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真实的创业成功案例

2.真维斯的品牌人物

3.真维斯品牌人物的介绍

4.做外贸这些年,亲身感受到的各国客户购特点

关于真实的创业成功案例

新西兰得了几块金牌_新西兰第一桶金价格

 都是有惰性的,不管我们做的是什么工作,有一天会因为工作的枯燥而感觉乏味,有一天也会因为忙忙碌碌的辛苦闯荡却还是一无所成而丧失了信心!下面是我整理的创业成功的励志案例,欢迎大家阅读!

  真实的创业成功案例(一)

 80后辞去五星级酒店甜点师 自主创业开小食店

 五星级酒店甜点师,这样的职业不知道会让多少吃货艳羡,然而80后男孩胡钟琦却毅然放弃了这一时尚光鲜且收入不低的职务,辞职开了一家小食店,从头开始追逐自己的80后创业梦想。

 胡钟琦的小店名叫?麻辣疯胃?,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广黔路工商大学的后门附近,对于经营来说位置并不算太好。4张桌子占据了店内大部分空间,白色的墙面上贴上有不少可爱的猫猫贴纸。尽管位置相对隐蔽,但相对于其他街边小店来讲,?麻辣疯胃?看上去格外干净。

 辞掉光鲜工作自主创业

 他说不想平淡地混时间

 今年29岁的胡钟琦,曾经在重庆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饼房,做那些让人看一眼就馋涎欲滴的精致甜点。今年春节过后,他毅然辞掉做了8年的工作,开始谋划自主创业。

 时尚光鲜收入不低的工作不做,为何要来开这家不起眼的小店不想平淡地混时间,希望生活能有更多的。?话不多的胡钟琦说起辞职原因云淡风轻,就是不安于现状,想要改变。

 既然要改变,索性便打乱一切从头再来,再不做已经打了8年交道的甜点一行。

 创业的资金并不充裕,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胡钟琦才在广黔路这里找到这个小店面。店面虽选好,但由于毫无经验,究竟卖什么成为了他面对的新问题。

 胡钟琦在附近转了几圈,思考了半天,最后决定卖一点油炸的肉串小吃,拉开了自己第一次创业的旅程。

 初次试水遭遇窘境

 收入不够缴水电气费

 ?麻辣疯胃?店内的wifi密码20150509,这是胡钟琦开店的日期。当天,他带着激动的心情迎接自主创业后的第一批客人,可是有些事情往往越期待越失望。开业第一天,他只卖了20多串肉串,收入不过几十块钱。

 ?要是像刚开始那样收入只有几十块,一个月不要说盈利,可能连水电气费用都缴不起,更别提房租。?第一天的生意尽管让胡钟琦大为失望,但他还是很乐观,收拾好店铺准备第二天生意。

 开店一个月左右,生意依然未能好转,每天收入仍旧是几十块,胡钟琦有些着急了。?油炸肉串虽然好吃,但毕竟不是主食,仅能成为附近女生宿舍的女生们的零嘴,并且现在的女生越来越爱美,油炸食品吃多了容易上火长痘,为了容貌,很多女生或许都不会来贪这一口。? 胡钟琦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改变经营的产品。

 很快,到了客流冷清的暑,胡钟琦又在附近转了几大圈。细心的他这次总算发现了商机,?周围没有卖米线的,索性改成了?火锅米线?,生意说不定会有起色。?

 换位思考迎来成功商机

 自己给自己发工资很自豪

 ?初次创业,极有可能会遭遇挫折,但我相信,只要慢慢摸索,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胡钟琦说,哪怕店小,但始终是自己在经营策略上的第一次转变,懂得站在消费心理上进行思考就是好事。

 学校开学后,胡钟琦的?火锅米线?一推出,生意立马就有了起色:店内的4张桌子时常满座,很多时候还有食客在店外排队。

 ?转变算成功,终于不用担心缴不起房租和水电费了!?生意逐渐好了起来,胡钟琦长舒了一口气,每天快快乐乐地一个人忙里忙外。

 ?现在小店一个月可以赚4000多块,虽说比起以前上班时6000多的工资还有一定差距,但这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感觉真的好爽!?胡钟琦说。

真实的创业成功案例(二)

 80后海归把?洋玩意?带回台州 白手起家创立洋行

 现如今,留学在我们身边已经十分常见,80后的王昕炜作为留美归来的学子,他选择了创业,把国外的优质的食品、差异化的理念带回浙江台州。两年多的时间,他的事业已经步入正轨,目前他已拥有自创品牌?王记洋行?,同时合伙办起了?悦世荟?音乐餐厅。

 白手起家创立洋行 把生鲜洋货带回台州

 王昕炜的创业路,是从进口橄榄油开始的。

 ?2013年10月,我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毕业,回国后便在上海自贸区开始了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所属职业是进口食品。?王昕炜透露,在自贸区工作的那段时间,他发现这些生鲜进口食品在台州也有很大需求,并且这块市场还处于空白状态。

 王昕炜说,当时的台州与上海等一线城市有些区别,市场上售卖的进口食品多为预包装食品,缺少进口生鲜,因此具有消费能力的台州人却缺乏购买进口生鲜的渠道。

 在这样的状况下,王昕炜不仅瞄准了进口生鲜食品的市场,创立了自主品牌?王记洋行?,还对这一市场充满了信心。?虽说现在流行网上购物,但生鲜与常规的产品不一样,追求高品质的海鲜、肉制品者,都会倾向于线下购买。?因此,他将市场定位于高端的进口生鲜。

 此时,王昕炜手头上的资金并不宽裕,这些资金也不足以支撑售卖进口高品质生鲜的设备投入。?从何做起?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那时正好有一个从英国留学回国的朋友,互相探讨有个想法,可以从橄榄油入手。?王昕炜说,因为橄榄油比较好储存,同时,吃橄榄油的理念也在上升,便代理了一个国外的橄榄油品牌,开始在台州推广。

 当时正值11月份,临近年关,整个市场对于礼包的需求相对较大。王昕炜就顺应市场需求,涉入做一些礼包销售,例如配合海鲜、肉制品等进口的食材搭配起来。这样的礼包在台州接触的人不多,不少人也觉得很有新意,受到了顾客的青睐。

 ?过年的那段时间,店内销售额整体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提升,整个王记的整体储备和配置也因此增添了60%,完善了销售肉制品的功能。?王昕炜说。如今,王记洋行已经实现了原有的预想,集中在生鲜这一块,有澳大利亚的牛肉和新西兰的羊肉、鳕鱼、阿拉斯加帝王蟹等一些产品。

 ?洋?理念落地台州 合伙创立悦世荟

 在王记洋行不断发展的同时,王昕炜遇到了三位?合伙人?,这也成为了王昕炜事业发展的一大契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3位朋友,一位从事餐饮事业20余年、一位从事红酒销售、一位经营着。?王昕炜说,大家聚在一起就有了一个想法:我们这边有食材、有美酒了、有音乐,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些整合到一起,由从事餐饮的朋友把它规划一下。四人一拍即合,便开始悦世荟的筹备。

 ?我们希望在台州打造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可以吃到高品质的美食,又可以享受到音乐。?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悦世荟的筹备时间着实不短。?首先在装修方面就花了很多心思。?王昕炜说,由于在美国住过几年,对于美式的装修风格十分喜欢,也觉得简单大气才耐看,整个装修基本用简单的钢筋、水泥、红砖,配合稍微温暖一点的灯光,暖光系的风格配上优质的家居,显得十分休闲。

 但这一简单的呈现方式对很多台州的工艺师傅却挺陌生,为了让其更好地领会悦世荟的风格,几个合伙人多次把台州的工艺师傅、铁艺师傅带到上海去学习。?悦世荟的整个架构就是用铁艺焊起来的,我们给出的一些想法经常做出来的效果不如人意,要拆掉重新做。基本上每次涂料、颜色不满意都要重新上一遍。灯具、沙发都是定制的?

 在一次次的精益求精下,2000多平方米的实体空间,预计2个月的装修时间,最后做了3个半月。

 为了给顾客能够一个别致的地方,让食客能够品到好酒,享受到好的食物,获得更好的体验,在提供美酒美食的前提下,悦世荟每天晚上6点到9点都安排有驻唱。?为歌手准备的东西也是比较齐全的,不仅有先进的音响设备,同时在后面放了一个10平方米的液晶屏,进一步把舞台的氛围烘托出来。?

 王昕炜介绍,像外婆家等知名餐饮店都是大厅式的,没有包厢,但鉴于不少台州人的就餐习惯,一些商务宴请等不希望在嘈杂的环境里面就餐,希望能够在私密一点的空间里面,因此,餐厅分为包厢和大厅两种餐位。

 2015年12月24日,悦世荟正式开业。?营业以来每天晚上都要排队的。?王昕炜笑着说。

 尝试开发餐厅周边产品 欲让顾客?把悦带回家?

 ?接下来,我们将打造一个垂直体系的链条,从货源购到直销,同时也会引申出悦世荟的周边产品。?王昕炜介绍。

 ?自己的主业原本就是做贸易,接下来,会把餐厅经营与贸易进一步结合,我们可以引进一些在台州没有的东西,让食客能够感受一些不同;也能够在做好更多菜品的同时给到更优惠的价格,做一个垂直性的体系,从货源购到直销。?

 在悦世荟餐厅内,另有两个独立的空间,一个是作为红酒超市,另一个则是悦世荟超市。顾名思义,红酒超市就是可以自行购买红酒。?如果顾客在吃饭的过程中品到不错的酒,可以直接在红酒超市购买。?同时,隔壁的悦世荟超市也能够满足部分?外带?。比如悦世荟的一些食材做成一个便携式的可外带的,顾客吃完东西,如果感觉这东西不错,就可以在悦世荟超市里面买到,在包装上还会有一些怎么烹饪这个食材等相关温馨提示。不仅是你在当场吃到的牛排、鱼等都生鲜食材可以买到,同时一些腌制的东西,比如酱鸭、菜梗等可以作为零嘴的食材也能带回家。

 ?这就相当于悦世荟餐厅的外延,顾客能够在这些悦世荟的周边产品里把?悦?带回家。?王昕炜说,悦世荟外延项目大概会在今年3月推出,届时,喜欢的食客便能在悦世荟里实现?食材外带?了。

 小餐小聚、商务宴请、企业年会、商城销售悦世荟地把作为餐厅的功能不断放大化。接下来,?悦世荟还将尝试入驻超市,结合贸易、餐饮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做一个迷你版的悦世荟,可能是我们的一个方向,做得好的话会把这个复制出去。?王昕炜说,希望能够在做到差异化的同时,用品质和其他一些延伸体验,把悦世荟的品牌树立起来。同时,他们也将不断创新,让喜欢来的常客每次来都能觉得有些不一样。

  真实的创业成功案例(三)

 洪斯坚:武汉大学澳门文科生大一开店年入百万

 昨天下午,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洪斯坚开着40多万元的奔驰车来到教4楼,上完课后应学院老师要求给同学们分享他这几年在武汉创业故事。

 洪斯坚读中学时就喜欢书法和古诗词的创作,也爱钻研易经术数以及道教佛教的经书,高三下半年他已经提前保送武大,他把收藏的易经、佛教等古籍复印挂网上卖,每张几块钱的成本卖几百元,半年竟赚了3万元。带着澳门特区颁发的2.4万元奖学金以及以往积蓄共7万元来武大上学。

 大一下学期,洪斯坚瞄准大学生聚会市场,为了开间聚会吧店子,他几乎把带来的钱全投进去。店子于2013年5月开起来,但只有1个月的旺季,赚的两万元很快在接下来的暑期中亏完,其间还遇到同行捣鬼。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下来,这一年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5万元。

 他决定把自己的兴趣做成大产业,创造带有道教等传统文化色彩的珠宝产品。因为缺乏经验,初期吃了几次玻璃代替水晶、正式货品不如样品的闷亏。后来,他将合同漏洞一个个堵住,团队壮大起来,开了全球首家信仰文化藏品网店,从开始的月入几百元,到最后月入几万甚至十几万元。

 揣着自己挣的钱上学

 ?真像是里走出来的,好帅啊!?昨日下午4时许,当洪斯坚走上讲台,底下不少学生窃窃私语。没多久,他们就发现,仅用?帅?来赞美这名学长,实在是太浅薄了。

 洪斯坚今年23岁,就读于武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澳门读高三时,他因成绩拔尖被保送到武汉大学。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当时收藏有一些道教、佛教相关的手抄古籍资料。想到上大学要花不少钱,他利用课余时间,将这些古籍进行复印,在网上销售。?当时复印一本古籍的成本不过几块钱,但是愿意花几百元跟我买资料的人却非常多。?半年下来,他就赚了3万多元。

 高三毕业时,他获得了澳门颁发的约2万元人民币奖学金。?加上我赚的钱,以及以前存的零花钱,总共有7万元左右。?2012年9月,他就揣着这7万来了武大。

 开小店遭遇同行骚扰

 看到同学聚会的商机,2013年5月,洪斯坚在学校附近开了家?xx聚会吧?。?当时快要放暑了,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旺季,这个月我赚了2万元左右。?从6月中旬到9月,学生忙考试、又放暑,基本没有生意,每个月亏六七千元,把赚的钱又赔了进去。

 最糟糕的是,他们还遇到了同行的恶性竞争。?经常到半夜12点,就有小混混来敲门,把店员都吓坏了。?洪斯坚说,后来他报警,才查出来是同一栋楼里的同行干的。

 ?当时有朋友劝我不要做了。?执着的他并没有放弃,动员朋友帮忙发传单,还在各大贴吧发广告,生意渐渐有了好转。一年后,他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15万元,并在光谷新开了一家分店。

 大二下学期,洪斯坚创办了网店。他自豪地说,通过以前长时间阅读和收集的道教书籍《道藏》,他和团队成员设计了一系列用道教符篆做成的珠宝产品,请厂家制作,然后在网店销售。现在年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

 洪斯坚说,几家店加在一起,他今年的纯收入有百余万元。

 文科生一样能创好业

 对于想创业的学生,洪斯坚出了个点子:去樱花节练手。他说,去年的樱花节,他跟朋友在现场卖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手镯,由于备货不及时,10天下来只销售了12400元。今年他吸取教训,做到了25000元的销售额。?樱花节的时候人流量大,大家可以摆摊,试试自己营销方法如何。?

 一些同学感到困惑,学文科的不如学理工科的创业有优势,?因为没技术。?但在洪斯坚看来,?不管学的是什么,用心去学习,在日后一定有用,文科生一样能创好业。?

 ?我很木讷,从小到大一直觉得自己口才不好。创业后我发现,生意场上,并不是要口才好才行,而是要有好的品质,要给人感觉靠谱,别人才会信任你。?他这样告诉学弟学妹。

 该校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怀民介绍,洪斯坚还被一位投资人相中,拥有了一家公司30%的股份。

真维斯的品牌人物

带领旭日集团不断转型

上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蓬勃发展,成百上千家制衣厂散布在港岛各地。外贸公司获得欧美国家的服装配额订单后,再转手交给这些制衣厂加工生产。

杨勋和哥哥杨钊新成立的旭日制衣厂,就以此为生。年底时眼看没活干了,再拖下去工厂就要倒闭。两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听谁手里还有干不完或者干不了的活。这一天,一个朋友对杨钊说:“有一个200打的牛仔裤,你能不能干?”杨钊眼睛一亮,急忙应承下来对方拿来样板,杨钊几乎傻了眼。这是什么裤子?从没见到过。在牛仔布上打出4英寸见方的一个一个的格子。虽然难看得要命,但美国人就要这个。关键是,谁也不知道这活该怎么做,从美国拿了样过来,也没人敢接。杨钊心一横:“难是难了点,但是我们做!”

事实上,技术的难题很快就攻克了,他们研发了一种小模具将格子固定住。

负责生产的杨勋全力以赴,总算熬过了第一个月,200打的任务虽然没有完成,但他们终于可以接下所有的单。第一年最终生产了十多万打,工人从1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厂房面积由600平方米扩大到1万平方米。

杨氏兄弟一战定乾坤。第一桶金赚得盆满钵满。

19年,改革开放闸门大开。很快,旭日集团实现了第二次转型,由生产商转变为国际贸易商。这时两兄弟明确分工,董事长杨钊主抓市场,副董事长杨勋主抓生产。

进入房地产业

到1981年,香港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使每年银行的存款都保持了4倍以上的增速,财富的积累,使房地产市场需求极其旺盛,整个香港就像人声鼎沸的大卖场,招标、评估、竞投、拍卖,土地交易炙手可热。但随之而来的世界经济萧条和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突然令港人出现信心危机,1982年楼价暴跌60%,1983年全面崩溃。此时两兄弟将大片的厂房低价买下,自己用不完,就租给他人。

到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香港的未来方向明确了,房地产市场重又复苏,第二年即呈现上涨势头。两兄弟见势,立即出手,于1986年斥资2.08亿港币,买下了香港中心区域尖沙咀新钢行40%的楼盘。杨钊说:“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香港,一定会使1981年的高价行情再次出现。”

果然,此后连续15年,香港房价年均增长20%。1990年价格涨到1981年的一倍以上,该年香港银行的存款是10年的82倍!房价狂升不已。兄弟俩将尖沙咀的楼盘果断出手,卖了14亿港币。10年时间,赚了7倍!

19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席卷而来,香港楼价再次一泄千里。杨氏兄弟手里已经握得发烫的现金终于在这一波楼市的低谷期,又有了出路。1998年,两兄弟斥资12.4亿港币买下尖沙咀旁的北京道一号,然后花7亿元建成了香港新的标志性建筑。“它已经成为尖沙咀的地标了。我们总共投了不到20亿元,估价,已经超过40亿元!”翻了一倍的数字,已经庞大到令杨勋没了感觉。此时旭日集团已在香港上市,实现了第三次转型,进入资金密集型行业。

真维斯来到中国

旭日已成为庞大的资金运作机器。上世纪90年代初,杨氏兄弟兵分两路,一路是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和金融战车隆隆开进,由杨钊率领;另一路是人力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以及正准备在全国攻城略地的服装零售业,由杨勋率领。

1990年,旭日收购了澳大利亚休闲服饰品牌JeansWest,成立了旭日集团下属的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杨勋出任董事长。杨勋指挥JeansWest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展了200多家专卖店,成为当地第二大服装品牌之后,1993年,进入中国内地。

1993年5月,内地第一家专卖店在上海南京东路开业。

到90年代中期,真维斯专卖店已经开到了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等整个长江流域,以及华北的各个一二级城市,直营店达到500多家(真维斯80%为直营店,这样利于长久经营)。

旭日集团由此实现了第四次转型。

调整定位

1996年秋,真维斯突然跌入低谷。旺季报表显示,大多数店基本卖不动货,顾客群也不能再发展了,当初快速开店掩盖的种种问题也暴露出来,人心焕散,效率降低。用了两年时间,从小到大修正了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尝试了所有方向之后,都没能扭转局势。看来,该调整定位了。1998年底,杨勋对真维斯进行大手术,将“引导潮流”的战略定位改为“紧跟潮流”,并把价格下调为中档,全面迎合70%至75%的中档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甚至将T恤降到了最低30元。然后专卖店延伸到全国各个二市场,特别是受中心城市消费潮流影响的周边卫星城市。这一调整,真维斯第二年就缓过气来,实现了连年增长。

2005年,真维斯连锁专卖店做到了1100家,营收超过20亿元。杨勋说,真维斯不求速度只求稳健,只要与国家GDP增速挂起钩来,增速每年高出GDP3至5个百分点即可。这样,真维斯的扩张就不盲目,而是永远与国人的消费能力保持一致。

真维斯品牌人物的介绍

带领旭日集团不断转型 上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蓬勃发展,成百上千家制衣厂散布在港岛各地。外贸公司获得欧美国家的服装配额订单后,再转手交给这些制衣厂加工生产。 杨勋和哥哥杨钊新成立的旭日制衣厂,就以此为生。年底时眼看没活干了,再拖下去工厂就要倒闭。两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听谁手里还有干不完或者干不了的活。这一天,一个朋友对杨钊说:“有一个200打的牛仔裤,你能不能干?”杨钊眼睛一亮,急忙应承下来对方拿来样板,杨钊几乎傻了眼。这是什么裤子?从没见到过。在牛仔布上打出4英寸见方的一个一个的格子。虽然难看得要命,但美国人就要这个。关键是,谁也不知道这活该怎么做,从美国拿了样过来,也没人敢接。杨钊心一横:“难是难了点,但是我们做!” 事实上,技术的难题很快就攻克了,他们研发了一种小模具将格子固定住。 负责生产的杨勋全力以赴,总算熬过了第一个月,200打的任务虽然没有完成,但他们终于可以接下所有的单。第一年最终生产了十多万打,工人从1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厂房面积由600平方米扩大到1万平方米。 杨氏兄弟一战定乾坤。第一桶金赚得盆满钵满。 19年,改革开放闸门大开。很快,旭日集团实现了第二次转型,由生产商转变为国际贸易商。这时两兄弟明确分工,董事长杨钊主抓市场,副董事长杨勋主抓生产。 进入房地产业 到1981年,香港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使每年银行的存款都保持了4倍以上的增速,财富的积累,使房地产市场需求极其旺盛,整个香港就像人声鼎沸的大卖场,招标、评估、竞投、拍卖,土地交易炙手可热。但随之而来的世界经济萧条和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突然令港人出现信心危机,1982年楼价暴跌60%,1983年全面崩溃。此时两兄弟将大片的厂房低价买下,自己用不完,就租给他人。 到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香港的未来方向明确了,房地产市场重又复苏,第二年即呈现上涨势头。两兄弟见势,立即出手,于1986年斥资2.08亿港币,买下了香港中心区域尖沙咀新钢行40%的楼盘。杨钊说:“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香港,一定会使1981年的高价行情再次出现。” 果然,此后连续15年,香港房价年均增长20%。1990年价格涨到1981年的一倍以上,该年香港银行的存款是10年的82倍!房价狂升不已。兄弟俩将尖沙咀的楼盘果断出手,卖了14亿港币。10年时间,赚了7倍! 19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席卷而来,香港楼价再次一泄千里。杨氏兄弟手里已经握得发烫的现金终于在这一波楼市的低谷期,又有了出路。1998年,两兄弟斥资12.4亿港币买下尖沙咀旁的北京道一号,然后花7亿元建成了香港新的标志性建筑。“它已经成为尖沙咀的地标了。我们总共投了不到20亿元,估价,已经超过40亿元!”翻了一倍的数字,已经庞大到令杨勋没了感觉。此时旭日集团已在香港上市,实现了第三次转型,进入资金密集型行业。 真维斯来到中国 旭日已成为庞大的资金运作机器。上世纪90年代初,杨氏兄弟兵分两路,一路是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和金融战车隆隆开进,由杨钊率领;另一路是人力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以及正准备在全国攻城略地的服装零售业,由杨勋率领。 1990年,旭日收购了澳大利亚休闲服饰品牌JeansWest,成立了旭日集团下属的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杨勋出任董事长。杨勋指挥JeansWest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展了200多家专卖店,成为当地第二大服装品牌之后,1993年,进入中国内地。 1993年5月,内地第一家专卖店在上海南京东路开业。 到90年代中期,真维斯专卖店已经开到了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等整个长江流域,以及华北的各个一二级城市,直营店达到500多家(真维斯80%为直营店,这样利于长久经营)。 旭日集团由此实现了第四次转型。 调整定位 1996年秋,真维斯突然跌入低谷。旺季报表显示,大多数店基本卖不动货,顾客群也不能再发展了,当初快速开店掩盖的种种问题也暴露出来,人心焕散,效率降低。用了两年时间,从小到大修正了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尝试了所有方向之后,都没能扭转局势。看来,该调整定位了。1998年底,杨勋对真维斯进行大手术,将“引导潮流”的战略定位改为“紧跟潮流”,并把价格下调为中档,全面迎合70%至75%的中档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甚至将T恤降到了最低30元。然后专卖店延伸到全国各个二市场,特别是受中心城市消费潮流影响的周边卫星城市。这一调整,真维斯第二年就缓过气来,实现了连年增长。 2005年,真维斯连锁专卖店做到了1100家,营收超过20亿元。杨勋说,真维斯不求速度只求稳健,只要与国家GDP增速挂起钩来,增速每年高出GDP3至5个百分点即可。这样,真维斯的扩张就不盲目,而是永远与国人的消费能力保持一致。

做外贸这些年,亲身感受到的各国客户购特点

做外贸9年了,做过多种类型的产品,也接触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每个客户的特点都不同,总的来说,有一些统一的地区特色。根据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一下各个地区客户的购特点。

其实, 这些统一的特点不适用于单一的客户,在我们遇到客户时,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所以,文章观点只是个人体验所得,不具备科学依据,仅供参考,不要完全套用。

前面有文章总结过了部分国家:印度及周边、中东、非洲、部分发达国家。有需要查看的可以点击链接:

外贸人,与这些国家的客户做外贸,你需要知道的购特点

这篇继续总结其他国家。

上次提到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我将之归为一类。其他国家我喜欢归为另一类东南亚国家,因为合作诚意上来讲,其他国家稍多一些。

接触最多的是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缅甸,我最喜欢和越南客户合作。这几个国家的客户接触的比较多,其他国家的偏少。

感觉有如下特点:

1. 规模不大:

即使自认为规模很大,其实大部分客户购量仍然有限,毕竟资金有限、市场有限、发展有限。

2. 质量要求一般:

这点很好理解,也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层次原因,他们的质量要求并不会很高。有时候为了节省成本,会要求次级品,只要能满足使用就可以了。即使他们不断强调质量,实际上仍然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层次。

3. 诚意足:

和印度等多家不同,他们喜欢和中国人合作,中国就是他们的最大来源。所以,在合作诚意上就真诚了许多,尤其在先后接待完印度客户和越南客户后,会有非常明显的感觉,一个油腔滑调,满嘴的合作与价格;一个话少、笑得真诚,说一就是一的感觉。

这类国家的客户,报价时取低价策略。不提供次级品,但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比如装饰板,一些让表面更漂亮、边缘更漂亮的加工流程,经过沟通后都去掉了,产品本身质量不受影响,但是去掉了虚无的成本,节省开支。

主要是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无论做哪种产品,这个市场基本都是最先开发的市场,也是我比较喜欢进攻的市场之一。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喜欢这个市场:

在我看来,这两个国家的客户:不像美国那样,有很多变态的高要求,且对中国有些目中无人;不像穷国家那样,各种小成本斤斤计较,属于中庸的类型。

比起美国等比较典型的发达国家市场,澳洲和新西兰的客户并不很排斥中国的供应商,应该说很多还是非常欢迎中国工厂的。而且毕竟距离没那么遥远,很多澳大利亚客户喜欢来中国寻找单一合作的加工厂,指定为自己加工,还喜欢来中国建厂。所以,可以从这点看到他们对中国工厂的欢迎。

还有两个特点是:

1. 质量要求比较硬性,尤其对稳定性、特定认证的要求高:

对质量要求虽然高,但是基本能满足,而且要求属于复杂、但很合理的范围。客户要求合格的产品,而不是超优质的产品。当然,除非你的工厂生产的是低端品。

举个例子,他们国家对某产品的要求标准是X级防火、环保、无化学挥发,那么澳大利亚客户会按照这些标准购,只要满足了标准要求,就会考虑。但是,如果满足不了,则会没有转圜余地,他们不会接受不合格产品。

他们要求产品质量稳定,不要合作了之后就降低质量,这在他们看来很没有信誉。

对认证的要求有时候比较偏执,这也是国家特点决定。他们国家对认证有硬性的要求,很多时候必须拥有认证,才可以销售。所以,我做了这么多年澳大利亚市场,总是遇到客户要求做认证,配合客户做过好几次认证了。

这样的要求有利有弊,弊端在于有时候客户会直接放弃,寻找有认证的工厂;利处在于,一旦认证达到,客户会非常认同你,只要你别降低质量,他们会慢慢将订单转移给你。

2. 价格接受度比较高

不是最高的,但也绝对不低。接触过的澳洲和新西兰客户,好多都是直接给我理想价格区间(前提是已经比较认可质量),然后让我决定是否可以满足。 这时候其实是挣钱的好时机。他们的目标价格并不低,很多甚至可以有很好的利润空间。

所以,给他们报价时,利润空间可以偏高一些,而且谈判时可以主动问他们目标价格区间。

这是我最喜欢的另一个市场。

南美市场这些年是新兴市场,尤其近10年。10年前,南美市场给人的感觉是:闭塞、进出口复杂、支持力度小、客户难找、语言不通......etc。

但是最近几年,我反而更喜欢将之作为首选。我的几个大型客户,就是南美的,真的是:量大、事少,超优质的。

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等,这几个是我最喜欢先进攻的国家。

我感觉,他们有如下几个特点:

1. 事少:

也就是奇葩要求很少,不怎么斤斤计较。只要你的产品合格,那么付钱、生产。单据上可能有点复杂,有时候要求比较细致,因为有的产品清关比较麻烦一点,但是熟悉了也就没什么了。

很有意思的是,我最先合作的两个巴西客户,恰巧都是规模很大,但事情很少的。他们两人有个非常好的统一特点:经常一声不吭地把钱付了,等我收到款才告诉我,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我给做合同,他自己计算好了,把钱付了,再通知我补合同。超级赞的!

没有成交之后再增加各种要求,也没有故意为难你,反而比较依赖你。 你能办理的都让你办理,你能帮忙购,那就都找你购,只要价格满意就行了,管你是不是生产商呢。

当然,非常有可能是我和我的同事比较,碰到的都是好人吧。

2. 购稳定

因为他们比较新来供应商,往往选定了之后,不会轻易换掉,所以购比较稳定。

接触的这些客户中,我感觉南美的客户比较稳定,欧洲、大洋洲都很难稳定,因为他们附加的要求太多,标准也总是在增加。

和上个特点相呼应,南美的客户选定固定合作的供应商后,比较信赖供应商,这也是购稳定的一个原因。

所以,南美市场一旦遇到优质客户,我会尽力抓住。

3. 市场紧凑

还有个很好的特点,南美市场比较紧凑,拿下一个大客户,往往代表着你的产品能够占据大部分南美市场。

因为他们市场整体比较统一,一个国家的畅销品也适合推广到周边市场,所以基本上大、中规模的客户,都会出口到周边国家,甚至主攻周边国家,尤其是像巴西、智利这些和中国进出口来往很多的国家。即使小规模的客户,也会涉及到周边国家的市场。

所以,别看南美地区国家小,市场又是新兴的,却不乏大客户,也不乏想做代理的大客户。 一旦成交大客户,是个占据南美市场的大好时机。 往往一个客户,就可以为你打开南美市场,这是其他地区的客户达不到的效果,南美独一无二的特色。

其实在我看来,欧洲地区的每个国家都具备单独的特点,没法统一成为欧洲地区,接触过很多,这种感觉最强烈。尽管欧洲地区都有钱,但是给我的印象并不是最好的。

总结以下几点:

1,排斥和优越感:

因为国际地位高,欧洲客户给我们的感觉是高高在上,总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工厂的。几个我喜欢的市场:荷兰、波兰、法国、土耳其(我喜欢将他们归到欧洲地区)、英国、奥地利、比利时。差不多这些国家是被我归为一类的,没有那么的排斥国内工厂,也不是特别挑刺。意大利、德国等被我单独列出,属于次要地位。

尽管意大利客户比较多,也比较喜欢从中国进口,但是客户的性格本人不太喜欢。。。很无理取闹?那没办法,感觉这东西是没法控制的。 不喜欢他们的傲慢、磨叽、事多单子小、很难信任人。 德国客户更不用说了,他们精湛的制造技艺,让他们对其他国家都不太看得上眼,所以更不用说made in China了,要求太烦人了,实在严谨得很。

2,不大气:

虽然他们有钱,却不是最大方的。要免费样品,且不付运费,让国内的一些工厂给惯坏了。

到目前为止,不止一个欧洲客户趾高气昂地和我说:

言外之意,他给我个机会,花钱给他寄样品,我应该感激涕零喽?

样品运费自付,这是国际通则,起码的生意往来规则,不是代表着你是欧洲人就可以傲慢地要求我们求着你合作。我们不是在begging for cooperation,而是looking for cooperation。

3,悠闲自在:

还有一个特点:慢,或者可以称为悠闲。这是他们的工作模式,和美国的悠闲不同, 他们是连工作也很悠闲,感觉不到他们的紧迫和焦急, 回复邮件慢、处理事情慢,慢悠悠地、悠闲自在地工作。这应该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去过欧洲 旅游 的应该都能深刻感觉到他们享受生活的那种惬意,在街头文化中的感觉更深刻。所以我在想,这种惬意也融入到了工作中。

So,总而言之,南美市场是真爱,欧洲市场是备选。

先说美国:

我刚入行的前两年,就是专做美国市场。后来的几年,美国市场也是主要市场之一。

比起欧洲的傲慢和深深的优越感,美国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有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绝对排斥中国的产品,坚决杜绝;一部分人,绝对欢迎中国的产品,因为成本低

所以我在开发美国客户时,遇到第一类客户,慢慢地学会了“惹不起,但我躲得起”,没希望的就不招惹,别浪费太多精力。一根筋没那么容易扭转。

第二类客户,往往是尝到过好处的,知道从中国进口获得的利润空间。他们有这么几个特点:

1,购量大,要求复杂。

他们的购规模比较大,要求也蛮高的,找到理想的供应商之后,就会开始按照自己的有标准,来“培训供应商”。一些大客户,喜欢让咱们不断打样、确认样品、测试,达标之后,给予一部分试订单,慢慢增加订单量。

有时候,需要很久再能将他的订单量拿下大概,全部拿到是不太可能的,他们一定会将鸡蛋放在好几个篮子里。

不过大客户的“一篮子鸡蛋”也够你吃很久的。

2,工作认真,紧迫,专业:

虽然他们的工作时间很规律,非工作日一定会好好享受,但是工作起来也会很努力,很认真,很严谨。他们急于尽早抓住自己的市场,所以在产品沟通上,绝对没有欧洲人的那种悠闲惬意。

他们会提出很多很多问题、要求、标准,这也就导致另一个特点: 越专业的工厂,越能吸引住他们。越专业的业务员,越能引起他们谈下去的兴趣。

不知你们遇见的美国客户如何,我遇见的基本都是比较专业的客户,问出来的问题也很专业,往往需要请教技术人员。

有一次遇到一个特别专业的客户,和我们的工程师聊对口了,两个多小时,我翻译得口干舌燥,一口水也没顾上喝,客户最后非常激动地感慨终于遇到对手了。回去后就开始各种繁琐的打样、测试、标准确认,然后慢慢确认订单、扩展订单量。典型的美国客户作风。

3,再说说加拿大和墨西哥:

比起美国,他们两个国家的客户容易对付一些。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几个加拿大的大客户,反而往往遇见的都是些小客户,不乏一些新公司,以及大品牌的下游客户。

所以,开发加拿大客户时,寻找下游客户,这也是我的一个主要思路之一。

尽管我说了很多,侃侃而谈了这么多各国特点,但是每个客户我都是单一对待、单一分析的,不会用这些条条框框将他们限定。

做外贸的一个大忌就是让条条框框限定了自己的思路。 外贸一定要灵活变通,没有固定的开发思路,没有固定的的回复思路,不能背诵下来哪种客户用哪种思路开发,哪里的客户就固定有哪些特点。讲思路打开了,客户源才会丰富多彩,成交率才能提升。

最后,预祝想做外贸的你,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你的外贸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