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最新油价走势_沙俄最新油价走势图
1.车臣战争的解体前
2.下半年,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3.战争与原油的关系?
4.俄罗斯战斗的民族
5.经济下滑,油价上涨,普京会完成彼得大帝的梦想吗
6.2009年十大军事强国
7.为什么高盛说“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
车臣战争的解体前
早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俄罗斯对车臣/北高加索的殖民影响就开始了,但是那一时期主要是非军事性的;到18世纪彼得一世和叶卡捷林娜时期,俄罗斯人代之以军事远征。
18世纪80年代,车臣人在伊斯兰教的曼苏尔教长领导下发起针对沙俄侵略者的斗争,揭开车臣人长达200余年反抗俄罗斯侵略战争的第一个篇章。曼苏尔是争取在包括车臣在内的北高加索建立伊斯兰国家的第一人,他的名字至今在车臣家喻户晓。高地人的斗争蔓延到整个北高加索,曼苏尔指挥起义者战斗6年,1791年被捕,三年后牺牲在侵略者的监狱之中;但是北高加索人民没有停止战斗。 进入19世纪,耶尔马骡夫于1816~1827年担任俄国进犯高加索地区的军事长官,在他的任期内,俄军更加深入侵略车臣。沙俄对这一地区的侵略激起车臣及北高加索人的反抗。1818年耶尔马骡夫在给沙皇的奏折中说:“如果还有一个车臣人活着,这里就不可能有安定,因为车臣人所表现的反抗精神和渴望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在整个俄罗斯帝国版图中超过任何臣服的民众。”一般来说,1817年算作是“大高加索战争”的开始;到1828年,大高加索战争已经扩展至整个高加索,人们纷纷参加打击沙俄势力的圣战……1834年,穆斯林首领哈姆扎特殉难,沙米尔联合起北高加索部分地区的高地人,建立起一个伊斯兰国家。随着1839年沙俄对高加索侵犯的升级,北高加索人民与强大的对手进行英勇不屈的战争……
1859年,车臣最后一个村庄威代诺沦陷,沙米尔被俘并随后承认战争结束,不过车臣人的斗争直至1864年。于是车臣进入俄罗斯军事殖民统治时期。
沙俄统治者将车臣人从平地驱赶到丘陵与山地地区,随后又驱逐到奥斯曼土耳其境内;但是其间车臣人仍然时有反抗。俄罗斯帝国的种族镇压、种族灭绝与种族驱逐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车臣人口大幅度减少。1877年,车臣人与临近的印古什人发动反俄起义,经过两年的时间,沙俄又将大量车臣(与印古什)人从自己的家园中驱逐出去。此后,车臣与印古什人转入游击战,直到1917~1918年布尔什维克上台。
在对车臣实行殖民化统治的过程中,沙俄统治者还在文化上“同化”,在车臣开办俄语学校推广俄语,并拉拢与吸收一些愿意依附殖民统治者的车臣“精英”阶层,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消灭车臣故有的宗教文化,加强对车臣的控制,使其驯服地接受沙俄的统治。
布尔什维克推翻沙俄后,初期由于苏联忙于内乱,车臣也陷入无政府状态,其间车臣和印古什还经历过红、白匪军(即苏联红军、的白军)的双重种族屠杀。尽管在乌尊·哈吉教长的带领下进行了独立斗争,但是苏联还是在1919~1920年占领北高加索,不久又扩张到整个高加索。
1922年,苏联将车臣地区划成“车臣自治州”,此后车臣迎来一个强权铁幕时代。1929年苏联在北高加索增收财产税,车臣人在伊斯拉姆布罗夫的带领下奋起造反,次年苏联政府做出少量让步,答应尊重车臣/印古什人民的权利;但是1931年,苏联克格勃还是将伊斯拉姆布罗夫等人……1934年,苏联将车臣与印古什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改称“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到1937年,所有公开反对冠以“苏维埃社会主义”名头的车臣人都遭到无情打击,短短一年之内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进斯大林的监狱,而且几乎没有活着走出来的。
1941年,苏联遭到德军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一度无暇顾及车臣。随着苏-德战争转入反攻阶段,车臣重新又被苏军控制。对车臣人奉行清洗政策的斯大林,在1944年以所谓的车臣人通敌(德国)为借口,下令将全体车臣人驱逐、流放到中亚哈萨克斯坦的环境恶劣之地。那个所谓的自治共和国也从俄罗斯的行政区划上消失了。流放前车臣人有近50万,在流放期间,有不计其数的车臣人死于饥饿、疾病以及俄国人的子弹,车臣人因此丧失了40%的人口。整个车臣民族成为苏联国家恐怖主义、民族歧视与种族清洗的牺牲品。
1956~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政府对车臣人的迫害有所松动,自治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得以恢复(同时把很多捷列克河以北的俄罗斯人划入车臣,以减少车臣人所占比例),经历13年流放的车臣幸存者陆续返回车臣,继续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与“再教育”……然而回归到祖先的土地上的车臣人,始终遭到政府的无端猜忌,在政治上处于二等人的地位。车臣(与印古什)人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也被禁止,学校教学只能采用俄语,车臣语仅限于家庭内部使用。这样,继斯大林的种族灭绝之后,苏联政府对车臣人的文化灭绝,直到苏联解体。而30余年的文化灭绝,则催生起车臣人强烈的反俄罗斯情结,车臣民族主义便觉醒在苏联土崩瓦解的废墟之上。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时的俄联邦虽然仍坚持维护车臣主权的原则,但其具体实施则是非常软弱的,甚至可以说是在抱薪救火。在与分裂势力的谈判中,联邦政府一味的妥协:承认了杜达耶夫的总统地位;对车臣银行的账户解除冻结,以便拨去退休金;车臣还得到了给自己的公民颁发护照的权利;在1992年5月格拉乔夫甚至命令将北高加索军区一半(实际则是95%)的武器移交给了车臣武装,其中甚至包括最先进的T-80坦克。
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与俄联邦代表斯特罗戈夫中将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分配财产条约》,据此,联邦一切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俄罗斯除了在名义上没有认可,实际上已经完全承认了车臣独立。而车臣,也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国家性质。
但是,由于车臣民族原始的社会体系,这里并未真正建立起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体系,更遑论“现代民主国家”,宗教和民族极端主义的统治使这里看上去更像是塔利班制下的阿富汗,种族清洗迫使多数非车臣族裔选择出逃。比北京市面积还小的土地上竟然是军阀割据、派别林立。而由于车臣民族不事生产又崇尚武力,其对周边地区的犯罪活动始终未停止过:伪造汇款单、以半官方性质币、盗窃石油产品、抢劫过往列车以及劫持人质,勒索赎金,这些竟是车臣资金的主要来源。或者说,车臣事实上的独立并未使俄罗斯的利益不再遭受损失。而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内政局在1992年后逐渐趋于稳定,同时,为了恢复国家经济,石油出口问题变得异常重要,而车臣既是石油产区又是通道,同时车臣分裂势力还威胁着整个高加索地区的能源战略布局。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
时任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曾自信地说:“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拿下格罗兹尼。”这种自信最终被证明是荒谬的。数年的政治动荡极大的折损了俄军的战斗力,从高层到基层一系列的战术错误导致俄军损失惨重,12个月内数千官兵以及2万多平民在战火中丧生。
而另一方面,车臣问题始终笼罩在西方国家的阴影之下——美国出于巩固全球霸权考虑,而西欧则在历史传统上对俄国就一直心存忌惮。具体来说,除了暗中资助车臣非法武装、在外交场合向俄政府施压外,由美国主导的始于冷战时期的低油价政策也仍然在继续,从前正是长期的低油价,破坏了苏联的国际收支平衡,加剧了其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最终使得联盟走向解体。同样,本已被“休克疗法”折腾的奄奄一息的俄罗斯经济,在低油价的打压下开始走向崩溃,而车臣战争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造血机能正在枯竭,那么让一个伤口持续流血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最终,虽然车臣非法武装遭到重创,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炸死,但是俄军仍在苦战一年之后无功而返。
而第二次车臣战争,从宏观角度看仍然决定于能源这一因素:一是俄罗斯围绕石油生产、出口的安全诉求没有改变;二则是由于上世纪末,美国为打击欧元开始频频插手中东和中亚事务,导致上述地区动荡,国家油价迅速上涨,在这个背景下,以能源为主要出口商品的俄罗斯得以恢复元气,而自科索沃战争后,美欧之间逐渐出现裂痕,同时中东的动荡局势使得西欧在能源问题上开始有求于俄罗斯,于是俄罗斯的外交活动空间开始增大。
1999年8月,俄罗斯以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为导火索,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2000年2月初,俄军最终以阵亡官兵1173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一万人,恢复了对车臣地区的控制,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但是,战后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高加索山区,仍然可以从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国外势力那里获得援助,而多年战争在车臣人心中所造成的创伤短期内很难抚平,由于“死循环”仍然存在,2004年一系列的恐怖袭击,其根源便在此处。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经过五十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将车臣征服,于1859年将它并入沙俄的版图。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在1922年成立了车臣自治州。1934年,车臣与它西边的邻居印古什自治州合并,加入苏联;1936年12月改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理由,把车臣人强行赶出家园,迁往西伯利亚,给车臣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直到1957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才得以恢复。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车臣的分离主义势力趁着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谋求独立。这年的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总统。他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最多时达到六万人。眼看着车臣变成公然与联邦政府唱对台戏的独立王国,成了俄罗斯联邦统一的心腹大患,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桀骜不驯的分裂势力。一开始,俄军把车臣叛军当成乌合之众,根本不放在眼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下海口:“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即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但俄军却付出了几千名官兵牺牲的惨痛代价,两万多平民丧生,到头来只得停战求和,黯然撤军。
1991年,当时的车臣总统焦哈尔·杜达耶夫发表独立宣言。1992年,车臣一分为二,西部的印古什地区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1993年,印古什以外的车臣地区再度宣布独立。此后,车臣大举压迫境内的俄罗斯人﹐导致大量俄罗斯人移出车臣地区。1994年12月11日,鲍里斯·叶利钦向车臣发动进攻。但由于当时车臣境内仍有大量俄罗斯人居住,国内反战浪潮声不断﹔再加上是次进攻准备不足,俄军士气极度低落。然而,在火箭炮和空军的掩护下,俄军于12月29日抵格罗兹尼,并实行围城行动。
战斗的初期,俄军以火箭炮和战斗机不断对城内设施进行轰炸。但由于车臣武装部队善于匿藏在民居之中,空袭最终带来大量平民死亡。1994年12月31日,俄军地面部队向城内进攻,遭武装军顽强抵抗,一夜之间有超过1000俄军阵亡。1995年1月19日,经过一个多礼拜的激烈巷战后,俄军终于攻占格罗兹尼。武装军退往南部山区。在格罗兹尼之战后,俄军继续以空袭方法进占车臣南部其他乡镇。在不断撤退之同时,车臣武装军将策略转移到和恐怖袭击 (在这一期间发生许多极不人道的屠杀战俘事件),谋求引起民众压力逼使俄军撤离。1996年8月31日,在国内压力和大选逼近下,鲍里斯·叶利钦和车臣签署停火协定。第一次车臣战争正式结束。第一次车臣战争给俄军带来严重的伤亡代价。根据官方数字,俄军死亡人数为3826人,伤者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踪。此外,这次战争亦导致超过10万平民死亡,大量设施遭严重破坏。在此后3年,尽管车臣仍为俄罗斯共同体的其中一员,但实质上却享有非正式的独立。 签署停火协议为车臣人民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几年来,车臣名义上未脱离俄联邦,但拥有事实上的独立。马斯哈多夫于1997年1月27日日出任车臣总统,但实际的兵权却掌握在车臣武装力量总司令巴萨耶夫手中。车臣武装分子对俄罗斯的领土土完整造成更大的威胁。1999年8月初,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巴萨耶夫率领几千名武装分子潜入达吉斯坦南部村庄,并于8月10日成立所谓的“达吉斯坦国家”。
1999年8月7日,车臣武装分子入侵达吉斯坦南部地区,俄军以北高加索军区为基础建立联合军队集团镇压起义;俄军使用航空兵和炮兵猛烈打击叛军,地面部队采用特种战术进行攻击,在此期间,俄军取得了歼敌千余人的胜利,到25日全部收复了被车臣非法武装占领的村庄,基本消灭了达吉斯坦境内的所有车臣武装分子。9月30日,俄军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车臣开进;10月2日,俄内务部部队占领车臣境内第一个村庄---波洛兹基诺夫斯卡亚;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上将宣布,俄军已从几个方向进入车臣并向纵深推进;14日,联合军队集团代表宣布,俄军先头部队已距格罗兹尼20-25公里;10月15日,联合军队集团总司令卡赞采夫上将宣布,16日进 入战争第二阶段。
1999年10月16日至12月3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挺进格罗兹尼。
1999 年10月16日,联合军队指挥部宣布,58集团军将控制那兹拉尼---格罗兹尼公路;17日,航空兵和炮兵对数个城镇和村庄的武装分子进行打击;联合军队集团代表宣布,俄军已控制45个居民点;29日,俄国防部宣布到11月底结束车臣的主要战斗行动;11月9日,俄内务部队第一副司令巴尼科夫宣布,遂行车臣战斗行动的内务部队达到25000人;12日,俄军占领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捷尔梅斯;1999年12月3日俄宣布剿匪军事行动进入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战斗行动中,俄军解放了车臣境内119个居民点中的98个,解放了车臣三分之二的地区。
1999年12月3日到2000年2月:战争进而到第三阶段,包围和攻打格罗兹尼 12月6日和8日,俄军分别攻占车臣第三大城市阿尔贡和乌鲁斯马尔坦,完全封锁格罗兹尼;9日,俄军开辟南部作战方向,追击退向山区的敌人;10日,俄军向格罗兹尼守敌发出通牒;15日,俄军先头部队在格罗兹尼东郊占领阵地,马尼洛夫宣布,计划2000年2月底结束作战;22日,联合军队集团总司令卡赞采夫宣布,两至三周后俄军将控制车臣南部山区;25日夜,俄军总攻格罗兹尼,特种快速反应支队、特警和内务部队在甘塔米洛夫指挥的车臣军配合下从东、东北、西北方向攻入格罗兹尼;与此同时,俄军继续在南部山区打击叛军;2000年1月1日俄代总统普京亲自驾驶Su-27战机到北高加索前线犒赏作战官兵;1月10日,车臣非法武装反攻阿尔贡和沙利;18日,俄军恢复攻打格罗兹尼,作战部队在车臣地方武装配合下向市中心推进,解放第一、第三、第四和部分第六小区;期间俄军58集团军作训处长、"北方"军队集团副司令马洛费耶夫少将阵亡;20日,俄军攻占格市中心附近的米努特卡广场;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使穿着绿色作训服的俄军在白色的雪地里成了绝好的目标,导致了大量的士兵伤亡。21日,俄军征调特种部队前往格罗兹尼作战。22日,俄军控制了格罗兹尼5个小区和部分其它地区;控制区逐渐扩大。26日,俄军包围车臣南部和西部的非法武装,基本上切断了非法武装向境外突围的道路;29日;俄军第325直升机团团长尼古拉·马伊达诺夫上校阵亡。 2月1-2日战斗中,杜达耶夫的侄子等4名叛军"战地司令"被击毙,非法武装首领巴萨耶夫触雷,右脚被炸断,双手和头部受伤。2月4日,俄军将国旗插上格罗兹尼市中心车臣政府大楼。
2000年2月6日俄代总统普京宣布,车臣军事行动结束后,俄军将有计划地撤出车臣,但要在车臣长期驻扎一个师;8日,车臣副总统阿尔萨诺夫殉难;9日,卡赞采夫宣布,俄军已进入歼灭车臣山地非法武装的最后阶段;11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宣称,俄军已封锁了阿尔贡峡谷通往格鲁吉亚的出口,控制了该峡谷的战略要地;俄军占领车臣南部城市伊图姆卡列;期间,俄政府表示不会与车臣***进行谈判。俄军的镇压行动将继续下去。
然而,由于俄军的一次失误,使得相当一部分车臣非法武装突围成功,躲进了山里,随着春天的来临,光秃秃的山地将变得枝繁叶茂,因此为车臣武装分子的隐匿提供了很好的掩护,俄军的镇压行动将变得更加艰难。此后,俄车双方进行了断断续续的镇压、伏击的战斗。到2000年6月中旬,战争基本上平息了下来。
第二次车臣战争,据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称:至2000年6月15日,俄军和内卫部队亡2091人,伤5962人。以相当于前次三分之一的代价,就取得了全面的战争胜利。今次战争,俄军充分吸取了上次战争的教训,准备充分,战术、指挥灵活,放弃了以往用大量的兵力来进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运用了特种部队精干的内卫部队,用猎杀的方式对付车臣非法武装。同时,俄军吸取了美军在海湾和科索沃的作战经验,大量地使用了高科技、高精度的武器,摧毁了车臣许多的军用、民用目标,大量地杀伤其兵员,然后才让步兵进行下一步的作战行动,有效地减少了部队的伤亡。同时俄军还加强了对信息、情报的收集,迫使车臣武装连电台也不敢使用,大大地削弱了其战斗力。
2001年1月22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军全面从车臣撤军,俄军的作战将从大量的歼灭叛军转为反车臣独立运动。由1.5万人组成的第42师和内卫部的一个由6-7千人组成的旅将长期驻守车臣。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普京充分展示了他果敢坚毅的硬汉形象。叶利钦总统辞职,任命他为代总统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元旦期间,前往前线视察。3月20日,他亲自乘坐苏-27战斗机飞过车臣战区。他下令,哪里有叛匪就在哪里消灭,“如果在厕所里发现匪徒,就直接把他塞进茅坑里溺死”。俄军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失利的教训,一改上次冒进深入的打法,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配合空降兵、特种兵的奇袭、突击、围剿等战术,不断地歼灭和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一支支精干的、富有实战经验的特种作战小分队,充分利用暗夜、浓雾的掩护,从天而降,钻地而出,神出鬼没地渗透到车臣恐怖分子的占领区,屡建奇功。1999年10月8日那天,俄军的一支特种小分队秘密潜入敌人营地,一举擒获通缉了一年的恐怖分子头目哈奇拉耶夫。
在作战方法上,俄军借鉴了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的经验,充分利用自己在制空权和高技术兵器上的绝对优势,出动苏-24M轰炸机、苏-25强击机、米-24武装直升机和战术导弹,对车臣叛军的基地、雷达、电视台、匪首住所、机场、武器库实行远程精确的打击。由于准备充分,战略战术使用得当,俄军连战连胜,打得叛军伤亡累累,难以招架。1999年9月26日,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只好假惺惺地表示:“车臣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不希望再发生一场战争。”马斯哈多夫呼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俄车之间的问题。俄罗斯***没有理会,普京则干脆地表示,俄罗斯愿意同车臣对话,但只能“在俄罗斯总统认为必须进行会见和会见对俄罗斯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2000年1月18日清晨,俄军对格罗兹尼的总攻打响。在警察部队和车臣民兵的配合下,俄军从三个方向攻进了市中心的广场。车臣叛军依托雷区、地面地下工事、楼与楼之间的地下通道,与俄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攻打罐头食品厂时,叛军用砖块砌死了窗口,布置了大量的狙击手,在一个个难以发现的射击孔后面向俄军疯狂地射击,并在炸断的楼梯通道里蹿上跳下,拼死顽抗。
经过一场血战,俄军终于打下了罐头厂和公路桥,彻底切断了河两岸叛军的联系。2000年2月4日,俄军战士将俄罗斯三色国旗插上了车臣“总统府”。到2月28日,俄军收复了车臣百分之九十九的土地,基本稳住了车臣的局势。俄军总参谋部宣布,从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到2月初,俄军以阵亡官兵一千一百七十三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一万人,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山区,与俄军转而进行游击战,并且不断地在俄罗斯各地制造自杀性恐怖袭击。要彻底铲除车臣叛军与恐怖主义势力,俄罗斯还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从21世纪初来看,车臣地区的这种“动态稳定”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之前两次战争的胜与败,归结起来都和石油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从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来考虑,进一步稳定车臣局势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油价红利不是无止境的,能否在这一红利吃完之前为俄经济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将最终决定车臣局势的走向。而要使车臣民族和俄罗斯走出“死循环”,同样还必须有赖于俄民族政策的改善,未来势必需要通过移民、教育以及经济手段,才能最终使车臣人真正融入进俄罗斯。
下半年,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新能源发电装机持续快速增长
新能源发电是指利用传统能源以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源等实现发电的过程。
2019年我国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5610万kW,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58%,连续三年超过火电新增装机。截至2019年底,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亿kW,同比增长16%,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20.6%。
2019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达到6302亿kW h,同比增长16%,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6%。
新能源利用率持续提高
2019年我国新能源消纳矛盾继续缓解,新能源弃电量为215亿kWh,同比下降35.2%,利用率达到96.7%,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新能源利用率95%的目标。
中国新能源行业融资前景分析
新能源企业一般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我国境内融资存在困难。首先,银行不愿意贷款给规模不大、前景不明的中小企业;其次,中国的风投或私募基金难以对某个行业进行长期深入研究,不了解技术成熟度等关键性问题,对投资新能源持观望态度。第三,中国市场变数相对较多,像市盈率等关键数据难以准确计算。
目前国内电站处于洗牌的过程中,洗牌的过程中,国企和民企的选择截然不同。国企在发展的压力下,必须加注在风电、光伏领域,而且主要精力放在大型基地项目上。而民营企业则在逐步出售原来的地面项目,补贴拖欠是原因之一,但核心问题还在于部分民企杠杆过高、成本过高。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新能源领域。这些不良贷款的记录直接影响了银行对新能源企业和项目贷款的态度。新能源行业下一步的融资前景依旧严峻。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战争与原油的关系?
分两种情况,第一,如果战争发生在油田,战争会导致原油产量下降,从供需的角度来说供应减少,价格就会上升。
第二种情况,如果爆发了大规模战争,世界经济衰退,那么原油的需求就减少,价格就会下降。
原油是经济的晴雨表,现在全球正处于经济衰退期,油价从去年的120美元下降到现在的40美元,一方面是欧佩克增大了产量,另一方面是世界经济衰退,双重的因素所致。
希望楼主满意,求赞同。
俄罗斯战斗的民族
“战斗民族”一词来源于日本漫画大师鸟山明所绘《龙珠》,赛亚人是天生的战斗民族,好战而且越战越勇。这么形容俄罗斯人是因为他们性格都比较彪悍,常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又啼笑皆非的事情,这是对俄罗斯人的一种调侃,没有任何羞辱或讽刺的意思。
无论男女老少,有时候会表现出如超人般的勇气,有时候又会表现得像没长大的孩子。从他们的日常举动中,能够体现出这个民族的特质,勇敢、坚强的同时又有些幼稚和滑稽,俄罗斯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彰显着民族的个性,我们称之为“战斗民族”。
俄罗斯是我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对俄关系在我国战略全局中具有重大价值。我们对俄罗斯形势的观察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绝不应跟着不明所以者甚至别有用心者起哄。那样做,对中俄关系、对我国国家利益没有任何好处。
一.“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真是出自普京之口?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媒体、学界乃至外交圈在提及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时,经常引用一句所谓普京霸气外露的话:“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可以见到的其他版本还有:“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给我20年,还你一个不一样的俄罗斯。”这句“普京语录”在中国流传很广,甚至成为当下中国很多人观察普京和俄罗斯的一个“图腾”。
但问题是,普京真说过这句话么?笔者经常关注俄罗斯问题和普京的言行,但从不记得普京说过这句话,也没见俄罗斯媒体、学者和政界人士引用过这句话。出于较真心理,笔者近年来翻遍普京的重要讲话,联系在俄留学的同学用俄罗斯最大的搜索引擎反复搜索,仍未查到普京说过这句话的任何线索。据笔者调查,俄罗斯政治学者和研究俄罗斯当代史的历史学家都表示,普京没说过这句话。俄罗斯一些汉学家更直截了当地说,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媒体、学者把这句话归到普京头上。
经过进一步求证,笔者发现沙皇俄国首相斯托雷平倒是说过类似的话。斯托雷平于1906年被沙皇任命为首相兼内务大臣,彼时的俄国正处在因日俄战争失败和随后爆发的社会所导致的困境中。斯托雷平一方面以铁血手段整顿秩序,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大规模改革。1909年10月1日,斯托雷平在接受当时的《伏尔加河报》采访时说:“给俄罗斯20年内外安定的时间,它将变得让你认不出来。”只是随着斯托雷平1911年9月遇刺身亡,他所憧憬的这一前景也灰飞烟灭了。
其实这句话是普京的偶像,沙俄最后的改革家斯托雷平说的……
普京当政后对斯托雷平推崇有加,称其为真正的爱国者、智慧的政治家、为国家和民众服务的榜样。普京对这句“斯托雷平语录”也很熟悉,并在2011年主持召开纪念斯托雷平诞辰150周年组委会会议时引用过,用以称赞斯托雷平的改革和对俄罗斯发展前途的信念。但普京同时不忘强调,这句话不是别人,而是斯托雷平说的。这是目前笔者所能查到的普京唯一一次援引这句“斯托雷平语录”。
从普京对斯托雷平的推崇,结合普京的执政轨迹和思路,似乎不排除普京也有“20年情结”,但他确实没说过这句话。在中国,究竟何人或哪家媒体最早传出这句“普京语录”已不可考。我们的媒体或学界自主创造出这么大的一个乌龙已经令人不解,更令人遗憾的是在长达十多年时间里,这句话居然越传越广,那些引用的人对此信以为真,无人求证真伪、探究来龙去脉。其实,仅从逻辑上讲,在现代民主政治和舆论氛围下,普京作为一个政治家甚至是政治“精算师”,绝不会说出这么露骨的话。同时,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媒体和学界引用这句“普京语录”,加之又有不同版本、引用时都不注明出处,从中也可看出不是那么靠谱。
这件无中生有的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中国各界对俄罗斯的了解和研究还有浮于表面和想当然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或许也表明当下中国社会浮躁从众之风仍存、缺乏思辨和怀疑精神。对此,媒体、学界似乎尤需注意。
二.“俄罗斯崩溃论”与事实相去甚远
俄罗斯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俄罗斯崩溃论”乘势泛起。此种议论在西方媒体上比比皆是,在我国互联网上也不时可见。给人的感觉是,俄罗斯经济危机四伏、社会面临全局性动荡、普京政权垮台在即。就连普京最近签署组建直属总统的国民近卫军,也被指为了应对政变危险。然而,“俄罗斯崩溃论”与事实相去甚远,很大程度上是种主观臆断,甚至是恶意“唱衰”。
俄罗斯经济的确陷入多年未见的严重困难。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对于一个70%以上出口、50%以上财政收入依赖油气,经济结构严重畸形的能源资源国来说,的确是个严峻挑战。西方制裁一轮接着一轮,导致俄罗斯资金外流、流动性下降,不少企业陷入支付和投资困境;去年全年GDP下降达3.7%,今年很可能仍是负增长;进出口总额也在大幅下滑,其中对欧贸易下降达38.5%,对华贸易额下降也在25%以上;由于高档消费品进口受阻,部分高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可以说,俄罗斯经济遭遇了199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用“危机”来描述目前的经济形势应当不算过分。但这绝不意味着俄罗斯经济面临所谓“崩溃”,更谈不上俄罗斯社会酝酿、政权即将垮台。
俄罗斯目前并未出现经济“崩溃”的情况
首先,“俄罗斯崩溃论”对俄经济形势的描述过于黯淡。虽然俄罗斯GDP大幅缩水,外汇储备也有所下降,但债务总额不到GDP的30%,财政赤字仅占GDP的2.6%,远未形成规模性支付危机。从经济走势看,政府反危机战略已经初见成效,去年第四季度经济衰退势头得到明显遏制,10月甚至出现环比正增长。大型超市各类商品仍然琳琅满目,尽管商品价格较一年前普遍提高,但市民购物依然踊跃。问及购物者对经济形势的看法,虽然普遍表示感受到了困难,但绝少有人持悲观看法。另外,俄人口总数、人均寿命继续处在增长轨道上。说到底,俄罗斯经济再困难,也难不过1998年,更不可能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相提并论。
其次,俄罗斯是自给能力最强的世界大国。俄罗斯不仅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而且科技潜力雄厚、教育水平较高,从而为其提供了巨大的“腾挪空间”。经济危机特别是油价下跌还倒逼俄罗斯下决心加速“再工业化”进程,“进口替代”初见成效。据多位能源问题专家预测,国际油价已经跌至谷底,进入缓慢回升轨道,俄罗斯油气产业最困难的时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结束。俄罗斯的农业生产近年进步很大,去年粮食产量1.043亿吨,仅出口就达3070.5万吨。俄罗斯又是能源生产大国,供暖供电充足。也就是说,俄罗斯人的温饱没有任何问题,俄罗斯人遭遇的困难绝对不是某些媒体报道或想象的那样忍饥受冻。
再次,“西方不亮东方亮”。俄罗斯正在大力加强与东方国家的经济合作、科技合作,扩大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技术设备甚至军事技术装备引进,以应对与西方经济技术合作受阻的困扰。虽然俄罗斯对欧洲的贸易规模明显缩小,但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显著扩大。由于俄欧关系恶化给双方都造成了巨大损失,随着政治关系的解冻,恢复以往经济合作规模可能不需太长时间。
近年来俄罗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工业产业有所复苏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民族具有极强的韧性和抗压性,外部压力愈大愈是抱团御侮。俄罗斯人普遍把目前的困难归因于西方大国的恶意打压,并未归罪于普京政权。普京被西方描绘成“”,却被俄罗斯多数民众视为民族的“救世主”、国家利益的坚定捍卫者。普京成为俄罗斯民族的骄傲,民意支持率从当选时的64%飙升至去年的80%以上,近74%的俄罗斯人准备下次大选投票给普京。西方欲借俄罗斯经济困难煽动“颜色革命”,但普京政权具有很强的控局能力,应对措施也非常到位。与此同时,亲西方势力的社会基础却越来越薄弱,就连原来持反普京立场的民主派人士,不少也转而站到了普京一边。这哪里能够找到俄罗斯民众酝酿“起义”、普京政权面临垮台的影子?
说到底,“俄罗斯崩溃论”更多的是西方政客和西方媒体的主观臆想。此论在国内互联网上流行,则大多属于亲西方人士鹦鹉学舌,或者是对俄罗斯真实情况不大了解者人云亦云。
三.“战斗民族”,国人的盲目崇拜?
不知从何时起,“战斗民族”作为对俄罗斯人的专称开始流行于中文网络媒体和论坛上,从新闻到政治、军事话题,常常可见含“战斗民族”词汇的大标题。某些情形下,使用这个词有调侃的意味,更多带着“赞誉”的成分。有研究俄罗斯的专家说,这可能与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敢跟西方掀桌子有关。没有其他语种的媒体称呼俄罗斯人“战斗民族”,俄罗斯媒体对此说法也不关注,俄罗斯虽有人对中国网民这一叫法表示理解,几乎没人觉得该称呼是“恭维”。一名在华留学的俄罗斯人直言,听到“战斗民族”这一说法时很惊讶,在她看来,“战斗民族”意味着“凶悍”“侵略”。俄罗斯人的典型性格特征是什么?跟俄罗斯打交道最多的欧洲人用过“冰人”“伏特加民族”,最近也用过“好战民族”,对一个民族的性格进行概括,无疑是很难的。
俄罗斯人喜欢喝酒是全世界广为人知,但“战斗民族”似乎只有中国人说
为什么叫“战斗民族”?百度百科上有一段解释:“战斗民族”是对俄罗斯人的一种调侃,没有任何羞辱或讽刺的意思。该词来源于《龙珠Z》,赛亚人是天生的战斗民族,好战而且越战越勇。这么形容俄罗斯人是因为他们性格都比较彪悍,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又啼笑皆非的事情。此外,网络上还有其他各种解释,比如“俄罗斯民族形成后一直处于战斗状态”等。
客观地说,中国网民用“战斗民族”诠释俄罗斯,更多是充满仰慕的正面评价。对讲究温良恭俭让的东方处事哲学来说,俄罗斯的强大恰恰表现在敢作敢为,敢于担当。最近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无疑更加深了这样的印象。
不过,几乎没有俄罗斯人认同“战斗民族”这一标签。曾有媒体记者特意就“战斗民族”一词询问数名俄罗斯人,包括会中文的人时,他们均表示没怎么听说过这个词,也不觉得这是“恭维”。有中国媒体记者与“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的同行闲聊时,发现俄罗斯人似乎可以理解中国网民用“战斗民族”来形容俄罗斯民族,因为他们并不反感贴在脑门上的“北极熊”之类的绰号。
“印象中只有中国人这么说,”西南政法大学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副院长孙力舟说,他多次去俄罗斯考察,和俄各阶层有过交流,从没听说过俄罗斯人说自己是“战斗民族”。
尤莉娅·叶普法诺娃是重庆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第一次听到‘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时,我有点惊讶。因为在我看来,‘战斗民族’意味着‘凶悍’‘侵略’,”叶普法诺娃说两三年前从中国人那里听到这一说法,“但俄罗斯民族并不是因为凶悍而战斗。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国家安全需求,俄罗斯必须扩张国界,所以必须打仗,而且很多时候是主动打仗。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安全。我相信,很多俄罗斯人都是这么想的。”她还表示,从没见俄罗斯媒体说自己是“战斗民族”,也没见到俄媒体对中国人这个叫法有报道。
其实俄罗斯人挺喜欢人家称他们为熊的,因为在俄罗斯人眼里,熊是强壮的象征,当然,像上图这样的污蔑是另一回事
孙力舟的一位精通英俄汉以及突厥语的鞑靼朋友也表示,俄罗斯人不叫自己“战斗民族”,也没有其他民族这么称呼他们,唯独部分中国人这么说。“这是中国人一种盲目崇拜的结果,受媒体以及俄美对抗背景的影响,”他说,还有在争议岛屿问题上,俄罗斯对日本很强硬,“中国一些人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俄罗斯人做到了。”
“‘战斗民族’这个词应该是一些不了解历史的国人妄自加上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闻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个词不太符合俄罗斯的历史情况。俄罗斯民族在历史上经常受欺负,俄罗斯人普遍有爱国主义情怀,在受到侵略时奋起反抗。他认为,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比较强硬,“战斗民族”这个词有可能是因为这个而出现的。但即使普京比较强硬,也不能因为一个人目前的强硬来界定整个民族。
经济下滑,油价上涨,普京会完成彼得大帝的梦想吗
由于里海是内流湖的形式,没有直接出口海洋的能力,而通过黑海到地中海再经过红海再到印度洋,面临土耳其的控制,由于俄罗斯与土耳其关系不好,所以,俄罗斯就不能穿过黑海直达地中海了,18世纪的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就知道这一点,彼得大帝就想着俄罗斯的出口如何便捷化地到印度洋,19世纪末,俄罗斯就想通过伊朗直达波斯湾的运河,可以直达印度洋,然而没有成功,4月8日,伊朗驻俄罗斯大使迈赫迪.萨纳伊透露,俄罗斯与伊朗正在协议里海直达波斯湾的大运河项目,直达印度洋,摆脱绕行土耳其的兜圈子,最短、直接进入印度洋。普京能完成彼得大帝的梦想吗?
彼得大帝做了哪些出口方面的探索?
里海位于亚欧交界,没有出口,是内陆海,周边有伏尔加河、库拉河、乌拉尔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彼得大帝时期绘制了里海航程地图,《里海引航》于1720年被俄罗斯科学院发布。
1696年,沙皇占领顿河下游的亚速,为了保证物质供应,彼得大帝决定修建一条连接顿河与伏尔加河的运河,由于物质匮乏以及其他问题,1701年被迫放弃。
1703年,彼得大帝不甘心,又通过顿河上游与伏尔加河的打通运河,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1707年开通了运河,有300左右艘船已经在及其艰难的情况下通过这条运河。但是1711年根据《普鲁士条约》条款,彼得大帝被迫放弃亚速,那么,该运河就被迫放弃这条运河的利益了,后来该运河被废弃以至于不通行了。
1904年沙俄与伊朗成立了建设运河委员会,但是,伊朗想参与该运河的利益分成,而沙皇看不起伊朗,因为伊朗与西方列强被迫签下不平等条约,沙皇看不起伊朗。而伊朗还想在运河享受法外职权,结果双方不欢而散。当时英国得知俄罗斯开通这条运河后将染指印度洋,所以给伊朗施压,加上1908年两国谈判中断,其后爆发世界第一次大战,使得该项目一度中断,其后多次提起又多次中断。
没想到,今年伊朗与俄罗斯又重提里海波斯湾大运河项目。如果是这样,美国会面临俄罗斯冲出印度洋的冲击,毕竟俄罗斯的军事是与美国匹敌的,美国会不会给伊朗施压呢?欧盟会不会给伊朗施压呢?目前来看,还不明确,将来是否有这种施压呢?
笔者认为,考虑到伊朗与俄罗斯的关系,以及俄罗斯在伊朗那里下重注,比如军事、核电站等大量合作,而且俄罗斯一直与伊朗关系较好,所以,笔者预测普京能够完成彼得大帝的梦想。
普京财力上能够胜任里海波斯湾大运河的投资吗?
笔者认为,1、石油价格上涨,给俄罗斯带来上涨的收益,2、美元贬值,使得卢布获得喘息的机会,3、全球股市反弹,给俄罗斯带来了财富增加的机会,4、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银行、上海合作银行都是可以给里海波斯湾大运河提供融资的。所以,笔者并不担心资金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普京能完成彼得大帝里海运河的梦想~
2009年十大军事强国
<1>美国 2008年底美国的利率可能会降至1.5%以下,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步转暖,2009年会以25基点(甚至更少的基点数)的加息力度逐步提高利率,恢复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和股市的调控能力及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国总是懂得把人民集结在最赚钱的行业,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绝对优势地位。2010年底美国仍将以世界第一的国民生产总值,黄金储备,教育力量,科技力量,军事力量(尤其是军费开支),全球500强企业数量,综合国力和世界第一大货币美元(与欧元影响力相当)等稳坐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宝座。美国次贷危机的确对世界股市,尤其是股民、基民信心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但是也应该看到世界许多重要经济实体如“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实体经济走势都较为强劲,日本经济也正逐步转暖。美国各项主要指标占世界的比重每年略有降低,显示出了亚洲经济的强劲走势。美国受世界经济大繁荣和本国各项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带动,必将逐步走出次贷危机,重新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预测美国全年经济增速约为2.6%(这个增速很大程度上由中美关系决定,因为中美关系直接影响国际油价,中美贸易额等)。以2012年底汇率计,2012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会下降到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9%以下,但综合国力仍将占到世界综合国力的20%以上,在绝大多数重要领域还将占到世界的绝对比重!2015年美国军费开支将超过1.5万亿美元。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压力:美国次贷危机,国际油价高速上涨,巨额贸易逆差,巨额财政赤字,高通货膨胀率,美元疲软等,期间关系是巨额贸易逆差,巨额财政赤字和美国次贷危机,是导致美元疲软,进而导致美国高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油价高速上涨的重要原因。
军事:(1)以大型军事科研工程为基础,美国军力每年增强15%以上;(2)指挥全球美军的美国四大指挥中心:(五角大楼)美国国家军事指挥中心—最大指挥中心,国家紧急机载指挥中心—最强大空中指挥所,战略空中司令部指挥中心—战略空中中枢,北美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防空防天指挥中心;美国海军绝密武器研究最大基地“第七区”,未来美国最大的武器试验中心,美国海军空战中心—“中国湖”海军基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里奇克雷斯特镇附近的胡佛大坝下;(3)军事战略:美国有国家导弹防御计划(NMD)和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MD)军事系统;美国不断进行军事侵略和军事演习采取以战养战的军事策略;美国情报部门雇员约15万人,年度开销超过300亿美元;近20年中国的军力增强速度略高于印度,远高于日本,为了维持相对平衡,美国将来必定会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强化军力来限制中国(2008年5月6日澳大利亚晨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已经批准向澳大利亚出售宙斯盾武器系统,总价将会达到4.5亿美元,美军方称此系统可增强澳大利亚的空战能力。”);(4)武器装备:除了上面图中的部分展示,美国还有“空军一号”、“铆钉”侦察机等大批闻名世界的高科技大型飞机。第四代战斗机F–22A“猛禽”的六大技术优势: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短距起降,高度综合和智能化的航电系统,良好的保障性能。
<2>日本 世界第二且仍占世界较大比重的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的外汇储备量,世界第四的对外贸易额,处于世界最发达国家行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世界先进的教育实力,世界第七的军事力量和世界前五的军事潜能。日本几乎所有的优势都直接表现在经济上和以经济为支撑的科技上,所以一旦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下降,综合国力的排名就会大幅下滑。由于过去几十年里,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始终处于世界第二或第三位,积累了雄厚的资本(银行存款,黄金、外汇储备,固定资产〈主要是建筑〉),所以日本的大国地位还可以维持10年以上;到2020年底,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被挤出世界前五,外汇储备将被挤出世界前三,对外贸易额排名将被挤出世界前四,日本的大国地位将基本终结。最后终结日本大国地位的最重要力量,可能不是未来的三个超级大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而是日本绝大多数资源的依赖国澳大利亚。
军事:(1)日本政府“无核三原则”: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2)武器装备:日本现役的F–15J战斗机、F–2战斗机、C–130运输机、E–767预警机都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3>德国 凭借着欧元对美元的微量升值和一定的经济增长,多年的世界出口冠军和保持巨额贸易出超,2016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位居世界第三,对外贸易额也有望(超越美国,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随着法国影响力的略有下降,作为欧盟经济实力最强国,德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必定会在全世界日益突显。教育一直领先于世界,哺育了康德、贝多芬、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等世界级伟人。
<4>中国 (1)2009年起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引擎(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和欧盟经济的负面影响高于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引擎的时间提前了两年),同时中国也将在金融,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科技等关键领域强大起来。2011年底军事力量世界第二(与俄罗斯相比防御能力更强,进攻能力相当—中国更强调国防),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中国的外汇储备金额将多于外汇储备世界前10的国家中,其他9国的总和),国内市场规模世界第三(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科技力量世界第二(航空航天科技,军工科技,核科技,电子信息科技等核心领域世界第二,船舶科技世界第一),占全球商业500强比重世界第二(紧次于美国),人口世界第一,高等院校在校生总数世界第一(3000万人以上),世界第一金牌数(体育超级大国地位的象征)。吞吐量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国拥有五座以上:上海,香港,广州,深圳,青岛,天津等。经济上与欧盟,美国形成世界经济大三角;军事上与美国,俄罗斯形成世界军事大三角,超级大国地位显现。但由于那时中国仅处于中等发展中国家高级阶段且欧盟和美国优势较大,所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甚至超越欧盟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实体,还有一段路要走。
(2)中国的竞争优势:2012年底中国东部将达到初等发达国家初级阶段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中国中西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略高于印度全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而且比印度更具有资源,能源,交通运输等优势。商品运输:陆路可以直接通过亚欧大陆桥运往欧盟,俄罗斯;海上可以较近的运往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空中可以较快的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并且那时中国本身就是仅次于欧盟,略高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所以在2008年初~2020年底的13年中,中国始终都会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中心(中国更有必要成为高科技产品的世界制造中心),只是区域上会由东部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东部也会由世界制造中心发展为世界创造中心(中国需要在中西部建立起大量的高质量大中型城市吸引国际资金的区域性转移)。随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的增大,在未来,世界绝大多数经济实体经济的高速发展都将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华贸易的高速增长。
(3)中国的外部竞争压力:未来五年内俄罗斯和印度的对外贸易增速都将与中国对外贸易增速相近;2020年底前俄罗斯和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将进入世界前八,那时这两个国家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竞争力都将不亚于美国,大国成为强国,对中国经济将产生分流作用,相对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全世界高速增长也极有可能引发全世界的高通货膨胀;俄罗斯,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资源大国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会逐年增大;2010年底~2018年底有两届奥运会和两届世博会都不可能在中国举办,这将加快中国对手国的发展;中国将来还需要偿还亏欠日本的贷款。
中国的内部发展问题:通货膨胀率很高;财政赤字问题和国债问题也有一定的压力;黄金储备量在世界大国中排名靠后(与欧盟各国黄金储备总和及美国黄金储备相差悬殊);资源科技和能源科技的发展速度低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增速;人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会使中国百姓在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5>俄罗斯 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高速攀升是俄罗斯经济高速增涨的重要基础。2008年第一季度外贸额为1633亿美元,同比增长55.8%;外贸顺差为53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莫斯科已成为欧洲房地产商在欧洲的首选投资地。2012年底前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将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贸易出口额将上升到世界第五位(紧随中国,德国,美国,日本之后)。有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普京是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更是一个出色的未来学家,如果俄罗斯继续走普京路线,2015年底俄罗斯将发展为中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与世界第七的意大利相当;2020年底国民生产总值将进入世界前五,综合国力可比美国。
<6>英国 由于现在的世界计算机体系对英语有很大的依赖,未来五年内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超级大国,英国也会成为世界亚超级大国之一,所以英语和汉语将更突显世界最重要的两大语种地位,英国具有语言优势;英国移民及其后裔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占有人口的绝对比重;世界金融地位日益突显,也使世界金融中心伦敦影响力更大,再借力伦敦奥运会(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是英国综合国力升级由量变增强到质变飞跃的最重要条件之一),英国的发展前景值得关注。
<7>法国 法国是紧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核能大国,在旅游业、军工科技和文化领域等方面较有优势,如果能够继续保持与中国的较好关系,2013~2020年将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处于优势地位,甚至有机会在国民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上赶超德国,但现在中法关系出现了危机。
<8>加拿大 七大发达国家中,唯一石油净出口国;铀储量世界地二;与美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是公认的世界移民政策做得很好的国家之一;全球气候变暖使加拿大可开发空间大增,如果北冰洋航道开辟,加拿大有实现高速飞跃的可能。
<9>印度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世界第二或三位的软件大国,综合国力增强速度,在大国中仅次于中国和俄罗斯;到2012年底印度将成长为世界六个亚超级大国之一;印度粗通英
语的人超过两亿,这是印度在现代计算机领域,尤其是软件业的优势; (据说印度民间有1万吨以上的黄金和15万吨以上的白银)2012年以后,印度政府有实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收购民间5000吨黄金,使印度卢比迅速成为高价值的,为全世界认可的世界性货币之一,进一步提升印度的亚超级大国地位。《福布斯》杂志2008年5月4日报道:身价430亿美元的51岁印度富豪穆克什·安巴尼在印度经济中心孟买市,耗资20亿美元正在为自己打造一座高173米的世界上最昂贵的私人“摩天豪宅”(左图)。
军事:印度一直保持着巨额的军事采购,计划在未来5年内采购300亿美元以上的军事硬件和软件;据称,印度自认为是军事强国。
<10>巴西 世界第五人口大国,第五土地面积大国,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和石油等重要资源和能源出口国,拥有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该公司保有铁矿石约40亿吨;咖啡产量世界第一;拥有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2012年底巴西将会发展为南半球拉丁美洲,非洲,大洋州三大洲中的最强国。
<11>澳大利亚 亚太地区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和世界最大铁矿石出口国之一;铀储量占世界的40%左右;世界最大小麦出口国;楼价平均每七年翻一番,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的基本规律,具有极低的风险和极高的回报率;服务业几乎占其经济活动的8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银行业服务质量排名世界第三;货币升值速度世界顶尖,人口也在高速增长中,是世界较有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
<13>韩国 如果韩元继续走软,那么2009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就会被墨西哥超越,2011年将会再被澳大利亚和荷兰超越,那样对韩国国际地位将会是极大的冲击。
<14>西班牙 在所有大国中,现在西班牙与其他大国的矛盾似乎是最不明显的。如果西班牙能够更好的处理好与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借力以中国为经济中心的强势亚洲经济和高速发展的非洲经济,2020年底前西班牙的综合国力将超越意大利,甚至会有更高的国际排名。
在国际上,“展望五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经济也较受关注,但今年似乎也都面临困境,越南正处于金融危机之中;印度尼西亚人口位居世界第四位,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和煤炭出口国之一
为什么高盛说“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
先说结论,疫情将美国从世界原油供给体系中踢除,深刻的改变了石油行业!
全球主要的原油出口地有几个:1、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地区;2、俄罗斯;3、以委内瑞拉为代表的南美;4、北美地区。
1.美国的开采情况
由于开采技术的提升和全球对轻质低硫原油需求增加推动,美国已经成为了全球主要的原油输出国之一。在2019年6月,美国曾一度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日均出口量超过300万桶。能源贸易也成为了美国经济支柱的一部分。
由于美国的原油主要是页岩油,主要使用水力压裂法,需要借助高压把化学物质与大量水、泥沙的混合物注入地下,压裂油井附近的岩层构造,进而采集原油和天然气。这样的开采方式导致了美国的原油开采成本较高,达到了46美元以上。
2.中东的开采情况
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实现了原油的天然累计,用调侃的话来说,就是你在中东的土地上随便打一个洞,都可以看到石油从中流出来。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沙特等国开采原油的成本很低,大约在17美元左右。
3.俄罗斯的开采情况
根据沙特阿美的IPO招股说明书,俄罗斯布伦特原油的开采成本超过40美元/桶(含税),但由于俄罗斯石油行业的高税率,除税后的开采成本应该在20美元左右。
在疫情发生前,国际油价保持在较高水平,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创下达到75.6美元/桶的高点。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开采成本较高的北美地区,原油出口也能得到丰富的利润,这极大的促进了北美地区页岩油行业的发展,世界原油供应体系基本形成了美国-沙特(中东)-俄罗斯三角供应体系(委内瑞拉因为受到制裁,出口量有限)。
由于疫情的发生,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生产和消费都出现了大幅的萎缩,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原油需求量急剧下降。同时由于俄罗斯无法和欧佩克达成原油限产协议,国际油价迅速下跌。截至发稿,NYMEX原油报价20.1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当月连续报价在25.29美元/桶。据此价格我们来分析一下石油出口国的盈利情况,在主要的原油出口国中: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地区出口原油,还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俄罗斯出口原油,基本保本; 美国出口原油,每桶要亏损20美元以上!
美国刚刚成为了世界原油出口的主要国之一,这个价格意味着,美国在今年的能源出口几乎萎缩为0,同时将大大的抑制美国的石油开采活动,新增油井会大大的减少,原有的开采企业可能面临破产潮。 全球原油供给将从美国-沙特(中东)-俄罗斯三角供应体系演变为沙特(中东)-俄罗斯的两极供应体系。
同时由于油井的开发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一旦美国的石油(页岩油)行业被抑制,美国要再次重启该行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在此之下,世界原油行业将发生重大的改变。
我想这也就是题主所说的:高盛说“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
沙特、俄罗斯两桶油把持石油价格,一招鲜吃遍天,还制造石油只够人类使用几十年的假新闻。
世道变了页岩油革命发力了!2017年5月北美的页岩产量达到了世界原油总产量的6%,为528万桶/天,2019年4月,美国页岩油达到了859万桶/天,到2019年12月,美国二叠纪盆地、巴肯、鹰滩等七大产区页岩油产量突破900万桶/天,占原油总产量的70%,美国日产原油1290万桶/天,已经是地球上第一大产油国。
这次沙特俄罗斯趁着新冠疫情危机全球股市暴跌之际,发动价格战,剑指页岩油这个打破他们美梦的“恶魔”,不把页岩油革命之火扑灭誓不罢休。
特朗普的特点就是反应慢,战火已经让页岩油公司岌岌可危,他还没想明白呢。别想了,三桶油一起谈判吧。
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特朗普不想跟伊朗开战?美国制裁伊朗、委内瑞拉依然不改世界石油供过于求的局面。特朗普制裁北溪2号,无非自己多卖石油。特朗普是不是让沙特多折腾一会儿呢?灭掉沙特才能启动油价上涨。
疫情只是国际能源转折的开始。其他国家学会了开采页岩油,石油比水便宜就是应该的。谁都无法预料石油的未来,拿石油互相欺骗不是好项目了。
依靠石油单一产业的国家,要勒紧裤腰带过20年苦日子。俄罗斯石油依赖度太高了,不是大国思维。
关于题主提的:为什么高盛说“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首先石油和老百姓的出行息息相关,也对墨林有一定的影响,墨林以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确实是这个样子,几年前沙特为了打击美国的页岩油,把油价打到了30美元左右。但是因为需求端还很活跃,再加上沙特本身的财政无法支撑他这个计划,低油价一共也没持续去几个月。
这次疫情直接从需求端开了刀,石油需求可能一时半会上不来,因为疫情结束不知道2020年能不能完全过去。现在虽然欧美已经到达了一个新高峰,但是有些国家我们还没有看到是什么样的情况,比如印度,未来会不会爆出更大的瓜?我们不得而知。
所以,2020年内石油的需求端都不会有明显的上涨,这确实改变了国际能源的格局。就拿美国的页岩油行业来说,这次疫情对他们来说将是一次大洗牌。现在小型的页岩油企业几乎都扛不住了。但这对于大的能源巨头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收购并购机会。
当这些小的页岩油企业倒下时,有实力的大型能源企业会把这些倒下的企业收购,好的资产剥离,坏的资产扔掉。预计在2020年结束后,疫情结束后,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会出现新的能源巨头。
经过这一大轮大鱼吃小鱼后,美国的能源企业才具有了在能源行业跟沙特俄罗斯群雄逐鹿的实力。这时候才会有真正的三足鼎立的情形出现。在此之前美国虽然石油产量高,但是并没有集中,无法形成有效的定价权。在此之后,可能他们就有了。
对于能源需求过来说,疫情打压了油价,对他们好处十分明显。但是当疫情结束之后,等需求上来之后,美国的页岩油将成长为另一个巨头,能源市场又多了一个屠夫。
经济学的正向思维是需求决定供应!
受疫情的影响,世界范围内对原油的需求大减,这将驱动原油供应下降。这是理想的供需平衡市场状态,最重要的目的是维持原油价格的稳定。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原油的产量相对集中于几大组织:
以沙特为首的OPEC组织,他们掌握世界上储量最多、产量最大、开采成本最便宜的原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原油财团,他们掌控国际原油的定价权力,掌握页油生产技术;以俄罗斯为首的原油输出定向国家,掌握西欧等周边国家的原油市场。
每个集团都有自己的原油优势,这决定了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高储量、高供应、低成本的原油集团OPEC组织希望扩大市场份额,但政治、军事以及国际地位等的弱势要求他们只能通过增产降价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掌握国际原油定价权的美国凭借其霸主地位,意图通过金融手段来控制原油价格,保证自身页油权益;
掌握周边市场份额的俄罗斯也需要通过资源、甚至军事胁迫保证自己的出口市场。
这就决定了,面对世界性原油需求下行的状态下,三个利益集团必然会把存量市场蛋糕保护好,甚至去借机抢夺多方市场蛋糕。
而疫情导致的世界性原油需求下行,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定价作用略占下风,OPEC和俄罗斯借助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通过增产压低低油价,成功打击了美国原油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
而忙于国内疫情防控的美国,面对感染人数的激增、金融市场的崩溃,基本上无暇顾及原油问题。
所以,给了沙、俄两国“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且这种局面会因疫情的影响而长期持续。
当然,随着疫情的防控,当美国精力恢复以后,还是会认真的处理这个问题,这就是后话了!且听以后调侃......
这是2020年3月30日高盛的一封报告,原文是:随着油价低迷期过后持有优质资产的公司越来越少,疫情导致全球原油需求史无前例地暴跌,这可能会永远改变石油行业。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如下:
我们知道,一国的石油消费增速及其趋势与该国经济走势呈现极强的“正相关”关系。
看看全球经济的停摆,就知道,这对于石油行业的冲击。
美油「油价」大幅下跌,美国页岩油企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的生产成本较高,疫情之下的国际原油大跌,很可能让这些企业破产。很多企业的现金流已接近枯竭,页岩油又一次受到重创。
当下美国崛起的LGN业务,该业界人士透露,由于一直以来都是长协合同和DES(即目的港交割)交货方式,目前受到的影响不太大,但若疫情持续半年以上,很有可能对美相关企业和产业链造成影响,产生美国内大量失业。另外,受疫情影响,有中方买家正在以不可抗力等原因试图减少此段时期内的LNG进口量。
油价的大起大落,都意味着,很多小的,新型,抗风险低的石油公司破产以及被贱卖,被收购。
优质资产的趋势聚合,将彻底形成几个能源巨头,不可战胜的巨头。
不可战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既得利益者霸占上风,意味着不会改变和动摇。
这就是改变,和永久改变的原因。
实则内因有两个:
1、国际石油持续衰退,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原油需求下降了43.5万桶/日,4月份,预计需求量将减少到1870万桶/日。原因一是疫情影响,其二是全球在大力发展新能源 汽车 ,尤其是国内,随着政策不断推进,新能源车占比将越来越大,纵观全球对于石油的消费呈减少趋势。
2、俄罗斯与沙特之间大打价格战,倍受伤害的是OPEC各成员国以及美国页岩油,虽然这场价格战是沙特与俄罗斯双方经济都造成了伤害,但为了杀敌一千而自损八百在所不惜。
俄罗斯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与美国页岩油拼价格战,沙特为了限制伊朗发展,也是大大出手,这也是俄罗斯与沙特联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大国之间的博弈并非一句两句能说清楚,这次价格战之后,双方一定还会重返谈判桌,来达到各自想要的目的。
海外疫情不断恶化,沙俄油价战毫无缓和迹象,国际油价持续保持在低位,如果这种情况延续下去的话,世界石油市场就会重新洗牌,谁的开采成本高谁就会被最先淘汰出局。如果按这个逻辑推理的话,美国页岩油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因为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最高。但是,很多时候,现实和逻辑是不一样的,沙特想用油价把美国页岩油淘汰出石油供给市场,这可能吗?成功的概率很低。
首先,供需关系看
现在页岩油产量是世界第一,比沙特和俄罗斯还要高,没有了页岩油谁来填补这一块,前提还要把油价维持在低位,只要油价涨到50美元以上,页岩油就存在利润空间,就会死灰复燃。当前世界,欧美国家发展到了瓶颈,用多少油基本稳定了,可发展中国家的用油量还在上升,这也是一块缺口。因此,没有页岩油,只靠传统石油根本就填不上这个坑。
其次,美国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国家
美国是什么国家,是世界霸主,军事,经济、外交、金融无一不是,石油这样一个大市场想要把美国踢出去,可能吗?想想当年美国没有页岩油时,都会想办法控制石油,把美元和石油捆绑在一起,更不用说现在有了页岩油了。不要小看美国,有的是办法让油价恢复正常,只是现在被疫情和经济拖累而已,什么时间有余力了,有的是办法抢占石油市场。比如增加石油的进口关税,这样就可以保住本国的市场,日本国内宁愿吃着天价的大米,也不降低粮食关税,美国不会吗。还可以挑起战争,沙特不听话,在中东再扶持一个傀儡去搞沙特,或在沙特内部搞一场政变,这种事对美国来说手到擒来,只要有美元,总有势力会出头。
最后,疫情影响,经济危机只是暂时影响了石油需求,终究会恢复正常
现在石油需求因为疫情和经济危机影响下下降,但这种情况终久不会持续,能持续多久不好说,美国页岩油企业在美联储背后支撑下如果挺过去也不是不可能,再说了,美国是一个多元化国家, 科技 、石油、地产、服务业齐头并进,不向沙特和俄罗斯,国家收入太单一,最后谁先抗不住,真不好说。
总结,疫情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只能说有这种可能,但可能太小。如此大的一块肥肉放在美国的面前,美国会不动心才怪,何况美国已经尝过个中滋味,国家强大了,再加上不要脸的特性,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吗。
都说此次疫情对世界格局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的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在石化行业尤其如此,高盛的判断决不是危言耸听。
一、疫情对油气市场的影响
1、首先对原油市场的影响
(1)国际市场: 根据IHS公司预计,由于此次疫情影响,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费增量同比将由此前预计的60万桶/日变为负增长(-50万桶/日),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费水平将同比削减110万桶/日左右。此次疫情加剧了全球石油市场过剩态势,出现了推低油价的“极端情景”。疫情发生以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破60美元/桶,从1月22日62.3美元/桶降至2月11日的54.01美元/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徘徊在55美元/桶左右。
(2)国内市场: 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超过5亿吨(相当于进口1000万桶/日),石油消费量达到6.9亿吨,对外依存度上升至72%,石油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已达14.5%左右。原预计2月全国石油消费水平同比将增加70万桶/日,受此次疫情影响,IHS公司预计2月全国石油消费量同比将至少下降300万桶/日,占全国平均消费水平(1400万桶/日左右)的约21%,3月份消费量将有所收窄。
2、其次对天然气市场的影响
(1)国际市场: 2019年全球天然气产量4.11万亿m3,消费量3.98万亿m3,市场供应宽松。在此次疫情的冲击下,预计全球LNG消费的增量将从2019年的5000万吨左右降至2020年的2000万吨以下。2019年,东北亚(中日韩)地区的LNG现货价格约6美元/MMBTU,全年平均进口价格(含长约)约9.2美元/MMBTU。此次疫情引起LNG价格进一步下降,预计2020年东北亚地区LNG现货价格可能跌至5美元/MMBTU以下,进口价降至8美元/MMBTU左右。
(2)国内市场: 201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含LNG)首次超过3000亿m3,达到3030亿m3,进口天然气(含LNG)1373亿m3,对外依存度超过45%。按照IHS公司原来的正常预测,2020年中国天然气及LNG的消费量将达到3270亿m3,同比2019年增长8%。由于此次疫情影响,预计2020年天然气消费增速回落到6%左右,达到约3210亿m3。
二、疫情对石化行业的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上游油品及石化原料生产企业由于其连续化生产特点,尤其是国内大型炼化企业大部分都处于开工生产状态,运行态势总体保持良好。但就行业整体运行来看,出现一些新问题:一是原料及产品运输受限,造成产品库存上涨,装置开工率下降;二是部分地炼企业和下游加工企业出现资金紧张、负债率增加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状况;三是下游油品、化学品消费减弱,产品出口压力增加,一部分企业由于延迟交货,出口订单被迫取消;四是部分下游企业用工及防疫用品出现短缺,对企业正常开工造成较大影响。
此次疫情对石化产品生产及消费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成品油需求疲软、销量下降、终端消费放缓疫情发生以来,由于企业延长假期、高速公路限行、公共交通基本停运、私家车出行锐减,国内汽油消费量急剧下降。另外,由于大型户外工程、工矿企业、物流运输等行业短期内难以复工,柴油消费需求进入“冰点”,而原本春节以来加速增长的航空客运市场发生了难以避免的“跳水”之势,航煤需求面临尴十分尬的境地。综合预计,1-2月国内成品油市场消费量将出现明显回落,跌幅在30%左右。由于市场消费触底,预计成品油产量减少30%左右,汽柴油表观消费量跌幅在35%左右,终端消费量(加油站销量)大幅下滑;汽柴油售价宽幅下调,89#汽油价格已从1月份的8705元/吨下调到2月上旬的8285元,0#车用柴油价格从1月份的7710元/吨下调到2月上旬的7305元/吨,油品消费疲软导致炼油企业成品油库存上升。
(2)石化基础原料需求大幅下降,短期化学品市场波动激烈。
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大型石化装置生产运行基本保持稳定,但下游加工企业延迟复工,农膜、食品包装、塑料管材需求受到开工抑制,石化原材料需求显著下降,因此上游石化装置大部分被迫降低生产负荷,导致企业产品产量及销量同时降。大宗化学品下游的纺织、建筑地产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复工推迟,使得用于化纤、建材等领域的大宗化学品(如乙二醇、PTA等)销售也将受到一定影响。根据IHS公司预测,如果2020年我国GDP下降1%,乙烯、丙烯、甲醇、苯、对二甲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国内需求损失在200万吨以上;如果GDP下降2%,上述5种原料需求损失在400万吨以上。
(3)口罩/防护服等医用品需求爆发式增长,聚丙烯医用料及无纺布产能迅速激活
随着此次疫情的蔓延,防护用品尤其是口罩、防护服及消毒液等医卫用品需求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在此严峻形势下,上游石化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原材料全力保供。从产业链分析,口罩、防护服是由上游的聚丙烯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得到无纺布,无纺布再加工制得口罩和防护服。通常1吨高熔聚丙烯纤维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100万个,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20~25万个。目前口罩和防护服产能已全面恢复,但与疫情防控期间国内民众巨大的消费需求相比,目前口罩产量仍然存在很大的供应缺口,需要继续增加产能,确保供应。
除了口罩和防护服用聚丙烯纤维料(喷融无纺布)外,聚丙烯透明料(注射器)、聚乙烯(透气膜)等石化原料生产需求明显提升,这类产品较少受到生产企业延迟复工的影响,通过全力生产可满足抗疫需求。经过此次疫情,未来民众对于口罩的消费习惯可能会有所改变,同时医疗卫生行业将更加重视医用品的应急储备,聚丙烯、聚乙烯等潜在的消费增量有望进一步提升聚烯烃行业发展景气度。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石油大庆炼化、抚顺石化、大连石化、兰州石化、独山子石化、宁夏石化、呼和浩特石化、吉林石化等炼化企业,提前结束春节休假,对生产医用料的聚丙烯装置进行升级管控,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口罩、防护服等用紧缺医疗物资原材料。截至2月9日,中国石油已累计生产医用物资原料6.43万吨,累计出厂5.53万吨,及时供应下游生产企业,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4)消毒用品需求激增,市场供应满足需求
疫情发生以来,84消毒液、洗手消毒液和75%医用酒精等消毒用品需求激增,目前我国消毒用品产能供过于求,完全可以满足需求。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我国共有消毒液生产企业433家,其中84消毒液企业95家,平均开工率目前仅60%,日产量1579吨,另有库存1908吨。84消毒液的原料是次氯酸钠,按照一般含量5%-6%计算,日需求量100吨。我国次氯酸钠日产能1万吨左右,虽然目前复产率不高,但产量近5000吨,因此,84消毒液市场供应非常充足。另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我国洗手消毒液生产企业70家,目前日产量达到140吨左右,库存200余吨,供应量充足;医用酒精生产企业59家,日产能407吨、产量200多吨,加之我国乙醇生产企业都可以生产95%以上酒精,日产量900吨,能够充分保证医用酒精原料供应。此次疫情发生后,影响消毒用品市场供应的因素主要是运输瓶颈。在疫情严峻形势下,防护用品的运输优先级较高,有可能出现产品交付滞后的现象。
三、石化行业应对措施
从整体情况看,近年来国内炼化新增产能较多,市场本身存在供过于求的风险。本次疫情在短期内将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冲击,炼化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风险加大。从积极的角度看,炼化产能将得到优化,有利于 社会 资源向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降低 社会 平均成本,促进炼化行业向高质量发展。从国家出台的财政政策看,减税和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将加大,有利于加快5G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是在5G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为高端石化产品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从而加快石化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针对疫情影响,下一步石化行业应如何应对,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1)加快消化成品油库存,进一步增强炼化一体化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短期看,疫情对成品油销售带来严重冲击,生产企业库存处于高位,在相关行业陆续复工后,市场将会经历一段消化期,预计一季度国内成品油销售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随着疫情后期私家车、物流、公共交通等的逐渐恢复,成品油市场总体呈现上行趋势。地炼企业库存压力大,应设法消化库存;主营炼油企业应控制油品外采数量,加大出口,积极排产。长期看,石化行业应在优化装置工艺流程和生产负荷、加强区域内企业间的储运协调能力、增强炼化一体化以及应对大型突发事件预案方面有所作为。
(2)优化完善下游产业链,弥补医用聚丙烯专用料及无纺布等相关领域产能短板
疫情发生以来,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等物品出现严重短缺,其原因并非上游聚丙烯原料供应不足问题,而是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下游无纺布及口罩终端生产线总体产能不足、生产周期较长等因素所致。此次疫情后,需要行业人员深入思考,共同行动,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联合,持续优化聚丙烯医用料产业链和新产能布局,弥补产能短板,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及时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保障。同时,需要密切跟踪以5G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状况,掌握行业动态,加强企业合作,明确细分市场需求,提前布局,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信不同的石化企业和组织正在调动一切资源,争取在这次变革中寻找到新的机遇。
我个人来看,疫情只是导致石油行业大洗牌,很多石油公司难以在这种严寒中生存下去,另一些成本低、市场反应灵活的公司或许能熬下去,等到春天到来。
如果没有发生新的能源革命,石油还是人类主要的能源,那么石油行业就不会被根本改变。等到经济恢复,对石油的需求就会恢复,那么石油业的春天就会再次来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