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等县的自然资源

2.1.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

3.十九世纪一枚英国皇家金币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的购买力?

天等县的自然资源

1957年黄金多少钱一克_1957年的金价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263179亩,1980年有耕地393137亩,占总面积12%,其中水田201785亩,旱地191352亩;园地7655亩,占0.2%;林地664419亩1974年林业普查数,占20.4%;树林地115750亩,占3.6%;牧地499190亩,占15.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1510亩,占1.6%;交通用地20759亩,占0.6%;水域46572亩,占1.4%;荒山荒地1464196亩,占44.9%。

1981年至1985年间,全县城镇建设占用耕地213.57亩,乡村建设占用耕地914.15亩,共计1127.72亩。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389416亩,比1980年减少3721亩。1985年,全县有难利用的荒山荒地81.04万亩,占荒山荒地的56.86%;可利用的61.49万亩,占43.14%,人均1.67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地中,宜农荒地5.46万亩,占荒山荒地的3.83%,人均0.15亩;宜林荒地33.49万亩,占23.5%;人均0.91亩;宜牧荒地22.54万亩,占15.81%,人均0.61亩。 天等县六条主要河流的补给,主要仰赖于大气降水。年平均径流深度为658.8毫米,径流系数为0.3至0.5,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3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3890立方米,约为自治区人均占有量5310立方米的73%,比全国人均占有量2700立方米高44%。1985年全县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后能提供使用的水量为4.66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的32.6%实际效益较差,另外,境内地下水富水区天然补给量为3亿立方米左右,枯水期总流量为8.31立方米/秒,平水期总流量为33.03立方米/秒。但地下水在峰丛洼地区域埋藏较深,不易开发利用。县内径流年内分配不均,5月至9月比较集中,约占全年的75%左右,枯水年春旱特别严重。境内岩溶地貌占77.4%,地表河溪少,多年平均降水量虽不少,但降水大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山高水深的局面,特别是进结、驮堪等乡镇的石山地区,水资源尤为缺乏。

天等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644千瓦包括借大新县稔底建电站可开发量7200千瓦在内,1985年已装机9004.9千瓦包括稔底电站已装机4800千瓦在内,尚可开发利用7639千瓦。 天等县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

1980年社会总产值8334万元,农业占69.15%;1985年8744万元,农业占60.72%;1987年13941万元,农业占61.97%。

工农业总产值,1978年6954.2万元,其中农业占82.87%。1985年比1978年下降3.54%,其中农业占79.14%,下降7.88%。1987年比1978年增长17.20%,其中农业占73.63%,增长4.13%。

农业内部,1978年种植业产值382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34%。1985年种植业产值303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7.09%,比1978年下降20.72%。1987年种植业产值477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5.32%,比1978年增长25.01%。

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1950年至1985年,粮食播种面积占种植业播种面积90%以上的有26年,将近90%的有10年。1978年粮食作物收入1992.9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9.40%。1985年粮食作物收入1652.4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4.87%,比1978年减少17.09%。1987年粮食作物收入2842.1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64.46%,比1978年增长42.61%。

天等县的粮食生产几经起伏。1959年以前,连年上升,1960年后连年下降,直到1971年才恢复并超过1959年的水平。以后逐年上升,到1982年发生了历史性突破。可1983年后又出现滑坡现象。1985年回到1971年的水平。

天等县种植业生产的粮食,1953年至1987年,除了为天等人民提供必要的口粮外,还纯调出5577万公斤,已减去纯调入的2948万公斤,直接为天等县工业提供的原料,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58%;天等商业部门经营的工业品,几乎全部销往农村;县财政收入60%直接间接来自农业。 清末,手工业主要有榨油、酿酒、编织、染织、铸造、裁缝、木工、打铁、首饰、弹棉、补锅、草绳、烧石灰、纱纸、土布等。手工业者多数集中圩镇。向武土州祥村、贵村和今把荷的上万村一带有人淘金。民国4年1915年广西省诚泰、福利2公司于向都县嘉平、样村承领开采沙金矿、红锑矿,因价格低而停办。

天等县有犁头出于北区之鹿马、那隆、陇敏三村,每年约出千把,远销至隆安、添等及果化等处。每年还外出凿石均有三四千人,主要是建筑桥梁、石具、墓碑和雕刻等。南宁、镇南、田南各县及安南、暹罗两国无不有其足迹。以西区下州村百余户此工最为擅长人物花鸟,凿刻毕肖。又北区之上元百余户、铣村六七十户,其村人能造簪环首饰,长于银工。西区之更训、容正两村长于铁工,刀枪均能制造。

1922年,龙茗县年产添等空心面线86万斤,镇结产20万斤,向都县产50万斤。添等空心面线最优,曾远销香港、广州。

1923年向都县都康年产南粉10万斤,龙茗县产150万斤,向都凝圩编织草席、草帽出售每年约有千把只张。镇结县铣村个体户产纱纸18万斤,产值3600元国币。向都县汉洞村产纱纸400斤,产值150元。龙茗县会荣村也有纱纸出售。

1926年,镇结县油桐产量3.8万斤,龙茗县产6.9万斤,向都县产6万斤。29年镇结县油桐产量增至4.28万斤,龙茗县增至27.07万斤,向都县增至13.56万斤。1948年3县有油桐榨坊15家,每家年榨油籽50至60万斤,产出桐油30万多斤,销往果化10万斤,其余在本地销售作灯油及涂料。油桐榨坊主要集中龙茗县士林村,镇结县岩造村,向都县平究村。1935年向都第二区之祥屯及第七区之加平村与雷平县交界之陇吼岭发现金矿,当地个体户淘沙采之,颇有收获,尤其陇吼岭采获颇多。

解放后,向都镇金洞乡一带仍有人淘金,开采红锑矿。因金价低,以开采红锑矿为主。进结、进远、都康等乡镇的石工匠,每年均有一二千人外出。进远乡政州村常有三四百名铁匠到外地打铁。进结镇民元村有百余名银匠到那坡县及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专铸首饰。天等镇会荣屯、进结镇铣屯、向都镇汉洞仍生产纱纸,在县内出售。

1949年工业总产值35.2万元,全是传统手工业。1954年11月,在添等镇太平街建立县火力发电厂,供机关、医院照明。1955年建天等酒厂。

1956年成立会荣纱纸手工业合作社,同年转为国营天等造纸厂,1961年下马。同年个体手工业者组成铁器生产合作社,职工17人,后改为农机具厂。1972年购置车床等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同年县财政投资建立天等火电厂。

1958年6月组织3000名民工,手工开采东平锰矿,1962年下马,1966年复办。10月,在驮堪建钢铁厂,在龙胜、龙茗、天等、都康、进结、东平等地建炼铁高炉162个,土炉939个,小窑炉1158个。上马人数46931人,砍伐木材93534吨烧炭,炼出结铁4367吨,生铁361吨,次年12月下马。同年5月,县财政投资10万元办金矿场,1960年下马。同年,于向都万福寺建炸药厂,1961年下马,1970年1月再上马,生产民用硝氨、木糠炸药,因产品无销路,1980年11月下马。5月,进结、向都、龙茗、天等铁器社和进结犁头合作社组成农机具厂。同年,于县城西北部建立与酒厂合并、统一核算的糖厂,1971年扩建,日榨甘蔗50吨。1982年并入胜利糖厂。5月,石印社转为县印刷生产合作社,12月改名新英县印刷厂。1960年8月改为天等县印刷厂。这一年上马的还有农机修造厂、化肥厂、金矿、硫磺矿、磷矿、东平锰矿、砖瓦厂、淀粉厂、炸药厂、陶器厂、纺织厂、炼油厂、皮革厂集体,除了农机修造厂、东平锰矿之外,1961年全部下马。

1963年7月兴建天等县第一个水电站,新屯水电站。1966年8月县财政投资2万元兴建天等磷肥厂,1968年投产,1975年产值发展到97.74万元。产品除在本县销往外,还销往武鸣、隆安、邕宁等县。1980年12月因燃料短缺,质量低而停产。

1968年,磷肥厂附设水泥生产车间,试产矿渣水泥。1981年磷肥厂下马,转产水泥,改为天等县水泥厂。1969年11月建天等县制药厂。

1971年建木器厂。1984年因原材料缺乏和经营管理不善,亏损下马。

1973年7月县财政投资450万元,建天等氮肥厂。1981年3月停产。从投产至停产共生产合成氨6233吨,碳铵30197吨,总亏损153.92万元。因煤炭运输线过长,连年亏损而转为淀粉厂,部份设备无偿调给隆安氮肥厂。1974年7月,南宁地区轴承厂迁往扶绥县,天等县利用留下的设备建天等汽车修配厂。

1975年自治区财政厅拨款180万元,办磷矿场。至1979年共产磷肥12.59万吨,产值115.35万元。除满足天等县需要外,还销往鹿寨、明阳、马山、横县等地。因品位低13℃以下,运输线长,成本高,亏损大,而于1980年停产。

1976年10月投资755万元,由县农业建设兵团3000名民兵施工,兴建稔底水电站,1980年8月一级站两台机组投产,1985年11月二级站两台机组也投产。

1977年8月县财政拨款138.32万元,兴建平尧下段水电站,1982年竣工,因设备和电线被偷,未能投产发电。1981年11月投资803.37万元,立项兴建日榨650吨的胜利糖厂,1982年12月投产。

1982年1月兴建天等食品厂。

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399万元,比1949年35.2万元增长38.74倍,比1978年1191.2万元增长17.4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锰矿18783吨集体、淀粉211吨、电力858万度、干粉6吨、人力打谷机300台,桂龙膏11.84万支、碾米机7台、桂龙酒1.38万瓶、破碎机99台、半夏止咳糖浆2000瓶、粉碎机89台集体、油箱1681只、粉丝33吨、档案箱677只集体。水泥2368吨、糕点59吨、木材1168立方米、酒精329吨、机制糖2362吨、混合酒216吨。全县国营工业建立了电力、冶金、机械、建材、食品、印刷和制药7个独立核算工业行业,职工1011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26人。固定资产原值2627.2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233.21万元,工业总产值829万元,销售收入674.55万元,销售税金75.23万元,利润总额51.99万元。各行业产值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电力56.62万元占8.48%、冶金103.30万元占15.47%、机械45.21万元占6.77%、建材12.08万元占1.81%、食品419.05万元占62.77%、印刷16.88万元占2.53%、制药14.48万元占2.17%。较大的国营厂矿场,有县酒厂、东平锰矿场、农机修造厂、胜利糖厂、水泥厂、印刷广、制药厂、汽车修配厂、食品厂和稔底水电站、平尧水电站、辽乐水电站。其中胜利糖厂产值269.11万元,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32.46%,东平锰矿场产值103.30万元,占12.43%,天等发电网产值66.9万元,占8.07%。 清光结二十一年1895年,每逢圩日有广东罗定和广西宾州等地小贩在圩镇来回摆摊,销售小工业品。

民国22年1933年,本地人开设小铺店9间,经营油盐、烟茶、纸张,笔墨、药材等。1934年,镇结县镇结街有坐商15家,其中陈崇记有资金1万元国币,宝隆有资金0.5万元,其他铺店有资金0.2万元左右。向都县中和街有坐商19家,其中荣珍有资金0.7万元,谭荣兴有资金0.4万元,其他小铺店有资金0.3万元左右。龙茗县坐店19家,其中祥兴有资金0.2万元左右,经营布匹、杂货、烟酒、油盐、酱醋、药材、陶瓷等。

1952年,建立国营贸易组和供销合作社。1953年成立国营天等贸易支公司,供销系统也先后成立县采购推销经理部和基层供销合作社。当年支公司和供销社收购农副产品7.1万元和27.3万元,商品销售43.4万元和34.1万元。主要经营的农副产品有生猪、土糖、桐籽仁、桐油、八角、茴油等,工业品有棉布、棉纱、毛巾、肥皂、火柴、煤油、食盐等。

1954年,实行棉花统购和棉布统销,凭票供应。以后,扩大到家禽和生猪的派购。私营商业纳入批购、经销、代销轨道,行政上由商业局管理,批发进货与国营销售价格相同,购进商品只允许五金、小百货和文化用品。1956年,掀起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个体商业按行业组成1间公私合营药店参加该店的有瑞堂、万回春、坛寿堂、安生堂4间药店,资金约0.2万元,没有雇工,32个合作店组。

1957年4月,成立民族贸易管理局,对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实行统一领导,全县共16个核算单位,有职工793人。全年商业和供销系统商品纯购进153.4万元,纯销售360.5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88.9%,合作商店占11.1%。

1958年县供销社与商业局合并办公,基层供销社改为国营商店。商业体制、机构变动频繁,经营管理混乱。为支援大办钢铁和大办水利,各商店抽调人员参加炼钢铁、修水利,留守营业人员大力收购废旧生铁、锅头、锰矿石、木材、木料、木炭,支援炼钢第一线;大力收购农副土特产品,预付资金126万元。当年野生纤维、淀粉产品积压30多万元,红树皮报损4.83万元,沙梨、生姜等霉变损失1.5万元,从都安县运回的猪仔因管理不善死亡1000多头,损失2.5万元。全县20个核算单位,有18个亏损,共亏损21.27万元含县以下商店。当年,取消农贸市场。

1960年,商品紧缺,粮、油、棉、肉供应紧张,出现商品“走后门”的现象。县人民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生活最低限度的需要,打击投机倒把,规定猪肉、食糖、香烟、酒类实行计划分配,凭证供应,部份商品则高价出售,以缓解矛盾。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分开,挂两个牌子,分两套人马,合署办公;恢复合作店组,个体商贩实行代购、代销。当年获利28.08万元。

1963年1月,国营商业与供销社正式分开,明确商业局领导国营商业企业,恢复工业品、副食品、五金、医药、饮食服务公司;县供销社把28个基层供销社并为10个区供销社。同时,恢复集市贸易,放宽部分二、三类农副产品范围。1964年,全县市场出现繁荣,物价趋于稳定,大部分商品供应得到缓解,逐步取消高价商品,转为平价凭证供应。

1966年至1967年“”开始,社会治安混乱,交通运输阻塞,商品短缺,购销萎缩,商品纯购进和纯销售分别比1965年下降11.8%和1.3%。商业机构不稳定,也影响了商业的发展。1966年亏损3.3万元,1967年亏损增至10.1万元。1968年下半年至1969年撤消县商业局和供销社,代之以县贸易服务组,主管全县商业和供销社工作。1972年6月县贸易服务组改为商业局。1973年,各公社商业供销服务站改为供销合作社。

1976年大打“批资批修总体战”,掀起批判“资本主义”高潮,反对“自留地商品化”,批“野马副业”,把社员自留地种的青菜和经济作物,家庭多饲养的畜禽以及上山采收的野生土特产品,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外出搞副业的戴上搞“野马副业”的帽子加以斗争。有些生产队规定每农户养鸡不得超过5只;进结公社派出干警追回搞“野马副业”的人员,仅高州大队就追回45人;搞“野马副业”的骨干分子在公社、大队被轮流批斗。1975年和1976年全县国营商业和供销系统购销额停滞不前,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分别比1974年的690.2万元下降16%和13.4%。

1979年3月,恢复县供销社。商业局主管百货、五金、糖业烟酒、药材、食品、饮食服务公司和合作总店后改为综合公司,县供销社领导土产、农资公司和各基层供销社。

1987年,全县国营、集体、个体商业网点有2999个其中零售网点2844个,从业人员4724人。属国营商业含粮食、物资、农机、图书93个750人;集体商业含供销社25个646人;个体商业2652户3328人。全县平均133人有1个零售网点,平均286人有1个饮食服务网点。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遍及全县城乡,方便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1.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都受到了重创,工业体系被严重破坏,外汇储备几乎为零,生产能力严重低下,美国却因为远离战火,本土没有收到打击,反而向其他国家大量的出售工业产品,大发战争财,其工业水平得到了飞跃式发展,

战后又向各国提供借款,成了世界的债主,从而使其成为头号强国,在凭借国力强盛,用结盟的方式笼络其他国家,促使其追随自己的政策,在政治上形成了以其为领导的北约集团,并掌控联合国,成了世界上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头号强国!

十九世纪一枚英国皇家金币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的购买力?

十九世纪一枚英国皇家金币相当于现在120元的人民币的购买力,由于黄金价值的国际浮动和收藏价值的提升,现在的英国皇家金币价值上涨。

英国皇家发行的金币均是法定的货币,然而其面额却是象征性的一个法定货币的符号,所以也不是和黄金白银这些同等价值。

早在1817年,乔治三世在位时即有英国皇家金币的铸发,一直到1937年都有铸发,1937以后直到1957年受二战影响没有铸造发行皇家金币。所以1957年以前一共有11个型号的金币,一般都是以每一任的君主头像来作为金币的正面。二战结束以后,重新铸造了12种类型的金币,以伊丽莎白二世的头像来做标志。

现在提到英国货币大家一般会想到英镑,十九世纪英镑换算的方式是一英镑等于二十先令,一枚皇家金币相当于一先令,一磅重量的白银的价值就是一英镑的货币。随着时代的变迁,具体的换算方式和数量可能有点不一样,但是基本的换算方法不变。

所以要计算十九世纪一枚英国皇家金币的价值与现在的人民币购买力之间的换算,我们可以用黄金的价格来计算。十九世纪一英镑大约含7.32克的纯黄金,而今天的金价,大概是每克330元人民币,而一英镑大约等于二十个皇家金币,一英镑大概是2400多元的人民币。

由此可得,十九世纪一枚英国皇家金币相当于现在120元的人民币的购买力,而且,皇家金币的价值也受国际金价浮动还有加工和利润等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