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2.跪求初中地理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3.关于初二会考!

4.急求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提纲(苏教版)!!!!!!!!!!!!!!!感谢至极!

初一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绿洲果实玉米胚芽油价格_玉米胚芽油 价格

初中生物

生物世界(七 上P3-P15)

1.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分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

2.生物的特征:(1)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2)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3)生物都具有新陈代谢 (4)生物都具有繁殖、遗传、变异现象

(5)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

① 实验的变量是光,其他的条件都应相同。

②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4、得出结论→5、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除了需要对照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相同。即变量唯一。

探索生命(七 上P17-P28)

1.显微镜: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是倒像。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左托右握

(2)对光: ①选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镜头距载物台2cm)

②选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最终显微镜内看到白亮的视野

③左眼观察,右眼记录,使反光镜反射光线对准通光孔

(3)观察:当物镜大幅度下降时,眼睛应在侧面看镜头下降

(4)整理

2.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袁隆平)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移动物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说明污点在(目镜 )

▲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用擦镜纸擦)

▲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p)

3.小东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5分)

①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有盖),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包好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另一部分不做处理。

②把纸盒静置桌上,并将抓来的1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

③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黑暗一端多?还是移到亮处一端多?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东把纸盒一端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另一端不做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小东做实验时,小明也在旁边,并向小东建议应在纸盒黑暗的一端洒点水,使它潮湿,而亮的一端保持干燥。但小东没有采纳小明的建议。你认为小东做得对吗?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应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七 上P30-P52)

1.细胞--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细胞质中有液泡、叶绿体、线粒体。

▲动物(人)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和动物(人)细胞结构区别: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细胞各结构的作用:=

(1)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支撑)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吸水不会胀破。

(2)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门卫)。显微镜下不易看到。

(3)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4)细胞细胞质内有线粒体与细胞呼吸作用(动力车间)有关;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与植物光合作用(生产车间) 有关;植物细胞液泡充满细胞液(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能量转换器。

(5)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管理调控部门)。

▲细胞核中有一种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为染色体,它的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其中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染色体图的识别:

▲细胞图的识别:

▲细胞的观察实验: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染色最深的部分是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是长格子状的长方体。

(2)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染色最深的部分是细胞核;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是边缘整齐的扁平细胞。刮取上皮细胞的部位是口腔内侧壁;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液体是0.9%的生理盐水,作用是维持细胞原形。

2.细胞的生活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结果是使细胞体积增大。生物体由小长大(生长),这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通常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分裂是细胞核,它的里面出现染色体,染色体在中央平均分成两份,向细胞两端移动;其次细胞质也平均分成两份;最后形成细胞膜(壁)。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染色体与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

▲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3.组织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1)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

组织名称 功 能 例子

分生组织 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如:根尖、芽

基本组织 能制造和存贮有机养料 如:果肉

保护组织 保护作用 如:植物表皮

输导组织 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 如:叶脉中导管、筛管

(2)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组织名称 功 能 部位组成

上皮组织 保护作用 皮肤外表面、器官肠胃的内表面

肌肉组织 收缩、舒张,使身体产生运动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 支持、营养、连接和保护等 血液、骨组织、脂肪、肌腱

神经组织 受刺激能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脑和脊髓

(3)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组织的形成示意图:

4.器官指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营养器官。

▲人体的胸腔有心脏、肺等器官,腹腔有胃、肠、肝脏等器官。一根骨或一块肌肉是器官。

5.系统指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物活动,就构成了系统。人体的各大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6.生物体的构成

▲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多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中特点:(1)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2)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单细胞生物:(1)所有细菌(2)植物——衣藻、硅藻 (3)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4)真菌——酵母菌

7.草履虫

▲形态:像倒转的草鞋底。

▲结构: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

▲生命活动:运动——纤毛摆动;营养——食物是细菌、单细胞藻类,在食物泡中消化吸收;排泄——伸缩泡、表膜 ;呼吸——表膜 ; 生殖——细胞分裂。

▲为什么说草履虫有净化污水的作用?答:消耗水中的有机质,吞掉细菌。

▲草履虫与植物细胞相比,它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在载玻片上滴上两滴草履虫培养液,中间连起来,在一边加盐,草履虫全部都游到未加盐的一侧,因为草履虫能逃避有害刺激;如在一侧滴加牛肉汤,草履虫全都集中到牛肉汤中,因为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

▲草履虫识记图

8.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案例:探究“夏季腐肉里的蛆是从哪来的”。

(1)提出问题:夏季腐肉里的蛆是从哪来的?

(2)作出假设: 蛆是(或不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 。

(3)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把相同大小的两块鲜肉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其中甲广口瓶 不封口 ,乙用多层纱布 封口 。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数日后,甲、乙两瓶中肉质腐烂;甲瓶内的腐肉上发现了蛆(苍蝇的幼体),用纱布封口的乙瓶内则没有蛆。

▲对甲瓶腐肉上出现了蛆的解释是: 广口瓶没有封口,外界的蝇接触到腐肉 。

▲你从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蛆不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 。

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应做到:除设定某一个变量,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种子(七 上P55-P58)

1.种子的结构

我们常见到许多种子,例如玉米。小麦、花生、大豆、菜豆等的种子。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由种 皮和胚组成的,胚实际上是幼小的生命体,即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它包括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2.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结构的比较:▲菜豆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结构图 ▲ 玉米种子结构图

▲玉米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凡是种子的胚有两片子叶的,称为双子叶植物,如菜豆、花生、西瓜、桃树等。

凡是种子的胚有一片子叶的,称为单子叶植物,如玉米、小麦、高粱、水稻等。

3.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煮熟的种子不萌发是因为胚没生命力;大米播种在田里不萌发是因为胚不完整;干种子不萌发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水分;完全浸入水中的种子不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早春农民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提早出苗是因为为种子萌发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 测定一袋种子的萌发率,应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发芽率超过90℅才能做种子给农民。

▲ 我们食用的面粉来自小麦种子的胚乳;花生油来自花生种子的子叶。所以说种子的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或胚乳中。

根(七 上P60-P67)

1.根尖的结构

▲ 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尖的结构从尖端向上依次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 根尖的结构图 : ▲ 根尖各结构的特点:

▲ 根生长的最关键部位是分生区;根生长的最快部位是伸长区;移栽幼苗时要带土坨是因为保护幼根和根毛。

2.根的功能

▲ 根对水分的吸收:

(1)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该区用肉眼观察,发现长有大量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根毛在成熟区大量出现的意义是增大了吸收面积。

(2)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是因为:①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②水能维持植物的姿态,例如植株硬挺、叶片舒展;③水参与植物的多项生命活动,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 根吸水的条件是根的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的细胞细胞液浓度。糖拌番茄时细胞会失水;将发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青菜会吸水硬挺;盐碱地上植物长不好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的细胞细胞液浓度,根不能吸水。

(4) 沙漠中有不毛之地,也有绿洲,这说明水能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图:

▲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萝卜的洞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如图)。放置一段时间,分析会出现的变化:

(1)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是甲液面下降;乙液面上升_。

(2)用手捏萝卜的感觉:甲硬 ;乙软。

(3)结论植物细胞可以吸水或失水。

(4)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

(5)由此可以说明:为什么不能给作物一次性施肥过多

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的细胞细胞液浓度,植物不能吸水而死亡。

▲ 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1) 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氮、磷、钾。

(2) 三种无机盐的作用表:

茎(七 上P68—P71)

1.芽

▲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将来发育成花的芽称为-花芽;

将来发育成枝的芽称为--枝芽,枝(枝条)是由茎、叶、芽组成。

▲枝芽图:

2.茎的结构:

▲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依次有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四部分。

▲ 草本植物的茎内没有形成层,所以茎不能逐年加粗。

▲ 木材主要取材于木本植物茎的木质部;织衣服用的麻纤维主要取材于木本植物茎的韧皮部。

3.茎的功能:

花和果实(七 上P73-P75)

1. 花的结构:

▲花的结构图

▲ 花的开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湿度等。“人间芳菲四月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

▲ 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原因是它们和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有关。

2. 果实的结构:

▲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成。

▲ 一颗花生是一个果实;“花生米”是花生的种子;“麻屋子”指花生的果皮;“红帐子” 指花生的种皮;“白胖子” 指花生种子的胚。

▲ 常见的果实有小麦粒、玉米粒、西瓜、葡萄、黄瓜。常见的种子有蚕豆、绿豆、西瓜子、杏仁、芝麻。

▲ 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之后,花花瓣、雌蕊的柱头、花柱和雄蕊也慢慢凋落。只有子

房逐渐长大,子房内的胚珠也慢慢地发育。最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七 上P77—P96)

1.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 光合作用的公式:

2

▲ 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为什么光合作用需要光?光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或动力。)

▲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 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

贮存能量(将光能转变为能贮藏的化学能 例如:石油 煤炭)

▲ 光合作用的意义:①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有机物)的来源;②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氧气的来源,平衡了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③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能量的来源。

▲ 光合作用的应用: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增产方法:①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到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显著增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又被称为“空中肥料”。②适当增加温度。如利用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③给果树剪枝增产的原因是使有机物集中运到健壮的果实中。④合理密植。⑤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

▲ 光合作用的实验:

(1)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①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② 对照实验: 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 照光的部位 和 不照

(2) 验证: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

① 取金鱼藻放在盛满清水的烧杯中,再反扣一只漏斗。漏斗颈上再反扣一只装满清水的试管。

② 把这一装置移到阳光下,不久看到的现象是金鱼藻不断放出小气泡。

③ 待试管中收集到一些气体后,按住试管口,取出试管。

④ 松开试管口,将带火星的细木条迅速插入试管,看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结论:氧气能够助燃。绿叶在光下能产生氧气。

(3) 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

▲ 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 呼吸作用的意义:为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

▲ 呼吸作用的应用:

(1) 促进呼吸作用:①给农作物根松土;②水淹后及时排涝。

(2) 抑制呼吸作用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减少氧气供给;③减少植物细胞含水量(干燥)。

(3) 新疆吐鲁番瓜果为什么特别甜?因为该地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很弱,分解有机物少;所以瓜果很甜。

(4) 如何延长种子、果实和蔬菜贮藏时间?。低温、干燥、减少氧气,抑制呼吸作用。

(5) 为什么萝卜放久了会空心?水果放久了会变轻,味道会变差?因为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呼吸作用的实验:

(1) 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 验证:呼吸作用吸收氧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

(1) 区别: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场 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 件 有光 时时刻刻(白天黑夜)都进行

产 物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和水

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

实 质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 联系:相互依存。因为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贮藏的;而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的。

▲ 白天把植物放卧室好,还是晚上把植物放卧室好?白天。因为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会为卧室增加氧气;而晚上植物因呼吸作用会和人争夺氧气。

叶 (七 上 P82-P84)

(1)叶片的结构:一般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叶片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叶绿素。

▲叶片的结构图

▲实验:叶片的结构的观察

(2)叶片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素的形成条件是光下。例如:韭黄、白菜的心

▲叶片为什么正面颜色深,而背面颜色浅?因为靠近上表皮的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含叶绿体颗粒多。而靠近下表皮的海绵层,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颗粒少。所以正面颜色深,而背面颜色浅。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七 上 P98-P111)

1.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为各种生物提供食物;

②促进氧循环,使生物圈中氧和二氧化碳相对平衡;

③促进和稳定水循环。

2.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影响氧循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生物圈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二氧化碳0.03%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光能,使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植物的树冠层、枯枝落叶、草本、苔藓植物等有利于保持水土。

6.产量居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前三位的依次为小麦、玉米、水稻。

7.我们饮用牛奶所获得的能量直接来自于呼吸作用;间接来自于光合作用;最终来自于太阳。

▲ 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2)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② 促进根吸收水分;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动力。

③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④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稳定生物圈水循环。(对外界环境意

▲ 叶肉细胞中的水分很小一部分(1%)参与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绝大部分(99%)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当的水分。

▲人们食用的部分:甘薯、萝卜为根,白菜、菠菜、芹菜、韭菜等为叶,花菜、黄花菜为花,藕、马铃薯、荸荠、甘蔗等为茎,黄瓜、芸豆、苹果等为果实。

▲森林的作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参与氧循环和水循环;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音、强光对人体的伤害,促进身心健康;是动物栖息的乐园。

▲我国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为18.21%,是世界的61.3%。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常见的具有环保作用的树种主要有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树等。常用草坪植物有高羊茅、酢浆草、狗牙根等.

▲下面是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装置,都是用来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请你根据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

(1)甲乙两个实验装置中   更合理、科学。

(2)一段时间后,塑料薄膜会出现水珠

(3)为使实验现象明显,两个实验装置应放在阳光下。

▲ 移栽植物时,常常要去掉一些枝叶,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水分蒸腾 。

▲ 人在树荫下要比在房屋的阴影下感到凉爽,其原因是 (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遮挡阳光

▲ 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 )

A.茎 B.叶片 C.叶柄 D.植物体各部分

跪求初中地理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彼此相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10000千米。过去,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胜古迹是旅游的主要景点。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个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很广。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尼日利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50、居民与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1990年,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5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52、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主要的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的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边缘海。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为主,平原主要是莱茵河以东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欧平原。北部有纵贯斯 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湖泊众多。半岛西侧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边境上勃朗峰是欧洲西部最高的山峰。

气候 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和,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降水量向东逐渐减少,年温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耐旱。多瑙河发源流经九个国家,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53、欧洲西部的居民与经济 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业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约占世界的1/3。其对外贸易很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以上,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54、英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国的石油主要靠进口。北海油田对经济有促进作用。首都伦敦,过去曾叫做“雾都”,是游览胜地,大英博物馆,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内安眠着马克思。

55、法国 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尤以出产葡萄著名,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目前,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艾菲尔铁塔,凯旋门、蓬皮杜中心、巴黎圣母院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巴黎还是著名的时装与化妆品中心。法国的烹调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国 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莱茵河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国的“黄金水道”。货动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汉堡和慕尼黑。

57、欧洲东部和北亚 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58、俄罗斯 领土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中央。伏尔加河发源了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区,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二战后,工业建设向东发展,在乌位尔山区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以及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其农业不稳定。首都莫斯科。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西部高山区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脉组成。东部高原、山地区 在加拿大境内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国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中部平原区有中央大平原。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以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美所占的范围最广。北美气候除了受纬度位置影响,降水分布和天气变化还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北美当地原来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是黄种人。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国 美国国旗内有50颗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个州,位于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面积为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国人口中白色人种占80%以上。美国的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华人与华侨在旧金山,纽约一带。近几十年来,有不少人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地区生产专门化,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可抑制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的分布,可分为三大地区。东北部地区:纽约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区: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西部地区: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这里的好莱坞是美国**、电视工业中心,旧金山和洛杉矶也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岛屿中最大的是火地岛,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墨西哥和南美大陆之间,有狭长的中美地峡,有“美洲大陆桥梁”和称号。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安第斯山被称叫做“南美洲的脊梁”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

关于初二会考!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彼此相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10000千米。过去,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胜古迹是旅游的主要景点。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个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很广。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尼日利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50、居民与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1990年,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5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52、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主要的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的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边缘海。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为主,平原主要是莱茵河以东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欧平原。北部有纵贯斯 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湖泊众多。半岛西侧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边境上勃朗峰是欧洲西部最高的山峰。

气候 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和,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降水量向东逐渐减少,年温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耐旱。多瑙河发源流经九个国家,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53、欧洲西部的居民与经济 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业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约占世界的1/3。其对外贸易很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以上,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54、英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国的石油主要靠进口。北海油田对经济有促进作用。首都伦敦,过去曾叫做“雾都”,是游览胜地,大英博物馆,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内安眠着马克思。

55、法国 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尤以出产葡萄著名,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目前,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艾菲尔铁塔,凯旋门、蓬皮杜中心、巴黎圣母院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巴黎还是著名的时装与化妆品中心。法国的烹调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国 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莱茵河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国的“黄金水道”。货动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汉堡和慕尼黑。

57、欧洲东部和北亚 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58、俄罗斯 领土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中央。伏尔加河发源了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区,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二战后,工业建设向东发展,在乌位尔山区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以及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其农业不稳定。首都莫斯科。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西部高山区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脉组成。东部高原、山地区 在加拿大境内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国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中部平原区有中央大平原。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以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美所占的范围最广。北美气候除了受纬度位置影响,降水分布和天气变化还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北美当地原来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是黄种人。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国 美国国旗内有50颗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个州,位于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面积为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国人口中白色人种占80%以上。美国的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华人与华侨在旧金山,纽约一带。近几十年来,有不少人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地区生产专门化,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可抑制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的分布,可分为三大地区。东北部地区:纽约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区: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西部地区: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这里的好莱坞是美国**、电视工业中心,旧金山和洛杉矶也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岛屿中最大的是火地岛,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墨西哥和南美大陆之间,有狭长的中美地峡,有“美洲大陆桥梁”和称号。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安第斯山被称叫做“南美洲的脊梁”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

急求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提纲(苏教版)!!!!!!!!!!!!!!!感谢至极!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生物世界(七 上P3-P15)

1.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分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

2.生物的特征:(1)、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2)、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3)、生物都具有新陈代谢 (4)、生物都具有繁殖、遗传、变异现象

(5)、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6)、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

① 实验的变量是光,其他的条件都应相同。

②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4、得出结论 5、表达和交流 。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除了需要对照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相同。即变量唯一。

探索生命(七 上P17-P28)

1.显微镜: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左托右握

(2)对光:①选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镜头距载物台2cm)

②选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最终显微镜内看到白亮的视野

③左眼看镜内,右眼睁开,使反光镜反射光线对准通光孔

(3)观察:当物镜大幅度下降时,眼睛应在侧面看镜头下降

(4)整理

2.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袁隆平)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移动物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说明污点在(目镜 )

▲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用擦镜纸擦)

▲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p)

3.小东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5分)

①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有盖),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包好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另一部分不做处理。

②把纸盒静置桌上,并将抓来的1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

③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黑暗一端多?还是移到亮处一端多?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东把纸盒一端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另一端不做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小东做实验时,小明也在旁边,并向小东建议应在纸盒黑暗的一端洒点水,使它潮湿,而亮的一端保持干燥。但小东没有采纳小明的建议。你认为小东做得对吗?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应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七 上P30-P52)

1.细胞---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细胞质中有液泡、叶绿体、线粒体。

▲动物(人)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和动物(人)细胞结构区别: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细胞各结构的作用:

(1)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吸水不会胀破。

(2)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门卫)。显微镜下不易看到。

(3)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4)细胞细胞质内有线粒体与细胞呼吸作用(动力车间)有关;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与植物光合作用(生产车间) 有关;植物细胞液泡充满细胞液(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能量转换器。

(5)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管理调控部门)。

▲细胞核中有一种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为染色体,它的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其中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染色体图的识别:

▲细胞图的识别:

▲细胞的观察实验: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染色最深的部分是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是长格子状的长方体。

(2)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染色最深的部分是细胞核;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是边缘整齐的扁平细胞。刮取上皮细胞的部位是口腔内侧壁;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液体是0.9%的生理盐水,作用是维持细胞原形。

2.细胞的生活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结果是使细胞体积增大。生物体由小长大(生长),这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通常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分裂是细胞核,它的里面出现染色体,染色体在中央平均分成两份,向细胞两端移动;其次细胞质也平均分成两份;最后形成细胞膜(壁)。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染色体与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

▲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3.组织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1)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

组织名称功 能例子分生组织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如:根尖、芽基本组织能制造和存贮有机养料如:果肉保护组织保护作用如:植物表皮输导组织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如:叶脉中导管、筛管(2)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组织名称功 能部位组成上皮组织保护作用皮肤外表面、器官肠胃的内表面肌肉组织收缩、舒张,使身体产生运动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结缔组织支持、营养、连接和保护等血液、骨组织、脂肪、肌腱神经组织受刺激能产生兴奋、传导兴奋脑和脊髓(3)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组织的形成示意图:

4.器官指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营养器官。

▲人体的胸腔有心脏、肺等器官,腹腔有胃、肠、肝脏等器官。一根骨或一块肌肉是器官。

5.系统指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物活动,就构成了系统。人体的各大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6.生物体的构成

▲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多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中特点:(1)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2)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单细胞生物:(1)所有细菌(2)植物--衣藻、硅藻 (3)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4)真菌--酵母菌

7.草履虫

▲形态:像倒转的草鞋底。

▲结构: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

▲生命活动:运动--纤毛摆动;营养--食物是细菌、单细胞藻类,在食物泡中消化吸收;排泄--伸缩泡、表膜 ;呼吸--表膜 ; 生殖--细胞分裂。

▲为什么说草履虫有净化污水的作用?答:消耗水中的有机质,吞掉细菌。

▲草履虫与植物细胞相比,它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在载玻片上滴上两滴草履虫培养液,中间连起来,在一边加盐,草履虫全部都游到未加盐的一侧,因为草履虫能逃避有害刺激;如在一侧滴加牛肉汤,草履虫全都集中到牛肉汤中,因为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

▲草履虫识记图

8.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案例:探究"夏季腐肉里的蛆是从哪来的"。

(1)提出问题:夏季腐肉里的蛆是从哪来的?

(2)作出假设: 蛆是(或不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 。

(3)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把相同大小的两块鲜肉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其中甲广口瓶 不封口 ,乙用多层纱布 封口 。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数日后,甲、乙两瓶中肉质腐烂;甲瓶内的腐肉上发现了蛆(苍蝇的幼体),用纱布封口的乙瓶内则没有蛆。

▲对甲瓶腐肉上出现了蛆的解释是: 广口瓶没有封口,外界的蝇接触到腐肉 。

▲你从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蛆不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 。

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应做到:除设定某一个变量,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种子(七 上P55-P58)

1.种子的结构

我们常见到许多种子,例如玉米。小麦、花生、大豆、菜豆等的种子。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由种 皮和胚组成的,胚实际上是幼小的生命体,即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它包括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2.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结构的比较:▲菜豆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结构图 ▲ 玉米种子结构图

▲玉米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菜豆种子有种皮和胚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凡是种子的胚有两片子叶的,称为双子叶植物,如菜豆、花生、西瓜、桃树等。

凡是种子的胚有一片子叶的,称为单子叶植物,如玉米、小麦、高粱、水稻等。

3.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煮熟的种子不萌发是因为胚没生命力;大米播种在田里不萌发是因为胚不完整;干种子不萌发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水分;完全浸入水中的种子不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早春农民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提早出苗是因为为种子萌发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 测定一袋种子的萌发率,应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发芽率超过90℅才能做种子给农民。

▲ 我们食用的面粉来自小麦种子的胚乳;花生油来自花生种子的子叶。所以说种子的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或胚乳中。

根(七 上P60-P67)

1.根尖的结构

▲ 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尖的结构从尖端向上依次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 根尖的结构图 : ▲ 根尖各结构的特点:

▲ 根生长的最关键部位是分生区;根生长的最快部位是伸长区;移栽幼苗时要带土坨是因为保护幼根和根毛。

2.根的功能

▲ 根对水分的吸收:

(1)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该区用肉眼观察,发现长有大量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根毛在成熟区大量出现的意义是增大了吸收面积。

(2)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是因为:①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②水能维持植物的姿态,例如植株硬挺、叶片舒展;③水参与植物的多项生命活动,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 根吸水的条件是根的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的细胞细胞液浓度。糖拌番茄时细胞会失水;将发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青菜会吸水硬挺;盐碱地上植物长不好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的细胞细胞液浓度,根不能吸水。

(4) 沙漠中有不毛之地,也有绿洲,这说明水能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图:

▲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萝卜的洞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如图)。放置一段时间,分析会出现的变化:

(1)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是甲液面下降;乙液面上升_。

(2)用手捏萝卜的感觉:甲硬 ;乙软。

(3)结论植物细胞可以吸水或失水。

(4)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

(5)由此可以说明:为什么不能给作物一次性施肥过多

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的细胞细胞液浓度,植物不能吸水而死亡。

▲ 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1) 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氮、磷、钾。

(2) 三种无机盐的作用表:

茎(七 上P68-P71)

1.芽

▲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将来发育成花的芽称为-花芽;

将来发育成枝的芽称为--枝芽,枝(枝条)是由茎、叶、芽组成。

▲枝芽图:

2.茎的结构:

▲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依次有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四部分。

▲ 草本植物的茎内没有形成层,所以茎不能逐年加粗。

▲ 木材主要取材于木本植物茎的木质部;织衣服用的麻纤维主要取材于木本植物茎的韧皮部。

3.茎的功能:

花和果实(七 上P73-P75)

1. 花的结构:

▲花的结构图

▲ 花的开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湿度等。"人间芳菲四月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

▲ 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原因是它们和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有关。

2. 果实的结构:

▲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成。

▲ 一颗花生是一个果实;"花生米"是花生的种子;"麻屋子"指花生的果皮;"红帐子" 指花生的种皮;"白胖子" 指花生种子的胚。

▲ 常见的果实有小麦粒、玉米粒、西瓜、葡萄、黄瓜。常见的种子有蚕豆、绿豆、西瓜子、杏仁、芝麻。

▲ 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之后,花萼、花瓣、雌蕊的柱头、花柱和雄蕊也慢慢凋落。只有子

房逐渐长大,子房内的胚珠也慢慢地发育。最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七 上P77-P96)

1.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 光合作用的公式:

2

▲ 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为什么光合作用需要光?光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或动力。)

▲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 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

贮存能量(将光能转变为能贮藏的化学能 例如:石油 煤炭)

▲ 光合作用的意义:①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有机物)的来源;②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氧气的来源,平衡了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③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能量的来源。

▲ 光合作用的应用: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增产方法:①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到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显著增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又被称为"空中肥料"。②适当增加温度。如利用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③给果树剪枝增产的原因是使有机物集中运到健壮的果实中。④合理密植。⑤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

▲ 光合作用的实验:

(1)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①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② 对照实验: 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 照光的部位 和 不照

(2) 验证: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

① 取金鱼藻放在盛满清水的烧杯中,再反扣一只漏斗。漏斗颈上再反扣一只装满清水的试管。

② 把这一装置移到阳光下,不久看到的现象是金鱼藻不断放出小气泡。

③ 待试管中收集到一些气体后,按住试管口,取出试管。

④ 松开试管口,将带火星的细木条迅速插入试管,看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结论:氧气能够助燃。绿叶在光下能产生氧气。

(3) 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

▲ 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 呼吸作用的意义:为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

▲ 呼吸作用的应用:

(1) 促进呼吸作用:①给农作物根松土;②水淹后及时排涝。

(2) 抑制呼吸作用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减少氧气供给;③减少植物细胞含水量(干燥)。

(3) 新疆吐鲁番瓜果为什么特别甜?因为该地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很弱,分解有机物少;所以瓜果很甜。

(4) 如何延长种子、果实和蔬菜贮藏时间?。低温、干燥、减少氧气,抑制呼吸作用。

(5) 为什么萝卜放久了会空心?水果放久了会变轻,味道会变差?因为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呼吸作用的实验:

(1) 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 验证:呼吸作用吸收氧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

(1) 区别: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场 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 件 有光 时时刻刻(白天黑夜)都进行 产 物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和水 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 实 质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2) 联系:相互依存。因为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贮藏的;而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的。

▲ 白天把植物放卧室好,还是晚上把植物放卧室好?白天。因为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会为卧室增加氧气;而晚上植物因呼吸作用会和人争夺氧气。

叶 (七 上 P82-P84)

(1)叶片的结构:一般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叶片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叶绿素。

▲叶片的结构图

▲实验:叶片的结构的观察

(2)叶片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素的形成条件是光下。例如:韭黄、白菜的心

▲叶片为什么正面颜色深,而背面颜色浅?因为靠近上表皮的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含叶绿体颗粒多。而靠近下表皮的海绵层,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颗粒少。所以正面颜色深,而背面颜色浅。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七 上 P98-P111)

1.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为各种生物提供食物;

②促进氧循环,使生物圈中氧和二氧化碳相对平衡;

③促进和稳定水循环。

2.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影响氧循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生物圈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二氧化碳0.03%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光能,使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植物的树冠层、枯枝落叶、草本、苔藓植物等有利于保持水土。

6.产量居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前三位的依次为小麦、玉米、水稻。

7.我们饮用牛奶所获得的能量直接来自于呼吸作用;间接来自于光合作用;最终来自于太阳。

▲ 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2)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② 促进根吸收水分;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动力。

③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④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稳定生物圈水循环。(对外界环境意

▲ 叶肉细胞中的水分很小一部分(1%)参与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绝大部分(99%)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当的水分。

▲人们食用的部分:甘薯、萝卜为根,白菜、菠菜、芹菜、韭菜等为叶,花菜、黄花菜为花,藕、马铃薯、荸荠、甘蔗等为茎,黄瓜、芸豆、苹果等为果实。

▲森林的作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参与氧循环和水循环;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音、强光对人体的伤害,促进身心健康;是动物栖息的乐园。

▲我国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为18.21%,是世界的61.3%。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常见的具有环保作用的树种主要有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树等。常用草坪植物有高羊茅、酢浆草、狗牙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