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走高但不反弹_油价走高但不反弹的原因
1.国家为什么要更加注重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
2.中石油和许多银行股上市后跌跌不休,从不反弹,谁给股民一个交代?
3.000720这支股票还会涨吗
国家为什么要更加注重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
人民吃饱了国家才可能稳定。
试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安康市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蒋次禹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全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是世界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增长,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及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立足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粮食安全的内涵
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1974年11月于罗马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问题。1983年4月,国际粮农组织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新概念。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都能买得到又能买起人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概念做出了第三次表述: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享受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从上可见,粮食安全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由数量安全到质量安全,由国家粮食安全到家庭粮食安全,由营养安全深化到可持续安全。20余年以来,这个概念一定处于调整之中,但是最基本的内容仍是保证全世界的人都有权利得到起码的营养。这种解释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是时候都能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包括要作到确保可供、获得、利用和稳定等方面都没有风险”。
(一)粮食安全含义
它包括三个含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即不仅要供应足够的粮食,还要保证所供应的粮食安全、卫生,满足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基本需要;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即保障粮食供应在任何时候都是充足、卫生的,满足人们的长期需要;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即人们不仅能够买得到而且买得起其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基本食品。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合理的粮食储备、粮食生产按市场需求稳定发展、适量进出口粮食、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充足的粮食。
(二)粮食安全衡量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与否,主要以粮食库存安全系数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粮食外贸依存系数、贫困人口的温饱状况等项指标。概括地说是5个“不低于”:(1)不低于95%的粮食自给率。国际上一般通用的标准是:一国自给率≥90%为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一国自给率≥95%为基本上实现了自给。1996年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把我国的粮食自给率确定为95%以上。近些年,国际市场粮食贸易量大体为2300-2400亿公斤,我国的粮食自给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会挤占2个百分点的世界粮食市场份额。(2)不低18%的粮食储备率。联合国粮农组织长期观察,年未粮食储备和商业库存占年度总消费量(简称库存消费比)17-18%定为粮食最低安全水平。(3)年人均占有量不低于400公斤。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看:人均占有粮食高于400公斤,粮食安全有保障,有时会出现结构性、地区性剩余;在350-400公斤之间,是紧平衡;低于350公斤,容易发生粮食危机。我国还把产区人均储粮3个月、销区人均储粮6个月作为各地区粮食安全的一个标准。(4)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6亿亩,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长,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一人一亩,才能保障粮食生产面积。(5)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6.5亿亩。近几年粮食产量证明,仅管连续5年全国粮食增产增收,粮食产量基本保持在5000亿公斤水平,平均亩产达到320公斤。但产量增长受制约因素较多,单产再提高难度相对较难,播种面积必须保证在16亿亩左右,才能保障粮食的自给率。此外,低收入阶层粮食保障水平。满足和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食物需求,才能显著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也是衡量粮食是否安全的指标内容。
(三)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特征
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具有5个特征:
1、粮食供给的价格性大,粮食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粮食是特殊商品,与一般商品的供求规律不同。一般商品的需求规律是: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价格下降、需求上升。但人们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则是刚性且基本稳定的,价格再变化,需求都是一个常量。从供给看,价格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很大,粮价高了,农民就会多种粮;价格低了,农民就会少种粮,收益是农民种粮的参照系数。粮食多了,价格就会下降,“谷贼伤农”,就会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过少,价格就会上升,“米贵伤民”,则会加重居民和缺粮农民的经济承受力,另一方面又刺激农民种粮的兴趣,又导致价格下降的走势。这种规律决定了粮食既不能多,又不能少,而粮食生产的特点恰恰不是多就是少。
2、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和波动织,调控难度大。粮食生产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就是粮食价格变化带来的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带来生产的不确定性。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交织,加剧了粮食生产的波动性。粮食储备可以调剂丰歉余缺,但储备过多又会增加费用,储备过少又不足以抵御风险,是个两难选择。尤其是贫困地区,往往既缺粮,又缺钱,政府调控能力十分薄弱。粮食政策是系统工程,生产、流通、储备、补贴等要统筹考虑。
3、粮食问题具有“放大”效应。粮食是必须品,供需紧张,就可能引发大的波动,带来连锁反应。20世纪80年代未(1987年-1988年)和90年代初期(1993年-1995年)的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都与粮食供给出问题、粮价大幅上涨有关,二者相互推波助澜,国家不得不进行收缩性的宏观调控。2003年“非典”期间,国内粮价引起波动,进入秋收时节,各地纷纷出现快速攀升迹象,中国粮价出现6年以来的首次上扬,平均涨幅达到20%左右。2006年随着国际粮食偏紧,价格再次波动上扬。迄今,粮食价格每年以10%的涨幅上涨,低粮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4、粮食问题具有“羊群”效应。我国有3亿多农户,9亿多农民,生产的同构性强。居民消费也有从众心理,买涨不买落。生产也跟风,消费也跟风,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要么增幅很大,要么减幅很大,导致粮食控制的难度大,成本高。
5、粮食政策具有“滞后”效应。粮食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户经营规模小,调控具有滞后性。问题出来了,才研究政策,往往是“亡羊补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政策先后进行了五次调整。今年政策明年才能见效。因此,处理粮食问题要未雨绸缪,短期政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视仓廪盈实为盛世景象。汉武帝时的“太仓之禀陈陈相因”曾被史家称颂。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昔》中描写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也是一番美妙的景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成功地解决了亿万人民温饱问题,实现了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用世界不足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近21%的人口的辉煌成就。2004年起,中央相继发出了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措施。如取消农业“四税”(农业税、林特产品税、牧业税和屠宰税)政策,实行农业“四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农业和农民得到“休养生息”,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每年减负约1250亿元;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财政综合补贴与财政专项补贴相结合,管理逐渐规范的农业政策补贴体系。2007年农民直接享受财政支农投入过700亿元,2008年达到1100亿元。实施并建立了农业和粮食生产投入增长机制。如实施对粮(油)大县奖励政策,对稻谷、小麦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转移支付力度等,这些政策和机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五年丰收,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亿公斤。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同步增长,粮食生产由恢复发展到稳定发展。同时,完善粮食省、市、县长负责制,强化各级政府在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方面的责任,完善并建立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及成品粮储备机制,粮食库存安全系数达20%以上,粮食总量基本实现自给,粮食安全基本得到保障。粮食安全水平仅次加拿大、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粮食是一个弱势产业,本身受生长周期、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靠天吃饭”的因素依然存在。从需求上看,我国今后二至三十年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和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不可逆转,世界粮食偏紧,形势严峻,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保证自给;从生产上看,耕进减少,基本生产面积难以控制;科技落后,单产产量难以提高;经济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大幅度增产的可能性不大;从客观上看,一部分贫困和失业人口短期难以消除,大部分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工业转化用粮增加形成供需矛盾,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一)需求要素: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势态
就国内而言,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五个不变的发展趋势决定的:一是全国人口总数量庞大,基数高,每年增长10‰短期内不会改变。我国现有人口13亿多,到2020年将预计达到16亿人口,每年口粮净增100亿斤。二是人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到十一五末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0%以上。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商品粮每年增加100亿斤以上。三是居民生活结构进一步改善不会改变,消费食物的多样化优质化趋势将加剧食品的消费数量越来越大。四是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会改变,继续大规模退耕还林、还牧、还草、湿地保护,这必然需要增加退耕还林补助和食物供应。五是畜牧业作为发展的战略不会改变,由此对饲料用粮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据预测,到2010年饲料用粮需求总量达到1870亿公斤,占粮食总消费量36%,2020年将达到2355亿公斤,占总消费量41%。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对粮食和主要食物需求不断增长。毫无疑问,随着粮食和主要食物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越发沉重。综上所需,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9公斤,粮食总需求量达到5250亿公斤,到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95公斤,总需求量达到5725亿公斤。
从国际而言,全球粮食偏紧已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粮食分布不均,严重粮食短缺的国家有39个,其中24个在非洲,9个在亚洲,5个在拉丁美洲。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上长期食物营养不足人口有8.5亿多人,其中发展中国家8.2亿人,转型国家2500人,发达国家900万人,目前非洲大陆、西亚的大部分地区很多人都处在饥饿之中,而且世界的可耕土地越来越少,今后世界粮食供求矛盾仍将是令人关注的大问题。据测算,全球近10年来全球谷物消费需求增加2200亿公斤,年均增长1.1%;产量增加1000亿公斤,年均增长0.5%。目前,世界谷物库存消费比已接近30年来最低水平。随着能源紧缺、油价高位运行,能源与食品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供求紧张。我国粮食虽然基本处于自给安全状态,自给率保持在85%以上,但品种结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稻谷、大豆存在一定产需缺口,每年需500亿公斤左右。也就是说,一方面国际粮食需求在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我国粮食安全仍靠一定的国际市场保障需求。我国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个别粮油品种供给不足的难度增大。中国加入WTO,粮食生产和市场也受到冲击和挑战。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人少地多,种植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无论数量、质量和价格,都有明显优势。我国受农业大国人口制约,规模化程度低,技术条件限制,短期内提高种植面积、降低生产成本可能性不大,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开支也存在较大难度,价格下降空间小,进口逐年增多,生产和市场受到冲击和挑战。尤其是按 WTO农产品政策放开,国外优质低成本粮的涌入,供给能力增长,国内粮食将因成本高而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农民种粮收益下降,在利益驱动下,减少种植面积,粮食生产能力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供给因素:多种因素制约供给能力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自然资源缺陷:
1、耕地少,基本生产面积保障不足。在农业和粮食科技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之前,粮食的种植面积仍然是粮食总量不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的总耕地面积只有18.26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38亩,仅占世界人均耕地40%,全国有600多个县的人均耕地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0.8亩警戒线,三分之一的省(区)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受干旱、陡坡、瘠薄、洪涝、盐碱等多种因素影响,质量相对较差的中低产田约占三分之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耕地占用还会继续加剧。我国耕地规模与国外一些国家简直无法相比:澳大利亚人均耕地120公顷、加拿大110公顷、美国57公顷、法国18公顷、阿根廷17公顷、俄罗斯14.5公顷。还不可忽视的是,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废”污染等问题,近几年仍以几百万亩的数量减少,不断减缩的耕地面积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2、水资源短缺,干旱威胁严重。我国是世界上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每年农业生产缺水200多亿立方米,而且分布极不平衡,水土资源不匹配。我国水资源多分布在南方,长江以北的地方一般都缺水,华北、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总产量53%,商品粮占全国的66%,这些粮食主产区都严重缺水。同时,我国北方干旱严重,引起耕地沙漠化,耕地不断减少,水资源短缺。此外,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严重,不利气象因素较多,北方地区降水持续时间偏少,干旱化趋势严重。今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旱涝灾害特别是干旱缺水状况是加重趋势,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将对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缺水和干旱成为粮食主产区生产和增产的制约因素。
3、水资源污染严重。据统计,全国有1200条河流中,有850条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利用污水灌溉农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受到污染。环境和水资源污染降低了我国粮食农产品的质量,污染又加重了水资源短缺,造成生态脆弱,旱涝频发,影响粮食生产的增长,降低了粮食的有效供给能力。
(三)客观因素:贫困、失业及自然灾害频发。
1、退耕还林还草的推进,客观上加剧了粮食需求矛盾。根据林业部门的规划,2006年全国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467公顷,涉及数亿人口。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巨大工程,既缩减了粮食播种面积,又增加了粮食需求供给,许多山区农户所退山坡耕地原是口粮田且无他经济来源,需要以退耕还林补助粮当作口粮,2004年改补现金后,因粮价上涨,所补现金买不够所需的粮食,口粮出现了缺口。有的补助年限已到,但退耕后的经济林、生态林大部分还处于幼苗状态,停止补粮后,将影响退耕农户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西部地区,粮源不足,运粮成本高。还必须考虑退耕后不反弹的成果巩固。
2、贫困和失业人口。全国有332个贫困县,3000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城市还有700多万的失业人口,解决这部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造成这部分人难以脱贫有多种客观因素,有的缺乏生存条件,有的是劳动力丧失,有的是身体残疾造成的社会弱势群体。按照粮食安全的概念,要保证人人有饭吃,这是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1)贫困地区大部分存在粮食库存和储备严重不足。许多贫困县无县级储备。(2)地方政府调控能力薄弱。(3)市场发育不健全。难以满足群众起码的购粮需求。(4)粮价过高,交通不畅,运输困难,费用成本过大。据调查,贫困地区每公斤粮食运输费用比较发达地区在0.2元以上。(5)加工能力薄弱,主要靠有私人小作坊进行加工,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保障粮食安全。
3、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较差,土地贫脊,旱灾、冰灾、雪灾、地震、洪灾时有发生。2007年2月湖南雪灾,涉及17个省区,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和粮食的减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灾严重有四个省市,国家动用中央储备粮30亿斤,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问题。2009年春北方小麦主产区出现大面积旱灾,也给粮食生产带来一定影响。自然灾害的频发,客观上有不可抗拒的原因,但也暴露出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都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
4、种粮比较效益低。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上升,农民种粮成本大幅增加,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特别是主产区一半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劳动力呈现结构性紧缺,粮食生产出现“副业化”趋势。一些地方倡导“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黄姜、烤烟、魔芋、油料、棉花、中药材、桑、果树等经济作物。据农业部门以西部贫困地区统计,2005年水稻、小麦和玉米上涨幅度达17--19%,2006年—2008年仍以6--10%幅度增长,农民每亩种粮实际受益320元—390元。而种植经济作物则受益大都在500—1000元,有的甚至更多。农村劳动力由2002年日平均20元,到2008年40元左右。进城务工和种经济作物相比,种粮效益明显偏低,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促使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
三、建立并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
面对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风险,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粮食安全的特征,建立有效地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一)稳定基本农田,保障生产基地。
耕地是粮源之基,保证足够的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该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采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基本农田保有量不低于15.6亿亩。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对非建设占用耕地的管理,切实遏制耕地过快减少的势头。不断优化耕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布局,加大土地整理复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要继续建设现代化商品粮基地,形成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供水保证率;严格控制河流污染,引导农户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提高使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减少对耕地和水资源的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护和改善粮食产地环境。
(二)健全市场体系,保障有效供给。
发挥粮食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能够高效、灵活、低成本地保证粮食供应。要尽快建立以国家粮食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批发市场为骨干,众多的分布全国城乡的集贸市场为基础,粮食期货流通为先导的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着力解决品种结构性矛盾,区域性粮食供需矛盾,活跃粮食市场,确保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改善落后地区粮食物流通道,改造和建设产销区流入流出大型跨区域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实现物流配送。要规范市场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管理;建立市场信用制度,强化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的行业自我管理和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严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严格产品质量检疫检验制度,严格整治假冒伪劣非法交易行为,严格实行产品无污染包装和标签制,切实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督检查。
(三)完善储备体系,增强宏观调控。
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是国际上通用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中国历朝历代、世界各国政府都有储备。储备制度是国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平抑粮食市场波动、实施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和有效手段。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健全和完善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政府储备和企业商品最低库存以及家庭储粮相结合。中央战略专项储备主要用于确保全国性的粮食明显供不应求、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的需要。地方储备主要用于解决区域性供求失衡、突发性事件的需要和居民口粮应急需求。同时,所有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企业必须承担粮油最低库存义务,保证必要的合理库存。要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尤其是主销区和西部缺粮地区和贫困地区及自然灾害多发区,更应加强和充实中央和地方及企业储备。此外,还应加强大中城市、灾害地区的成品粮油储备,做好粮油市场的应急供应保障,切实增强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
(四)建立政策体系,提高政策保障。
我国的粮食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有全面持久的国家政策支持。一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政策,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提高耕地基础能力和产出能力。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业供水灌溉改造,推进低产农田整治,土地复垦,提高农田利用,建设稳定、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同时,要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投入。二是完善粮食直补和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专项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央对粮油主产省县区的奖励政策,积极扶持种粮大户和专业户发展粮食生产。三是产业化支持政策。要构筑以粮食为中心的产业化加工、储运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对粮油批发市场、仓储设施、物流配送等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提供政策保障。
(五)创新科技体系,提高增产途径。
科学技术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和长期因素。我国的农业科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对调整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改造优化产业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因此,建立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十分重要。当前要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力争粮食单产有大的突破,到2010年全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到每亩325公斤左右,到2020年提高到350公斤左右。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科研攻关,实施新品种选育、粮食丰产等科技工程,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提高生物育种的研发能力和扩繁能力。同时,要建立农业和粮食的良种体系、安全储备体系、精深加工开发转化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等是保障粮食增产、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
(六)发展非粮资源,开辟补粮渠道。
非粮食品是对粮食食物的一种有效补充和供给,也是丰富人们生活,合理调节调剂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食物食品多样化的有效渠道。既减少节约了粮食,又丰富了人们健康生活。一是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调整产品结构,逐步扩大优质高效饲料作物种植,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禽。如发展人工草场、高产饲料草地草场、桔杆养畜、桔杆菌种植等扩大养殖业的饲料来源,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和使用率。二是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我国现有七大支流1200多条河流湖泊,数以万计的水库及池塘,充分利用淡水资源,积极推广生态、健康水产养殖。发展稻田和庭院水产养殖,合理开发低洼盐碱地水产养殖,扩大淡水养殖面积。同时要加强水产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三是促进油料作物生产。在优先保证口粮作物生产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大豆、油菜籽、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提高油料品种和品质。四是大力发展木本粮油产业。合理利用山区高寒地带土地资源,发展木本粮油产量,建设一批名、特、优、新木本粮油基地。如核桃、板栗、油橄榄、魔芋、水稻旱栽等粮油食品品种,增加木本粮油食物食品供给,开辟粮食品种供给渠道。
中石油和许多银行股上市后跌跌不休,从不反弹,谁给股民一个交代?
中国石油A股自从上市以来一直下跌的原因要从6个方面观察:1. 中石油H股在香港上市发行价1块钱,最高价16元。巴菲特一元申购,14元卖出。所有香港的中石油投资者该赚了多少钱?你想一想,这个被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2 .中石油在美国上市所募集的资金还没有给美国投资者分红的钱多,你说,这个被分红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3,。 中国石油每年高价买俄罗斯的原油,那么巨额亏损的这个钱,又如何去挖谁的肉去补这个大窟窿4,中石油的各级大小贪官们贪污的钱从哪里来?还不是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5,中石油上市A股已开始定位就是来化缘的,不是用来投资产生收益的。6,中国石油A股,除了极个别当初中签,当天卖出的有点收益以外,可以说没有人在二级市场上买票赚过钱。因此,买中石油的股民,有两种人,一是有钱又有爱国情怀,就是为国捐款纯粹为国捐款的,另一种人就是天生对投资一窍不通,还想从买中石油A股赚钱的十足大傻。因此,要理解中石油A股必须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而不是从市场角度,否则你永远百思不得其解!
没有人给你一个交代,股市从来不相信眼泪,也不会眷顾亏损的投资者。中石油与银行股下跌是有区别的。中石油主要是定价过高,开盘价16元,当天涨到48元,后来就一路狂跌了。主要是有人把中石油的股价定位太高,早已经透支了其未来的成长性,自从中石油一开盘就有泡沫了,再加上中石油连年亏损,还要国家补贴它,这样的股票别指望会涨。
我有一兄弟叫张雪中,他是做修理复印机生意的,他把平时积蓄都投进中石油,他在中石油股价跌到11-13元区间买的,本来是想,中石油跌破了16元发行价,肯定是炒底的机会了,没想到现在中石油只跌到4.09元了。一句话,这个股票不值 这个价,你一定要买泡沫,亏死了能怪谁呢?
许多银行股上市后跌跌不休,主要还是盘子太大,外面的资金撬动不起来。再加上银行有这么多房贷,杠杆拉得过长,万一房价跌了怎么办?还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企、民企等都欠着银行大量的贷款,市场对银行股的未来是有顾虑的,所以银行股既使破净,都了没有愿意买。
投资股票投资的是一种预期,中石油和银行股价都是缺少未来想象力。
中国最知名的股票之一就是中石油,顶着亚洲最赚钱发公司光环上市,可 是上市以后股价一路最低,成为段子手的天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确实持有中石油股票,有多愁就会有多丑,
中石油上市之际正是基金发动大行情最亢奋之际,中石油一大约16价格发售,最高达到48元左右接着就是一路下跌,跌到了4.2元,不到 历史 高点的十分之一,这样的超级熊股,给市场带来的伤害是无以言说的,
股价之所以暴跌,一方面是当时市场太疯狂,另一方面是中石油盈利能力大跌,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已经是荡然无存,中国石油披露一季报,2020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090.98亿元,同比下降14.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62.30亿元,中石油亏损既有油价下跌的因素,实际上也有央企体制僵化因素。
银行股价不涨与中石油不同,银行一直盈利能力惊人,一季报银行业绩依然增长,但是银行股价下跌与股市不涨异曲同工,那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功能被强化,股市支持实体经济是IPO 和再融资节奏和规模市场投资者不认可,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是LPR下行带来的净息差收窄。
股市也好银行也好支持实体经济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力度掌握问题,股市需要投融资平衡,银行需要维持合理利润增长,可是在没有全面降息下,LPR利率已经下行了几十个基点。
去年8月20日新机制下的LPR报价由央行委托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其中1年期LPR利率为4.25%,5年期LPR利率为4.85%。比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降低了10bp,比五年期打贷款基准利率4.90%降低5bp。最新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算下来一年期LPR利率已经下行了40个基点,5年期利率下行了20个基点,利率下行,等于是银行净息差收窄,银行利润白花花的损失。
自从LPR改革以来,银行股价基本上就是处于单边下跌态势,没有好的表现,随着疫情冲击,LPR利率下行压力增加,银行资产下滑压力加大,银行股价表现更差一点,毕竟未来银行业绩增长有可能是负数。在政策压制下,银行想象空间太少了。
金融与实体经济是相互依赖关系,但是利益如何平衡是一个难题。未来银行股价走势大概率依然维持一直较为疲软的震荡,走牛基础尚不具备。
股票的涨跌,也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需要买的明显多于卖的,那么会上涨,反之亦然。中石油和许多银行股,由于发行的数量太过巨大。所以不容易造成买的明显多于卖的情况。价格也就不太容易强烈的上涨。还有一点,中国股市没有严谨的分红系统。也就是说,股票如果价格不能上涨,股民往往没有其它收益。这造成股民一般不会去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尤其是跌跌不休的股票。这两点,造成此类股票往往不容易上涨。
没有人会给股民交代!能给交代的恰恰只有股民自己。
不怕自揭短处,我2007年进入A股之后买入的第一只股票,就是601857中国石油,均价32.195,之后一直持有到2009年7月,均价14.90卖出,算上期间的分红,大约亏损55%!现在股价更低,只有4.25了!教训非常惨痛!有段时间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
1、相对于很多同龄人,我进入股市时间比较晚,2006-2007年那波牛市,周边很多同事和亲友都在买股票,也有不少人的确赚钱了,正是在周边人的影响之下,2007年国庆节之后开了户,当时我也没有从事行业研究的工作,与上市公司基本上也没有接触,只是大家都说股票能赚钱,所以就开户了,买股,至于买中石油的理由,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媒体上忽悠的那些。
3、2009年的时候,我才真正开始反思,自己在对股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拿了10万块去投资,不仅忽视了券商在对我进行投资者风险教育时候说的话,也没有发自内心的去尊重投资这件事情,如果一件有事情,自己对专业一窍不通还能做好,那除了运气之外任何合理的解释。
4、后来,等我慢慢接触这行业之后,才明白,其实绝大多数风险,都是提前接受过警示的,包括现在有些上市公司导致股价暴跌的,也并非无迹可寻,只是有些人抱着“富贵险中求”的目的,火中取粟,自然是大概率会大败亏输了。
5、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其实慢慢会发现,相较于更加残酷的 社会 现实,股市其实是一个还算公平的地方,在这里越是淡泊、越是稳健的人反而越容易取得投资的成功,而那些不脚踏实地,幻想快速致富的人,大多会称为别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镰刀下的鲜韭菜!
所以,买中石油亏钱,要交代是没有道理的。
为什么要给股民个交代呢?买股票亏钱了,就要找人要有个交代,那你赚钱的时候你把钱分给别人吗?
比如以前有的买房的人,买完房以后房价掉了就不干了,然后就去闹事,要求进行补偿,那么请问当你买房以后房价涨了,你赚了钱,你会分给房地产公司或者分给房产中介吗?
只许自己赚,不许自己赔这种心理很显然是不正常的。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10个字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这是需要股民真正的理解的。
股市的风险无处不在,但是这些风险都需要股民自己来承担。只要上市公司没有弄虚作假,只要上市公司没有做违法的事情,那么无论你买中石油还是买银行股,最终亏钱了,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与上市公司没有关系,与管理层更没有关系。
说到底股民还是缺少风险意识。不少股民没有意识到股市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场所。世界上任何股市都不是一个不赔的地方。
股市能做的,只是能给你提供一个公平交易的环境。最终是亏是赚,是投资者自己来负责的。
说这些话看似有点冷血。但这是个事实。你怪银行股不涨,那么你完全可以去买其他一些股票,因为这个市场并不是所有股票都不上涨。
买中石油亏钱,实际主要是因为你不懂得中石油这个行业已经处于夕阳的行业时期。新能源替代是未来的大趋势。你没有了解行业趋势而亏钱,你能怪谁?只能怪自己不好好学习投资。
我们把亏损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去责怪各种外界因素,那么我们永远在市场上就挣不到钱,因为世上没有救世主,只能自己救自己。
这个交代用的非常有问题。我也是股民,也会为股价下跌,甚至长期不回本而愤慨,但股票投资就是这样,请认赌服输。
股票投资和债务投资不同如果买的是债券,发行公司不能做到还本付息的话,那该公司必须作出交待,债权人甚至可以申请公司破产要求其还钱。
股票投资买的是股权,你买了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人之一了。你自己的东西不涨,要谁给你交待呢?
你可以在股东大会上要求管理层给你交待,但人家拿出业绩报告告诉你银行每年经营都有赚钱,你还说啥呢?
另外,中石油和银行每年都分红,股票投资本来就是要分红的。是你自己选择了要赚差价、要做投机,被套住后还要怪别人,这是什么逻辑。
涨的时候有想过给别人交待吗如果股票上涨,你卖了赚钱后你会想过为你接盘人的感受吗?
既然选择投资股票就要做好长期亏损的准备,一切只能怪你的选股策略有问题。在买股时,你有看过每年几百页的财务报告吗?有没有了解过公司的运营模式、做过行业分析?
如果都没,那就是赌一把而已,赌输了只是运气不好,没人有义务给你交待。
以上答复语言有些过激,但话糙理不糙。
你这个问题简直有些不知所为,跌了,亏钱了就要给你交代?你是没见过那么多业绩,退市的公司让无数股民血本无归,损失惨重,最后也没有得到任何赔付,相比较这些,亏钱在股市中简直算是太正常的事情。
如果你非想要一个交代,那么我觉得只能是你自己。每一个入市的股民都应该知道炒股是有风险的尤其是我们中国的股市,更是长期保持在一赚二平七亏的常态,如果亏钱需要交代,你赚钱是不是也要分点给别人。
至于你说的中石油,从上市以后一直跌跌不休,这只股确实可以说是无数股民的噩梦,当时上市的时候,中石油是中国最赚钱的企业,市场给予了极大的高估,所谓买入中石油吃和不用愁。
然后事实却是让无数人大跌眼镜,难以置信,从上市的最高点到现在的连续新低,跌幅已经高达95%以上,真可谓是上市即为巅峰,估计高点持有中石油股票的人,别说这辈子,下辈子也别想解套了。
A股十年了还继续停留在3000点下方,就是没有流动性的蓝筹拖累指数,就是A股的罪魁祸首!
上证指数确实在过去10年指数点位未涨,而且实际未涨的时间不止10年,达12.75年的时间。这也就是说如果有投资者在12.75年前买入上证指数(如果有这样的产品的话),那么到现在经过12.75年,收益是零,如果这个投资者在2007年的 历史 最高点买进,到现在差不多12年时间,跌幅依然有51.77%,现在的资产不到当时的一半。
由于上证指数编制中都是中石油、中冶、中国建筑等等大权重,编排的都是没有流动性的大蓝筹存在不合理性,我们使用编制合理的沪深300作为观察对象。但是结论没有本质差异。10年虽有收益,但是收益较小还跑不赢银行存款。
所以,小陆 财经 也强烈要求,重新编排A股指数,把拿着跌跌不休没有流动大蓝筹剔除出去,增加点具有成长性的 科技 股,这样才能反应出A股指数对股市的指示作用,否则A股在过30年还继续停留在3000点下方!
供大于求,新股发行常态化造成的恶果。
000720这支股票还会涨吗
我个人认为这支股票暂时不会大涨,因为这个公司中期继续亏损,大智慧上可查到,而且从走势图上看已经出现拐点,以往的业绩来看最高也就10元多一些,所以最多我认为最多只能涨到7-8元左右.除非有大户头加入带动这支股票上涨,但是我想没有人会顶着大风险投资这个股票的.所以我建议还是抛掉选个好股来投资.我推荐600079,000553,002067这几支股票.当然,我的建议只当参考,请谨慎投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