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股市下跌_油价大战股市大跌
1.战争的经济观
2.导致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不具有全球化背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油价上涨对黄金有什么影响
4.中美货币战争表示什么
5.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耐心人士帮我说明一下 谢谢
战争的经济观
美伊是否会走向战争?
——从经济学的视角观之
王健
摘 要 题环球liào@①望
有关美国是否会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自核查风波重起以来,一直是国际舆论所关注的焦点,各种判断充斥于报刊杂志,电视电台,吸引了无数眼球的注意力。总起说来,绝大多数人认为虽然伊拉克已经无条件地接受了联合国1441号决议,但美国仍然进二退一地一步步走向与伊拉克的战争。
从政治上和战略上讲,布什显然已经找到了战争的理由,而且在讨论战争问题时,经济代价往往是忽略不计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经济代价,特别是参战人员的伤亡代价只有保持在一个相当低的程度,这场在政治上“正义的”战争才最终能为美国公民所完全接受。如果美国的参战人员伤亡过千,如果战争引起的经济代价导致增税或经济衰退,那么白宫和国会的决策者可能会在决定立即投入战争前思忖再三。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战争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一
在目前还没有一套非常系统的有关战争和冲突的公共经济分析模式的情况下,有关美伊战争的经济评估只能暂时建立在对战争行为和战争后果,建立在对石油市场和相关市场的影响,以及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的分析之上。在开始分析前,有两点必须声明:第一,我们分析的是国际的总体代价,而不只是预算意义上的代价,即国家的产量受战争及其战争后果的牺牲度。第二,估计的是只是战争增加的代价。如82个空降师的费用并没有计算在内,因为不管它在伊拉克还是在北卡罗来纳,这些费用总要支付,我们计算的只有增加的费用,如交通、战争费用、军需补充等。
对于战争的结果,应是没有悬念的,因为凭借美国的实力,战胜伊拉克稳操胜券。差别在于持续时间的短长、对伊拉克总体破坏的程度、平民伤亡的规模、非常规战争是否爆发以及战争蔓延范围和对经济冲击的大小。由此,我们可以将未来可能的美伊战争粗略地分为“速胜战”或果“持久战”两类。“速胜战”类似于第一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预计能短时期内抓获或杀死萨达姆,伊拉克军队迅速投降,美国阻制南方或北方库尔德地区出现无序混乱状态。美国民主党内智囊团的一份报告中(注:assessing the cost of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iraq:using desert shield/desert storm as a basis for estimates,an analysis by the house budget committee, democratic staff, september 23, 2002.)称此类“速胜战”为“新战争a”,即战争时间在 30天到60天之间,空中打击与地面战斗相结合,随后由战区部队维持两个半月的“战后存在”。这是所有战争可能行为和后果中代价最小、最理想的一种。而“持久战”则意味着战争的进程十分不利,如遇到了顽强的抵抗,特别是伊拉克军队集中在巴格达等城市周围进行的巷战、对石油市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以色列被牵入了战争、全球恐怖主义活动升级、占领和维和代价居高不下、经济重建和国家建设费用高涨、人道主义援助代价高昂、对美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以及战争中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两类战争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
目前美国已有了两份有关战争代价的详细研究报告,都是由国会预算分析家们制定的。一个是前面美国民主党智囊团之一,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内民主党小组制定的所谓“众议院报告”,另一个是由国会预算局制定的所谓“预算局报告”。(注: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estimated costs of a potential conflict with iraq," september 2002,ailable at . cbo.gov.)
“众议院报告”建立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基础之上,估计投入兵力25万,估计费用,包括利息在内,约在480亿到600亿美元之间,比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投入要小一些,前者按目前价格计算,约为800亿美元。“预算局报告”预计战争将动用大规模的地面部队,投入37万兵力在伊境内及附近地区,估计花费在440亿美元。综合这两份报告,战争费用约在 500亿左右。但是,这两份报告都建立在“速胜战”判断之上,没有考虑到“持久战”可能带来的费用增长。如果邻国不同意美国建立基地和飞越领空,伊拉克取城市防卫战略,战争可能要拖延一年时间以上,陷入“持久战”的困境,美国由此可能比这两份报告的所预测的承担更多的经济代价,从500亿美元上升到约1400亿美元。
二
但是即便如此,这些经济代价也只占美国gdp的1.5%左右,相当于美西战争时期的代价,而非等同于代价高昂的越南战争或朝鲜战争。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两份报告虽然有助于公众了解未来美伊战争的代价,但这是很不充分的。因为除了战争的直接军事代价外,战争爆发后的持续经济支出事实上不可避免,因为这些因战争而起的经济代价估计会持续10年左右,即从2003年延续到2012年。
首先是占领和维和费用。“预算局报告”估计占领费用,每年约为170亿到450亿。其中每个维和人员每年约需25万美元,这数字相当于在科索沃的美国维和人员的费用下限。但这很可能低估了战后伊拉克的敌对氛围,其局势或许有点象约旦河西岸而非巴尔干地区,此外,维和时间的长短也是无法预测的。美国占领日本是7年,在韩国的3万军队驻扎了半个世纪,因此我们很难想象成功占领伊拉克会少于5年时间,很可能会长达20年,而这没有公开的估计,最低总支出将为750亿美元,最高将达 5000亿美元。
其次,如果要在伊拉克建立某种秩序,美国及其盟国必须转向经济重建和国家建设。那么如何建立新呢?是取阿富汗模式,还是如当年占领德国或日本那样成立占领,强行实行西方宪法、自由言论和自由选举?还是制定一项更广泛的促进中东民主化的马歇尔?有学者警告说,这一重建进程非常困难,代价高昂。最近美国在海地、阿富汗、波斯尼亚的例子就说明美国尚没有找到任何短时期内低成本重建国家的成功模式。虽然目前难以预算准确的时间跨度,但一般很难想象将伊拉克变成现代民主社会不需要10年时间。
经济重建和国家建设的代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战后伊拉克复兴的。如果目标是人均gdp等于埃及或伊朗,估计人均800美元,总计约200亿。这一估计与世界银行对黎巴嫩,东帝汶和波斯尼亚的战后重建估计接近,需要约每人1000美元。(注:world bank,"afghanistan:world bank roach paper," november 2001;ailable at worldbank.org.)如果目标设为雄心勃勃的“伊拉克马歇尔”,(注:this was discussed in roger d.carstens,"a marshall plan for lraq," the washington times,august 5,2002.)那么大家可以回想一下,40年前的马歇尔共花了美国130.3亿美元,相当于今天gdp的4.5%,或 4500亿美元。按今天的收入水平,援助总计为每人 2000美元,是上述人均800美元的一倍还多,而欧洲的马歇尔花费更多,估计在750亿美元以上,依此框算,那么伊拉克经济重建和国家建设费用少250亿,多则1000亿。
第三,人道主义援助。这包括照顾在伊拉克的难民,伤病员,很可能还包括邻国的难民和伤员,目前具体数目尚难估计,因为不清楚处于危急之中的人数,以及战后援助的持续时间。但1990年代的巴尔干冲突中的人道主义援助费用是每年每人约500美元。一个大概的估计是,在伊拉克约100万到500万人需要接受人道主义援助,如果这种援助持续的时间在1到4年,那么人道主义援助的费用估计在 10亿到100亿美元之间。
那么谁来为这巨额的战争费用买单?一个比较现实的资金来源当然是伊拉克的石油收入。如果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战后能恢复到每天300万桶,按目前价格,每年约有250亿美元的收入。但是,这些收入已经用于了许多地方,最主要的是用于食品,医药和其他必需品的进口,还有一些将用于未来经济重建。此外,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后,许多国家声称拥有3000亿美元的债权。因此,将这些资金转付美国占领的费用,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愚蠢的。
那么,是否象第一次海湾战争那样,由其他盟国来付帐呢?这存在着不确定性,如果战争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支持或广泛的国际支持,那么美国将被迫独自支付绝大部分帐单。
当然,美国也可能象以往一直遵循的“打了就跑”的哲学,不积极参与战败国的重建。最新的一个例子就是阿富汗战争。截止2002年9月的,美国花费了130亿美元用于战争,但用于平民或人道主义援助的费用总计也不过1000万美元。特别是目前美国每年的对外援助只有150亿美元,因此能否为战后重建提供帮助是值得怀疑的,如是,则将导致伊拉克长期处于无序、混乱和贫苦状况,虽然这会大大缩减美国的支出,但在外交、政治,甚至是经济上的代价也是不可低估的。
三
美伊如果开战的另一个重要经济代价就是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冲击。不仅会产生有形损失,也会引发政治,导致石油生产国在战后实行限产。
最令人担心的,当然是伊拉克的整个石油设施遭到彻底毁坏,并波及科威特、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设施。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撤退时摧毁了科威特的油井和其他石油设施。这种破坏行径使得科威特的石油生产陷入瘫痪,2年后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因此,除非伊拉克***在未来美伊战争的初期就被抓获,否则,伊拉克军队很可能会破坏伊拉克的石油生产设施。这种自残行动在和平时期是不可理解的,但在战争中则无法排除。此外,生化战争对海湾地区石油设施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也是不可低估的。
另一个令人担心的是是opec国家在实行石油协议减产。这可能产生于这些国家对美国的抵制,就象13年阿以战争爆发后的那样。这也可能是由于opec国家的石油大部分被控制在反西方分子手中。
布鲁金斯研究所经济学家乔治·佩里最近研究了世界石油供应中断的经济影响。(注:george l. perry,"the war on terrorism, the world oil market and the us economy," october 24,2001;ailable as analysis paper # 7 at . brook.edu/views/papers/perry/2001.htm.)他分析了坏、更坏和最坏三种情况。尽管他的研究的出发点是恐怖主义,但实际上任何破坏行为引起的石油中断的后果是基本相似的。佩里设定的“最坏”情况,与可能的战争“坏”结果,即“持久战”产生的后果基本一致。这一结果设,世界石油产量每天下降700万桶,部分可以由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每天提供250万桶来抵消。许多不利结合在一起,如战争破坏、恐怖主义或该地区在政治上的反抗,很可能导致这一结果。具体说来,大部分伊拉克的石油生产能力和 1/4的其他海湾国家的生产能力遭到破坏。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涉及opec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抵制,削减石油生产25%。这一抵制的运用在经济上是没有障碍的,因为产油国的利润会由随产量下降而引起的油价上升得到补偿。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全球石油产量的下降,从而引发油价暴涨,通货膨胀上升,石油消费者的财富由此转移到石油生产国。在佩里的“更坏”的情况下,估计油价会上涨3倍,达到约每桶75美元,汽油每加仑约3美元,美国石油进口的费用将上升,每年增加2000亿美元,油价的冲击和通货膨胀还会加剧经济衰退。opec对石油产量的控制将持续1年半时间。
布什的战略家们可能会忽视上面的“坏结果”,而将赌注压在所谓石油市场的“好结果”上。他们设想,美国会短期内在伊拉克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石油设施完好无损、中东地区政治稳定、从而促进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的增加,这反过来对油价产生降价的压力。但是,伊拉克增加石油产量的速度可能被高估了,但一个比较合理的乐观估计,战后5年内伊拉克可能增加生产能力至每天400万桶。如果这种设成立,则其对其他地区石油供应的影响是促使油价在未来十年内每桶微降1美元。按每桶25美元的基价预测,可使美国石油进口的费用在未来 10年下降300亿美元。但这种所谓的“好结果”能否出现是令人怀疑的。
四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未来可能的美伊战争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战争能够刺激美国经济,从而将美国经济拖出下降的轨道。这点需要具体分析。在过去,美国参加的一些重大战争,的确推动过经济繁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大量的国防开支使美国gdp比珍珠港增加了 10%,使美国经济走出了大萧条。又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的经济也随着军事集结而不断扩张。但是,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国防开支只使美国 gdp增加了0.3%。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对股票价格和消费信心产生了一个不利的心理反应,这些因素降低了消费支出,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支出,降低下商业投资,而国防支出并没能弥合这之间的差距。其结果是,这在最近的美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一个月,美国经济开始急剧衰退。未来可能的美伊战争直接的军事代价估计不会太大,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因素。1990-1991年下降的循环估计不会重现,这主要是因为市场已经对战争作出了提前反应。自 2002年夏,美国股票市场下降了20%,美元已开始贬值,消费信心指数也处于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如果能够速胜,那么战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能很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如果战争进程不想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利,如战争起初阶段,进展缓慢,那么宏观经济还是会受到冲击的。可以想象,如果巨大的人员伤亡、持久的城市巷战、晚间新闻中血淋淋的图象、全球广泛的对美国政策的谴责、有关生化武器使用的谣言或事实、或大规模国内外的恐怖结合在一起,那么即使没有石油价格的冲击,美国宏观经济的反应也可能与1990-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后下降的情形非常相似,或者象911后那样急剧下降。据不完全统计,如果战争陷入持久战困境,那么美国的 gdp增长将下降2到5个百分点,按今天的美元价格计算,约为2000亿到5000亿美元。
五
上述战争经济代价分析建立在“速胜战”和“持久战”两类情况之上的,这种分析讨论难免会流于简单化。事实上,各种情况的组合,会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结果。如果把战争作为一个大的骰子,我们可以会转出花费约1200亿美元的“低代价”,也可能转出 16000亿美元的“高代价”。战争的最终代价将会停留在“低代价”和“高代价”之间的某一点上。
但目前美国人似乎并没认真去思考战争可能引起的经济代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布什并没有对未来战争的经济代价作出一个严肃认真的公共评估。如果不提供这些评估,美国公众和国会无法对战争的现实代价和利益作出准确全面的判断。尤其令人担心的是,战后占领和维和、经济重建和国家建设的承诺,如果美国纳税人拒绝买单,而盟国又不肯支付,那么战争留给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的将是堆积如山的碎石和满街愤怒的民众和暴徒。
其次,在军事上认真准备,但在经济上马虎草率。这在以往的战争和冲突中是经常可见的。自布什总统上台以来,美国的金融形势已严重恶化,从 2001年春到2002年秋,联邦预算已经恶化了3600亿美元,因此,即使是“速胜战”预算赤字也将堆成小山。
再次,布什如果取单边行动,将冒巨大的风险。军事上,没有广泛的与其他国家结成的联盟而发动进攻,可能会使军事行动更加困难,军费开支更加昂贵,同时也将给伊拉克***以某种希望,即其他国家会给予他帮助。由此,战争时间将延长。从政治角度看,单方面的军事行动,尤其是没有得到伊斯兰世界的支持,美国将冒激怒温和国家、引发激进国家公开挑战、在这些国家培育恐怖主义分子的风险。从法律的角度说,美国在没有得到国际法认可的情况下坚持自己推翻外国的权利,将严重破坏在国际金融,裁军,环境、防止核扩散,反恐等方面各种国际合作的基础。从经济角度看,单边行动意味着战争费用的大部分将由美国自己承担。
第四,战略家们可能迷惑于自己对伊斯兰世界和伊拉克人民对美国军事干涉的一厢情愿的反应。一个重要的不确定性就是伊拉克部队的忠诚和伊拉克军事***展开巴格达城市保卫战的意愿。此外,即使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主要的阿拉伯国家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但布什似乎仍然坚信,好象穆斯林都等待着萨达姆被推翻,然后上街跳舞庆贺,美国大兵在巴格达受到解放者般的欢迎而不被视为异教徒。但事实上反对力量比美国认为的要大的多,对美国的赞赏则没有想象的那样普遍。
最后,人们可能会感到一丝困惑,即布什为何要热衷于推倒萨达姆。与来自恐怖主义者清晰的危险相比,伊拉克并没有给美国带来迫在眉睫的威胁。伊拉克战争将在今后几年内占据美国有限的和工作重心,从而影响美国对其他麻烦地区,如北朝鲜或巴以冲突的处理能力。将很大一部分工作精力到伊拉克问题,而同时经济增长缓慢、财政赤字、合作治理危机和增长的卫生保健问题等将威胁美国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美国全神贯注于与伊拉克的战争,那么美国国内经济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被忽视。
以上,我们从经济学的层面分析了未来可能爆发的美伊战争可能带来的经济代价、经济后果和其他方面的影响。战争的最后决策不是由经济学家作出的,但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分析和考察问题的视角。从经济学角度,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综合各种影响战争的因素后转动战争的骰子,如果停在“低代价”上,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停在“高代价”上,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较小。当然,这是基于理性分析之上的,如果出了个不顾一切的战争狂人,则另当别论。
导致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不具有全球化背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29 年美国股灾导致历史上最大的世界经济危机
1929 年 10 月发生的纽约股灾,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 月发生的纽约股灾,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 的经济. 年之久, 的经济.这场股灾持续时间长达 4 年之久,近 4000 美国人跳楼自 杀身亡;影响波及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 杀身亡;影响波及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最终演 变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此后, 变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 10 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1926 年秋,在 20 年代的投机狂潮中被炒得离谱的佛罗里达房地 年秋, 产高价泡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 产高价泡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这丝毫没有给华尔街的疯狂带来多少 警醒. 年开始,股市的上涨进入最后的疯狂.事实上, 警醒.从 1928 年开始,股市的上涨进入最后的疯狂.事实上,在 20 年 代,美国的许多产业仍然没有从一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股市的过热 美国的许多产业仍然没有从一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 已经与现实经济的状况完全脱节了. 已经与现实经济的状况完全脱节了. 1929 年 3 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股票价格的高涨感到了忧虑,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股票价格的高涨感到了忧虑, 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 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但美国国民商业银行的总裁查尔 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 斯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向股市中增加资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 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 向股市中增加资金投入以避免下跌, 经纪商和银行家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 甚至一些著名的学者也 经纪商和银行家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 失去了冷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 费雪 费雪, 失去了冷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 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 股票价 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股票价 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 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 状态
不过,也有不少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约翰 肯尼迪的父 不过,也有不少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约翰肯尼迪的父 亲约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从股市中脱身者之一.他对自己说, 亲约瑟夫 肯尼迪就是及早从股市中脱身者之一.他对自己说,如果连 肯尼迪就是及早从股市中脱身者之一 擦鞋匠都在买股票, 擦鞋匠都在买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这个明智的选择使他提早 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
撤出资金,为其家族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撤出资金,为其家族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1929 年夏,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溃已经 年夏,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 近在眼前. 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 近在眼前.9 月 3 曰,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罗杰 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 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 股市迟早会崩盘 这句话被 道琼斯金融》 股市迟早会崩盘! 这句话被《 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股市迟早会崩盘!"这句话被《道琼斯金融》发 表.其实,这位先生在此前的两年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却只被人们当 其实,这位先生在此前的两年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 做笑谈, 做笑谈, 没想到这次竟一语成谶, 没想到这次竟一语成谶, 千古留名. 此话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 此话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 到这次竟一语成谶 千古留名. 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 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惊动了总统胡佛, 他赶紧向新闻界发布讲话说: 美 "美 股市下跌的消息惊动了总统胡佛, 他赶紧向新闻界发布讲话说: 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失去以往的平衡. 有关的财政 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失去以往的平衡."有关的财政 官员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时人们的神经已经异常脆弱, 官员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时人们的神经已经异常脆弱,股市在经过昙 花一现的上扬后,就开始了噩梦般的暴跌. 花一现的上扬后,就开始了噩梦般的暴跌.
跳楼的不仅是股指
1929 年 10 月的最后 10 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曰子. 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曰子.
10 月 21 曰,纽约证券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 纽约证券开市即遭大笔抛售, 600 多万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 1 小时 40 分后才记录完 多万股, 最后一笔交易. 最后一笔交易.
10 月 23 曰,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指数下跌 31 点. 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
10 月 24 曰, 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 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 黑色星期四". 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 史上著名的 黑色星期四 . 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 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 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 救市基金", 换手 1289.5 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 救市基金 ,纽约证券 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 总裁理查德 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 韦尼亲自购入股票 独木难支. 独木难支.
10 月 25 曰,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 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 美国的基本企业, 美国的基本企业 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 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 ,力图以此刺激新一 的基础之上的 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 月 28 曰,史称 黑色星期一 .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 49 点, 史称"黑色星期一 当天, 黑色星期一". 道琼斯指数狂泻 38.33 点,曰跌幅达 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 ,这一天, 救市. 救市.
10 月 29 曰,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 10 点钟,纽约证券交易 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 点钟, 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都在不计价格地抛 琼斯指数一泻千里, 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 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 琼斯指数一泻千里 至此, ,《纽约 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 386 点跌至 298 点,跌幅达 22%,《纽约 ,《 时报》 当天收市, 时报》指数下跌 41 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 1641 万股成交的历史最 高纪录. 年历史上"最糟糕 高纪录.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 112 年历史上 最糟糕 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 黑色星期二 黑色星期二". 的一天 .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
11 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 198 点,跌幅高达 48%. 股市跌势不止, .
翌年,股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在 1~3 月大幅反弹.并于 4 月 翌年, 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 ~ 月大幅反弹. 此后又急转直下, 重新登上 2 点.此后又急转直下,从 1930 年 5 月到 1932 年 11 月, 次暴跌, 琼斯指数跌至 与股灾前相比, 股市连续出现了 6 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 41 点.与股灾前相比,美 美元. 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 262 美元跌至 21 美元. 通用汽车公司从 92 美 美元. 元跌至 7 美元.
在这场股灾中, 人因破产跳楼自杀.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 在这场股灾中,近 4000 人因破产跳楼自杀.欧文 费雪这位大经济 学家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 学家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直 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到 1947 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人们闻股色变,投资心态长期 人们闻股色变, 不能恢复.股市危机,银行危机与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 不能恢复.股市危机,银行危机与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是个相互推动 的恶性循环,股市暴跌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 的恶性循环,股市暴跌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商品积压 更为严重.同时,股市和银行出现危机,使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 更为严重.同时,股市和银行出现危机,使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生产 不景气,反过来又加重了股市和银行的危机,国民经济雪上加霜. 不景气,反过来又加重了股市和银行的危机,国民经济雪上加霜.由于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经济危机又引发了遍及整个资本 主义世界的大萧条: 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 主义世界的大萧条:5000 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上千亿美元财 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 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
纽约股市崩溃发生之后,美国参议院即对股市进行了调查, 纽约股市崩溃发生之后,美国参议院即对股市进行了调查,发现有 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 年银行倒闭风潮 倒闭风潮, 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1932 年银行倒闭风潮,又暴露出 金融界的诸多问题.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的基础上, 年开始, 金融界的诸多问题.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的基础上,从 1933 年开始, 罗斯福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 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 罗斯福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
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重树了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 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重树了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保证了 证券市场此后数十年的平稳发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仿效.这样, 证券市场此后数十年的平稳发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仿效.这样, 年大股灾为契机,一个现代化的, 以 1929 年大股灾为契机,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和有效监管的金融体 系在美国宣告诞生. 系在美国宣告诞生.经历了大混乱与大崩溃之后,美国股市终于开始迈 经历了大混乱与大崩溃之后, 向理性, 公正和透明. 此后, 经过罗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战对经济的刺激, 向理性, 公正和透明. 此后, 经过罗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战对经济的刺激, 美国股市逐渐恢复元气, 一直到 25 年后的 1954 年终于回到了股灾前的 年终于回到了股灾前的 美国股市逐渐恢复元气, 指数水平. 指数水平. 2008 年的中国让上至权利之颠的总理,下到拿低保的下岗工人,几 年的中国让上至权利之颠的总理,下到拿低保的下岗工人, 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感觉到了'难 这个字 其实最难的时候远没有到来, 这个字, 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感觉到了 难'这个字,其实最难的时候远没有到来, 2008 年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像当时危机前夜的 1928 年,从上市企业到小 作坊,没有一个企业不在为利润减少而苦恼, 作坊,没有一个企业不在为利润减少而苦恼,还有让民生举步为艰的物 年怎样的一个难字来形容你. 价,物价猛于虎.2008 年怎样的一个难字来形容你.还有没有人像我 物价猛于虎. 点吗. 强烈抨击的老沙一样指望股指在上 8000 点 10000 点吗.如果因电价和 油价猛涨而失去控制的物如同价脱缰野马一样, 企业的利润缩水的像姚 油价猛涨而失去控制的物如同价脱缰野马一样, 明变成潘长江那样, 点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不要被深套, 明变成潘长江那样,那明年 1500 点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不要被深套, 否则危险来时你像立足在沼泽地里一样, 否则危险来时你像立足在沼泽地里一样,跑都无法跑了.唯一乐观的是 跑都无法跑了. 地盘坚信奥运前肯定有一波行情,前提是必须先跌下来, 地盘坚信奥运前肯定有一波行情,前提是必须先跌下来,要跌破 2900 点才能有上涨的空间. 安全活着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不要再洗硫酸澡了. 点才能有上涨的空间. 安全活着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不要再洗硫酸澡了. 记住, 我的朋友和粉丝们, 真正大危险来临时, 救是救不了的. 1929 记住, 我的朋友和粉丝们, 真正大危险来临时, 救是救不了的. 曰胡佛总统发表救市文告没有任何用处就是前车之鉴. 年 10 月 25 曰胡佛总统发表救市文告没有任何用处就是前车之鉴. 中国 也是一样. 也是一样.
油价上涨对黄金有什么影响
l)美元汇率影响。
美元汇率是影响金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国际黄金市场价格是以美元标价的,美元升值会促使金价下跌,反之则推动其上涨。但在某些特殊时段,尤其是黄金走势非常强或非常弱的时期,金价也会摆脱美元影响,走出独自的趋势。过去十年金价与美元走势存在80%的逆相关性。
。一般在黄金市场上有美元涨则金价跌;美元降则金价扬的规律。美元坚挺一般代表美国国内经济形势良好,美国国内股票和债券将得到投资人竞相追捧,黄金作为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受到削弱;而美元汇率下降则往往与通货膨胀、股市低迷等有关,黄金的保值功能又再次体现。这是因为,美元贬值往往与通货膨胀有关,而黄金价值含量较高,在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加剧时往往会刺激对黄金保值和投机性需求上升。11年8月和13年2月,美国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在美元汇价大幅度下跌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作用下,1980年初黄金价格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突破800美元/盎司。回顾过去20年历史,美元对其他西方货币坚挺,则国际市场上金价下跌,如果美元小幅贬值,则金价就会逐渐回升。
(2)各国的货币政策与国际黄金价格密切相关。
当某国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由于利率下降,该国的货币供给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可能,会造成黄金价格的上升。如60年代美国的低利率政策促使国内资金外流,大量美元流入欧洲和日本,各国由于持有的美元净头寸增加,出现对美元币值的担心,于是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并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但在19年以后,利率因素对黄金价格的影响日益减弱。
比如今年美联储十一次降息,并没有对金市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惟有在“9.11”中金市受利。
(3)通货膨胀对金价的影响。
对此,要做长期和短期来分析,并要结合通货膨胀在短期内的程度而定。从长期来看,每年的通胀率若是在正常范围内变化,那么其对金价的波动影响并不大;只有在短期内,物价大幅上升,引起人们恐慌,货币的单位购买力下降,金价才会明显上升。虽然进入90年代后,世界进入低通胀时代,作为货币稳定标志的黄金用武之地日益缩小。而且作为长期投资工具,黄金收益率日益低于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但是,从长期看,黄金仍不失为是对付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4)国际贸易、财政、外债赤字对金价的影响。
债务,这一世界性问题已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特有的现象。在债务链中,不但债务国本身发生无法偿债导致经济停滞,而经济停滞又进一步恶化债务的恶性循环,就连债权国也会因与债务国之关系破裂,面临金融崩溃的危险。这时,各国都会为维持本国经济不受伤害而大量储备黄金,引起市场黄金价格上涨。
(5)国际政局动荡、战争等。
国际上重大的政治、战争都将影响金价。为战争或为维持国内经济的平稳而支付费用、大量投资者转向黄金保值投资,这些都会扩大对黄金的需求,刺激金价上扬。如二次大战、美越战争、16年泰国、1986年“伊朗门”等,都使金价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比如今年9月份的恐怖组织袭击美国世贸大厦曾使黄金价格飙升至今年的最高近$300。
(6)股市行情对金价的影响。
一般来说股市下挫,金价上升。这主要体现了投资者对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如果大家普遍对经济前景看好,则资金大量流向股市,股市投资热烈,金价下降。
除了上述影响金价的因素外,国际金融组织的干预活动,本国和地区的中央金融机构的政策法规,也将对世界黄金价格的变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7)石油供求关系 由于世界主要石油现货与期货价格都以美元标价,油价涨落一方面反映了世界石油供求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元汇率的变化,世界通胀率的变化。油价与金价间接相互影响。比较之后发现,国际金价与油价的涨跌存在正相关关系的时间较多。
中美货币战争表示什么
对中美货币战争的再认识近期,中美之间由于汇率问题引发的矛盾愈演愈烈,中美之间的货币战争一再升级。
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中国不断加大银行的储备保证金;大量国际“热钱”不断涌入中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日用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股市不断受挫,连续下跌等等。
简而言之,上述问题都是由于美国不断逼迫升值,同时大量增发美元货币导致的。
为什么升值,而我们确没有感觉到升值带给我们的好处!何新先生在新作《汇率风暴—中美货币战争内幕揭秘》一书中尖锐地指出,利用各国汇率及利率变动,套取兑换货币的利得,正是索罗斯和高盛一类国际金融大鳄的拿手好戏。
何新先生认为,近20年以来连续爆发的一系列国际金融危机——从上世纪90年代的英镑危机、阿根廷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希腊危机,都与这些金融大鳄利用国际货币的汇率和利率变动、债务与储备的失衡从而发动金融突袭具有直接关系。
事实上,利用美元与黄金之间固定的比价关系,通过增发美元,向全世界转嫁经济危机,是过去40年来美国一贯的做法。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由于越南战争所造成的巨额军费开支,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不得以发行大量货币,造成美元与黄金之间长期形成的稳定比价关系,彻底脱钩,美元汇率失去实际的担保物。
为了摆脱这一经济危机,美国利用美元与国际油价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加强对中东石油的控制,一再抬高国际油价,最终迫使日元、马克、英镑以及法郎等国际货币不得不重新调整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关系,美国最终成功地将经济危机转嫁给了以及欧洲等国。
这一历史过程可以称之为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第一次货币战争”。
“第二次货币战争”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1985年的“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在战后积累的大量财富被洗劫,直接导致长达10年以上的经济衰退。
19年,以索罗斯为代表的美国金融大鳄,利用美元与亚洲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多方投机,造成亚洲多个国家金融货币体系几近崩溃,经济发展受到重创。
泰国的财富在一夜之间缩水1/3。
至今,许多国家至今尚未恢复元气。
这就是“第三次货币战争”。
2008年,美国通过“次贷危机”,大量增持货币,进而将危机引向全球,其目的是为美国经济“释放泡沫”。
因此,何新先生断言,由“两房”次级衍生品所引发的债务危机,其实是美国金融决策集团与高盛公司等垄断金融组织联手策划的一招“苦肉计”。
从而引发了中美之间的“第四次货币战争”。
通过逼迫升值、两房股票退市以及房贷归零化等手段,美国已经成功地直接洗劫了中国近4000亿美元(2.5万亿)的巨额外汇储备。
令人触目惊心。
为此,何新先生痛心疾首地呼唤道: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来之不易!中国三十年改革的经济成果凝聚在中国的这一笔巨额外汇储备中。
中国现有的巨额储备乃是当前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国力的支撑,对外汇率保持稳定的重要保证。
这笔钱对于中国的金融安全、国家安全,利益攸关!
物价的飞涨,房价的虚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今经济体系的泡沫,是谁在背后纵着这一切?何新先生的新著--《谁统治着世界?--神秘共济会与新战争揭秘》,揭开了这个神秘组织--美国共济会的面纱,让这个汇率战争的纵者由幕后走到了台前。
使广大的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场惊心动魄的汇率战争,带给我们未来的经济与生活将是什么!
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耐心人士帮我说明一下 谢谢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产生
泰国的金融危机事发于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首先是外汇市场的美元收缩冲击,使得泰铢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进一步影响了泰国的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东南亚的金融市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经济,而且各国的货币不统一,在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上美元最终成为交易单位。间接的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助动力。
所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来自于外汇市场的冲击,货币危机又成了金融危机的附属。
编辑本段19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概况
19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在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原因
19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本段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编辑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机
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外。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海三国,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