地铺睡觉,平日里还不得不到寺院要饭,这样的经历使得卡扎菲被人嘲笑是“乡巴佬”。
1961年,卡扎菲进入班加西利比亚大学主修历史,1963年卡扎菲放弃学业,加入保卫国王的精锐卫队,后来转学到了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当时的利比亚除了石油工业之外,并没有什么工业,整个国家还处在部落时代,虽然有国王,但是国王与部落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简单类比下,利比亚有着140多个部落,这些部落可以简单类比为军阀,而当时利比亚人口仅仅为160万左右,所以当时的国王其实对国家的管控能力并不强。
国王也并没有多大的想改造利比亚的想法;国内是如此,国外更加不太平,当时整个阿拉伯地区并不太平,1952年埃及革命,卡扎菲最敬佩的纳赛尔通过军事上台;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1958年埃及、叙利亚和北也门组成阿拉伯合众国;在这一前提下利比亚留给普通下层人上升的通道就只能是从军,卡扎菲也无法摆脱这一命运,所以他就去读了军校。
这与兔子国90年代很像,很多穷人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之后没钱读,就去读那些不要钱还发钱的军校。
1965年,卡扎菲军校毕业后进入利比亚陆军服役,任通信兵。在服役期间他遇到他的第一任妻子-法蒂赫,有传言说是由于卡扎菲帅气的外表吸引了妻子的注意;也有传言说是卡扎菲在军校学习期间曾组建了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出众,出众的领导能力成功的吸引了老丈人利比亚哈利德将军,所以要将女儿许配给他。
这两者应该是兼而有之。服役后不久,卡扎菲依靠哈利德将军的关系进入英国桑赫斯特军事学院学习。
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是因为卡扎菲在英国学成之后不久,就与法蒂赫结婚,卡扎菲其实并不喜欢这位将军女儿,在卡扎菲上台后不久就与法蒂赫离婚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卡扎菲通过与将军女儿的结合,确实给卡扎菲带来了“第一桶金”。当时的利比亚国王昏庸无能,也不能给利国民带来福祉,所以当时利比亚国内民心思动,军队内部也有不少军人成立了自己的组织,伺机而动,卡扎菲由于深受纳赛尔的影响,所以他效仿纳赛尔成立了“自由军官组织”。
(1952年纳赛尔通过组建“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成功上台,卡扎菲为了向纳赛尔致敬,直接把“自由军官组织”这个名字拿来用了。)
1969年8月末,身处沙漠地带的利比亚异常的炎热,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年老多病,怕热,就跑到国外避暑去了;只留下王储哈桑·里达王子镇守。卡扎菲看到机会,1969年8月3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以夜间训练为掩护,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发动了旨在推翻亲西方的利比亚王国君主制王朝的军事。
发生时,留守国内的王储哈桑·里达王子正在王宫中喝得酩酊大醉,他听到枪声立即从宫中逃出,藏到游泳池里,次日被捕,卡扎菲成功,这几乎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军仅在突袭班加西的王室卫队时发生了小的冲突,1人被打死,15人受伤。
事后,有人统计当时卡扎菲的自由军官组织仅有500人而已,就是这样一场开玩笑似的军事,开启了卡扎菲在利比亚42年的统治生涯。
这一年,卡扎菲27岁。
二、卡扎菲
仿佛一夜间,利比亚就换了人间。美国和欧洲在利比亚占有大量的石油,这些大国都非常的诧异,卡扎菲是个什么东西?哪来的?咋一夜之间就成功了?当时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有6000人驻扎。不过卡扎菲在成功的第二天,就通过广播向全世界宣布,成立新的,并且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正在欧美调查卡扎菲背景的时候,卡扎菲宣布,卡扎菲将保护所有外国资产,外国公司在利比亚的利益绝不会有任何变化。
欧美一听,他们就觉得管你利比亚谁做主,反正我的利益不受损,随便你们闹腾。毕竟我军事基地还在那里,谅你卡扎菲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可惜欧美打错了算盘。上台之后的卡扎菲开始了亲苏政策,10年3月卡扎菲强迫英国基地撤离,6月美国基地撤离。驱离外国军队之后,卡扎菲开始了清算外国石油资产,他直接将所有的美国在利比亚石油公司直接收归国有,这使得美国与利比亚关系急剧恶化。但是卡扎菲清醒认识到赶走了美国人,那得找一个靠山,卡扎菲想到了苏联。
卡扎菲和苏联一拍即合,赶走了美国人之后,苏联立即派遣军队驻扎到了利比亚,并且卡扎菲通过收缴的国外大量石油资产,获得了大量的资金,然后又飞快的和苏联签署了大量的武器销售协议。
苏联大哥的心思很简单纯粹,利比亚地处地中海南岸,在利比亚建立军事基地,能够保证苏联舰队在地中海的航行,并且有了利比亚这个打手,对抗欧美,何乐而不为,更何况利比亚还每年都向苏联交保护费,大把的美元不要白不要。
这一时期的欧美,看着利比亚欺负自己,只能硬吞这口恶气。因为当时的美国正深陷越战的泥沼,不可自拔,根本无暇顾及利比亚,美国只能蹲在地上画小圈圈,指着卡扎菲,说:你等着!总有一天找你算账!
所以利比亚暂时获得了和平发展的时期。
三、部落与民生
利比亚国内有着众多的部落,卡扎菲上台并没有经过铁血剿灭部落的过程,所以说卡扎菲的是不彻底的,还残余着大量的部落力量,这些部落力量类似于军阀。卡扎菲在上台之后,也有过打压部落,但是部落太多,并且力量强大,卡扎菲就妥协了,他只是大力的扶植一些亲己部落,然后打压那些不听话的部落。
这些不彻底的打压,使得那些被打压的部落更加抱团,力量也越发强大。后来还爆发了受部落支持的军人,不过卡扎菲很快就镇压了下去。因为自己就是军人上台,加上又发生了军人反对自己,所以卡扎菲并不相信军队和部落,他开始大量招募国外雇佣兵,交由子女亲自领导,自此卡扎菲形成了以卡扎菲为核心,然后再是子女,再就是亲卫队,最是亲己部落的权力层级。这一权力结构在卡扎菲的“著作”《绿宝书》中有所提及。
说起《绿宝书》,也挺搞笑,明明是一本毫无逻辑,乱七八糟的书,卡扎菲居然认为是集大成之作,见人就发,以至于发满了整个非洲地区,发行量高达2000多万册。
1980年左右,爆发了多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飞涨,伴随着石油的涨价,利比亚的石油收入也随之暴涨,在1981年,利比亚的人均GDP甚至超过了1万美元,已经妥妥的一只脚踏入了发达国家之列。
有了钱之后的卡扎菲还是做了一些实事的,面对国内缺水现状,卡扎菲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南水北调人工河,人工河项目在利比亚南部钻取1300口超深井,然后建设长达2500公里的管道,将水运送到北部地区。这一工程耗资达300亿美元,由韩国大宇建设中标承建,所以利比亚沙漠长期都有大量的韩国工人。
不过韩国国内都认为利比亚建设是辛苦工作,所以现在韩剧中还有一些拿沙漠建设的段子调侃韩国年轻人不能吃苦,说“如果不听话,就送去沙漠”之类的说法。
四、越走越远
19年,利比亚爆发了2000名利比亚人为支持“伊朗扣留美驻伊大使馆人员为人质”的行动,将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付之一炬。随后,利美双方相互撤馆,美利关系进一步恶化。
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上台之后,美国也从越南战场脱离出来,腾出手来的美国对利比亚的态度也开始强硬起来。这直接导致利比亚与美国的对抗开始激烈。1986年,利比亚以美国舰队入侵领海为由,向美军发射导弹,击落了3架美国军机,随后,美国进行了两次针对利比亚境内卡扎菲住所的空袭。空袭直接导致了卡扎菲还在襁褓中养女的死亡。
所以利比亚与美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1988年12月,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坠毁,造成270丧生,其中189人是美国人。这次空难被视为利比亚针对美国的一次报复性恐怖袭击。
不过此次,卡扎菲并不承认是利比亚所为。1991年,美英两国宣布了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洛克比空难是由利比亚人造成的。面对调查结果,卡扎菲承认是利比亚人所为,但并不承认是他指使的。关键的是美英也拿不出卡扎菲指使的证据,不得已美国将此将由联合国处理,联合国一审议,一致通过了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
对卡扎菲打击更大的发生在洛克比空难之后不久,苏联解体,估计卡扎菲在黑夜无数次打自己嘴巴,原来还有苏联爸爸背后支持,现在苏联都不存在了,这下完蛋了。
五、靠近美国
苏联解体之后,卡扎菲死不承认是自己所为,这能承认吗?如果承认了,美国就有了军事打击利比亚的借口,估计在20世纪90年代卡扎菲就已经死无葬身之地了。
失去了苏联爸爸的依靠,卡扎菲开始慢慢的向美国靠拢,为了向美国投诚,卡扎菲多次声援车臣,用来打压俄罗斯,讨好美国,并且积极的介入台湾问题,来向美国投诚,就像一条哈巴,美国还没让咬,它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咬为敬。
1999年,扭捏几年之久的卡扎菲终于同意将洛克比空难的两名利比亚嫌疑犯引渡至荷兰受审。后来不久,联合国取消了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这算是卡扎菲运作得来的较好结果了。
卡扎菲失去苏联依靠之后,卡扎菲环顾四周,他能依靠的还有谁?联合国五大流氓,美、英、法自己早得罪光了;苏联现在已死、俄罗斯正在打车臣战争,是死是活还在说怎么保护我;兔子就那实力,那还是算了吧。卡扎菲左思右想,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所以他一面讨好美国,一面开始利用自己是非洲国家的优势,积极发展非洲关系。
为了获利非洲各国的支持,卡扎菲积极的介入非洲各类事务。比如非洲因为长期殖民,很多国家对领土都有纠纷,针对这一情况卡扎菲做了很多调停工作,该发钱的发钱,该和谈的就推动和谈,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卡扎菲在非洲笼络了一批粉丝。
并且在2002年直接推动了非洲联盟的成立。2008年在利比亚城市班加西,200多个穿得珠光宝气,顶着王冠或手握黄金权杖的非洲国王、酋长们将“万王之王”的头衔授予了卡扎菲。一时间卡扎菲在非洲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高度。
六、卡扎菲之亡
911之后,2003年3月美国联合英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仅仅不出1个月,萨达姆就倒台了。整个世界被美英联军在战争中表现出的现代化战争和军事力量的强大所震惊,卡扎菲看着军事力量比利比亚强大的伊拉克都顶不过美国一个月,他掂量掂量自己,还是保命要紧。
于是卡扎菲宣布开启了国企的私有化,引入外国资本,操作很简单,无非就是卖国企,利比亚有啥国企是美国资本想要的呢,当然只有石油了,所以卡扎菲开始推动外国资本低价收购利比亚石油资产。
另一方面卡扎菲也承认了对洛克比空难负责,拿出27亿美元赔偿遇难者。随着卡扎菲的一系列赔钱操作,利比亚与美国的关系有所缓和。
2010年12月,利比亚邻国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很快茉莉花运动迅速引发整个阿拉伯国家接连爆发革命,形成了“阿拉伯之春”,利比亚也难以逃脱,利比亚国内部落反对派爆发了反卡扎菲革命,2011年2月利比亚多个城市出现抗议活动,要求卡扎菲下台,抗议活动向全国蔓延,演变成武装冲突。
美英法等国看到利比亚局势出现混乱,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发起联合国13号决议,美英法赞成,中俄弃权,美英法开始军事介入利比亚局势。美英还没出动,法国带头空袭了利比亚。
经过多轮的空袭,利比亚一片废墟;在经历几个月抵抗之后,卡扎菲在一个下水道中被反对派武装抓获,据说死前还有受虐情节。
那五常为什么非要致卡扎菲于死地嘞?
首先,大家要明白的是,所有的,都是有着深刻的内因的,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卡扎菲上台之后,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国内众多的部落势力进行整合,部落势力依然很大,并且卡扎菲也并没有让部落享受国家发展的红利,卡扎菲上台后,也仅有自己亲信的部落获得了利益,但是大多数部落却更加的贫困,并且卡扎菲的国内政策也使得受到打压的部落抱团联合起来反对卡扎菲。
其次,卡扎菲在2003年之后为了讨好美国,进行了国企私有化,出让了一大部分石油利益给欧美,使得国内反对势力更加不满。
再者,在利比亚国内自身还未稳定之下,就不自量力的介入国际众多事务,使自己在国际上树敌太多,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卡扎菲得罪全世界的观点,也正是因为卡扎菲不切实际的与五大流氓对抗的结果。
我再来分开来讲一下,卡扎菲是怎么得罪五常的。
1、美英
前面讲了很多卡扎菲是怎么得罪美英的,其实还有一点没有提及的就是,卡扎菲在非盟推行非洲统一货币,虽然这一方案还未成行,但是这一想法却极大的挑战了美国美元霸权,只要是对石油美元策略有影响的国家,现在基本上都不存在了。
2、法国
前面提到利比亚想建立非洲联盟,并且不断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但是非洲并不是非洲人的非洲,非洲是法国人的非洲。利比亚想统一非洲,这明显是与法国不对付,没有了非洲,法国还怎么保持世界强国之列。正是法国不停的压迫非洲,从非洲吸血才使得法国人能够傲骄的怼天怼地。
2011年,法国空袭利比亚期间正值法国大选前夕,法国总统萨科齐上台就是收受了卡扎菲的政治献金,现在萨科齐为了连任,直接就拿了卡扎菲来祭天。萨科齐空袭利比亚有三个好处:
1)是卡扎菲动了法国的根本利益,所以必须除之。
2)是萨科齐面临选举,想打造自己强人的形象。
3)是萨科齐收了钱,想灭口。
3、俄罗斯
在普京平定车臣之后,俄罗斯背靠中国,通过石油贸易使得俄罗斯暂时缓过劲来;昔日卡扎菲为了靠近美国,直接拿俄罗斯当投诚状,这口气,普京还记着呢。
2003年之后,特别是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石油价格暴跌,卡扎菲面对国内国际日益不利的形势,又开始向俄罗斯抛媚眼,企图让原来那个宠幸自己的男人再次多看自己两眼。
但是此时的俄罗斯已经不是苏联时期的那般模样了,他也会算账了,俄罗斯与利比亚都是石油出口大国,随着美国进军中东,在中东闹腾,现在油价连接上涨,如果利比亚局势再乱,那么势必会增加欧洲对俄罗斯石油进口的需求,这样使得欧洲向俄罗斯靠拢,并且2010年俄罗斯年出口已经达到18亿桶,要是利比亚局势再乱,油价只要涨10美元,都是超过近200亿美元的增收,利比亚那点进贡钱还不够塞牙缝的。
并且利比亚之后,俄罗斯就更容易介入利比亚局势。所以俄罗斯在13号决议中并没有投反对票,只投了弃权票,毕竟利比亚虽然支持过车臣,背叛过自己,但是曾经的小弟想回来,还是得给点面子。
事后来看,在现在俄罗斯深度的介入了利比亚的局势,比如前段时间就有俄罗斯在利比亚勾勾搭搭的新闻出现。
4、中国
卡扎菲在10年曾经派副总理访问中国,当时的周总理负责接待,当时卡扎菲拿同台湾“断交”加上1亿美金的价格购买蘑菇蛋,怎么可能拿当时刚刚拥有的蘑菇蛋做交易,回绝了卡扎菲,当时给卡扎菲的评价是“太狂妄了”。其实也可以理解,10年的卡扎菲才28岁,就已经坐上一国总统的宝座,自然是春风得意了。
2003年,当时卡扎菲由于伊拉克战争,开始向美国服软,就宣布弃核,但是他不知从哪里搞来了中文蘑菇蛋的说明书,在联合国控诉兔子搞蘑菇蛋外交,到处种植蘑菇蛋,一时间搞得兔子下不来台,还是美国临时解围,说中文是世界通行语言,出现中文并不奇怪。算是把这一指责混过去了。
2006年,卡扎菲二儿子访问台湾并与陈水扁见面,5月,陈水扁访问利比亚与卡扎菲会面,这是兔子所不能容忍的。
大家都知道兔子全世界找油,利比亚是世界第九的储量,兔子自然会想各种方法进军利比亚石油业,可是卡扎菲一直以来都阻挠兔子进入利比亚。后来中石油想到一个绕道进入利比亚石油的办法就是通过收购加拿大在利比亚的石油公司,间接的进入利比亚,但是不久后,由于卡扎菲的阻挠中石油放弃了这一。
后来2011年,北约联军对利比亚进行空袭时,兔子国内有人说,兔子又少了一个老朋友,引得兔子在新闻大幅讲“卡扎菲不是老朋友”。
这还是兔子第一次用大版幅详细的讲解一个人的黑历史。
5、联合国
卡扎菲还不知死活的在2009年联合国上作演讲。本来只规定每人讲15分钟,但是卡扎菲硬生生的讲了一个半小时,导致同声传译都译不下去了,后来翻译直接撂挑子不翻了。
讲到兴起处,他还手撕联合国宪章。
卡扎非在演讲中表示,安全理事会应该改名为恐怖理事会,他要求安理会进行全面改革,取消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尤其是增补非洲国家的代表。
卡扎菲的想法其实简单,他其实是想通过攻击联合国,增加非洲各国对自己的认同感,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此举一招得罪了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卡扎菲没有五常的实力,居然还敢公然的挑战全部五常。
七、最后
卡扎菲是在大思兄看来是不智的,所有的小国家在当今世界上,都必须至少抱住某一个大国,小心谨慎的低调生存,特别是在国内军阀势力重生的国家更加要如此,正如我们常说的攘外必先安内,可惜的是卡扎菲并不知道这一点。在国内都不稳定的情况下去怼世界,更是直接怼五常,导致连最为好相处的兔子都不待见,这又是何苦呢。
所以说,卡扎菲之死,一方面是利比亚所面临的形势,因为乱的利比亚才符合各方利益;其实更多的是卡扎菲自己做出来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