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涨价幅度_油价涨跌的极限是多少点
1.国际油价还会再跌吗
2.美国石油产业的油价影响
3.成品油价迎年内第七跌一箱油将少花十一块五,这将给相关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国际油价还会再跌吗
国际油价不会再跌因为:多家机构分析认为,中长期而言,国际原油依然呈现供应弹性缺乏的状态,未来一段时间内油价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首先,尽管欧佩克+宣布增产,但因其主要成员沙特与阿联酋产能已接近极限,多方对其增产能力持怀疑态度。
其次,当前美国页岩油出现供应链瓶颈,限制美国原油投产能力,各油品供应端边际增量有限或推动各类油品价格超预期上涨。
再次,当前地缘局势下,俄罗斯石油不确定性加剧。目前,七国集团已同意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进口设置价格上限,正在研究敲定一个复杂的机制来限制俄罗斯石油的价格,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或将进一步推高油价。
原油价格何去何从:
随着美国页岩油供应的不断恢复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原油的供需双方都在不断的向上修复,很难说原油价格究竟会在哪个价位达到平衡点。
不过现在介入原油市场的时机可能并不好,伊朗谈判的进展、欧佩克是否会停止增产的计划、以及疫情到底会被如何评估,都会对原油价格产生立竿见影的强劲影响,而这几个因素暂时都很难被准确预估,这时入场无异于。
不过在一切消息逐步明朗之后,我们也许可能发现原油还是按照正常的供需逻辑波动,而过高的价格与过低的价格预期都会被最终修复。
美国石油产业的油价影响
(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高位震荡)
2003年以来,尤其是今年8月以来的油价大幅快速上涨使国际石油市场再次陷入恐慌之中。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割的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在短短数周内先后突破每桶40美元和45美元心理防线,并直逼50美元大关。最终于8月20日在冲高至49.40美元后才有所回落。与年初相比油价上涨了约50%。
业界人士对油价不断上涨的原因看法较为一致,主要是1、相对于其他商品,石油的垄断性仍较强。为维护售价,石油输出国组织近年来一直采取限产保价的销售战略,只是供应减少。2、国际市场需求呈缓慢增长态势,新兴化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国的石油进口需求大幅上升。3、地缘势动荡,伊拉克国内势力扬言炸毁石油生产设施,外国公司作为人质,进行恐怖活动。委内瑞拉国内大选引发政治动荡影响其石油产量和出口,俄罗斯由科斯石油公司偷漏税案久拖不决等事件引发市场恐慌心理。4、石油期货市场上投机交易活动加剧,交易商一遇风吹草动,便乘机大炒一把,对油价的涨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5、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生产能力几近极限,调节石油供应的能力下降。
至于本次油价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于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从7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次石油危机看,每次危机过后总是伴随着高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到来。如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在1973-1975年间出现严重衰退,1979年因两伊战争触发的石油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1981年至1982年的衰退,海湾战争引发的油价冲击则使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陷入1990-1991年的相对温和的经济衰退。因此有经济学家认为,本次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势必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以美国为例,2004年其第一季度GDP增幅为4.5%,第二季度则降至3%。受油价冲击影响,不少美经济学家纷纷调低下半年的经济增幅预测,认为高油价将影响消费者开支,投资缩减,国民实际收入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外贸逆差扩大,并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更有甚者认为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滞胀,或在2005年重新陷入经济衰退。但也有一些机构,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则乐观地认为此次油价冲击对美国经济影响力有限,更不会导致新的经济危机出现,理由是,从宏观层面看,国际油市供求关系未出现根本性变化,石油供应量是充足的,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并未明显增加,而且有相当大的石油库存作为后盾,更为主要的是对油价上涨的承受力较以往大为增强,因此在短期内足以应付国际石油市场出现的价格波动。一俟投机活动平息,石油市场即会恢复原有的格局。
石油属于战略性稀缺资源,尽管长期以来主要石油进口国厉行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但石油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无法被有效替代。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等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必将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动荡,特别是中东等主要产油国家内恐怖活动此起彼伏,将始终是国际石油市场供应链中的不稳定环节。因此从较长期间看,油价将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引发的需求增加而不断上涨。不排除受临时性因素影响和投机炒作而出现的短期内油价大幅攀升的可能性。从美国看,由于它在经历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后及时调整宏观能源政策,注重能源构成多样化,加大对天然气资源和核能及其他替代能源的开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注重节能,进口渠道多元化,再加上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因此整体而言抵御能源短缺危机的应变能力较过去大为增强,短期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力也相对较小。因此虽然本次油价冲击肯定会影响其2004年下半年的经济增幅,但估计尚不至于对其经济活动构成逆转性影响,至于具体影响程度将有待进一步密切关注。
成品油价迎年内第七跌一箱油将少花十一块五,这将给相关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首先油价的下调对购车市场的影响依然不大
今年国家发布了600亿的购置税减征政策
在加上给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实行,在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 不超
过30万元、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和不超过9个座位的乘用车实行
新能源 汽车延长购置税补贴政策,这些政策全面刺激了汽车市场
这些刺激政策比单纯的一次次油价单方涨,在快到民众忍耐极限的时候,突然来一个消息降几毛更
能刺激购买燃油车的欲望。?
而且从今年实施了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效果来看销量明显回升还超过了过去几年同期的销售水平 由于病毒的封控的影响,各地的购车需求被压制
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被打击,纷纷不敢消费,今年前八个月居民新增银行存款接近11万亿,
直接创造了历史的新高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财富的80%都在房产和车上面。
首套房利率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出现明显的恢复
购车欲望下降和购房需求的下降,这直接导致了拉动了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消费被直接压制。
一、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
而且今年是排队还房贷,以前的观念是能贷多久就贷多久,绝不提前还贷款
今年不同了经济增长的引擎在减弱,20年的病毒加速了我们国家经济周期的进程,特别是今年上海病毒之后。
各行各业只有靠内卷和内耗,才能熬下来,什么各种996变成007,各种加班打持久战的情况将不断
愈演愈烈。
今年的各地病毒更是在火上浇油,直接是加速了我们这一波康波周期的进程国家意识到问题,从开始迅速的释放减税政策刺激购车
刺激汽车和房地产消费是最快和最直接作用到普通人上的消费激素
从刺激效果来看成功比较明显 直接刺激了刚需购车的欲望。
二、但从目前短期内来看汽车油价的依然还存在波动
国际的油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俄乌冲突和各种突发性事件影响
想回到的六元或者七元时代,依然很难
特别是20年病毒初期油价直接跌破6元时代的日子,可能短时期之内一去不复返了
其次油价下降对其它产业的影响
油价下降导致航空海运物流、塑料化纤沥青、橡胶、农药、化肥各行各业成本会下降
连锁反应影响我们穿的衣服、戴着的口罩、蔬菜都有可能因为运输费用影响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
但由于油价的波动性和市场反馈的滞后性。
三、对其它的产业的影响不会太大
市场价格易涨不易跌
暂时还是会维持有种机械结构棘轮,只能单向调节。
有种轴承叫单向轴承的情况
从最近的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人民币破七。
我们可能需要做好一场寒冬将至的准备,降低预期可能会好受一些
在这次美元为了降低自己国内的通胀问题,美元强势出击,全球资本在向美国回流。
就连日元都创出了98年以来的新低,韩元创出了09年以来的新低,欧元汇率更是一样跌破。
当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发生悲观和信心不足时,我很难想象汽车对普通人来说,做为一个大宗消费品
人们还有多少的钱愿意花在这上面,当然刚性购车需求除外
现在是人们有钱,都去存银行,不敢去消费,明知把钱存在银行会被通胀掉
可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哪怕会通胀掉,至少心理上是安全的。
对未来不确定的预期的时候,消费和投资的欲望都会不断下降
油价的下降对经济的影响依然很弱小。
最后一个建议:在经济通胀期,特别是美元强势回流阶段,不要去购买已经涨得很高的资产。?
四、咱们汽车领域很多都是营销功底做得还不耐,什么吹嘘的这年头谁还当车时什么出行工具,各种吹
彩电冰箱大沙发的可以直接跳过了。毫无价值和科技属性含量,在资本退潮期,最先被市场做淘汰
18年的淘汰了一波国产燃油车,比如陆风和众泰这些毫无技术含量的皮尺部车企
新一轮的淘汰从新能源汽车开始
在一众创业者和资金砸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时候,新的一轮洗牌即将开始
拥有技术实力研发和技术储备的强企业将更加强大,弱技术的企业直接被出局
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一个蓝海市场到红海市场的阶段
今年的病毒严峻挑战,直接加剧了这个趋势的到来。
五、这年头最怕一些造车新势力,突然来个停产和打折优惠,什么之前刚买的老客户啥,都是天边的浮
云。
汽车做为出行工具和房子拿来住一个道理。当然汽车智能化和科技化这是大势所趋,汽车作为出行
工具最基础的是安全性,之后才是各种豪华的配置和奢侈的空间啥啊。
如果是普通人买第一台车最好还是买成熟技术的燃油车和主流销量的超级混动技术的混动车
家里有矿的,想买新能源汽车玩玩儿的,尝下鲜的可以购买
毕竟我们需要你们的辛苦付出,才能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产业链完善和实现质的飞跃
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新能源,才能减少燃油的使用,供需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
低价的5块油价才能早日回来,油价才能真正的下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