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青云的技术成就

2.这6大工科专业名称相同,不同高校的培养方向却截然不同,你知道吗?

3.变压器方面和煤炭方面的论文容易发表的省级期刊有哪些

4.陕西工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5.金属材料工程考研院校排名如何?

李青云的技术成就

兰州粉末冶金价格走势_兰州粉末冶金价格

1958年秋,李青云学成回国,被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风华正茂的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积极投身到与共和国同样年轻的稀有金属加工科研事业。

1960年至1963年期间,李青云主持了稀有金属钛、锆、钽、铌、铼等小生产研究,小批量生产出这些金属的板、棒、丝、粉,研制出无缝铌钽管和钽管加热器,并在国内首次研究了铌的再结晶织构,攻克了铌材深冲出现制耳的难题,得到了近无制耳的深冲件。他还研制出直径30毫米、长300毫米变径薄壁烧结钨管,用于高温炉的发热体。1964年至1965年,李青云在担任加工研究室副主任期间,开始进行超导材料的研究。当时,国内超导材料一直局限于铌锆合金的研究,但该合金超导临界磁场偏低,而且加工性能较差,致使研究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李青云另辟蹊径,率先在国内提出并进行铌钛超导合金的研究,并成功地制备出性能优异的超导丝,使之将重点转向了铌钛超导材料的研究。由于他开辟了超导材料研究的崭新途径,技术成果在国内名列前茅,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中,国家特批在宝鸡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超导材料研究室。

在此期间,他还组织承担了研制国家“○九”工程用关键材料锆-2合金管的重大研究课题。他带领研制小组,探索了该合金成分控制方法及轧制管材的条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它不仅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锆-2合金管材生产积累了经验,而且也为后来我国稀有金属材料生产科研基地——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锆管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锆-2合金管的研制为我国“○九”工程做出了贡献,该项目1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8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子项奖)。在这两个沉甸甸的奖项里,凝聚着李青云的心血和汗水。除此之外,他还组织进行了火箭喷管用粉末冶金钨板和电子轰击炉的研制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的稀有金属加工工业已初步实现工业化生产,但规模不大。为满足国防工业及尖端科技对稀有金属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原冶金工业部于1964年12月,在兰州召开西北三线建设工作会议,决定在陕西宝鸡建立我国稀有金属生产科研基地,并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等单位抽调一大批技术人员、干部、工人,参加902厂的建设。

1965年8月,李青云满怀发展我国稀有金属工业的雄心壮志,放弃了北京优越的生活环境,来到秦岭北麓的穷山僻壤,投入到902厂的筹建、创业工作中。在筹建过程中,作为科研科副科长,他主持组建了研究所(现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情报、物理、化学、钛合金、粉末冶金和合金加工等研究室。在任合金加工室主任期间,他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了一系列金属材料的研究。当轧制无缝细长钼管遇到诸多工艺难题时,李青云提出以氢加氧作为加热源,取代了原先用乙炔枪的旧工艺,既避免了污染,又稳定了轧制过程,不但第一次在国内轧制出长无缝钼管,而且为国内设计制造热轧管机提供了依据。以后,机械部门据此设计制造出国内首套热轧管机系列,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需的装备条件,这种加热方式,还成功地应用于旋压机旋压各种钨钼管材的工艺之中。

20世纪70年代初,李青云开始进行钛材生产工艺的制定和改进工作。当时,纯钛管在用作氯碱工业的冷凝器时发生腐蚀,随即产生了钛是否能应用的疑问,这对钛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他通过研究,用氩弧焊接工艺,取代了效果不佳的冷胀法,使缝隙腐蚀问题迎刃而解,该工艺在国内一直沿用至今。18 年,在担任厂所科技办主任时,李青云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斯贝发动机用钛合金材料的攻关,克服重重困难,使材料在显微组织、机械性能和加工流程等方面均达到英国同类产品水平,其质量符合要求,并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他还组织了电解法去除钛及钛合金锻造板坯氧化皮的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了纯钛铸锭直接挤压生产工艺的试验,减少了铸造时的几何损失,使纯钛管成品率提高10%以上,并大大缩短了工艺过程,为纯钛管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18年至年,李青云先后任副厂(所)长、总工程师。他带领技术人员研究解决出口钛合金产品的工艺和质量问题,在国内首次用等离子氩弧焊代替传统的氩气保护钨极电弧焊焊接电极的方法,消除了铸锭中的钨夹杂,同时研究控制了钛合金铸锭的偏析等问题,使美商订购的265吨TC4钛合金锭的任务顺利交货,经美方检测,钛锭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同年,TC4钛合金铸锭获国家金质奖。“宝鸡钛”自此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声誉鹊起。

钛加工材在生产过程中的表面处理,需用大量的酸并产生大量的废酸,李青云决定并组织进行钛酸洗废液的回收试验,后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套专门的回收装置,用络合沉淀法回收废液,实现了酸洗液的闭路循环,每年可减少排放1000余吨,不但消除了环境污染,而且年节约50万元的费用。

为了减少工厂的外汇支出,李青云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真空电弧炉用大型铜坩埚试制研究,用氩弧焊和电弧焊的工艺,研制出最大口径达700毫米的大铜坩埚,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他还研制成功真空等离子焊箱并进行了焊接工艺研究,应用于材料焊接;组织研制成功120千瓦电子轰击炉以及钛环氧树脂涂层,该涂层显示了极高的结合力和抗腐性能,在诸多行业得到应用。

这6大工科专业名称相同,不同高校的培养方向却截然不同,你知道吗?

在选择高校专业时,有一些专业虽然名字十分相近,但是不同的高校传授课程和研究的方向却大不相同,这对考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高考君梳理知名院校6大工科专业研究方向,供参考。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所以,大学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时的选择还是很可观的。

在我国高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

西安交通大学的该专业一般分为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工程、腐蚀与防护及表面工程几个方向;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侧重于航空航天,耐高温耐低温防腐蚀方向

中南大学侧重于粉体冶金材料方向

西南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济南大学侧重于建筑材料方向,比如说:水泥玻璃瓷砖等;

东北大学侧重于金属材料方向

武汉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侧重于耐火材料方向

华南理工大学侧重于新型高性能与功能材料

浙江大学侧重于高新技术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以新材料与新技术为特色,这是材料领域最吃香的方向;

吉林大学围绕汽车领域教学;

河南工业大学侧重于磨料磨具,超强超硬材料方向;

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侧重于高分子材料方向,比如说:纤维、塑料、橡胶等;

天津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侧重于纺织材料方向;

浙江理工大学侧重于丝绸材料方向;

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侧重于有色金属方向;

长安大学侧重于公路、机场材料方向。

不同学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它的侧重点是大不相同的,建议想要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和家长参考以上资料。

能源动力与工程

什么是能源呢?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能源的种类如此丰富,每所高校专业的侧重点当然也就不同。

在我国高校的能源动力与工程专业中:

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等院校侧重于电厂方向,如:锅炉、汽轮机;

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三峡大学、南昌工程学院侧重于水动方向,如:水轮机;

湖南大学、燕山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原机械部高校,侧重于内燃机方向

北京科技大学侧重于冶金炉方向;

哈尔滨工程大学侧重于船舶动力方向;

北京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侧重于暖通空调方向;

兰州理工大学侧重于流体机械和流体传动方向;

西北工业大学有航天学院的航天动力和航海学院的水下兵器动力方向。

在这里考生和家长应该注意,能源动力与工程这个专业,由于每所高校的侧重点不同,学生的就业去向也大不相同。比如说湖南大学的此专业毕业生就会选择内燃机厂,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生则会选择造船厂。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专业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研究。交通分为海上交通、陆上交通、空中交通等几种,每所高校的研究方向自然也就不同。

在我国高校的交通工程专业中:

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侧重于公路方向

大连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侧重于铁路方向

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侧重于海运方向

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侧重于航空方向

同样是交通工程专业,海洋、陆地、航空三个方向之间简直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想要学习的方向,然后进行报考哦!

车辆工程

根据行业特征,车辆工程的覆盖面非常广,分为:汽车、拖拉机设计与制造;军用车辆设计与制造;机车车辆设计与制造;工程车辆设计与制造;能源动力等。所以,每个学校的侧重点也自然不同。

在我国高校的车辆工程专业中:

同济大学有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个方向,强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长安大学侧重于客车方向

北京理工大学侧重于特种车辆、设计传动系统方向;

西南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侧重于机车方向

吉林大学强在车辆的计算机模拟方向;

湖南大学侧重于车身覆盖件冲压方向

武汉理工大学主要侧重于动力和地盘设计

重庆理工大学侧重于车辆外形设计、内燃机和变速箱设计方面。

制造一辆汽车需要不同的配件,所以每所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也是大不一样的。根据学校的性质,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还是非常重要的。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专业,所以此专业是现在高考考生有意向报考的最热衷的专业之一。那么,不同学校的这个专业有什么不同呢?

在我国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习电子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等,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

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微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集成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融合为专业特色。

从这两个学校就可以看出,不同学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还是大不相同的。考生如果对这个专业感兴趣,还要具体去了解你所选择的那所高校的该专业,其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是否与自己的预期相一致。

矿工程

我国地大物博,矿产十分丰富。矿工程专业培养高级矿工程专门人才,毕业后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保部门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在我国高校的矿工程专业中:

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煤炭部院校的矿工程侧重于煤矿方向

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的矿工程侧重于矿山方向

很多学校层次和水平都不分伯仲,但矿工程的侧重方向却大不相同。因此,当你首次接触到一个专业名称时,应先了解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学习课程等,然后再进行选择。

总之,考生和家长面对专业名称,望文生义是一定要杜绝的。尤其是工科专业,不同院校之间差异很大。除了以上为大家介绍的6个专业之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样的几乎每个工科类院校都设置的专业,其实在不同院校,其研究方向都会有所不同。

如何鉴别同名专业?

1.专业开设时间

专业的开设时间可以看出该专业是否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是新开设的专业。

有的专业介绍中会拿出一大段介绍专业的历史,这往往显示该校的这个专业有较深厚的办学底蕴和较高的学术知名度。如果这个专业对开设历史的介绍一笔带过,说明该专业开设时间较短,还处于培育期。

2.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往往能体现出该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如有的专业介绍中会体现全英语(课程)专业课程开设情况,有的专业会写明开设拓展专业知识的专业选修课程数量和种类,这往往能反映出该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否强大。

从专业课程设置中大体还能看出该专业本科四年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培养方向。

3.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反映的是侧重点不同。从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出这个专业是重理论,还是实际应用;是宽口径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

基础性较强的专业更要注重学校学术传统和培养,往往就是因为学校之间细微的差别而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专业基本地位

重点学科、一流学科、特色专业等都是判断该专业地位的标尺,可见该专业在该院校被重视的程度。

5.专业就业方向

因研究领域不同,培养方向不同,毕业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及就业领域也大相径庭。选择高校专业不仅需要注意相似院校的区别,还需要关注专业上的不同,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其研究的重点及方向可能有所差异。如果对专业要求比较高的考生,一定要妥善选择。

变压器方面和煤炭方面的论文容易发表的省级期刊有哪些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按高级等级分为1类,2类到5类。一般发表在3类以上就不错了。像这样的期刊很多,我仅就三类的列出来,当然只是自然科学版的,(社科版的如果需要再说):

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水生生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实验生物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 ,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通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广西植物,生命的化学,植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云南植物研究,昆虫分类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四川动物,动物分类学报,新型炭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导报,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稀有金属,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宇航材料工艺,材料保护,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耐火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湘潭矿业学院学报,中国钨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金属矿山,矿山机械,煤炭科学技术,铀矿冶,煤矿自动化,矿业研究与开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钢铁,粉末冶金工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矿冶工程,硬质合金,冶金自动化,冶金能源,铁合金,焊接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机械科学与技术,铸造,机械设计,金属热处理,机械传动,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制造技术与机床,真空,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强度,传感技术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光学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润滑与密封,液压与气动,铸造技术,工具技术,低温工程,继电器,热加工工艺,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锻压技术,模具工业,压力容器,变压器,焊接,起重运输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内燃机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力自动化设备,微特电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中国电力,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高电压技术,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燃烧科学与技术,微电机,水力发电学报,电气自动化,高压电器,电机与控制学报,车用发电机,中小型电机,热能动力工程,低压电器,电工技术杂志,汽轮机技术,水力发电,大电机技术,机器人,制造业自动化,光电子?激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激光杂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应用激光,电子技术应用 ,数据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技术,微波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激光技术,现代雷达,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光电,通信技术,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版),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塑料,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及塑料,塑料,现代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化学工程,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硅酸盐通报,无机盐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过程工程学报,林产工业,农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橡胶工业,离子交换与吸附,海湖盐与化工,中国陶瓷,棉纺织技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印染,制冷学报,中国造纸,中国乳品工业,中国油脂,纺织学报,中国皮革,粮食与饲料工业,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丝绸,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城市规划汇刊,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业建筑,工程勘察,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水处理技术,应用生态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化工环保,环境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工业水处理,长江流域与环境,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环境监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地学前缘,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古生物学报,中国沙漠,地质科技情报,地质与勘探,现代地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岩石矿物学杂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干旱区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

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陕西工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学校简介

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是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是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建设院校之一。前身为创建于1950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咸阳机器制造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改制,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校徽:校徽一个蕴含“外圆内方”的民族文化精神,象征力量和特色的“工”字图形,昭示他们的办学理念,代表学院的社会形象。图形线条流畅的对称与启合,表现出学院团结进步、笃实严谨、外引内联、广泛合作的氛围和精神;其旋转向上的姿态与趋势,寓意着我们对更高境界的向往与执着;其蓝色的深邃与明快,象征着学海的无涯和学院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这个形象所包容的一切荣誉与成就、责任与使命、信念与理想,陕工职院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矢志不渝、再铸辉煌。

荣誉奖励

截至2009年底,学院有在册学生16600名,建校60年来,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万余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先进工作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年获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

办学条件

校园面积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建有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大、工种全、技术水平高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咸阳机床厂);建成集“教学、实训、科研、生产”四位一体,以数十台生产型数控加工机床为主要装备的工业技术中心;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实验实训室,其中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公开出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51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9.5万册,开通清华同方和万方数据库,用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配有300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建有校园网,出口带宽400Mbps。拥有新教学楼、新型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报告厅、标准田径运动场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历史沿革:

2010年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并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两校系出同源:西北工业部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原:私立雍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陕工职院部分: 1942年私立雍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建 1950年私立雍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西北工业部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1年西北工业部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西北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西北工业技术学校更名咸阳机器工业学校 1953年泰安工业职业学校(部分)并入咸阳机器工业学校 1953年咸阳机器工业学校更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58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更名陕西省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62年陕西省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更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66年上海中等机器技术学校(部分)并入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69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更名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0年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改建为咸阳机床厂 10年陕西省机械研究院并入咸阳机床厂 13年咸阳机床厂改建为咸阳机器制造学校 19年陕西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创建 1992年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并入(合署)陕西机械职工大学 1999年陕西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合并升格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纺职院部分 1952年西北工业技术学校(纺织科)改建为西北纺织工业学校 1953年兰州工业学校(纺织科)并入西北纺织工业学校 1958西北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陕西省咸阳纺织工业学校 1958年陕西纺织技工学校创建 1982年陕西省纺织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创建 1987年陕西纺织技工学校并入(合署)咸阳纺织工业学校 1988年咸阳纺织工业学校、陕西纺织技工学校并入(合署)陕西省纺织职工大学 2002年陕西纺织技工学校更名陕西省纺织高级技工学校 2002年陕西省纺织高级技工学校更名陕西纺织技术学院 2006年陕西省纺织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咸阳纺织工业学校、陕西纺织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并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建设

该院开办50多个专业,专业设置涵盖装备制造、电子电气、工程材料、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公共事业、物流管理、工民建筑、纺织染化、服装艺术等十大职业门类,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文、外、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建成教育部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两年制”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优秀教材6本,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学院为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完全学分制”改革唯一试点单位、“自主设置专业试点院校”。 专业设置: 机械工程系 主干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国家精品专业,理工类)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理工类) 精密机械技术专业(理工类) 材料工程系 主干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理工类)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省级优秀教改专业,理工类)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理工类) 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理工类) 粉末冶金技术专业(理工类) 数控工程系 主干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理工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理工类)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理工类) 计算机设计与制造专业(理工类) 电气工程系 主干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理工类) 供用电技术专业(理工类)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理工类) 通信技术专业(理工类)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理工类) 信息工程系 主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理工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理工类) 软件技术专业(理工类)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文理兼收) 人文科学系 主干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文理兼收) 文秘专业(文史类) 物流管理系 主干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陕西省重点建设专业,文理兼收) 电子商务专业(文理兼收) 营销与策划专业(文理兼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文史类)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文理兼收) 工商管理系 (西校区) 主干专业:投资与理财(文史类) 会计电算化专业(文理兼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文理兼收) 酒店管理专业(文史类) 旅游管理专业(文史类) 土木工程系 (西校区) 主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工类) 工程造价专业(文理兼收)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文史类) 纺织染化系 (原纺院) 主干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理工类) 染整技术专业(理工类)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理工类)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理工类) 服装艺术系 (原纺院) 主干专业:服装设计专业(文理兼收) 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文史)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艺术文) 雕塑艺术设计专业(艺术文) 基础部 负责全院的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 下设:数学教研室 力学教研室 外语教学由人文系负责 体育部 负责全院的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及体育教学工作 工业技术中心 艺术教育中心 继续教育中心

师资力量

截至2009年底,学院有教职工1200余名,其中教授33人、副高职称215人,220人曾赴美、德、日、澳等国家研修学习。拥有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45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多人入围教育部和陕西省高职教育专家库。学院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90项,公开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200篇,140篇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奖;担任主编或主审的教材260本,出版高职理论学术专著2部。

办学特色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目标,强化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凸显高职教育特质,积淀形成了“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构建了“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配套成龙并向校外实训基地、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

]行业支持

按照“面向产业、服务区域、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以“工学六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校企联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牵头组建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与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第202研究所、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等32家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结成伙伴关系,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动态运行、有序发展”的合作模式,基本实现了产业与教育的异质融通,学校与企业的共赢发展。

素质培养

学院倾力“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人才,建有品味的学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容坚持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并重,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持续推进各项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8个国家级奖项、122个省级奖项。2007年被授予“全国红旗团委”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社会服务

办学功能扩展为以学历教育为主,技能培训鉴定、中职师资培训、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服务等协调发展的多样化格局。学院是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附设单位,陕西省“技能工程”实施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咸阳培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奖励的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数控基地”牵头单位。学院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培训基地4个,“省模具人才教育培训中心”等5个省级培训基地”。对口支援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等14个兄弟院校。设有陕西省机械工业专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技能鉴定站和全国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

就业状况

学院依凭厚实的行业基础,已与440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就业面向覆盖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就业地域扩展到全国29个省市。毕业生以其优良的素质、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娴熟的职业岗位技能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 %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多次被被省教育厅授予“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

金属材料工程考研院校排名如何?

全国金属材料专业排名:

1.上海交通大学

2.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3.北京科技大学

4.清华大学

5.哈尔滨工业大学

6.中南大学

7.浙江大学

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西北工业大学

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2.大连理工大学

13.华南理工大学

14.湖南大学

15.山东大学

16.四川大学

17.同济大学

18.天津大学

19.东南大学

20.东北大学

21.燕山大学

22.北京理工大学

23.厦门大学

24.北京化工大学

25.武汉理工大学

26.南京理工大学

27.东华大学

28.吉林大学

哈工大的焊接。中科院金属所就不用说了强的很。上海交大的材料学院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北科的材料也是他们学校最好的专业其中金属最强。

研究方向:

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是大幅度提高实际应用量大面广的金属材料的综合性能;

材料表面工程:以提高材料表面耐磨性、耐蚀性及赋予其某种功能或美观效果为主。

超硬材料:以金刚石材料及其铁基触媒剂为主。

先进纤维材料:以碳纤维材料的原丝及制品为主。

功能材料:以能量转换(如电-热、声-电等)材料为主。

生物医用材料:以人体缺损硬组织组织修复和替代材料为主。

上述方向充分体现了新材料发展跨学科的趋势,非常有利于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职业方向:

1、在钢铁、有色金属冶炼、金属成型工厂及粉末冶金厂等企业,从事工艺编制、工装设计,新产品研制开发、产品质量的检验与控制,以及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2、在交通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车辆、船舶等制造厂或修理厂,以及轴承、阀门、弹簧等零部件、标准件制造厂,从事金属零件的铸造、锻造、压力加工、焊接、热处理等热加工工序的工艺编制、工装设计,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零件内在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及车间、工段的现场技术服务工作;

3、在建筑、矿山、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从事该行业生产用金属材料(如罗纹钢筋、盘条、钢板等)的选用和材料质量的检验;从事相应机械设备的维修件、备用件材质的选用、改进及其质量检验;从事各相应机械设备修理的热加工工序(焊接、热处理)的工艺编制及现场技术服务;

4、在有关材料研究院、所,如冶金研究院,钢铁研究院、有色金属研究院、铸造研究所、焊接研究所等,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研究工作;在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材料系从事金属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有关院校的机械系从事金属工艺学的教学工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金属材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