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来世界和俄罗斯的能源状况及前景预测

2.俄罗斯是发达国家吗

3.发达 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判断依据

4.伊朗,沙特阿拉伯,是发达国家?

5.俄罗斯是发达国家吗?乌克兰呢?各自在世界排名第几呢?

6.什么叫蓝筹股

近年来世界和俄罗斯的能源状况及前景预测

芬兰国家油价走势分析_芬兰国家油价走势分析

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从稳步下降到急剧上升的转折点是1999年。与1998年相比,世界的石油需求增长了1.1%,而开采量下降了2.1%。1999年全世界石油产量少于1998年的主要原因是“欧佩克”成员国降低了产量。其中,减产最多的是沙特阿拉伯(3000万吨)和委内瑞拉(1600万吨)。相反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增长迅速,近两年增长了1.5倍。所以,1999年伊拉克回到了世界产油国的前10位。而美国在油价下跌期间曾关闭了许多低产井使产量急剧下降。因此,目前产油大国的前三名是沙特阿拉伯(3.84亿吨),俄罗斯(3.03亿吨),美国(2.95亿吨)。

从探明储量的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1999年世界石油储量减少了1.8%。其中,美国的石油储量几乎减少了7%,美国政府也称这是近53年来最大的降幅,各个州已探明的新增储量仅能弥补采油量的24%;而“欧佩克”国家增加了1.3%,使他们在世界储量中的份额占到43.5%。在更长的时间段里对储量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近十年来天然气储量增加了22.3%,而石油储量仅增加了1.7%,也就是说天然气储量的增长是石油储量的10倍。

表1.2给出了世界各地区和主要石油消费国1998~2000年每天石油需求量的数据,其中1998年为来自国际能源署石油月报的实际数据,1999年为估计数据,2000年为预测数据。

表1.2 1998~2000年对石油的需求量(百万桶/天)

俄罗斯1991~1998年经济危机中主要燃料的产量急剧下降,石油减少了34%,天然气减少了9.5%,煤(与1988年相比)几乎减少1倍,在工业生产实现攀升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尖锐的能源短缺现象。

俄罗斯目前每个居民的石油平均消耗量相当于美国1920年的水平。也就是说,美国一个居民的年平均石油消耗量为3吨,加拿大、挪威、芬兰、瑞士为1.9~2.6吨,欧盟国家为1.6吨,日本为2.2吨,俄罗斯仅为0.9吨(但在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曾达到过将近2吨)。必须看到,近年来俄罗斯的能源生产与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导致能源不足的现象漫延。这里指的是,1991~1999年给燃料-能源行业的投资缩减了2倍。自1994年起石油、天然气的新增储量开始小于其开采量。而在改革年代,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耗电量增长了0.5倍,一些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大量损耗:煤炭工业损耗率为56%,天然气为35%,采油部门为51%,石油化工为80%左右,电力工程为48%。现有的输油管网损耗了63%,将近40%的发电站已运行25年以上。表1.3中引述的数据可说明这一情况。

表1.3 1998年反映俄罗斯燃料-能源部门不稳定因素的相关指标

1998年一次能源的产量只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73.7%,这时国内产品总量降至1990年的60%,而能耗却为1990年的70%。为什么生产不景气,对燃料和能源的需求量却下降不多呢?原因在于:市政、居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能耗水平有所提高,即内需增大了,同时许多工厂的生产不景气使能耗比增大,从而使1998年的国内总能耗比1990年提高了16%。

专家们的基本观点是,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情况将进一步恶化:到2005年一次能源的产量只能达到2000年的80%,国内燃料和能源的供应量将比1998年下降30%,采油量下降18%,发电量下降11%。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俄罗斯的能源安全体系具有特别意义。安全体系应包括保证国家能源工业稳步发展的理论和规则体系,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发点,把保证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理念作为主要内容具体化。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当然有必要全面了解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和生产趋势(表1.4)。

我们注意到,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好,由东南亚1997~1998年金融危机引起的石油需求下降趋势已被遏制,使得石油需求量出现新的增长。这时“欧佩克”成员国于1999年首次突然提高了石油产量。但是,由于缺乏世界石油储量的确切信息,所以当前国际石油市场上仍迷漫着一种不安情绪。国际能源署认为,在1999年底和2000年初人们已开始开采“库存”的储量。国际能源署和国际能源委员会第15次世界能源代表会提出了2020年之前世界能源需求量的预测报告,报告中列举了三种发展世界能源经济的可能方案(表1.5)。

表1.4 各时间段世界发电所需能源的增长速率

表1.5 世界能源需求量预测

注:分子——需求量,×10亿吨标准燃料;括号内的数据——能源载体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分母——与1990年相比的增量。

(1)参考方案——在保持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年均经济增长率3.3%的前提下,假设各国能耗下降的速率比以前更快,世界的能源需求将由1990年的125亿吨增至2020年的191亿吨标准燃料。

(2)加速发展的方案——假设发展中国家将以比参考方案更高(增加1%)的经济增长率发展,2020年能源消耗几乎要增长1倍,达247亿吨标准燃料。

(3)环保方案——尽量考虑到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假设各国的能耗下降速率比近15年来快50%,则到2020年世界的能源需求将增加30%,为160亿吨标准燃料。

众所周知,大量已探明的石油储量都集中在“欧佩克”成员国(大于1060亿吨),主要分布在中东和近东地区(将近900亿吨),这些国家完全有能力长时间进行高速开采。但考虑到目前国际上的石油供求关系非常复杂,预计将来石油供应的形势将更严峻。可以肯定,今后世界油价必然上涨,为获取石油来源和争夺远景区地质勘探权的斗争必将加剧。

据国外专家预测,世界上有70%未开发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中东和近东地区、前苏联地区和美国。所以人们特别关注五个有油气前景并在近年来已投入大量开发的地区:巴西的卡姆波斯地区、东委内瑞拉地区、前苏联的北卡斯皮斯克和卡尔斯克地区、沙特阿拉伯的波斯湾省,以及新的含油气区域——中国西部的塔里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巴布亚地区和巴列海东部。

世界天然气资源的相关数据列于表1.6。

表1.6 截止1999年1月1日的全球天然气资源

注:据1994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召开的国际天然气资源代表大会资料。单位:上表—万亿m3,下表—%。

对许多国家来说,随着自有资源的枯竭,天然气的供应形势将进一步复杂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得不去寻找并开发新的含气区域,其中包括一些难进入的地区。

Н.А.克雷洛夫对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远期前景做了预测。他认为,第一阶段(25~30年内)将在已经开发或打算开发的矿区进行开采;第二阶段(至2100年)的石油天然气基地就是今天尚未勘探的地区。目前主要用地质模拟的方法来对这些地区的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资源预测的重要基础。预测2030年以后的采油动向时,他以1993年1月1日公布的俄罗斯陆上和水上石油资源评估资料、报告和历史资料为基础。他认为,报告中提到的已投入60%~70%资金但目前尚未探明的资源可能就是21世纪的工业储量。Н.А.克雷洛夫预测,在2030~2100年间俄罗斯将进入采油量下降的阶段,但下降的速率可能逐步减缓,到2100年石油和冷析油的产量可能达1.8亿~2.0亿吨(图1.2)。他把21世纪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分成三个大阶段:

图1.2 俄罗斯年采油量(包括含气冷析油)实际值和至2100年预测值的曲线

图中1、2、3分别表示最大值、最可能的值和最小值

(1)2000~2030年:开发西西伯利亚的资源,并开始开发巴伦支海、喀拉海、萨哈林岛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资源。

(2)2031~2060年:在开采强度下降的情况下继续开采西西伯利亚气田,开发喀拉海和巴伦支海、东西伯利亚的资源,并开始勘探北极东海。这时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开采强度开始普遍下降。

(3)2061~2100年:继续开发北极西部水域的资源并开始开采北极东部海域的资源,在西伯利亚开采强度进一步下降的同时,继续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陆地资源。

作者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21世纪世界能源的需求动态及燃料-能源基地的结构”相吻合。

虽然人们在预报世界石油开始减产的时间上有些分歧,但有一个结论是共同的,即在21世纪前25年必然会出现石油减产。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欧洲经济委员会下属的动力委员会预测,到2005年全球煤的需求量将是1990年的1.24倍(由33亿增至41亿吨标准燃料)。国际能源委员会预测,在1990~2020年间世界煤炭的需求量按参考(中等)发展模式将增至46亿吨标准燃料,或者说2020年将是1990年的1.39倍;而按快速发展模式将增至69亿吨标准燃料,或者说2020年将是1990年的2.09倍。

不同的学者对全球煤炭的需求量做出了或乐观或保守的预测。例如,德国学者屠达斯预计,到2060年煤的需求量将比1980年增加3倍,在2060年和以后的200年里煤将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契德维克则认为,煤的产量将平稳而适中地增长,他对欧洲和原经互会国家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缺乏信心。许多专家还预测,可用露天方法开采的煤炭资源将很快用尽。随着煤炭需求量的增长,无论露天采区还是地下采区的煤炭资源都将被快速开发。

煤炭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发电。许多国家一半以上的能耗来自煤发电厂提供的电能。例如,美国每年有将近2/3的煤炭产量用于发电。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在新建的发电站里将采用组合循环工艺,使燃烧效率由现在的35%~40%提高到45%以上。

随着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消耗,人们期待着在煤层气化领域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因为世界上煤的储量非常巨大,那怕只有一小部分能用来产生人工流体燃料也是很可观的,可以从本质上改变世界经济的面貌。

目前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将成为主要的煤炭生产和出口国。中国计划到2010年采煤20亿吨;美国在采用“净化工艺”的条件下,到2010年将产煤11.95~13.88亿吨。可以预计,哥伦比亚、巴西、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其他国家煤的开采量、消耗量和出口量也将增加。

可燃页岩是我们关心的另一个热点。加拿大和前苏联都曾做过许多利用可燃页岩作为热电站燃料的试验。然而,可燃页岩更吸引人的用途是将来可作为获取人造石油和其他化工产品(包括副产品二氧化钛)的重要来源。今后应按这个目标来开发利用莲斯克矿区的大量可燃页岩储量。

国际原子能办事处和欧洲原子能铀矿组的技术委员会会议指出,在1995~2010年期间全世界对铀矿的需求量为106.8万吨,其中包括WOCA成员国的87.7万吨和其他国家的19.1万吨(表1.7)。据全俄矿物原料和资源利用研究所的数据,再结合某些原子能欠发达国家(例如一些亚洲大陆国家)准备快速发展原子能的预报,可以肯定今后原子能的需求量将出现实质性增长,许多国家都将开展铀的开采和加工。其中,中国准备到2010年使铀的生产至少达到3500吨/年。

表1.7 2010年之前每年对铀的需求量预测

注: ,608为需求量,单位千吨;100.0为所占比例,%。

一些铀矿的主要用户(西欧和东欧某些国家,日本,美国等)由于自身缺乏铀矿资源,所以将主要依赖从铀矿丰富、开采业发达的国家进口。这些国家主要指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泊尔、纳米比亚,而巴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也可能成为铀矿的出口国。将来通过销毁核弹头,从高浓缩铀中获得的低浓缩铀也将成为原子能发电站核燃料的重大补充来源。

即使采用“绿色”运行模式,原子能发电的成本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原子能发电站发出1千瓦小时电能的成本是15.2戈比,而天然气发电成本是23.6戈比,重油发电是72.7戈比,煤发电是44.5戈比。

预计今后十多年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对包括原子能在内的能量需求也将猛增。考虑到1995~2010年间许多矿山将由于储量枯竭和其他原因而停产,所以必须加速铀矿新区的勘探和开发,在形成等级储量的矿区引进新的采矿设备,使采矿成本控制在80美元/千克之内,将来再升至130美元/千克。这样将有利于提高采矿速度,并繁荣世界的铀矿贸易。近期内,许多国家(包括原子能技术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铀原料的供应问题。所以,争夺铀原料必将成为一个尖锐的世界性经济政治问题。

至于其他的未来能源,还有钍、氚、天然气水合物、泥炭和地热等。目前人们尚未注意到可作为能源载体的钍。但是现在工业应用钍的工艺已研制成功,其主要优点是钍比铀在环保方面要安全得多。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钍的矿产地就是采锆矿时产生的矿渣。所以对钍资源必须重新评价。氚的储量有无限大。天然气水合物是将来可能的动力原料之一,我国北方的海洋中就有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显示。应从农村经济的需要出发对泥炭重新评价。再远的未来,人类将大量从地热和海洋能中获取热能。

俄罗斯是发达国家吗

俄罗斯不是发达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国家是否“发达”,不仅要看工业化水平,还要看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和人类发展指数。

俄罗斯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如马来西亚、土耳其和巴西,同属于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然而,俄罗斯缺乏一个发达国家的多元化和现代化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和开采矿产。同样,波斯湾的石油国家也没有资格成为发达国家,尽管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很高。

发达国家的社会往往具有社会凝聚力。发达国家通常是开放的社会,有一个庞大而充满活力的中产阶级,他们的价值观占主导地位,而俄罗斯的社会不具备这样的特征。我们今天看到的发达国家将是高科技消费驱动的社会,而俄罗斯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

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甚至有可能在各方面超过俄罗斯。这些国家包括巴西、墨西哥和智利。

扩展资料

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又称已开发国家和先进国家。是指那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又称作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发达国家的普遍特征是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

借由开发自然资源也可以达到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但未必属于发达国家(比如文莱、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国)。

发达国家大都处于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也就是商业)为主要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则大都处于工业化(制造业,也就是工业)时期,未开发国家则还在农业时代。

全球的发达国家共31个,分别为:?

欧洲: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奥地利、瑞士、挪威、冰岛、丹麦、瑞典、芬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马耳他、塞浦路斯。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

百度百科-发达国家

发达 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判断依据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

在经济学中GDP和GNI是两个最常用的指标.GDP是指国民生产总值,GNI是指国民收入总值.世界各国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富状况,通常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体的分法并不完全统一.其中之一是:发达国家即1960年成立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都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有一种是:世界银行根据人均GNI这一指标,将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分为高收入国家(9361美元以上),中收入国家(761美元~9360美元之间),低收入国家(760美元以下).其中高收入国家是发达国家,1999年有15个发达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有的学者认为仅凭人均GNI一项数据不足以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全貌,于是提出"现代化综合指数"这一概念,包括"人口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教育水平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信息化程度指标,生态化程度指标",世界各国被分为发达组,较发达组和不发达组,每一组又被细分成若干等级.

不管哪一种分法,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是7个公认的发达国家.瑞士,比利时,荷兰,芬兰,挪威,丹麦,瑞典,希腊,冰岛,葡萄牙,西班牙,卢森堡,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奥地利等也是经济实力非常雄厚的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仅日本一个发达国家.

根据联合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发达国家除了上述24个国家,还有非洲的南非共和国.学生比较疑惑的是:俄罗斯,南非,新加坡和韩国等到底该如何划分.

俄罗斯2001年的人均GNI只有1690美元,不及巴西的一半(3610美元).俄罗斯早已失去昔日经济大国的风采.

新加坡的人均GNI非常高,2001为22780美元,居世界前列.联合国曾有意把它列为发达国家,但新加坡官方表示新加坡发展时间短,工业基础还不稳固,谨慎的把自己列为发展中国家.

南非共和国2001年的人均GNI为3060美元,好像不足以评为发达国家.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它是该地区最富裕的国家,而且发展背景也和其他黑非洲国家不同.南非基本上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在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南非还是非洲大陆的贸易大国,其进出口总额居非洲国家之首.南非的贸易伙伴主要为欧洲国家,近年来南非同亚洲和非洲国家的贸易发展也十分迅速.作为非洲的领头羊,评为发达国家就是理所应当了.

二,发展中国家的类型

发展中国家,又称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是指政治上已独立,经济上比较贫穷,工业基础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绝大多数是二战后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和东欧一些国家.发展中国家有100多个,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差别很大.发展中国家按照经济结构和资源可分为:农矿原料生产国,石油输出国,出口加工国和地区,综合发展国家等四大类.

农矿原料生产国,属单一原料出口型经济.大多数原料出口国严重依赖于农矿原料的生产和出口,严重依赖于发达国家市场,农矿原料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很多国家都是这一类型.

石油输出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大量生产和输出石油.石油输出国经济的特点就是单一的石油出口,经济结构很片面,国家经济收入深受国际石油市场限制,经济自主权受到限制.欧佩克(OPEC)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包括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目的是控制油价和控制石油生产的权力.虽然其中很多国家GNI很高,但由于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工业结构单一,仍不算做发达国家.

伊朗,沙特阿拉伯,是发达国家?

不是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发达国家大多具有较高的人均GDP,但是较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并不意味着就有较先进的科技水平。

比如沙特,生产总值很高,是由于石油经济。石油工业是沙特经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近年来,沙受益于国际油价攀升,石油出口收入丰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是不可再生石油资源的开采只是现代工业体系中的底层,沙特其国内的炼油行业以及对外出口运输90%由美、欧、日国家的石油寡头和远洋航运寡头所控制,沙特的工业仅限于向跨国石油公司提供油井而已,而且沙特的财富全部集中于少数王室之中,平民并没有得到与石油出产所相应的财富。沙特临近的阿联酋,却是一个发达国家,因为其国家和百姓同样富裕,而且阿联酋的基础设置发达、炼油工业强大,整个国家工业呈现出一种现代化的态势,这才是阿拉伯世界的发达国家。又比如瑙鲁,同样的开发磷肥,也是富得流油,但是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这样的国家,没有发达的科技,没有较高的生活水准,是不能算发达国家的。

以前人们界定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发达国家,都是用人均GDP来界定,但单独用人均GDP显然存在很多缺点,首先是人均GDP很不稳定,受汇率、物价等影响而波动很大,其次人均GDP也只代表了经济水平,而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水平。对此,联合国的开发计划署编制了“人类发展指数”,用以取代单一的人均GDP衡量体系,以此来界定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发达国家,就相对全面客观了。目前的具体标准是:人类发展指数不低于0.9即为发达国家。

联合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10年11月4日发布的《2010年人文发展报告》对世界各国的分组进行了重新的修正,修正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数量由2009年的38个,上升的2010年的44个,增加了6个,分别是:

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美国、英国

安道尔、巴林、巴巴多斯、文莱、塞浦路斯、爱沙尼亚、中国香港、以色列、列支敦士登、马耳他、摩纳哥、卡塔尔、圣马力诺、新加坡、斯洛文尼亚、阿联酋。

俄罗斯是发达国家吗?乌克兰呢?各自在世界排名第几呢?

俄罗斯目前不是发达国家了。

发达国家的概念是经合组织提出来的。

广义的发达国家24个:

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芬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瑞士、奥地利、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希腊、冰岛、爱尔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

狭义的就是工业七强。

苏联时候,是世界超级大国,经济上仅次于美国,但是苏联解体后沦为二流国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严重衰退。苏联解体后俄经济持续下滑,2000年执政至今,俄经济快速回升,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增幅约6.7%),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及化工等;轻纺、食品、木材加工业较落后;航空航天、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财政金融总体趋好。2006年黄金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三位;卢布升值了7.6%;国际信用评级提高。自2006年7月起,俄实行卢布完全可自由兑换,汇率稳定。

2005年底,俄国民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570亿美元恢复增长到约7500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由1998年底的不足100亿美元增长到1822亿美元。直至2006年底更已突破了2800亿美元储蓄大关,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外汇储蓄的国家之一。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暴跌的双重夹击下,2002-2012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俄经济正在大幅放缓,2008年12月经济增长率同比萎缩1.1%,出现2002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据有关部门披露的数字显示,2008年11月俄工业企业生产迅速萎缩,当月国内工业增加值与10月相比下降了10.8%,比2007年同期则下降了8.7%。这种下降几乎涵盖了俄所有工业生产领域。

据俄罗斯《报纸报》9月3日消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2014-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俄罗斯在全球经济竞争力排名中排在第53位。

俄罗斯在全球经济竞争力排名中排在第53位,与2013年相比上升11位。

此外,在全球经济竞争力排名中,瑞士、新加坡和美国分别占据前三位,紧随其后的是芬兰、德国、日本、香港、荷兰、英国的瑞典。

金砖国家在该榜单排名最靠前的是中国内地,排在第28位。

乌克兰就更不用提了,一直靠变卖苏联时期老底子过日子,正宗的三流国家。世界经济排名,乌克兰哪里排的上名词呢?

什么叫蓝筹股

蓝筹股多指长期稳定增长的、大型的、传统工业股及金融股。在香港股市中,最有名的蓝筹股当属全球最大商业银行之一的“汇丰控股”。有华资背景的“长江实业”等,也属蓝筹股之列。中国大陆的股票市场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十分迅速,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蓝筹股。

蓝筹股名称来源

在海外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蓝筹”一词源于西方。在西方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红色筹码次之,白色筹码最差。投资者把这些行话套用到股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等股票,都属于“蓝筹股”。

蓝筹股的特点

特点是有着优良的业绩、收益稳定、股本规模大、红利优厚、股价走势稳健、市场形象良好。蓝筹股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改变及经济地位的升降、蓝筹股的排名也会变更。据美国著名的《福布斯》杂志统计,1917年的100家最大公司中,目前只有43家公司股票仍在蓝筹股之列,而当初“最蓝”、行业最兴旺的铁路股票,如今完全丧失了入选蓝筹股的资格和实力.

股票成为蓝筹股的基本支持条件

筹码通常具有较高的货币价值。股票成为蓝筹股的基本支持条件有:

(1)萧条时期,公司能够制订出保证公司发展的计划与措施;

(2)繁荣时期,公司能发挥最大能力创造利润;

(3)通胀时期,公司实际盈余能保持不变或有所增加.

蓝筹股的分类

蓝筹股有很多,可以分为: 一线蓝筹股,二线蓝筹股,绩优蓝筹股,大盘蓝筹股,中国蓝筹股;还有蓝筹股基金。

一线蓝筹股

一、二线,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有些人认为的一线蓝筹股,在另一些人眼中却属于二线。一般来讲,公认的一线蓝筹,是指业绩稳定,流股盘和总股本较大,也就是权重较大的个股,这类股一般来讲,价位不是太高,但群众基础好。这类股票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类个股主要有:长江电力、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宝钢股份、鞍钢新轧、武钢股份、粤高速、民生银行等。二线蓝筹,一般来讲,总股本和流通股本比一线蓝筹要小,股价一般较高,机构比较偏爱,但由于价格较高,散户一般不敢碰,如:中集集团、上海机场、烟台万华、苏宁电器、盐田港等个股。600050,600028,600019,601398,601988,000002 600036 000060 600497 600030 等。

二线蓝筹股

A股市场中一般所说的二线蓝筹,是指在市值、行业地位上以及知名度上略逊于以上所指的一线蓝筹公司,是相对于几只一线蓝筹而言的。比如上海汽车、五粮液、中兴通讯等等,其实这些公司也是行业内部响当当的龙头企业(如果单从行业内部来看,它们又是各自行业的一线蓝筹)。

绩优蓝筹股

绩优蓝筹股是从蓝筹股中因对比而衍生出的词,是以往业内已经公认业绩优良、红利优厚、保持稳定增长的公司股票,而“绩优”是从近期业绩表现排行的角度,优中选优的个股。

哪些股票不是蓝筹股

小盘股不是蓝筹股

蓝筹股是市场化的个股,应具备让广大投资者积极参与的条件,而不是庄家的“自留地”和“提款机”,因此高流通性、非庄股性也是必须的。 蓝筹股≠绩优股 经过1996、1997年行情的投资者,最寒心的品种莫过于绩优股。湖北兴化倒下了,四川长虹的宝刀砍不动了,股价也随之腰斩了。不过,绩优股可不一定是蓝筹股,绩优,反映了历史;蓝筹不仅要回顾历史:业绩不能太差,中上水平(在下面的筛选中,限定为0.20元/股),更要展望未来。没有未来业绩的稳定增长,抬高股价就变成了在沙滩上建高楼,终有倒塌的一天。因此,成长不可忘。 蓝筹股≠资产重组股 股市

资产重组,公司业绩大幅提升,这是一般规律。但此成长非彼成长。蓝筹股的成长性,体现于公司优势资源在优势管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利润增长。 一个公司经过资产重组,我们就不得不将之认同为一个新的经济实体的诞生。它的成长性也就体现在新的实体建立后,而不是在新旧实体的转化之间。 蓝筹股不会是多元化经营的公司 多元化的公司,特别是大杂烩式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公司在每一领域都不能倾注全力,“全面发展等于全面平庸”。而蓝筹股反映了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脉络,体现了各行各业的基本特征,因此必然具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并且在本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不管是在技术还是在定价方面具有领头导向作用。这样的公司注定是一种专业化经营,而不会是多元化经营,至少不是横向多元化经营。

一、钢铁行业:业绩增长价值重估 宝钢股份为代表的中国钢铁股,理应获得市场合理定价。由于给予了过高的贴现率或风险溢价,目前主要钢铁上市的价值都被明显低估。作为一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不可能永远存在估值“洼地”,钢铁股达到15倍的市盈率才是国际水平。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钢铁股:宝钢股份、鞍钢股份、马钢股份。

二、港口业:投资主线:低估+资产注入 虽然板块估值已经到位,但是板块中个股估值差异较为明显,上海港、南京港、重庆港的估值较营口港、深赤湾、盐田港高出一倍以上,在板块估值已经到位的情况下,安全性是我们给出07年投资策略时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整体行业具有20%增长幅度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拥有更多的港口资源,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占据更主动的市场地位,因此存在资产收购可能的公司也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港口股:盐田港、深赤湾、营口港。

三、煤炭行业:外延扩张带来机会 从投资标的的选择而言,建议优先投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更加注重“自下而上”的策略。逻辑主线为:价格维持高位——产能增量可充分释放——运输宽松——成本影响不大的企业最值得投资。预期资产价值注入、整体上市将是07~08年整个煤炭行业面临的重要投资主题及机会。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煤炭股:兰花科创、西山煤电、开滦股份、国阳新能、恒源煤电、金牛能源、兖州煤业、潞安环能、平煤天安、神火股份 四、公路行业:长期稳定增长 关注价值重估 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在07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路网建设的逐步完善所带来的网络化效应、油价回落和海外投资带来的车流量增长都为整个行业的的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遇。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公路股:赣粤高速、皖通高速、中原高速、现代投资。

中国蓝筹股

海通证券给予中国软件、东软股份、盐湖钾肥、ST 建 峰、澄星股份、云 天 化、柳化股份、五 粮 液、顺鑫农业、南 玻A、冀东水泥、海螺型材、北新建材、中国玻纤、格力电器、福耀玻璃、S 三 星、青岛海尔、厦华电子、秦川发展、西山煤电、兰花科创、国阳新能、山西焦化、云南白药、康缘药业、江中药业、一汽夏利、宇通客车、上海汽车、S 江 钻、时代新材、双良股份、晋西车轴、龙元建设、中材国际、中兴通讯、中国联通、华胜天成、上海机场、亿阳信通、大秦铁路、盐 田 港、法拉电子、恒瑞医药、华海药业、横店东磁、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上海电力、华闻传媒、中信国安、电广传媒、歌华有线、桂东电力、东方明珠、中联重科、柳工、山推股份、江南重工、岳阳纸业、栖霞建设、中华企业、天创置业、世茂股份、广船国际、上海机电、许继电气、平高电气、泰豪科技、东方电机等72只股买入评级。

大盘蓝筹股

蓝筹股是指股本和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但又不是所有大盘股都能够被称为蓝筹股,因此要为蓝筹股定一个确切的标准比较困难。从各国的经验来看,那些市值较大、业绩稳定、在行业内居于龙头地位并能对所在证券市场起到相当大影响的公司——比如香港的长实、和黄;美国的IBM;英国的劳合社等,才能担当“蓝筹股”的美誉。市值大的就是蓝筹。中国现在大盘蓝筹多着呢如: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神华.

题材股和业绩股、蓝筹股的区别

这三种股票的区别主要在于看点的不同。

题材股

题材股以题材为主,比如奥运时期跟奥运有关联的股票就会受到注意。题材股就是有重组,定向增发,整体上市等利好消息的股票。

业绩股

业绩股是指业绩很好的股票。

蓝筹股

蓝筹股的业绩一般很好,所以简单的讲,好的股票就是蓝筹股。

编辑本段蓝筹行情演绎的轮动、线索与技术

根据研究,日本1980年代牛市各阶段行业轮动呈现如下规律: 1987年2月以前:价值重估的资产类行业,如电力和天然气、房地产、银行业、证券业;1987年2月到1988年12月:外需拉动的周期性行业,如造纸、钢铁、交运设备、机械等;1989年后:基于内需的消费服务行业,如采掘、建筑、金属制品、信息服务、商业贸易、科技股等。 这一轮动的基本推力还是日元升值带来的贸易顺差降低、通胀、内需拉动等,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说上述流动性传导至实体经济。期间值得注意的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交叉行业始终是反复走强,如房地产走势基本与日经225可重叠,我们研究发现,全球市场的房地产走势与股市走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但不同步;房价走势相对股市而言波动相对要小。 资产重估也以三个序列来走,2006被重点挖掘并且行情热火朝天的是商业地产和资源性资产;目前已经得到挖掘行情也最为炫目的,是已上市或拟上市银行、保险、券商股权为主的金融类资产;未来还有一个规模效应更大,当前正在得到挖掘的交叉持股概念,这其中的一个分支就是创投概念当下的狂轰滥炸。 资产重估的第三步已经极大地放大了泡沫,并支撑一些“伪蓝筹”业绩增长,现在已经有观点指出2008年股权投资将影响上市公司30%增长,因此我们对股权投资性蓝筹最好抱以戒心。 资产重估后的蓝筹分化异常严重,蓝筹游戏将摆动到周期性行业。投资者对周期类公司持有很强的戒心,使得周期类公司的股价往往会大大低于其应有的价值。然而经济规律的作用却是不可阻挡的。长江证券(19.11,-0.04,-0.21%,吧)的一份报告说明,1987年后,大量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业绩蓝筹崛起,其中最让人吃惊的却是周期性行业在日本牛市中的表现:结论显示,钢铁、航空运输、机械、煤炭、证券等周期性行业在牛市后期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美国股市统计也得出同样结论。1989年后,周期类股票业绩走软,而其他类的股票业绩依然可以维系,如科技股、消费类股,资金对股市推动的力量越来越小,资金开始转向一些小盘、成长股。[6]

如何选择蓝筹股

一般来讲,人们认为“蓝筹股”就是一流、最好的股票,其实也不尽然。美国证券交易所网站对蓝筹股的定义是:所谓蓝筹股是指那些以其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和超越经济景气好坏的盈利能力和盈利可靠性而赢得全国声誉的企业的股票。听起来好绕口,但能从中发现几个关键的字眼:知名的大公司、稳定的盈利记录、红利增长、管理素质和产品品质等。大致有个模糊的概念了吧,其实蓝筹股本来就没有惟一准确的定义,它存在于一些指数中,存在于证券分析师的报告中,也存在于一些消费者的心中。 大型公司的股票不一定是蓝筹股,蓝筹股却一定是大型公司的股票。 大的公司不一定是好的公司,但规模大却是成为蓝筹公司的必要条件。蓝筹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受到大宗资本和主流资本的长期关注和青睐,以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公司市值等指标来衡量,企业规模是巨大的。 就市值论,2004年2月道指30成份股公司总市值3万多亿美元,平均市值超过1千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芬兰这类中等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资产论,花旗集团、JP摩根、GE、GM等公司都高达几千亿美元,花旗集团竟达1万多亿美元;就营业收入论,道指30公司2002年的销售收入约1.8万亿美元,超过同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25万亿美元。所以,说蓝筹股公司富可敌国一点也不夸张。 国民经济支柱行业里的公司股票不一定是蓝筹股,蓝筹股却一定不会诞生在边缘行业里。 对蓝筹股的认识可不能仅仅局限在“股”字上,它承载的是“产业与民生”甚至“国家的光荣与梦想”。所以但凡是蓝筹股一般都出现在国家的支柱产业中,蓝筹公司也都是行业龙头企业。 有些公司经营得很好,业绩也很优良,比如“小商品城”,但是从其所处的行业属性来看,绝对称不上蓝筹股。而像“宝钢股份”,“中国国航”这样的上市公司处在钢铁、航天这些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中,就具备蓝筹公司的特质。特别的,中国还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所以制造业更容易诞生蓝筹,而在零售业或餐饮服务业,在国外能看到沃尔玛、麦当劳等蓝筹公司,国内却很难发掘到。 蓝筹公司也一定担当着产业领袖的角色,是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配套分工体系的主干和统摄力量。不仅在规模上,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上都是这个行业的代表。比如宝钢,它在原材料铁矿石价格的谈判上,在行业里就有相当的分量。而其板材产品,也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