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汽油价格_1987年中国汽油价格
1.近期去过莫斯科的朋友请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谢谢。
2.乌克兰的生活水平,知道的说下!
3.史绍熙的人物贡献
近期去过莫斯科的朋友请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谢谢。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Moscow)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
自然地理:莫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最高点253米)。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1月平均气温-10.2℃(最低-42℃),7月平均气温18.1℃(最高37℃)。全市绿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从飞机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洁干净。
历史概况:莫斯科是一座历史悠久和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始建于12世纪中期。
莫斯科市名来源于莫斯科河,关于莫斯科河的语源,说法有三:低湿地(斯拉夫语)、牛渡口(芬兰-乌戈尔语)、密林(卡巴尔达语)。莫斯科市作为居民点最早见诸史册是在公元1147年。1156年,莫斯科奠基者尤里·多尔哥鲁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筑泥木结构的克里姆林城堡。“克里姆林”一词,一说源出希腊语,意为“城堡”或“峭壁”;一说源出早期俄语词“克里姆”,指一种可作建材的针叶树。后来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周围逐渐形成若干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莫斯科建城860周年庆典
15世纪中期莫斯科已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1755年建立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今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占领莫斯科后,这个城市在大火中焚毁,但很快又重新建设起来。1813年成立莫斯科城市建设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城市改建。1851年通铁路。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期间,莫斯科紧随彼得格勒之后,也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苏维埃和***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3月从彼得格勒(后改名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为苏联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首都。
1960年,附近一些城镇纳入城市范围,组成大莫斯科区。1987年,莫斯科市政当局将每年9月的第一个双休日定为城庆日,举行各类城庆活动。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莫斯科成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
1987年,莫斯科市政当局将每年9月的第一个双休日定为城庆日,举行各类城庆活动。
行政区划和人口:1968年全市分为30个区(包括环城公路外的新兴城镇泽廖诺格勒),其中13个内城区的人口、面积均少于17个外城区。人口中俄罗斯人占89.2%,其余为犹太、乌克兰和鞑靼人。
从18年到1926年,莫斯科的人口从103.9万人增加到208万人。从1926年到1939年,莫斯科居民增加了2.2倍,达到460.9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莫斯科的人口继续增加,但速度有所缓慢。1959年为613.3万人,10年为719.4万人,19年为814.2万人,1995年为887.5万人,1989年为8.2万人。自1989年以后,莫斯科的人口开始呈下降趋势,1993年为871.7万人,19年为863.9万人,1998年为850万人,2000年为838. 9万人。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统计,常住人口为1000万,连同外来人口约为1200万。截至2006年1月,人口约1415万。
人口平均密度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达29000人/平方公里。居民中女性占55%,比男性多77.4万人(16),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仅为2.5‰(16)。
生态环境:莫斯科生态保护良好,在环保问题上执法严格。19年俄罗斯全国对破坏生态的行为提出300多件刑事案,其中150件就是莫斯科立案的。一般大城市预算中生态保护费占百分之三,莫斯科达百分之五。早已实行汽油无铅化,但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污染汽体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八,城市加强了汽车废气检测,禁止污染超标车上路,限制二手车进口和老汽车登记。由于历史原因,市中心区64万居民人均绿地仅9平方米,市决定市、区每年各拨款200万卢布,把6000个小公园改造为自然保护地,禁止在那里修建任何建筑物。1998年,莫斯科卢日科夫签发了在全市新辟8个自然保护区的决议,其中包括市东工厂区附近1200公顷伊兹迈洛沃森林松园、叶利钦总统等***居住区所在地克雷拉茨科耶丘陵和莫斯科大学所在地的麻雀山(前列宁山)。新辟的自然保护区加上原有的四片保护区,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7200公顷,再加上全市星罗棋布的街心花园和公园,使绿地面积共达达2万4千公顷,约占全市面积40%,人均绿地30多平方米,成为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卢日科夫因此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最佳生态师”奖。
文化教育:莫斯科是全国科技文化中心,教育设施众多,包括1433所普通教育学校和84所高等学校。大学以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学生2.6万余)为最著名。列宁图书馆是世界第二大图书馆,藏书3570万册(1995年)。每年出版4万种图书,发行近3600种刊物。科研机构1000多所,科学工作者人数达20多万。除国家科学院外,还设有全国性的艺术、医学、教育和农业研究院。
市内有121个剧院。国家大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国家中央木偶剧院、莫斯科国家马戏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享有世界声誉。有110个**院、31个歌舞厅和72个文化宫。电视以4个频道播出。莫斯科广播电台以多种国内语言和60余种外语播出。出版34种报纸。市内有65座博物馆,美术馆中以国立普希金艺术博物馆、特雷塔雅科夫美术馆以及兵器馆(克里姆林宫内)、国立历史博物馆等较为著名。
体育设施有大型体育馆(座位在1500个以上)10个(19年),体育场96个(19年),其中奥林匹克综合运动场面积达11557平方米,1980年曾在此举办第22届奥运会。还有65个游泳池、290处足球场、1200个健身房赛车场4个和1600个蓝球排球场。
医疗设施包括193所医院和1000个诊所。
工商业:十月革命前,莫斯科以纺织工业而著名,被誉为“花布城市”。以后先后成为苏联、俄罗斯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工业门类齐全,拥有两万多家工厂。以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业为最重要,其他工业项目有汽车制造、化工、纺织、电子、航空、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纸、建筑、印刷等。机械制造、化工、食品加工、印刷工业很发达,市郊农业也很发达。
当地发电站以经管道从中亚、北高加索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输入的天然气为燃料。建有大型天然气库和环城管道。伏尔加河上的乌格利奇、雷宾斯克、高尔基、萨马拉、伏尔加格勒水电站经高压输电线向莫斯科供电。市东有热电站。
莫斯科也是独联体最大的商业中心,俄罗斯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业办事机构都设在这里。设有全国银行、保险机构总部、66家大百货公司,百货公司中以“儿童世界”、中央百货公司和国家百货公司为最大。
交通运输:莫斯科交通发达,是全国铁路、公路、河运和航空的枢纽,电气化铁路和公路通向四面八方。
作为俄罗斯铁路系统的中心,莫斯科营运货物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10。该市有9个客运火车站,在离市区约50公里的修筑了全长550公里的大环形铁路。铁路通往圣彼得堡、基洛夫、基辅、弗拉迪沃斯克、哈尔科夫、顿巴斯、明斯克、华沙、柏林等国内外城市和乌拉尔、伏尔加河下游、高加索、中亚、克里米亚、西伯利亚、波罗的海等地区。
地铁是莫斯科客运最大的交通工具,全市共有8条地铁线路,营运里程达212.5公里(1995年)。
莫斯科河流经市区,有3个河港。莫斯科运河的开凿,将莫斯科河与伏尔加河沟通,水上交通可达海上。伏尔加河-顿河运河通航后,莫斯科成为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及里海的“5海之港”,当地3个河港年货运量2900万吨。
莫斯科作为独联体航空网的中心,拥有4座机场,与大部分欧洲国家首都和纽约、蒙特利尔、东京等外国城市有直达航线,与个国家、122个城市有国际航运业务。市内交通较发达,地铁和公共汽车为主要工具,私人汽车在稳步增加。
市政规划:11年通过《莫斯科发展总规划》。城市布局严整,呈环形和放射状,从内向外分别为街道环、园林路环、大莫斯科环城铁路和莫斯科环城公路。每个环区的作用和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反映了莫斯科的不同发展阶段。克里姆林宫城堡处在全市中心,早期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后成为苏联国家的象征。
全市共分八个区,高尔基大街是全市的主要干道,也是最繁华的大街。列宁大街宽50多米,加里宁大街是全市最现代化的大街。市区内花园、街心花园、文化休息公园、绿化园林带比比皆是。
主要建筑和景点:莫斯科是一座历史名城,以布局严整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伸展。克里姆林宫是俄国历代沙皇的宫殿,气势雄伟,举世闻名,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原苏联***代表大会都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克里姆林宫城堡内有精美的教堂、宫殿、钟塔、塔楼,建筑气势雄伟,举世闻名。在克里姆林宫的中心教堂广场,有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有凝重端装的报喜教堂,有容纳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墓地的天使大教堂。克里姆林宫东侧是国家仪典中心——红场,红场内有列宁墓,南端有波克罗夫斯基教堂(1554-1560)。园林路环以内主要为机构和商业区,大部分国家机关和主要饭店、商店、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以及原经互会总部均建在此。园林路环和环城铁路之间多工厂、火车站和货场。
其他名胜有诺沃德维奇女隐修院教堂钟楼、前苏联科学院团驻地、列宁中央体育馆、乌克兰饭店和国立莫斯科大学。环城铁路以外是20世纪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工厂和住宅区。
雕塑是莫斯科市内别具风格的装饰,市内多处屹立着用青铜或大理石雕塑的塑像和纪念碑。全市有11个自然森林区,近百座公园,占地约2000公顷,市区内有街心花园800多个。
在莫斯科近郊有新圣母修道院、特罗伊察东正教大修道院、西蒙诺夫修道院等。城郊的新村银松林、希姆基、奥斯坦基诺等地翠林茂盛,清幽宜人。
1995年5月16日,莫斯科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乌克兰的生活水平,知道的说下!
2005年乌克兰经济增长速度为2.4%,仅为前一年的1/5;工业生产增长率为3.1%,为前一年的1/4左右。
2005年,乌克兰政局不稳、调控失误、投资不旺等等是造成经济滑坡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乌克兰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不受行为干扰的独立的经济运行机制。
一、 2005年经济概况
乌克兰官方报告表明,2005年乌克兰经济遭遇到了寒冬。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5年乌克兰经济增长速度为2.4%,仅为前一年的1/5(前一年为12.1%);工业生产增长率为3.1%, 为前一年的1/4左右(前一年为12.5%);2005年外贸逆差18.54亿美元。
2005年乌克兰通货膨胀率为10.3%, 虽未超过乌经济部年初限定的10%~11%的范围, 但价格水平实际增长超过了2004年。
二、行业情况
2005年乌克兰几大支柱产业的生产严重萎缩,这些行业是:冶金业、机械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和化学工业的部分生产部门。生产萎缩最为严重的工业部门是石油加工和焦炭生产,生产下降13.4%。其次是冶金业,尽管2005年全球金属价格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作为拉动乌克兰经济增长的关键工业部门,生产不但没有低速增长,反而下降了1.5%。再次是建筑业,虽然2005年各种私人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飞速发展,但行业整体滑坡。机械制造和化学工业形势也不乐观,虽然对这两个行业的投资较其它工业部门活跃:对化工生产投资增长7.8%;石油化工投资增长10%;机械制造投资增长7.1%,但内资投入明显下降。类似情况还有矿机械制造业,虽然矿产品价格增长了20%~25%,但对矿设备生产拉动仅为4.1%。
生产增长的工业部门是食品工业,增长13.1%;运输和通讯业增长8.1%;增幅最大的是服务业,增长25%,其中零售批发业增长22%。
三、原因分析
1.政局不稳
2005年年初的“橙色革命”是导致乌经济停滞的一个因素,很显然,政治危机致使大中型企业延缓签约和供货。九月份的更迭使得乌克兰国内形势更加扑朔迷离,商人们只能作壁上观,不敢轻举妄动。
2.投资冻结
政局不稳还造成了投资冻结。另外,造成冻结的原因还有是2005年乌以铲除腐败为名取消了经济特区和经济优先发展区及一系列优惠政策,这种做法沉重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此举实属投鼠“及”器。
2005年第一季度投资增长为7.4%,仅能维持企业小规模的基本生产,迟滞经济增长速度到5%;第二季度形势稍有好转,是因为有些外国企业按完成投资。第三个季度投资增长3.4%,加上前两个季度的投资不足,严重影响了乌克兰的出口,致使经济增长速度降至1.2%。后几个月的情况更糟,让专家都摸不清原因何在。
3、流动资金不足
2005年现金的供应量增长了60%,超过了前三年中的任何一年。那为什么流动资金会不足呢?原因是2002-2004年国家银行是从出口商那里购汇,而2005年银行存款的增长在于居民个人储蓄的增长,这些钱用于投资生产的份额很小,大部分用于了消费。2005年自3月份进口商品增多,进口大于出口的现象证明了这一点。
4.行为的干扰
造成乌克兰石油加工生产下滑13.4%的直接原因是2005年季莫申科试图人为地操纵汽油价格及油价上涨。致使产权属俄罗斯人所有的乌克兰炼油厂停产“检修”,改从俄罗斯直接进口成品油。
尤先科上台后对国有企业进行重新私有化引起投资者和商人们的极大恐慌。
目前制约乌克兰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到目前为止乌克兰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不受行为干扰的独立运行的经济机制。
--------------------------------------------------------------------------------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是服务于中国机电工业的开放息服务平台,旨在通过专业合理的分类与整理将丰富的信息提供给众多机电贸易企业,解决目前信息分散、覆盖面小的局面,促进中国机电工业的发展。
2.我们发布的信息有的来自网络。我们对这些信息都尽可能找到原始出处,并注明作者、来源。但由于很多文章经过多次转摘,已经无法找到准确来源。如有错误或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网站将立即改正,根据版权所有者的意见要求处理。
3.本网站刊载此文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以作参考。
4.网站文章凡注明具体作译者,及“来源:中国机电出口指南”、“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字样的文章,版权归中国机电出口指南所有,任何人如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如获许可,转载请明确注明“中国机电出口指南”字样,否则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关闭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征稿启示 | 合作联系 |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信息化司
信息维护: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情报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机电出口指南
网站浏览: 浏览网站建议使用最佳分辨率: X 768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由林心如代言的“芭蕾”珍珠女人系列化妆品广告,本月起在江苏等全国知名卫视台闪亮登场。已沉寂多年的“芭蕾”,以前所未有的声势重出江湖,迅即引起各界强烈关注。
“芭蕾”,这个有着50年历史的知名老化妆品品牌,这一次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在已逝的岁月里,“芭蕾”有过怎样的辉煌,又经历了怎样的坎坷?一路走来,“芭蕾”有着什么样的感慨,又在启迪着什么?昔日辉煌:化妆品行业“呼风唤雨”提起当年“芭蕾”的辉煌,现为南京金芭蕾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胡振民依然情不自禁,连用数个国内“第一”来形容。
第一个实现化妆品从护肤型向营养型转变。19年,国家对化妆品市场放开,“芭蕾”在第一时间和苏州一家水产研究所合作,把珍珠磨成粉掺入雪花膏,创造性地推出了“芭蕾珍珠营养霜”,开创了国内化妆品的先河,并迅即在全国化妆品界引发一股“珍珠热”。
第一个打进海外市场。“芭蕾珍珠营养霜”成功推出后,迅速瞄准了海外市场,率先打入香港市场,引起轰动。随后,“芭蕾”又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打开国际市场。在当时许多旅游景点,“芭蕾”化妆品已进入“南京土特产”的名列,来宁旅游的港商、侨胞及国外友人总会捎上几瓶回去。
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得大奖。1987年“芭蕾珍珠膏”代表江苏轻工产品出席了在西班牙举行的博览会,抱回了“金环奖”。
第一个引进外资。1991年,“芭蕾”与美国立丰兴业与香港增贵合资,组建了合资公司南京金芭蕾化妆品有限公司,资金实力翻了一番,在业界再起“轩然大波”。
第一个在央视做广告。在1993年——19年期间,“芭蕾”每年在央视的广告投放不低于4000万元(刊例价),销售业绩逐年攀升,鼎盛时创造了年销售收入1.6亿元的佳绩。……现为金芭蕾市场部经理的李鸿哲,对这段历史也耳熟能详。在他看来,当时的“芭蕾”在化妆品行业可算得上“呼风唤雨”,风光无限。他印象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芭蕾”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紧张时买“芭蕾珍珠膏”找到厂长批条子也只能买两瓶。
还有一件事至今仍为金芭蕾人津津乐道。金芭蕾合资公司组建前,“芭蕾”的出口委托给了江苏省进出口公司。由于出口的需要,省进出口公司也注册了“芭蕾”商标。合资公司组建后,金芭蕾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便着手解决“芭蕾”商标“两本账”的问题,最后以232万元的高价,从省进出口公司买回“芭蕾”商标的所有权、使用权。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被多家权威营销教材列入经典案例。
五年阵痛:市场萎缩前途难测这段历史,金芭蕾人谁也不愿意过多谈及,却又无法去回避。从1998年开始,“芭蕾”市场出现萎缩,发展出现了“恶性循环”,在市场上的声音越来越弱,广告宣传少之又少,去年几乎为零,销售也从1.6亿元的顶峰一路下滑到5000万元。
内忧外患,是过去五年“芭蕾”处境的真实写照。
内忧——金芭蕾的外方股东对化妆品市场认识不够,投资的短期行为开始显现,不愿意继续投资进行品牌维护和开掘,合资双方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董事会无法正常召开,资金运作出现困难,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得不到保障。外方股东还频频“逼宫”,要求撤资,金芭蕾面临解体的危机。另一方面,金芭蕾虽为合资公司,但外方不参与经营,整个运作还是国有体制的那一套,机制的弊端逐渐显现。
外患——国外知名化妆品品牌大举入境,它们凭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营销理念,在国内一炮走红,大规模蚕食国内化妆品市场。包括小护士、东洋之花等在内的民营化妆品品牌,也凭着灵活机制等优势,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在自家门口,丁家宜、立志美丽等后起之秀,也逐步盖过了“芭蕾”的风头。
胡振民回忆这段历史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作了简要概括。他说,在没有找到新的合作伙伴之前,谁也看不透“芭蕾”的前途命运。旗鼓重整:“索芙特”入主生机重现今年元月5日,注定要成为“芭蕾”发展史上值得记载的日子。这一天,成立10余年金芭蕾换了新东家:原外方50%的股权正式易手,“索芙特”品牌拥有商梁氏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接盘”,入主金芭蕾。金芭蕾彻底从面临解体的危机中走出,同时一系列动作随之展开。
“索芙特”入主金芭蕾后,当即表示第一年就要将“芭蕾”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邀请林心如代言,敲定全年3亿元(刊例价)的广告投放。
“索芙特”的全国营销网点与“芭蕾”共享,将“芭蕾”的营销网点从过去的100多个逐步发展到1500多个。
“索芙特”投入4000万元对金芭蕾进行增资,控股比例由50%上升到75%。由此带来的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正在进行中。
新产品“芭蕾珍珠女人系列”包装上市。与这一系列动作相呼应的是,“芭蕾”全国招商捷报频传:国内众多经销商争相要求代理,而一些老的经销商今年的订货也大幅提升,有的竟然翻了一番,势头十分强劲。
梁氏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的整合,让“芭蕾”重现生机,再铸辉煌,跃为全国的知名化妆品品牌。
观点:品牌的生命源自投入与创新
从辉煌到阵痛再到生机重现,“芭蕾”的名牌之路坎坎坷坷,一波三折。这其中的得与失,意味深远。
胡振民接受南京日报记者访时说,当年“芭蕾”的兴盛,归功于不断的投入和不懈的创新;后来5年的衰落,投入不足、创新不够是主因;今天,“芭蕾”要再铸辉煌,首先着手的还是投入和创新。芭蕾的坎坷路,以铁的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硬道理:任何一个品牌,离开了投入和创新,就等于削弱自己的生命力。
访中,无论是与胡振民还是与普通员工接触,记者都能感受到一种与自信,他们坚信,“芭蕾”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品牌,明天将会有更大的超越。
史绍熙的人物贡献
推导出粒子在气缸内涡流中的运动轨迹方程,提出了周边混合气流形成的原理。
发明柴油机的热混合理论。
建立了周期性脉动式流动的能用速度分布方程,并求得了其频率影响的无因次式,从而解决了层流流量计多年来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设计问题。
研究开发成功我国第一台转速为3000转/分以上的高速柴油机和第一台两级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压气机。
创建高校内燃机专业
内燃机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各部门广泛应用的动力机械,50年代初,我国不仅内燃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高等院校尚未设立内燃机专业。作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史绍熙回国后当即积极推动与筹划,并于翌年(1952年)建立了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成为我国这一专业学科的首创者之一。他亲任内燃机教研室主任并讲授热工学、气体动力学、燃烧学、内燃机设计、高速柴油机原理与设计、自由活塞发动机等课程。同时,他又组织翻译了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苏联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和教学大纲,建立了内燃机实验室,并注意培养青年教师,为我国内燃机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
1956年他被选任为我国首批研究生导师,开始招收研究生。这也是由我国专家自行培养内燃机高级人才之始。 他一贯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学术水平和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培育人才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高等学校成为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达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双重目的。
1958年任主管内燃机与热能的第二机械系主任后,又在取得天津市的支持下创建了天津内燃机研究室;
1960年又扩建为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同领导的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并由他亲任所长,承担了不少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和新产品开发任务。他全面组织领导了105系列与85系列柴油机和多种小型汽油机的设计、研究与发展工作,并在小型高速柴油机研制上取得了新突破,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标定转速达3000转/分(实验室内高达4000转/分)的新机型,可满足军用发电、快艇辅机和汽车动力的需要,为我国内燃机产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0年他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自由活塞发动机-压气机联合装置,并编写了《自由活塞式发动机》一书,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
16年随着我国历史性的转折,年已六旬的史绍熙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上也进入了新阶段。
19年担任天津大学副校长兼热物理工程系主任,并创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接着又筹建了热能研究所,兼任所长,广泛地进行了能源利用与开发研究。
1981年被评选为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
年又被聘任为美国世界开放大学研究生指导教授。
1987年他主持建成了第一个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亲任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内燃机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他全面负责领导着这两个重要部门的工作。到目前为止,他已培养出博士10人、硕士40人,并已承担博士后科研指导工作。
1981~1986年他出任天津大学校长。在他的任期内,天津大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成立了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物理系、化学系、力学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外语系等,使之由多科性工科大学扩大为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各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他非常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并在国内外学术界担任着许多重要职务。在他任校长以后,与国外高校进行了更加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先后同美、英、加拿大、法、德、日、波兰、挪威、新西兰等国2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他不仅常应邀到国外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活动,而且于、1985年在国内组织了两次国际会议。
1989年他又组织召开了世界性的第18届国际内燃机会议(CIMAC)并担任大会。他作为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与德国内燃机协会签定了两国合作协议,他还以中国大学内燃机学科组的名义与英国大学内燃机学科组签定了学术交流协议,为我国内燃机学术界走向世界,进入先进行列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明复合式燃烧系统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我国工业和经济正面临着一个极其困难的时期。当时,国内生产的柴油机,性能均已明显落后,有的产品在生产和配件供应上也遇到了困难。国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新一代的产品。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则是寻求适合我国当时国情的燃烧系统。为此,史绍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燃烧方式,并定名为复合式燃烧过程,经过近四年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成功并于1963年通过了鉴定。 复合式燃烧过程的发明,不仅是他在柴油机燃烧理论方面的一项新突破,而且在应用上也作出了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于柴油机的燃油-空气混合与燃烧方式,历来都遵循着传统的“空间式”或“容积式”理论,亦即在设计燃烧系统时,应将燃料喷成油雾,均匀地分布在燃烧室空间,避免油束触壁。
1955年,西德MAN公司Meurer一反传统观念,提出了“油膜式”或“壁面式”燃烧过程(M过程),亦即将95%左右的燃料喷涂于燃烧室壁面上形成油膜,由少量的油雾在空间与空气混合着火,油膜随之蒸发燃烧。这一过程在该公司的一些产品上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轻声无烟的良好效果。但是,经过我国的研究与实践,发现了它的某些局限性,其中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当时喷油嘴的生产不易解决,发动机冷起动较困难。史绍熙面对我国中小型高速柴油机发展中的困境,于1959年提出了既适合中国国情而又兼具上述两种燃烧方式长处的新型燃烧系统一复合式燃烧过程。他巧妙地把空间燃烧与油膜燃烧相结合,利用气缸内空气涡流随发动机工况变化的规律,改变燃油在空间与壁面上分布配比,使之在发动机起动或低速运转时,由于涡流速度低,空间燃料增多而具有“空间式”特点,从而克服了M过程起动困难的缺点;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由于涡流速度高,壁面燃料多,又具有“油膜式”的特点,其结果不仅改善了柴油机的燃烧过程,降低了燃油消耗率,而且还可燃用多种燃料,特别是避免了用小型多孔式喷油嘴,而用我国大量生产的具有自清作用的轴针式喷油嘴,适应了当时我国的制造与使用条件。这不仅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燃烧过程,而且也早于国外后来出现的类似过程(如德国的D过程和H过程)。日本京都大学著名教授长尾不二夫在“压燃式发动机的燃烧”论文中评价这一新的燃烧过程时指出:“天津大学史绍熙教授发明用普通燃烧与壁面燃烧相结合的新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复合式燃烧系统及其理论已编入高等学校教材《内燃机原理》,并于13年作为国际技术交流资料提供匈牙利。该燃烧系统已广泛用于我国X105系列柴油机上,曾有30多家工厂生产,年产量高达70多万千瓦。此项成果荣获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
内燃机缸内流动及燃油喷雾研究
史绍熙身负教学、行政许多领导职务和社会兼职,但却始终作为学术带头人,坚持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他一贯倡导在学习、吸收他人的先进思想与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与发展需要,走自已的创新道路,并在科研实践中身体力行。因此,他不仅把传统的“空间式”和“油膜式”两类不同性质的燃烧方式取长补短,巧妙结合,创造出复合式燃烧系统,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不断开拓进取,并在流体力学、燃烧学、缸内流动、燃油雾化等试验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成果。 他在燃烧室内空气运动与粒子运动的研究中,提出了粒子在旋转气流中的运动转迹新方程。实验证明,这一方程较之过去人们一直沿用的毕兴格(Pishinger)方程精确得多。他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发展了热混合理论,并提出了柴油机周边混合气形成原理。 他在直喷式柴油机压缩过程湍流场变化规律的研究中,对压缩过程的能量转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发现了在上止点附近燃烧室不同部位湍流强度的变化规律。这一新规律的发现,对了解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具有重要意义。 他在发动机充气过程的研究中又提出了在进气终结时缸内涡流比的计算公式,实验证明,较之国际上通用的昌卡图(Ricardo)公式更为精确。 长期以来,内燃机科技工作者始终把燃烧节能作为主攻的方向,其核心在于如何实现燃油与空气最有效的混合与燃烧。为此,他在致力于揭示缸内气体流动规律的同时,还开展了燃料喷雾特性的研究。他用高速纹影法、激光全息摄影法、激光阴影法、激光衍射法和气体喷射模拟法,研究了柴油机的喷雾特性,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例如,油束的碰壁反溅对混合与燃烧有重要影响,适当的碰壁反溅作用可以提高混合速率,加快燃烧速度,但过多的燃料碰壁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在高喷射压力下,燃油的射流将引起“卷吸”作用,使油束周围产生旋涡运动。这一现象称为环涡运动(Toroidal movement),而喷油压力愈高,环涡强度愈大。这是一个新发现。经实验证明,当喷油压力达130兆帕时,喷雾的SMD值比在常规喷油压力下的粒度小得多,一般在5~10微米之间。此外,还发现沿喷雾轴线方向向前和沿喷雾半径向外的SMD均有增大的趋势,在油束端部和仍有大量燃料尚未蒸发。这与过去一些学者认为燃油由喷孔射出后立即蒸发成蒸汽的论点也是不同的。这些新发现对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发动机测试新技术
当今世界对内燃机的性能和排放要求日益严苛,这就更加需要深入研究解决它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然而,内燃机缸内油气混合与燃烧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瞬变过程,要探明并掌握它的内在规律,其测试技术就成了具有决定作用的手段。史绍熙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早在1949年他就研究成功了测量内燃机空气消耗量用的片式粘性流量计,1957年他又发表了“关于内燃机空气消耗量的测定法”论文,文中全面分析了脉动流的速度变化和压力变化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并提出了消除或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这也是该领域内在我国最早发表的论文,从而引起了有关专家们的注意并推动了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发展。此外,他还首次把粒子示踪法应用于缸内流动测量,并引起国际上的重视。 内燃机缸内压力测量误差及其解决方法,一直是国际内燃机界重视而又未获满意解决的问题。为此,史绍熙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于1987年在英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内燃机气缸内压力测量的数值仿真及数字信号处理的研究”论文。首次成功地把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滤波技术应用于内燃机缸内压力测量,并由此提出了一种测量缸内压力的新方法。在此方法中,保留了一个短的测压通道,以避免热冲击效应,而通道效应则用数字滤波法滤除。与此同时,还发展了三种数字滤波法,用于对示功图的处理,以代替目前常用的“光顺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还提出了内燃机示功图测量误差的热力学修正法。 在激光测雾和测速技术方面,史绍熙也进行了许多工作。例如,1987年他成功地研究出应用激光衍射原理的柴油机喷雾场自动分析测量系统。该系统具有阵列光电探测器并行变换和多路同步触发并行取样及数字延时控制等特点,适用于柴油机等的瞬时断续变化的喷雾场实时自动分析测量,可以对次喷射过程中的不同时刻的喷雾进行测试。这一成果经专家们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88年他研究成功了光电调制反馈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突破了传统LDA的构成模式,用变频光学频移技术和光电混合反馈技术,将光路和电路连接闭环负反馈跟踪环路,提高了信噪比,降低了成本。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
用甲醇在内燃机上进行燃的研究
随着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的出现,内燃机正面临着燃料短缺和燃用石油产品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问题。为此,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展非石油制品作为内燃机燃料的研究,其中甲醇则是一种来源丰富的潜在燃料。如果用以作为内燃机的代用燃料,不仅大量节省柴油和汽油,又可减少排放污染。有鉴于此,史绍熙于1980年在我国首先进行了柴油机燃用甲醇的研究,并在第15、16两届国际内燃机燃烧学术会议上先后发表了“甲醇作为柴油机代用燃料的研究”和“双燃法燃用甲醇的研究”论文。在第8届国际醇类燃料会议上发表了“在柴油机上用双燃料法燃用甲醇的燃料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1988年在492Q型汽油机上进行了燃用纯甲醇(M100)的研究并取得成功,热效率较原机提高33%~48%,燃油消耗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89年又完成了“柴油机用热表面点火法燃用纯甲醇(M100)的研究”,热效率比原柴油机提高4%,功率也增加了9.6%。这些成果为我国今后大量节约石油,拓宽内燃机燃料开辟了新途径。
编纂专著和大型工具书
史绍熙在忙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专著、论著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已发表了70多篇论文。
1983年创办了《内燃机学报》,这是我国内燃机行业唯一的高级学术刊物。它国内外稿件兼收,中英文稿并载,所登的论文为国外多家信息系统所收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他还主编了《燃烧科学与技术》杂志,并兼任《工程热物理学报》副主编和《中国科学》与《科学通报》的编委。
年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出版了他所主编的380多万字的《柴油机设计手册》。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柴油机设计经验,兼收国外最新技术成果的大型工具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1988年开始,他又主编了300多万字的《内燃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已作为重点科技图书,于1992年正式出版。此外,他还担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卷动力机械部分主编。 他还参加了我国各个时期的科技发展规划工作,其中包括国家科委制定的《1960年国家科学技术长远发展》、《1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86~2000年基础研究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等,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