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莲六年级作文

2.秦汉时期的工艺是怎样的呢?

3.曹操的性格特点 赞扬的

4.三国时期最好的武器是铁器吗?

5.曹操的性格

莲六年级作文

徐州铜镀金价格查询_徐州今日铜价一斤多少元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莲六年级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莲六年级作文1

 早上,晨鸟叽喳,金色的阳光,犹如一只神奇的巨手,徐徐拉开了柔软的帷幕;在蓝宝石般的天空,飘浮着几朵绒毛似的白云,又好似大海中的浪花。那刺穿云块的阳光就像根根金线,纵横交错,把纯洁的白云缝缀成一幅无比美丽的图案。

 吵闹的下午。音乐室里,喧嚣成一片。星期天便是儿童节,我们班正在进行“六一亲子活动”。活动中有许多精心准备的节目,但让我最喜爱的节目便是陈老师的节目——画国画。陈老师神情专注地画着,这一笔一画,凝聚着陈老师多少国画心得。鱼儿在荷叶下嬉戏真是“鱼戏莲叶”啊。一枝荷花静静地立在荷叶上,一枝独秀。像个清秀的女子;像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像个孤傲的夫人。小小的花蕊若隐若现的藏在花瓣中,像在与鱼儿捉迷藏,又或者是第一次露面,很害羞。只有荷叶最静寂,像个慈祥的母亲,看着鱼儿和花蕊捉迷藏。

 一幅完美的国画。气韵生动、用墨浓淡相生的完美国画。我和吴舒涵光荣地拿给家长们、同学们看。许多家长都在拍照,“咔嚓”声比比皆是。而此时我心里有点窃喜:有了录像,回家便可以学着画画了!

 活动完毕,出了学校。万物都沉浸在柔和的、晶莹的、蔚蓝的大气中,都被从云缝中射出的落日炎热的光辉照着……

莲六年级作文2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名寺:内蒙古的承恩寺、北京的广济寺、上海的沉香阁、浙江的灵隐寺等都十分壮观,而徐州的宝莲寺也不亚于其他寺庙。

 宝莲寺位于徐州城东郊,蟠桃山南坡,共占地700余亩,已耗时两年多,打造了国内“四个第一”:国内最大的大雄宝殿、最高的佛阁、最大的室内锻铜佛像和最大的鳌型塑像。

 到了寺庙门前,便被眼前的寺庙所深深地震撼了:一座座宝殿错落有致的排在一起,宏伟壮丽,让人叹为观止。刚走进寺庙,便看见了一尊巨大的宝莲雕像屹立在广场中央,像是在欢迎人们的到来。走过一段阶梯,便来到了天王殿。天王殿两边矗立着四大天王,它们一个个面容严峻、装容整肃,两手握着武器,好像随时准备开仗一样。走进天王殿,只见殿内与殿外一样都站立着四大天王,不同的是天王殿中央供奉的是弥勒佛、背面供奉的是韦驮天。因为天王殿内供奉着弥勒佛,所以天王殿又称弥勒殿。

 天王殿是寺庙的第一大重殿,它是寺庙的象征。不仅天王殿很雄伟,而且被誉为“中国最高的佛阁”的通天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通天阁共高达59。88米,共占地面积为4500平方米。走进塔中,便可以看见一个莲花宝座矗立在通天阁中央。这尊雕像是中国最高的室内锻铜佛像,高达39米。在最底下一层,丝毫看不见弥勒佛的上身。在佛像的右边有一个通往最顶端的阶梯。阶梯共分五层,呈螺旋状,台阶很窄人一多空气就很沉闷。每走一段台阶,就会有一个天台,走上天台顿时就觉得空气很舒畅,不知是因为楼道里空气太过沉闷,还是因为弥勒佛看人们累得气喘吁吁而仙灵了呢?

 我爱宝莲寺!

莲六年级作文3

 上个星期六,我和爸爸一起骑自行车到了红莲湖。

 早上,穿好我的运动服,10点多我们开始出发,爸爸准备的不是很齐全,我兴致满满的准备出发的时候,可是爸爸突然说:“我的自行车没气了。”哎,白白让我等了好几分钟。

 我们骑到了一个不高不矮的坡,爸爸问:“你想上去吗?”我心里想:上面这么多汽车,我会不会没有抓住车把,就溜下来呀?于是我回答:“不想。”我和爸爸走的是自行车道,绕的是远路,远路虽然远,但是骑着骑着,就到了一个非常凉快的地方,有在谈话的老人,有在玩耍的孩子,也有在打的爷爷……,可热闹了。我和爸爸在说话的时候,就到了一个卖陶瓷的路摊,摊上的陶瓷有大有小,有的形状像葫芦,有的形状像杯子,花纹也多种多样,有的是荷花荷叶,有的是大红花等等,有的陶瓷像碎了又沾起来一样。我们又骑了一会儿,终于到达目的地——红莲湖。这时候我屁股酸了,腰酸了,估计自行车也要休息一下。我和爸爸正好也可以补充一下能量,好了,够了。开始往会走。在往回走的路上,我有一种想挑战刚才那个不高不矮的坡的念头。还有三个红绿灯,两个,一个。终于到了,我和爸爸费力的骑呀骑,只要我松懈的时候,我都会对自己说:虽然上坡非常艰难,但是下坡确实非常刺激的!下坡到了,果然像我说的如此,我下坡没有摁刹车,直接冲下去,真的好刺激,比我说的还要刺激!

 这次骑车到红莲湖,真是非常辛苦,也非常刺激呀!

莲六年级作文4

 它十分纯洁,使人一遇见就喜欢上了,它与其它花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叶子不同……它就是——睡莲。

 睡莲是浮萍的一种,长在水中,和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我们先说说它的长相,它们花瓣宽大团结,成一片桃形,盛开时,就象一个圆碗,静静地浮在水上。它一般盛开在夏天。夏天一到,一张张圆圆的叶子,托着这“圆碗”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丝凉意。

 它的花蕊也很有意思,整个成一个椭圆形,蕊一般是白色的,这一点,十分独特,它上面的花粉落下来,落到花瓣中,等到风一来,花粉就吹到其它花上,这样一来,就可以自动授粉了。当然也可以昆虫授粉。

 它的叶子也奇特,圆的边都立起来,成了一个“圆碗”,当睡莲的茎长出来之后,这个“圆碗”就会托住茎,让它好好的生长。叶子还有保护作用,它会散放一些气体,有了这些气体,睡莲花就不会被虫子吃掉了。

 睡莲在国际上也十分有名气,它是泰国与印度的国花,印度水少,让睡莲当国花,也许是求水吧。而泰国水多,很适合种植睡莲,所以把它定为国花呢!(其实我也是乱说的,有大部分是猜的)

 睡莲,它纯洁、朴实,是一种“洁花”,我十分喜爱它,喜爱它的气味,喜爱它气味中那大自然的味道……

莲六年级作文5

 江山如此多娇,恐怕所有的人都向往山清水秀的地方吧!

 九莲山位于新乡辉县境内,是南太行的一颗璀璨明珠。安安静静的是山,清清澈澈的是水,山民淳朴,人杰地灵。

 雨中的九莲山就更美了。不必说那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青翠欲滴,也不必说那湍急的清泉飞流而下,单单是变幻莫测的云山雾海就让人如入仙境一般。

 我和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地开始登山了。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有滋有味地观赏沿途美丽的景色。我们欣赏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的飞壶瀑,传说那飞瀑是王母娘娘一把玉壶从天而降变成的,难怪那险峻的青山如壶口处有玉液琼浆飞流而下。山泉叮咚,如诗如画。我们手牵着手小心翼翼地攀登了999个台阶的天梯。天梯依山势而建,九曲十八弯,脚下是万丈深渊,对面是悬崖峭壁。我向群山呐喊,那山谷的回音传得好远好远。山间的云雾很浓,轻轻柔柔,散散漫漫似雾似烟,山峦若隐若现,变幻莫测,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仙境?

 九莲山的山水是原生态的,是没有人工雕刻和装扮的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山间桃树、杏树、核桃树、岁楂树等枝繁叶茂,一丛丛一簇簇的山花,错落有致地掩映在丛林中,耳边山雀在欢鸣,山泉在伴奏。一只小松鼠在不经意间跳进我的视线,一抖尾巴,就在灌木丛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们在朦朦胧胧的雨中离去,山是秀丽的,水是柔美的。我们依依不舍,长时间在九莲山中驻足,徘徊。九莲山是我向往的世外桃源。

莲六年级作文6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榴莲是这样的?

 今天,姐姐带我去浒山华润万家,我如愿以偿地买到了具有“水果之王”美称的榴莲。我可高兴了,想迫不及待地吃一下。我们回到了家,我细细地观察着,这个我盼望已久的榴莲有点儿棕色,有点儿红色,还有点儿青色,它的外衣就是这三种颜色混合起来的。它的外衣很硬,很尖,貌似是一个刺猬球。切开来后,我发现里面的皮是白色的,厚厚的,跟柚子差不多,问起来有点纯奶的味道,挺香的。我本以为里面的果实是硬的,一粒一粒的。但事实出乎我的意料,我大吃一惊——里面是一大块一大块的,颜色是淡**的,里面是软软的,像香蕉汁一样,味道跟我想像的相差十万八千里呀!果实有种臭味,那种臭味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好像是食物发臭的味儿,又好像是垃圾桶的味儿。我吃了一块,感觉比葡式蛋挞还恶心。榴莲不但价格贵,而且不是一般的难吃。我真后悔呀,要是这些钱买别的该有多好啊!

 为什么,为什么榴莲这么难吃,这么恶心呢?

莲六年级作文7

 在语文的课本里,周敦颐的《爱莲说》让我对莲花情有独钟。

 莲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是高尚品质的象征。它浑身都是宝,无私、奉献精神被视为人学习的榜样。

 莲花不被外界的因素所影响,它是圣洁的代表,是花中仙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尘脱俗,清新高雅。

 对于莲花,也不知滋养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心文魄。自古至今还有很多的诗句来赞美荷花,数不胜数……

 起初,对瑜伽大师的莲花坐非常的羡慕,对瑜珈师的功力和心态非常的仰慕。自己从接触莲花至今已七年有余,对莲花坐姿已然轻松掌握,五心朝上的莲花坐,感受最深的是能让你像观音菩萨前的一朵青莲,那么的心静平和,不受利益欲望的烦忧。娴静、温和、自然、清新,一尘不染,这些都如莲花的品质很贴切。

 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洁白,永不凋谢的莲花,世界该是多么的和谐啊!

 人如莲花美,心如莲花静;人如莲花清,心如莲花纯;人如莲花雅,心如莲花淡。

 人如莲花淡雅清新,心如湖水平静无痕。

 不羡慕那玫瑰的艳丽芬芳,只愿做池中淡雅的一朵白莲。

莲六年级作文8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妈妈坐公交车来到了风景优美的莲花山。我们检了门票后进入莲花山的入口,入口是一个大斜坡,许多人都坐车上山,可我们为了观看途中风景,就决定徒步上莲花山。

 我们沿着弯弯的水泥路边走边玩,道路两旁高大挺拔的椰子树吸住了我,我立刻跑到椰子树下,抱着椰子树,摆了一个自认为可爱的造型对妈妈说:“妈妈,给我照一张照片留个纪念吧。’‘我们继续往前走,不久就来到了莲花湖,我走近一看,湖里面的鱼可真多呀,而且颜色各异,有**,白色,黑色,还有红色……甚至还有很多可爱的小乌龟在水里游来游去,寻找食物。我把我吃剩的面包一块一块的撕下来,扔到水面上,大片的鱼儿看见这儿有食物,都蜂涌而来就连刚出生的都来凑热闹。场面十分壮观。我看看着可爱的鱼群久久不愿离去。妈妈硬是把我拉走了。接着我们又观赏了鹭鸟自然保护区,百花园……等风景。

 到了中午,又渴又累的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我们走进一家饭店,觉得休息一下,吃饱饭了再继续前进。妈妈点了几个小菜我们边吃边聊,很快吃饱了。服务员还介绍他们店里的招牌小吃:山水豆腐,冰冰凉凉,,清甜爽口的豆腐花入口即化,实在是消暑一绝呀。

 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菩萨观音面前,金光闪闪的她看起来很仁慈,全身镀金,听说这尊菩萨很灵,很多人都莫名而来祭拜,于是妈妈也带着我来买香烛祭拜,希望我们一家平平安安,也希望祖国更加强盛。

 拜完菩萨后。,我就发现了一棵高大粗壮的大树挂着许多小布条,一问,才知道,那是一棵许愿树,于是我也拉了一条布,写上:天天好运。写完,我就开心的走了。

 我们顺着山的斜坡往下走,就来到了古矿,妈妈说这是古代劳动人民一点一点地用手挖出来。我又由不得敬佩古代劳动人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天色渐渐已晚,我们顺着人群从东门走出了莲花山。

莲六年级作文9

 暑里,我回到了山清水秀的江南老家。“江南可莲,莲叶何田田。”在江南的田野上,到处可见荷叶、荷花的身影。

 傍晚,外婆和我去田野散步,我一边欣赏着夏季的.美景,一边深深地呼吸清新的空气。突然,我看到一大片荷花,我飞快地跑了过去。多么美丽的荷塘啊!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一片接一片,层层叠叠,一朵朵粉红的荷花点缀其中,有的骄傲地昂着头,有的害羞地躲在荷叶后,还有那可爱的莲蓬,里面住满了饱满的果实,像无数只小眼睛瞪着我。站在荷塘边,一股沁人心脾的荷香扑鼻而来,我忍不住想拥抱它们。外婆与荷塘的主人是朋友,于是我了一大把莲蓬、荷叶、荷花抱回家。

 回到家中,家人争先恐后地把莲子吃了,剩下了荷花、荷叶和一堆莲子壳,我不知拿它们怎么办才好。妈妈提议:“扔了多可惜啊,请孩子们就拿这些东西做材料,来个手工创意大赛吧。”话音刚落,我们就抢起了材料,急着做手工。

 不久,我们都制作好了,纷纷拿起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珍妮姐姐把荷叶剪圆了,又掏剪的一些花纹,就变成了一把小巧玲珑的小伞,她还拿伞在我面前转来转去,看的我眼花缭乱。磊哥哥在荷叶中间掏了个洞,套在身上当裙子,扭着腰扮女孩呢,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伊宸妹妹虽然小,也有作品,她拿了一片花瓣,里面盛满水,喝了一口,然后对大家说:“我做的是荷花杯子,用它装水,水就变得很好喝的,请你们尝尝。”鱼姐姐把莲子壳套在手指上,然后再画上各种表情,好可爱呀。该我来展示我的作品了,我用莲子壳一个接一个套在一起,大约5厘米长,再反过来套一个较小的莲子壳,最后用笔在大的那一头画上眼睛和嘴巴,一条栩栩如生是大青虫就做好了。我刚拿出作品,就把大家吓了一跳,以为我真拿了条大青虫呢,大家一致认为我做的大青虫最有创意。

 我爱荷花、荷叶的美丽,也爱莲子的美味,但我更爱它们给我带来的乐趣。

莲六年级作文10

 莲花是平凡的,但更是宝贵的。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她浑身是宝,花朵赏心悦目,给游人带来无限乐趣与遐想,花谢以后,留下的莲蓬可是一道美食。莲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莲叶茶可是很好的减肥美容用品呢!莲藕十分美味,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莲花是特别的,她是夏天的象征。莲花生长在淤泥中,在夏天没有到来之时,她就已经在河塘中偷偷地扎根了,当她悄悄绽放的时候,说明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临。你看,那碧绿的荷叶中,一朵朵粉色的花蕾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

 莲花是圣洁的。她生长于淤泥中,却一尘不染。古往今来,她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游人所称赞。“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相映红”这一名句,就是诗人对她最真实的写照。不仅如此,她还开得灿烂,开得典雅,开得高贵。当我们远观时,她宛如身穿粉色霓裳的仙子在绿波中翩翩起舞。

 掩卷深思,莲花的品质不正是现在的我们需要学习的吗?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正是这种精神吗?莲花品质,我们学习;莲花志气,我们继承;莲花精神,我们发扬!

莲六年级作文11

 一个阳光明媚的三月天,爸爸带我去踏青,我们的目的地是巴东著名景点——莲峡河。

 我们欣喜地行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农田里绿油油的麦苗随着微风一起一伏,好似湖面碧绿的波纹。遍地的油菜花就像铺了一层金**的地毯。田坎边的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粉的似霞,白的似云。一群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地忙碌着,它们在摘新鲜的花蜜。农民伯伯们也在田间忙碌着,有的带着牛儿在耕地,有的在播种,期待着今年有个好收成。

 我们沿着陡峭的石阶往下走,放眼望去,山上的树木开始发芽。浅粉色的樱桃花一团团一簇簇点缀在树丛中,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儿星星点点散落在路边的草丛中,小草也探出头来,拼命生长。一路都是花草的香味,我了一大把各种颜色的花儿,想要把这里的春天带回家去。

 我坐上期待已久的滑索,向河对岸滑去,春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就像妈妈用手抚摸着我,温柔又幸福。

 从滑索上下来,我们来到小河边,河水清澈见底,许多小鱼在水里无忧无虑地游动。时而快,时而慢,我扔进一颗小石子,它们便惊慌失措,一哄而散,真好玩儿!我把手伸进水里,冰冰的、凉凉的,我忍不住捧了水喝进嘴里,好凉好甜啊!我们坐上皮划艇,一路向下游划去,河水时而深,时而浅;时而缓,时而急。我干脆躺在皮划艇里,尽情享受着阳光洒满我的全身,享受两边的青山走进我的眼,享受清清的泉水推着我的皮划艇穿行在莲峡河上,享受着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还有那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回荡在山谷中……

 不知不觉皮划艇到了终点码头,我依依不舍地上了岸,看看太阳已经偏西,这时我才感觉到肚子在“咕咕”地叫了。

 爸爸带我来到了景区边的农家乐餐馆,我们品尝了农家饭,最难忘的是椿芽菜,农民管这种菜叫“春天”。“春天”吃进嘴里,鲜嫩无比,还真有春天的味道呢!

 今天真是难得的一天,我亲历莲峡河,欣赏到了春天的色彩,感受到了春天的呼吸,吮吸了春天的香味,品尝了春天的味道……

莲六年级作文12

 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大山,那就是五连山,那里风景优美,是个美丽的地方。

 出县城往东走七十华里,就来到五连山脚下。站在山下,向上仰望,整座山郁郁葱葱。在葱郁的树林中,有一条弯弯的小路直通山顶。我沿着小路登上了第一座高峰,站在上面向四周张望,令人目不暇接,数不尽的山峦高低错落,奇姿异态,难以描绘。在这里,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往上爬。

 穿过树林,来到光明寺。这里四周开满了映山红,光明寺就座落在花丛中。传说,皇太后的了眼病,这里的一位老和尚治好了皇太后的眼病,皇帝赐名《光明寺》。

 从光明寺出来,沿着一条新修的小路就来到了望海楼,这里是五连山的最高峰,望海楼就耸立在高高的山顶上,楼前有几块棚浪石,石罅中凉风习习。楼是八角形,建有三层。沿着楼梯可以上到楼顶,站在楼顶,晴天的时候可以望见大海,所以叫“望海楼”。

 那天,大海我是没看见,山下的水库,我却看得清清楚楚,水库里的水静得像一面镜子,波光变幻,像是堆金积银的宝库。水顺着河流涓涓流出,流向麦田,流向果园。

 站在山顶,我不禁感慨,今年又是丰收年!

莲六年级作文13

 银耳莲子汤是家乡扬州的一道传统甜品,它老少咸宜,百喝不厌,今天我就来跟大家介绍介绍这道名点。

 一碗煮好的银耳莲子汤是十分吊人胃口的。汤水清澈见底,但又十分香稠,在碗中缓缓流动。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银耳如同一群鱼儿,自由自在地随着水流徐徐前进,上浮,下潜。雪白的莲子星星点点,如同太空员般漂动。棕红的蜜枣,水嫩的桂圆肉,鲜红的枸杞,看着都让人垂涎三尺,欲罢不能,啧啧!

 如此美味的银耳莲子汤,它的制作可讲究了。首先要将银耳和莲子泡开,洗净摘碎,去掉莲心。将准备好的食材入锅、倒水,盖上盖子炖煮。开始时,锅中会起沸、冒泡,令食材上下翻滚。加入冰糖、红枣、桂圆、枸杞小火慢炖后,泡泡逐渐稀少,流动减慢,汤水变浓,银耳莲子汤就好了,这个过程大约要一到两个小时。

 煮好的汤水就像蜂蜜一样,尝一尝,甜而不腻,银耳好似果冻般,用牙轻轻一碰就碎了;莲子口感黏糯,吃完唇齿留香;弹牙的桂圆肉;甜滋滋的蜜枣,真是让人终身难忘。除了口感超好外,银耳莲子汤还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身体很有益。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有种想吃的冲动?那就赶紧来我的家乡品尝品尝吧!

莲六年级作文14

 今年夏天,听说莲花开了,我又去看莲花。来到池塘边,放眼望去,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满池的碧绿,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的莲叶中冒出一朵朵清新的莲花,犹如众星拱月一般,美极了。一朵朵莲花亭亭玉立,有的尽情盛开,随风起舞;有的含苞待放,却又不失优雅。看吧,有蜻蜓呢,正在半开半合的莲花上轻盈的跳着芭蕾舞,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呀!在我的身旁就有一朵盛开的莲花,凑近一看,花瓣白中带粉,粉里泛红,无比晶莹,堪称白璧无瑕,一股股淡淡的幽香若有若无,沁人心脾,看着这迷人的莲花,会令人不由自主得心生怜惜之情,使你不忍摘。

 好美呀!正当我想凑近这朵莲花细细欣赏一番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我半个身子已经掉进了荷塘。哇噻!一阵呛鼻的恶臭劈头盖脸袭来,我差点晕了过去,水面上还直冒泡,我赶忙屏住呼吸,顾不得又脏又臭的淤泥,连滚带爬上了池塘硬地,看看自己满身淤泥的狼狈样子,再看看阳光下那娇艳动人的莲花,我不禁惊诧于它的美了。此时此刻,我的心被震撼了,我真正领略到她的美,真正感受到她的出淤泥而不染。

 是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像这小小的莲花一样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呢?我愿是那一朵小小的白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莲六年级作文15

 童年,一个人最是色彩斑斓的时代,或酸,或甜,或苦,或辣。

 榴莲大伙儿应该都吃过吧,就算没吃过,总也见过吧,在万种水果之中,一眼可以看见它,它黄中带绿的外壳上长着一簇又硬又粗的刺儿,长得一个将军模样,不仅如此,剖开外壳,一阵令人作呕的恶气迎面来,可奇臭无比的气味下,有着“金枕头”的美名,细细品尝食之,一阵醉人香气径直冲入心脾。这便是水果王中王——榴莲。

 为什么说我的童年在一个恶臭万分而又甘甜无比的榴莲之中呢?因为你如果经常见我,你会发现;

 我时复一时,日复一日地浸在无穷无尽的作业之中,时而是语文,时而是数学,仔细一看你会觉得头晕目眩,因为其中包含着侃侃而谈的散文集;长篇大论的阅读资料;令人发昏的高难度奥数;以及看也看不懂的英文单词。你一听,似乎有些不可能,但的确如此,这像一缕“臭气”,从作业“山”之中漫延出来,很远,很远。

 之所以有这样的“臭气”,是因为也有甜味在后头。在学习的同时,我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着。在学习卓有成效的每一刻,哪怕只是一秒,我也会体验到其中的快乐,我会为青铜卖出了芦花鞋而高兴;为唐僧从妖口惊险逃脱而捏了一把汗。为刘关、张三人聚古城而欢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学习中也获得了喜悦。

 你说,这不是像榴莲一样的童年吗?

秦汉时期的工艺是怎样的呢?

1.陶明器和釉陶

①殉葬陶俑

自秦代开始,烧造陶俑以供社会上层人物丧葬之需的风气日盛。秦始皇兵马俑可谓登峰造极。在已发掘的三个俑坑中排列着与一样大小的陶武士俑7000余具、战马100余匹,其数量之大,形体之巨,制作之精,令人折服。这一布局严谨、气势磅礴的庞大军阵既展现了秦王朝军队的编制、兵种和装备,也体现了秦军“坚甲利兵”、“勇于攻战”的精神。这批陶俑的制作程序十分复杂,需按不同的部位翻型、粘接套合并雕刻成形。在这些武俑、战马的表面还绘有不同颜色的彩绘,这一切充分显示了秦代艺术的写实风格以及当时陶器制造业的雄厚实力。

汉代贵族也大量用陶俑殉葬,规模、数量之巨依旧十分壮观,在西安、咸阳、徐州等地均发现随葬有数千陶俑的王侯墓。这些汉代陶俑身高仅60厘米,周身先绘以白色颜料,再用朱、黑两色绘出五官、发髻、服饰等,造型端庄秀丽。在西安市以北的阳陵发现了汉景帝刘启的陶俑丛葬坑。

②陶明器

秦汉时期开始流行在墓葬中随葬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陶明器。最初仅有谷仓、炉灶,后来扩展到几乎无所不包,如高楼宅院、农田、陂塘、井栏、碓房、猪舍以及各种人物、家畜、家禽等等,有的还在器表绘有精致的彩色花纹,其中不乏艺术精品。如成都出土的说书俑、济南出土的彩绘杂技组俑等,造型洗练夸张,表情俏皮生动。

③彩釉

汉代制陶业的一项突出成就是釉陶的发明。釉陶的烧成温度在80℃上下,肉胎是砖红色,由于釉料中含有大量氧化铅,故又称“铅釉”。汉代釉陶的釉色多为浓厚的**和绿色,釉层清澈透明,色泽莹亮光滑。釉陶不宜实用,多用于随葬明器,器形多为仿铜礼器、动物俑像等等。釉陶的精品当推甘肃武威擂台汉墓所出的一件高达1.05米的五层绿釉雕镂院落模型。

釉谷仓秦汉时期人们日用陶器基本继承了战国以来的灰陶传统,并且愈来愈具有统一的风格。

秦汉以来,流行圆形瓦当,其上涂模印花纹外,还印有文字言语,时代特征十分鲜明。

2.铜器的最后繁荣期

秦国在铜器上继承了战国时秦国的传统,铭文字体亦大致相同。最能反映秦代铜器制作水平的莫过于秦始皇陵出土的两辆彩绘铜车马。每乘车均驭四马,各有一铜御官俑,其尺寸取自真实车、马、人的二分之一,结构十分复杂,由三千多个部件组装而成,除青铜外还使用了少量金银饰件。车厢内外绘有变形龙凤、云纹,制作装饰极为精巧华丽。此外,在秦兵马俑坑还发现了大量的秦代铜兵器,其表层大多作了铬盐氧化处理,以增强合金抗腐蚀的能力,这在世界科技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成就。

汉代铜器中礼器、兵器锐减,生活器皿剧增,而且形制和类别有很大变化。主要器类有鼎、锤、壶、钫、釜、鍪、礁斗、灯和熏炉。特别是一些器物定型后便固定下来,如酒樽、博山炉、僬斗和洗即是。日常用具中最常见的是灯和熏炉,尤其是灯的式样极多,且不乏精品,如满城汉墓出土的鎏金的“长信宫灯”,广西合浦出土的“凤鸟灯”,甘肃武威出土的“十二枝灯”,山西朔县出土的“雁鱼灯”,贵州兴仁出土的“蟠龙连枝灯”,江苏邗江出土的“错银铜牛灯”等。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汉代用铜制作的兵器主要是弩机和镞,度量衡类有尺、量、权,兵器类有钟、钲、铎、铃。汉代制铜镜的工艺十分先进,与战国不同的是,在镜背多铸铭文。总体而言,汉代铜器注重实用,纹样朴素简约。但王侯贵族多用镶金的铜器,如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错山炉、鎏银蟠龙纹壶和鎏金银镶乳丁纹壶等均是汉代铜器中难得的精品。

新莽时的铜器与秦代相似,以度量衡较多,但复古之风极盛,青铜器大都质地精良,制作规整。

秦汉时期,数种与汉式铜器发展有完全不同风格的边地青铜文化,也已发展到盛期。

中国青铜器到东汉末年已接近尾声。魏晋以后,铜器已基本被各类其他种类的器物取代,惟铜镜依旧流传下来,至唐代仍有不少新的工艺品种产生,如螺钿镜、金银平脱镜等等。作为千家万户的日常用具,铜镜的生命一直沿续到清代。

3.承前启后的秦汉玉器

秦汉玉器继承了战国传统,但在器物的种类和组合上又有较大的改进。汉玉讲究雄浑豪放,极有气魄。具体还表现在器表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以增强立体感。另外,汉玉中高浮雕、圆雕和镂孔的表现手法增多,抛光技术也大有长进。汉玉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礼仪用,即“六瑞”,包括璧、琮、圭、璋、琥、璜六种玉器;第二类为葬玉,如玉衣、九窍塞、玉含和握玉;第三类为装饰品,如玉佩;最后一类为浮雕和圆雕的艺术品。汉玉中的精品有汉元帝渭陵附近所出土的镂空羊脂玉仙人奔马、玉熊、玉鹰等圆雕,广州南越王墓所出土的角形玉杯。

东汉时玉器琢刻精益求精,如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王座屏上雕刻有复杂的龙纹等花纹,器形优美,刻镂精工,是当时游丝刻的代表作。

4.发展成熟的瓷器

①瓷器成为独立的手工业

镀金银竹节熏炉秦汉的原始瓷器不少,但与战国时的瓷器存在着明显差异。器型以仿铜礼器为最常见,饮食器很少。这时期的制作工艺不及战国时期的精细,两者在工艺传统上看不出直接的承袭关系。上虞东汉中期稍后的窑场遗址是名副其实的瓷窑。可见当时陶、瓷彻底分家,瓷器成为一个新的手工业部门。

②东汉晚期瓷器臻于成熟

东汉晚期,瓷器终于摆脱了原始状态,成熟的瓷器被烧制出来,即青瓷器。这一时期的瓷窑遗址主要发现于浙江,尤其以上虞最为密集。上虞联江帐子山发现的丽座龙窑比较典型。所出土的瓷器表明,东汉晚期成熟瓷器的质量比原始瓷器的质量有较大提高,但无论在造型、装饰技术和内容等方面都明显存在着原始瓷器的烙印,尚未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5.风格统一的漆器

西汉前期,漆器工艺在战国和秦代漆器的基础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此时的漆器已不像战国时那样各地风格迥异,而是风貌渐趋统一。漆器生产数量增多,质量提高,不但制作精美,而且造形和髹饰方面有不少创新。

从胎骨看,汉代漆器流行木胎、夹纻胎和少量竹胎;就器形而言则与战国相似,但也创造出了新器形。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江陵凤凰山168号墓出土的数百件漆器,设计精巧华丽,大小相差悬殊。

在髹饰技法上,汉代大展了战国时已出现的针刻技法,并发展到在针刻花纹上加上朱漆或用彩笔勾勒,乃至填绘金彩,使图案更加醒目。西汉中期,贴饰于漆器表面的金箔花镂刻精细、形象生动,并与金银扣,箍、彩描漆相结合,构成一种异常华丽富贵的工艺。此时还出现了这样的漆器:在器顶、盖上镶金银花叶,以玛瑙、琉璃珠为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箍,其间用金银箔嵌贴出镂刻的人物、神像、鸟兽,以彩绘云气、山石等为依托。安徽天长县汉墓出土的双层银扣彩漆奁、月牙形双层盒,江苏连云港出土的长方形、椭圆形盒,均为此类漆器的精品。

6.持续发展的金银器

汉代,手工业较前代有很大进步,金银器制作技术得以持续发展。两汉时,金银器制作的方法繁杂精致,工艺水平很高,标志着汉代金银器工艺已经脱离了青铜器工艺的传统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逐步达到了成熟阶段。

两汉时期的金银器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出土。江苏盱眙南窑庄窑藏中曾发现金版、金饼及金兽。金兽出土时盖在装有金币的铜壶口上,重9000克,含金量达99%。金兽作蜷伏状,两前肢置于颔下,颈部戴三轮项圈,额间有一环钮,周身饰有圆形花纹。江苏刊江甘泉二号汉墓中,出土了金泡形饰、质形饰、品形饰、王冠形饰等。这些金器做工极为精细,已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北方出土的如中山王刘靖墓中的掐丝金龙,用了锤鍱、焊接、掐丝等多种工艺,富丽堂皇。

曹操的性格特点 赞扬的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官至太尉。

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以行奋武将军的身份,参加讨董军。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阳抵御关东军。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无人敢向洛阳推进。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相差大,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并。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在长安定计杀掉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陷长安,杀王允,进攻吕布,关中也陷入战乱。是时,州郡牧守各据一方,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献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曾参加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张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

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敦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兴平二年(195)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纳部下枣只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200),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迎献帝、迁都于许和恢复农业生产是曹操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

从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东征西讨,开始了他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

其时,在曹操的北边,是占有冀、并、幽、青四州的袁绍;南边,是占据扬州的袁术;东南,是占据徐州的吕布;正南,是占据荆州的刘表;西边,是关中诸将。此外,董卓部将张济之侄张绣投降刘表后,屯驻于宛县(今河南南阳),对许都形成威胁。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将侯成、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处死,收降吕布将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当时,群雄实力最强的是袁绍。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巩固右翼;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监视袁军。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这年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刘备在徐州牧陶谦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吕布攻占,刘备投奔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先后表他为豫州牧、左将军。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术准备逃往青州往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去截击。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他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河南滑县北),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

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曹操的兵力也远不及袁绍,其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据《武帝纪》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刘宋、裴松之认为此数不准确,曹操的兵力不会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却是毫无问题的。袁绍大军来攻,许都震动。曹操安慰众将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曹操对袁绍有很深的认识,他敢于在袁绍将要大军压境之时抽身去进攻刘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之上。

建安五年二月,袁军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他纳谋士荀攸之计,先进军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白马以西),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迅速赶往白马。曹操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道。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阵斩袁绍另一大将文丑。颜良、文丑为袁军名将,二将分别被杀,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

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土山,由上向曹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相应办法击破。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久战之下,曹操处境极为困难。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恰好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来投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曹操大喜,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见“‘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草”。当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时,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但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袁军溃散,大将张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于是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写给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从客观条件上说,曹操本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

官渡一战,曹操击溃了最大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

建安七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并。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滏阳河)为营,曹操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县)。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第二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州平定。于是,曹操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

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河北蓟县)。时正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田畴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带),“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八月,二军相遇,时曹军辎重在后,“被甲者少,”而敌军军势甚盛。曹操登高了望,见敌军虽多,但阵势不整,遂命大将张辽为前锋,乘敌阵稍动之机,向敌军发动猛攻。乌桓军大乱,曹军阵斩蹋顿,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袁尚等人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这时,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诸将不明所以,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

.................曹操诗风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操名诗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二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禾巨〕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龟虽寿

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史书评论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众人评说

《曹瞒传》评价曹操:“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资治通鉴》

洪迈评价曹操:“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容斋随笔》

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读通鉴论》

古人评价曹操:“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辩亡论》

顾炎武评价曹操:“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评价曹操:“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李本涛评:旷世之奇才,有治国用兵之能,而无仁慈爱民之心。军之神而民之魔者。

节烈观念

曹操的节烈观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我国广大妇女常常成为无端的牺牲品。鲁迅说:“古代的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我的节烈观》)何谓“节烈”?“大约节是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烈可是有两种:一种是无论已嫁未嫁,只要丈夫死了,她也跟着自尽;一种是有来污辱她的时候,设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

古代皇帝死去,皇后妃子要么为皇帝殉葬;要么进“慈宁宫”守寡终身。“慈宁宫”位于北京故宫保和殿之西,它包括慈宁宫、慈宁花园、寿康宫等。宫门外有两头镀金铜麒麟。这套宫殿专供过世皇帝的遗孀居住,是宫中的寡妇世界。明代第三个皇帝朱棣死后,用30名宫女陪葬,将她们活活吊死,美其名曰“投缳殉主”。数十名鲜活的生命眼睁睁地死去,这是极其惨无人道的。明思宗朱由检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于煤山自尽之前,令周后自尽,十八日夜周后自缢于坤宁宫;朱由检又传令袁妃自尽,袁妃自缢绳断坠地苏醒过来,朱由检挥剑斫其肩,又砍杀几个嫔妃。更有甚者,他又直奔宁寿宫,召长平公主,挥剑斫断其左臂,公主昏厥于地,他又到昭仁殿,砍死幼女昭仁公主。

然而,魏晋时代的曹操的节烈观则显得胸怀大度,相当开朗,为人称赞。他曾对妻妾说:“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可出嫁。”(《让县自明本志令》)这可谓石破天惊之语。他对妻妾坦然说:我死了之后,你们不必守寡,可以再嫁他人。曹操妻妾成群,共有十五人,其中两个妻子都是别人的遗孀,他既不要求她们为自己殉葬,也不要求她们守寡,可见他的节烈观与世俗截然不同。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数百个皇帝,哪个皇帝有过这样的表白?曹操生前并未称帝,死后,才追封为魏武帝。但他的所作所为,其威力绝不逊色于那些名正言顺的皇帝。他的节烈观为后人留下诸多思考。他的节烈观是对传统观念的冲击,他把女人当做人,珍惜女人生存的权力,关爱女人的未来,反对灭绝人性,反对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这种大度胸襟难能可贵,在中国古代史上罕见,值得重视。

从历史资料上看,《二十四史》中列入烈女传的妇女,《宋史》55人,《唐书》54人,《元史》187人,《明史》烈女不下万人,最突出者308人,可见,明代封建的节烈观极盛,因此,明代皇帝对皇后妃子的残忍就不足为奇了,时代使然。

三国时期最好的武器是铁器吗?

是的,三国时期,作战用的武器和盔甲主要是铁,但在部分地区仍在使用青铜。

某些将领可以用到陨铁制造的天然合金钢武器,古代利用钢铁铸造的武器,是冷兵器的一种。始于春秋末期,盛行于战国以至火器发明的漫长时期。主要包括铁剑、铁杖、铁锥、铁鞭、铁锏、铁枪等。随着炼钢术的不断进步,铁兵器的质量和形制及种类也不断发展、完善,其形状逐渐趋于统一和定型,但性能仍没脱离近战的以直接杀伤为主的范围。铁兵器直到火器出现并发展后才逐渐消亡。

三国时期的武器

1,铠甲

普通士兵是熟牛皮制成的护住前胸背部的皮甲;高级一点是鱼鳞铠,几千片铁片密密麻麻的,而且是汉代士兵的最好装备,因为铁黑色,所以又叫“玄甲”

文学作品中有时也用做铠的代名词。还记得丞相破魏?玄甲数千是极大斩获,而且说明魏出动的是相当精锐的部队而且损失惨重。

2,盾

盾在当时更接近防御工事而不是兵器,盾小橹大,都是一东西,一般是木制,出土的漆盾记得两厘米厚。蒙皮铁盾几乎不存在太重。小盾也有,叫啥“钩镶”之类的,据说是前面带有钩子的小盾,能锁拿敌人兵器,而且本身也有一定攻击力。不过使用要相当技术才可以。环首刀配合钩镶就是长兵器的克星。不过想来这种兵也不容易训练。

至于大盾,是先秦时吴地的比较有名,所以也叫“吴科”,屈原楚辞里有句“?操吴戈”有人认为就是“吴科”之误。

3,刀剑

环首刀的环是缠布绑在胳膊上避免掉落的。越长环首刀越难使。出土文物显示孙吴士兵环首刀平均长度是70多CM。而蜀汉是120CM可见两国士兵战斗力和锻冶水平。长刀外还有随身短刀,因为贴大腿挂叫“拍髀”应该算是长匕首吧。

4,戟

三国的重头兵刃,长短都有,规格不同,步兵的一人高,骑兵的越长越厉害,不过也越不容易使。形制简单的戟就是一横一竖如“卜”形。三国出现“雄戟”横上翘,竖加了个弯钩。典韦死前发威使戟“一叉入十余矛摧”就是用的这种雄戟。

另外三国人多以短戟护身,孙权投虎,刘备砸说赵云坏话的,董卓砸吕布,都是它,可见其广泛应用。而且用短戟还是高超的武艺“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曹丕传》

5,矛槊

和戟长度啥的差不多,就是一木棍插上各种头。最长的矛是东夷传里记载的三丈的矛,估计是用来破骑兵的,骑兵列阵平矛冲锋威不可当,散战戟有利。

6,

计量单位分斤(0.2228公斤),钧(三十斤),石(120斤与普通度量衡不同),一般弓用斤,弩用钧,石。一般弩是三十弦一弓,诸葛弩失传,大残念。骑兵也有专用弩,实物已经出土。后汉三国善于弩射的就陈王刘宠一个,左右开弓的象董卓之类

的也是猛人。便弓马的就忒多了。最重视造弩的当然是蜀汉连制造人都要刻上名字以追查责任。至于剑当时基本不算兵器了,就是无聊文人装风雅的东西,也就是曹丕、鲁肃有钱有闲的才练。至于练好了好象也是门技术。

7,抛石装置

曹操在官渡之战使用一种抛石车,因抛石时声音很大,所以命名为"霹雳车"。为史书中最早有记载的抛石装置(资治通鉴:袁绍在营中堆土成山,建立高楼,向曹营射箭?曹操建霹雳车,用巨石攻高楼,一一摧毁)。其原理是利用杠杆原理抛石来攻击敌方城池或城防设施和人员。南北朝后期发展成一种舰用水上拍竿。隋灭陈的荆门水战中,隋舰在前后左右装有六座巨大的拍竿,高可达五十尺,击沉陈军战舰十余艘,威力惊人。

8,骑兵

三国时代骑兵已大量被使用。北方人习马,曹操娴熟的骑兵部队常成为吴、蜀两国的恶梦。不过三国时并未成熟发展出重骑兵﹝重骑兵定义:马匹和骑士皆披覆铠甲﹞,当时虽有少数重骑兵但不多,一直到南北朝时,才被普遍使用。

曹操的性格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官至太尉。

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以行奋武将军的身份,参加讨董军。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阳抵御关东军。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无人敢向洛阳推进。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相差大,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并。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在长安定计杀掉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陷长安,杀王允,进攻吕布,关中也陷入战乱。是时,州郡牧守各据一方,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献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曾参加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张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

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敦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兴平二年(195)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纳部下枣只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200),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迎献帝、迁都于许和恢复农业生产是曹操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

从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东征西讨,开始了他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

其时,在曹操的北边,是占有冀、并、幽、青四州的袁绍;南边,是占据扬州的袁术;东南,是占据徐州的吕布;正南,是占据荆州的刘表;西边,是关中诸将。此外,董卓部将张济之侄张绣投降刘表后,屯驻于宛县(今河南南阳),对许都形成威胁。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将侯成、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处死,收降吕布将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当时,群雄实力最强的是袁绍。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巩固右翼;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监视袁军。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这年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刘备在徐州牧陶谦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吕布攻占,刘备投奔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先后表他为豫州牧、左将军。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术准备逃往青州往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去截击。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他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河南滑县北),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

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曹操的兵力也远不及袁绍,其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据《武帝纪》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刘宋、裴松之认为此数不准确,曹操的兵力不会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却是毫无问题的。袁绍大军来攻,许都震动。曹操安慰众将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曹操对袁绍有很深的认识,他敢于在袁绍将要大军压境之时抽身去进攻刘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之上。

建安五年二月,袁军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他纳谋士荀攸之计,先进军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白马以西),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迅速赶往白马。曹操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道。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阵斩袁绍另一大将文丑。颜良、文丑为袁军名将,二将分别被杀,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

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土山,由上向曹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相应办法击破。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久战之下,曹操处境极为困难。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恰好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来投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曹操大喜,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见“‘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草”。当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时,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但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袁军溃散,大将张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于是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写给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从客观条件上说,曹操本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

官渡一战,曹操击溃了最大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

建安七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并。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滏阳河)为营,曹操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县)。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第二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州平定。于是,曹操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

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河北蓟县)。时正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田畴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带),“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八月,二军相遇,时曹军辎重在后,“被甲者少,”而敌军军势甚盛。曹操登高了望,见敌军虽多,但阵势不整,遂命大将张辽为前锋,乘敌阵稍动之机,向敌军发动猛攻。乌桓军大乱,曹军阵斩蹋顿,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袁尚等人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这时,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诸将不明所以,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

.................曹操诗风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操名诗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二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禾巨〕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龟虽寿

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史书评论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众人评说

《曹瞒传》评价曹操:“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资治通鉴》

洪迈评价曹操:“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容斋随笔》

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读通鉴论》

古人评价曹操:“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辩亡论》

顾炎武评价曹操:“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评价曹操:“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李本涛评:旷世之奇才,有治国用兵之能,而无仁慈爱民之心。军之神而民之魔者。

节烈观念

曹操的节烈观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我国广大妇女常常成为无端的牺牲品。鲁迅说:“古代的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我的节烈观》)何谓“节烈”?“大约节是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烈可是有两种:一种是无论已嫁未嫁,只要丈夫死了,她也跟着自尽;一种是有来污辱她的时候,设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

古代皇帝死去,皇后妃子要么为皇帝殉葬;要么进“慈宁宫”守寡终身。“慈宁宫”位于北京故宫保和殿之西,它包括慈宁宫、慈宁花园、寿康宫等。宫门外有两头镀金铜麒麟。这套宫殿专供过世皇帝的遗孀居住,是宫中的寡妇世界。明代第三个皇帝朱棣死后,用30名宫女陪葬,将她们活活吊死,美其名曰“投缳殉主”。数十名鲜活的生命眼睁睁地死去,这是极其惨无人道的。明思宗朱由检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于煤山自尽之前,令周后自尽,十八日夜周后自缢于坤宁宫;朱由检又传令袁妃自尽,袁妃自缢绳断坠地苏醒过来,朱由检挥剑斫其肩,又砍杀几个嫔妃。更有甚者,他又直奔宁寿宫,召长平公主,挥剑斫断其左臂,公主昏厥于地,他又到昭仁殿,砍死幼女昭仁公主。

然而,魏晋时代的曹操的节烈观则显得胸怀大度,相当开朗,为人称赞。他曾对妻妾说:“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可出嫁。”(《让县自明本志令》)这可谓石破天惊之语。他对妻妾坦然说:我死了之后,你们不必守寡,可以再嫁他人。曹操妻妾成群,共有十五人,其中两个妻子都是别人的遗孀,他既不要求她们为自己殉葬,也不要求她们守寡,可见他的节烈观与世俗截然不同。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数百个皇帝,哪个皇帝有过这样的表白?曹操生前并未称帝,死后,才追封为魏武帝。但他的所作所为,其威力绝不逊色于那些名正言顺的皇帝。他的节烈观为后人留下诸多思考。他的节烈观是对传统观念的冲击,他把女人当做人,珍惜女人生存的权力,关爱女人的未来,反对灭绝人性,反对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这种大度胸襟难能可贵,在中国古代史上罕见,值得重视。

从历史资料上看,《二十四史》中列入烈女传的妇女,《宋史》55人,《唐书》54人,《元史》187人,《明史》烈女不下万人,最突出者308人,可见,明代封建的节烈观极盛,因此,明代皇帝对皇后妃子的残忍就不足为奇了,时代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