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国际油价_95汽油价格历史
1.国际油价现值和原油期货价值是一回事儿么?
2.总统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全文是什么?
3.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最好能分析现状,原因,对策和预期。谢谢
4.油价上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企业)请知道的给解答一下吧
5.期货中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都与那些主要的因素有关?
6.阿尔及利亚的经济
国际油价现值和原油期货价值是一回事儿么?
让我们先了解原油市场
布伦特原油与WTI之间的定价差异
马克·里奇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之一,他曾将石油称为流经世界血管的血液。原油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能源。原油价格除了是交易最活跃的商品之一外,对地缘政治和天气事件也极为敏感。
事实上,世界原油市场都是投资者对供求的预期,油价波动很大,受消费者和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很大。因此,像新型冠状病毒日益严重的威胁这样的全球性事件可能会在整个市场上引发冲击波。
国际能源署(iea)在2020年4月的报告中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下降到1995年的水平,这都是由于COVID-19的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称,已有100多个国家报告了经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病例,病毒传播程度的不确定性震撼了金融市场,并在整个经济中造成连锁反应。
最受欢迎的两种原油
在物理石油方面,有不同的等级。最受欢迎的交易等级是布伦特北海原油(俗称布伦特原油)和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俗称WTI)。布伦特是指在北海布伦特油田和其他地点生产的石油。
布伦特原油价格是非洲、欧洲和中东原油的基准。布伦特原油的定价机制决定了全球约三分之二的原油产量。
石油含有硫,原油中硫的百分比决定了将石油提炼成能源产品所需的加工量。”“甜原油”是指含硫量小于1%的原油
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的硫含量都远低于1%,因此它们都是“甜味”原油。它们的密度也比其他地方开采的许多原油低(“轻”)。这两个特点使它们更容易提炼,对石油产品生产商更有吸引力。
基准和交易市场
WTI是北美的基准原油。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分部列出了WTI原油的期货合约。WTI原油期货交割发生在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市
布伦特原油期货在洲际交易所(ICE)交易。由于布伦特原油是国际贸易,交货地点将因国家而异。
由于这两种石油都被用作基准,不同的国家将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它们。亚洲国家倾向于使用布伦特原油和世界原油指数的混合基准价格来评估其原油的价值。
影响基准定价的因素
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具有不同的性质,这导致了一种称为质量价差的价格差异。它们也分布在世界各地(欧洲的布伦特和北美的WTI)。这被称为位置分布。
原油的名义价格只是了解原油市场的一个因素。
根据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 commodities market)的CME Group,WTI/布伦特价差受四个关键因素的影响:
美国原油产量水平
美国原油供需平衡。
北海原油作业
国际原油市场的地缘政治问题
世界事件如何影响原油价格
政治转变、天气事件和全球健康危机一直是石油市场的一些最大冲击因素。
由于冠状病毒爆发,国际能源机构(IEA)下调了对2020年3月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测,预计2009年以来需求将出现首次同比下降。6 IEA在其2020年4月的报告中称,到2020年12月,需求可能仍将下降。7
要了解世界事件如何导致布伦特原油和西德州原油之间的价差长期剧烈波动,请回顾几年。2011年初,布伦特-西德州原油期货价格差接近持平每桶原油价格:1987-2020年
2011年期间,价差扩大,布伦特原油价格高于WTI。2011年2月,阿拉伯之春(阿拉伯地区大部分地区的一场起义)在埃及爆发,这一时期,阿拉伯之春的蔓延扩大了。
由于对苏伊士运河关闭和供应不足的担忧,布伦特原油价格变得比WTI更贵。由于运河运行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扩散减少了。
然后,在2011年末,伊朗政府威胁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世界上大约20%的石油每天都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流动。随着布伦特原油价格飙升至每桶25美元,高于WTI.9,价差再次扩大
2015年,布伦特原油的溢价下降有两个原因。首先,与伊朗达成协议,允许伊朗出口更多石油,这本应增加伊朗原油每天流入市场的数量。由于布伦特是伊朗原油的定价基准,这压低了布伦特当时的价格。
其次,美国钻井平台数量几乎同时下降。而且,随着对向海外出口美国原油的支持不断扩大,这意味着未来的钻探活动将减少,美国的日产量也将减少。
因此,布伦特原油价格走低,原因是伊朗原油增加,而WTI则因美国产量减少和出口增加而走强。必须注意的是,对石油流入市场的预期足以引起价格波动。
天气也会对价格产生剧烈影响。美国能源情报署将2005年的飓风归因于油价的大幅上涨,原因是炼油厂和生产在天气事件期间停产
余额不提供税收、投资或金融服务和建议。所提供的信息没有考虑任何特定投资者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或财务状况,可能不适合所有投资者。过去的表现并不代表未来的结果。投资涉及风险,包括本金的可能损失。
总统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全文是什么?
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对外贸易状况及前景
[摘要]20世纪90年代,政府采取了以出口带动增长的政策,扩大国内经济开放是俄罗斯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方针。10年来,俄罗斯加大参与国际分工的力度,增加了民族产业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同时,俄罗斯贸易上的限制也逐渐放松,达到了自由化;金融危机使转轨的俄罗斯经济和外贸受到很大冲击,面临诸多困境;新世纪初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适应正在发生质变的世界经济体系,把与外国的合作当作经济增长的催化剂,提高国内产品和设备的竞争力,保持已经形成的良好的对外经济关系,并争取有所改善,以确保俄罗
斯在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的应有地位。
冷战后俄罗斯的外贸政策及外贸状况
在经济转轨前后,原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政府对外贸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主要内容有:(1)改变国家垄断经营制,授予和规定企业经营外贸业务的权利和义务;(2)放松对进出口的各种限制,向世界各国开放国内市场;(3)进出口市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出口对象由原来主要面向经互会成员国转变为面向西方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4)改革了外汇管理和汇率制度,外汇管理由国家垄断转向为适度干预,汇率制度也由自由浮动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
20世纪90年代,政府采取了以出口带动增长的政策,扩大国内经济开放是俄罗斯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方针。10年来,俄罗斯加大参与国际分工的力度,增加了民族产业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同时,俄罗斯贸易上的限制也逐渐放松,达到了自由化,如:禁止外贸垄断,允许卢布与外币自由兑换,允许外国资本进入俄罗斯金融和证券市场,参与俄罗斯私有化进程,等等。认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6年,俄罗斯经济连年下降,国内总产值几乎减少一半,只有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形成“一支独秀”的局面。外贸的迅速增长使一些出口型基础工业部门得以维持,并为国库提供了大量外汇收入。近5年来俄罗斯国家对外贸易商品流通及服务总额平均达到49%,比 1995年世界平均额高出 6个百分点。俄罗斯商品出口总额高于德国、意大利、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
随着经济的开放,对外经济已成为俄罗斯保持宏观经济平衡的重要工具。然而开放政策在给国家带来某些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失误,使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的俄罗斯,出现了国外竞争者压制民族企业、个别领域对外依赖性增长、金融系统和货币流通不稳定等现象。
金融危机后的俄罗斯对外贸易状况
1998年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经济和外贸遭受重大打击,同年俄罗斯外贸总额出现了近几年来第一次负增长,外国对俄投资总额下降个2%,其中直接投资下降37%。另外,长期以来俄大量资金非法外流,外汇储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到1999年初,俄黄金外汇储备仅为110亿美元,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排第36位。金融危机使转轨的俄罗斯经济和外贸受到很大冲击,面临诸多困境:
首先,俄罗斯国家银行系统极不稳定,国家偿还能力降低。至1999年中期,俄罗斯国家银行已损失50%~60%的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有440家银行丧失支付能力,约占银行总数的30%。俄中央银行估计,政府需要援助44家银行(其中的18家银行集中了整个银行系统50%的资产和45%的居民存款)。已签订的合同无法履行,新的外贸合同更难签署,同时,政府和个体商人的外债问题日益突出。外债总额超过1700亿美元,1999年应偿还的外债约为160亿~205亿美元,使俄联邦财政无法承受;俄罗斯商业银行向国外借贷业务(超过190亿美元)也遇到很大困难;国家偿还能力降低客观上影响了商品和劳务进口,也给吸引外资带来困难,导致外贸条件日益恶化。
其次,投资环境恶化,国际经济地位下降。由于投资的减少,以及加工业竞争力低,新的限制措施并不能保证短期内俄外贸结构有明显改进。国内投资环境差,吸引外资困难,经济改革以来,俄罗斯从1998年对外贸易不再局限于材料生产领域,这使得这一领域的贸易开始缩减;同样,金融危机之前维持数年的国外各种形式的技资热潮也开始降温。俄罗斯对外贸易和流通总额在全世界仅占第20位,而且面临财政困难,新世纪初俄罗斯在国际商品、服务和资金流通中占据的地位可能还会下降。
第三,俄罗斯出口能力明显下降。金融危机后发生的货币贬值给出口商带来巨大利润,但俄罗斯出口能力在明显下降,从表且可以看出,近年来俄罗斯进出口贸易已由顺差变成逆差。截止到1998年年中,一系列出口商品中惟一赢利的只有天然气;相反,进口商们要进口与危机前等量的国外产品,需要的资金比危机前要多四倍,支付产品关税也增长了四倍。
21世纪初俄罗斯的对外经贸政策及其前景
新世纪初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适应正在发生质变的世界经济体系,把与外国的合作当作经济增长的催化剂,提高国内产品和设备的竞争力,保持已经形成的良好的对外经济关系,并争取有所改善,以确保俄罗斯在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的应有地位。
(一)加强国家管理,积极支持企业和公司的对外经贸活动,完善贸易法规,提高出口效益
为了顺利推行经济治国战略,将继续保持现行总统集权制,不急于,以保政令畅通和避免不必要的政治斗争,同时组建了听命于总统的技术型政府。新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和公司的对外经贸活动,成立联邦出口支持署,为俄生产厂家的出口合同提供担保;制定了打击经济犯罪和有组织犯罪、惩治腐败、提高护法机关工作效率的三年规划措京政府将坚决抵制国际商品、服务及资本市场歧视俄罗斯的行为,争取反倾销法早日出台,同时立足长远,继续实施“西进资金,东出产品”的策略。
1998年6月,俄罗斯黄金和外汇储备只有190亿美元。如果赚取硬通货的出口大幅增长,大量外资流入以及海外俄籍资本回流,原则上说,能够使俄罗斯恢复资本存量,尽管同时还要处理日益加重的债务负担。所以,俄不少专家寄希望于出口带动型经济增长,其中一些人强调,通过转型计划,军工产业具有发展武器销售、出口民用或者军民两用的高科技产品的潜力;更多的人把出口希望寄托在能源部门,因为目前这个部门带来的收入约占俄罗斯出口收入的2/3。俄罗斯经济的原始化,使它陷于和第三世界国家相似的处境,世界原材料市场的每一个波动,它都容易受到损害。虽然俄天然气出口势头一直很好,但石油出口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较大,从前两年油价的下跌和今年的上涨对俄石油出口的影响可见一斑;同时面对国内出口效益低下及西方反倾销政策的压力,俄政府除了积极采取一些经济协调政策外,将继续对石油产业部门进行改革,实现企业集团化、专业化、一体化经营。
目前,俄石油加工厂和销售商已彼此独立,风险和盈亏自负,3大石油公司也合并为一个国家控股的石油公司,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新世纪初,有两个事件将可能导致压低石油价格,一是里海地区的石油可能会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市场,此外,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完全恢复伊拉克石油出口,也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有鉴于此,俄政府将致力于:防止石油公司中国家所占股分被卖给开采企业;为加工和销售部门创造良好的条件;采取适应市场经济的有效措施,鼓励石油公司一体化经营;吸引外资参加俄石油市场一体化进程等等。但这些改革需要时间和资金,这对俄外贸形势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坚持经济开放,发展与独联体、亚太及美洲国家经贸关系,积极筹建或争取加入三大经贸集团
俄罗斯专家认为,世界经济的多中心格局在卫世纪前15年一定会确立,预测在21世纪后半叶会形成三个强大的经贸超级集团:扩大后的欧盟、美洲自由贸易区、亚太自由贸易投资区。这三个强大的经济贸易集团将联合世界上一半的国家,不管周边国家愿意不愿意,都将被吸引进这些集团。它们将多方面确定国际间商品、服务、资金流通的规章制度和形式,违反这些规章制度也将付出越来越大的经济和政治代价。21世纪初俄罗斯的对外经贸政策将依此展开。
1.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伙伴关系,谨慎考虑加入欧盟
冷战后,俄罗斯与欧盟这个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22%~23%的超级集团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欧盟政治贸易秩序良好,关税平均为15%,80%的商品根本不用交税,只限制一系列钢产品的进口数量,这都有利于俄罗斯对欧盟国家的商品出口。欧盟计划在2005年前向东方市场进军。俄罗斯如果通过加入欧盟或者是通过“联合”这种“软”形式来拉近同欧盟的关系,那它可以联合欧洲力量开发和利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自然资源;亚太地区国家也可能因此加速与俄罗斯的联系,或者加入俄罗斯与欧洲的联合。但是,考虑到加入欧盟后,欧盟成员国也未必会对俄罗斯提供金融和物质援助,联合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扩大同俄罗斯的双边经贸关系;而且,加人欧盟后俄罗斯必须对欧盟成员国免税,这将造成其损失约40%的关税,加入欧盟还将取消对国内企业面对欧洲竞争者的一切保护,并且要把对外贸易政策的实际问题拿到布鲁塞尔去讨论,这将破坏俄罗斯的政治独立。所以,21世纪初俄罗斯要在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同欧洲共同体的关系,但谨慎考虑加入欧盟的问题,
2.扩大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互惠经贸关系,为未来加入亚太自由贸易投资区打好基础
亚太地区包括俄罗斯有21个国家,亚太自由贸易投资区将在2020年前建立,届时,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占世界总额的一半。俄罗斯专家认为,整个亚太集团的战略将会更加倾向亚太国家的利益,扩大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互惠经贸关系符合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这些地区经济上互补,地理位置靠近,是双方发展互惠经贸关系的良好先决条件。俄专家认为,苏联解体使其“失去了在欧洲地区的黑海、波罗的海等重要出海口,俄罗斯远东港口的作用和重要性大大提高”,“作为独立国家,俄罗斯在更大程度上成了亚太国家”。俄前副总理兼对外经济联络部长达维多夫称,“亚太地区是突飞猛进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心,这决定了俄罗斯必须扩大在这一地区的存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加强远东地区的开发建设,采取了许多措施,实行了一系列加强远东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其中包括制定远东与外贝加尔国家专项发展纲要,成立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事务跨部门委员会,开放符拉迪沃斯托克等;1997年11月26日,俄罗斯正式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2000年3月俄副总理克列巴诺夫访华,同中国达成一系列协议;俄印“军事技术合作协议”已延长至2010年。新世纪初,俄将进一步开拓亚太出口市场,推销其核能、军工技术产品,从而从“东出产品”中获益。亚太自由贸易投资区建立尚需时日,但俄罗斯将扩大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互惠经贸关系,为未来加入亚太自由贸易投资区打好基础。
3.在原苏联地区建立统一经济区,保住已有的世界市场
俄罗斯除了与欧盟和亚太地区相互促进外,还将在欧亚间充当运输桥梁的角色,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创造经济效益,在原苏联领域内建立统一的经济区(除波罗的海国家外)。俄国内许多人支持这一主张,他们认为,俄罗斯许多企业效益良好、工艺先进,完全有可能恢复它们同原苏联各国兄弟企业间的生产协作关系,在钢铁、化学和机器制造业等流通领域也有可能恢复生产协作关系,这有助于提高国民经济中的就业率,有助于经济增长,有助于俄罗斯保持住已开发的市场。尽管独联体国家间存在着竞争,但俄罗斯同独联体其它国家建立一个经济区的可能性是极大的。首先,这个区域可能成为有3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它使每一个独联体成员国将本国的生产定位于这个大市场中,并能更充分地利用市场的大规模所带来的效益;第二,独联体国家走一体化的道路,就可能在与其他经济集团竞争时保护自己的利益;第三,在原苏联领域内建立一体化共同体要比在亚太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快,对俄罗斯来说这是一个在当前形势下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采取措施,趋利避害,为加入WTO做准备
加入世贸组织是俄罗斯加深与世界经济关系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条件,但它对俄罗斯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的延期使俄罗斯处于世界贸易多方凋解的进程之外,还使俄罗斯不能取消出口待遇不公的限制,每年损失15~17亿美元。另一方面,延期使俄罗斯暂时避免了由于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引起的大量产业、服务业破产以及国内消费市场遭到威胁。由于俄罗斯未能有效地管理获取的资金,未来几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与俄罗斯合作的兴趣将继续降低,很可能不再向俄罗斯提供稳定贷款。这项援助的缩减会使俄罗斯货币金融问题复杂化,但同时俄罗斯可以少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影响,依据自己意愿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与世界接轨是俄罗斯已经踏上的不归路,加入国际对外经济活动调节体系(首先是世贸组织),是它的必然途径,总统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强调了这一点,他同时指出,同世界经济的接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面对积重难返的经济困境,俄罗斯必须继续致力于内部经济改革,为入世做全力准备:首先必须改善外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恢复政府及经济主体偿还债务的名誉并借此以吸引外资淇次,要有重点地加强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外市场的个别领域,“绝不能一方面让国内企业停产、另一方面又大量进口外国同类产品的现象重演”,同时淘汰效益低下的企业;第三,俄将采取最有力的信贷、税收汐十汇政策,以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努力把关税政策的重点由主要考虑国库利益转向经济结构改革,广泛地利用非关税调节手段,最大限度地活跃国内生产。
新世纪,俄罗斯在努力同独联体国家一起建成一体化共同体的同时,它与欧盟及亚太地区国家发展经济互助关系是有前途的。但是俄罗斯经济所面临的跨世纪难题,如经济结构不合理等,若不能得到解决,将大大拖延经济复苏的时间,进而影响俄罗斯的对外贸易。所以,21世纪前10--15年,俄对外贸易会有一定发展,但难有重大突破,因为影响其走势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但如果俄罗斯在21世纪初能够融入世界经济进程,则其对外贸易步伐会大大加快;同时,新世纪国际商品贸易和技术贸易的知识含量将继续提高,国际间的高素质人才流动将进一步加快,这是世界经贸的发展趋势之一,俄罗斯如果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外贸有望以此为契机有所突破。
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最好能分析现状,原因,对策和预期。谢谢
基本上来讲每个行业都需要用大量的汽油 所以当油价涨每个行业的成本都增加了,成本增加就转嫁给了消费者,物价也就自然涨了 这样CPI自然也就涨了,CPI反映的是民生物资的涨跌,所以当民生物资涨了然后大家手里的闲钱就少了,也因为物价涨大家对其他东西的需求也会降低 ,所以最后一句话就是 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影响是 让经济萧条^_^
2004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一5月份,原油生产7147.83万吨,同比增长1.8%;原油进口4976.0l万吨,同比增长 37.6%;原油出口255.5万吨,同比下降31.9%;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1868.3万吨,同比增长1-5.7%;原油进口依存度为41.9%,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6月份,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布伦特现货?为35.6美元/桶,同比提高30.6%。纽约原油期货最高达到 42.33美元/桶,创下纽约商品交易所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21年以来的最高价格。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我国原油需求增加,进口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当前国际石油需求变化的总体判断
?一?短期内国际石油供求关系总体宽松,但对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需高度关注
短期内,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不会出现石油供应大面积短缺的局面。据2002年统计,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427亿吨,探明储量增加;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费量为35.2亿吨,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家年产量为35.9亿吨,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剩余。但是,对我国石油需求增加和进口石油快速增长应该给予高度关注。1995年我国石油消费1.58亿吨,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2.46亿吨,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全球原油贸易量为20亿吨,我国原油进口0.9亿吨,占世界的4.5%,占我国原油消费总量的34%。我国石油消耗在逐年递增的同时,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也在逐步提高。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达3.2亿吨,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1.6亿吨,石油需求在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比重上却达不到0.1%。中国需要采取积极策略,从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变为积极影响者。
?二?全球石油价格将维持高价位
当前驱动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增加。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发表的2004~2005年世界石油预测报告显示,世界石油需求将大幅度增长,世界石油需求在2003年增长 1.8%以后,2004~2005年的增幅可能超过2%。国际能源机构?1EA?曾预测,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100万桶/日,而3月11日又把需求增加量调高到165万桶/日,达7990万桶/日。
其次是OPEC继续采取限产保价政策。特别是美元汇率走低,为减少损失,会继续提高油价。尽管6月初OPEC部长级会议宣布分别于7月和8月增加200万桶和 50万桶的原油产量,但实际增量有限,因为此前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实际已大量超产。随着美元汇率的继续疲软,欧佩克国家提高油价的决心将更加坚定。
第三是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不足。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也是非再生资源。专家分析,低成本的大油田现在基本上都已被发现,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在石油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供不应求即会出现。迄今为止,人类每天用油约8000万桶,1年约300亿桶。现在已探明可开采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预计还有未探明的、开采困难大、成本高的石油储量1万亿桶。未来开采新的石油资源将更加困难。
第四是石油投机推动油价上涨。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油市动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投机造成的。美元汇率对国际主要货币走低,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国际游资在石油期货上的投机,使油价保持在较高水平。油市背后的期货投机常常是操纵油价涨落的黑手。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约为现货交易的好几倍,据估计,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均为套利者。
第五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前海湾地区和一些产油国国内局势动荡,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国际主要产油国政局至今动荡不安,恐怖活动接连在世界各地发生,使主要产油国原油生产面临随时受阻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
专家分析,从总体和长期来看,油价下降将是短暂的,走高攀升是长期趋势。从近期来看,被扭曲的石油价格经过市场的调节和各方力量的较量后将会缓慢回落,但是,回落的空间将十分有限,预计将在每桶28~33美元之间上下波动。
二、全球石油供应变化基本情况分析
一是世界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分布不均,存在许多机会。综合各权威机构的分析预测,2002年世界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1427亿吨和155.78万亿方米,当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39年以上,天然气可供应61年以上。从国家分布来看,整个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119亿吨,占世界的78.2%,储采比高达82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高居世界石油资源国的前六位。这6个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的70.2%。
二是20年内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地区不平衡加剧。主要是世界石油消费中心在移动,亚洲消费量剧增。1982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28亿吨,2002年增至35亿吨,20年间增长了7亿吨,年均增长1.5%。其中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地区2002年石油消费量为29.82亿吨,占世界消费量的84.6%。独联体各国经济出现滑坡,石油消费量剧降,从1990年的4.2亿吨,降至2000年的1.73亿吨,下降60%。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剧增,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石油消费由1985年的5亿吨增至2002年的9.92亿吨,增长了4.92亿吨,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7%。
1992年以来,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已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与北美、欧洲一起呈现三足鼎立之势。2002年前七大石油消费国中有四个国家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排第二,日本排第三,韩国排第六,印度排第七。
三是世界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争夺的热点地区在中东、里海、西非等地区。由于里海、西非等地区石油储量有较多的发现,处于石油生产的上升期,而且相对中东地区局势相对平稳。里海地区又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对上述两个地区增加了投资,加大了勘探开发的力度。尤其是俄罗斯期望通过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武器,保持大国的地位,里海地区是前苏联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俄罗斯也会加快该地区开发和能源的合作。可以预测,中东北非地区仍然是石油主要供应地区;中亚里海、西非地区石油供应将处于上升时期,作为非欧佩克的俄罗斯在石油市场将举足轻重;中南美石油供应国的地位将下降。
四是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有所上升。欧佩克的预测根据其油价目标并按2000年美元价值,预测油价在2010年前将保持25美元/桶的水平,之后逐渐升至 30美元/桶。
三、油价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发达国家经济影响较大,因为石油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单位油耗高,其经济严重依赖石油。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洗礼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抗油价上涨的能力大大提高。目前高能耗传统工业在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下降,单位GDP油耗大幅减少,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大幅提高。而不发达国家正处在工业化时期,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慢,单位GDP油耗较高,经济增长对高效优质的石油依存度较高,且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较弱,高油价对其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
在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受冲击的程度大于不发达国家。但在2000年世界油价涨到将近40美元/桶的高价时,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程度却明显减小。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却深受其害:债务危机、政府危机、社会危机、等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不断爆发,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加速加深这些问题的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世界一些权威机构估算,油价上涨10美元/桶,并在这个价位上保持一年,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发达国家的3倍。
我国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介乎自给自足型国家与消费国之间。由于目前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只占国内石油消费的一部分,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仍可划为基本自给自足型国家。油价的变化对类似我国?既是石油生产国,又有一定量的石油进口?的国民经济的影响可用下图粗略的表示。
从国民经济的三个因素消费、出口和投资看,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相反,如果油价下降?但不是太低,因如果太低,将使其石油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影响国民经济?,将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有关专家对我国1993~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影响我国GDP增长率约为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我国GDP增长率0.7个百分点,按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8万亿人民币计算,相当于损失 6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从经济发展来看,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石油涨价10美元/桶,亚洲经济增长速度下降0.8%。从进口方面来看,油价高,石油进口越多,外汇支出越大,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约用汇350亿美元,是我国外贸逆差主要因素。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从交通运输来看,石油价格越高,成品油价格上升,运输成本增加,推动生产资料及消费品价格走高。
总之,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但在当前影响不是很大。若对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影响会越来越大。
油价上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企业)请知道的给解答一下吧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扩张期,近两年石油消费增长速度超过10%以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上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0%,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当然,各行业苦乐不均,像石油天然气开采业自然会随油价飙升而盈利丰厚;石油加工业成本压力较大;化工等行业成本虽然大幅上升,但行业景气使得大部分成本可转移出去而减轻油价冲击;农业、交通运输以及生活消费等方面则深受高油价之苦。
1、对农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据统计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林、牧、渔、水利业石油消费占石油总消费量的比重在6.67%-9%之间,而且,1998-2002年该行业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9%,仅次于交通业和建筑业的增速。农、林、牧、渔业主要以消费柴油为主,其柴油消费占柴油消费总量的1/5左右。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农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资的涨价以及灌溉、耕田、运输等农机具用油的成本。
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控制农资的涨价,延缓或小幅调高柴油价格,但化肥、农药等农资存在变相涨价的情况,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粮食价格的普遍回升以及减免农业税、种粮直补等支农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播种面积出现多年来少有的大幅增加的局面,因此对化肥、农药等农资以及农机具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石油价格的上涨给农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加重了农民生产和生活负担。
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景气与油价同步。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原油的关联最为密切,因而从油价的上涨中受益最为直接。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石油需求非常旺盛,国际油价持续高位徘徊,而国内原油价格基本同国际接轨,因而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来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企业经营能力产生积极和正面的影响,油价上涨将使石油开采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行业盈利能力及资金收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04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高达1777.2亿元,高居各行业之首,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3.9%,高出全部工业企业5.8个百分点。该行业资金收益率空前上升,2004年,资金利润率高达37.1%,成本费用利润率更是高达79.8%,产值利税率也达到了52.3%。
3、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成本压力较大。
原油成本通常占炼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80%以上,该行业消耗了原油消费总量的72%左右,原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增加炼油企业的成本;而且根据目前我国石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涨幅滞后并小于原油价格涨幅,因此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利润空间应该明显缩小。该行业资金回报率均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资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值利税率分别仅为6.6%、3.3%和9.4%。
但是,2004年毕竟成品油出厂价格经历了四次上调,而且我国石油行业主要由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经营,企业内部上下游之间结算价格低于市场原油价格。因此,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利润总额保持了快速增长,2004年,该行业利润总额高达267.4亿元。当然,对于那些单纯经营炼油业务并非上下游一体化的公司而言,形势没那么乐观,在当前的国内市场上所面临的不只是原油高成本压力,而且还存在没油可炼的风险。
4、化工行业具有较强转移成本能力。
目前我国正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而重化工产业的发展对于原油价格的波动非常敏感。近年来,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消耗原油占原油消费总量的8.5%左右,1996-2002年该行业原油消费年均增长8.2%,增速比同期整个制造业高出2.7个百分点。原油作为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石化行业重要原材料,其价格上升将直接带来石化行业成本上升。
但是,考察数据我们发现,高油价并未给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带来多大的冲击,这是因为化工行业的景气度同油价具有高度正相关性,近年来化工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由于化工产品需求旺盛,甚至化工产品的价格涨幅远高于原油价格的涨幅,化工行业盈利能力明显提高。2004年,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856.3亿元,同比增长86.4%,其中,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肥料以及农药制造业的利润增幅均在100%以上。当然,相当部分化工产品仍是中间产品,这就意味着以化工产品为原料的下游行业面临着高成本压力。
此外,化学纤维制造业消耗原油占原油总消费量的2.8%左右, 1996-2002年该行业原油消费年均增长4.4%,增速略低于同期整个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比较接近产业链末端,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原油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该行业的利润空间。2004年,化学纤维制造业利润总额63亿元,同比仅增长16.1%,远低于全部工业企业利润的平均增速。
5、交通运输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交通运输业是耗油大户,其石油消费量仅次于工业,而且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在稳步上升,这一比重由1980年的10.4%上升至1990年的14.7%、2000年的24.6%,近年来保持在25%左右。其中,交通运输业汽油、柴油消费占汽、柴油总消费量的40%和38%左右。90年代以来,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费明显快于其他行业,1991-2002年石油消费年均增长10.5%,大大超出整个石油消费总量年均4.7%的增速。石油是交通运输业最主要的原料,油价的大幅上涨,导致交通运输业单位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面对高油价,航空、航运、公路运输等领域的企业日子比较难过。
从我国民航的成本构成来看,航空油料消耗占总成本的比重在20%左右,是民航运输成本中最大的一块。航油的涨价明显加大民航运输成本,而目前各航空公司竞争异常激烈,机票竞相打折,上升的成本难以转嫁出去。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预计,由于原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全球航空业在2005年将损失550亿美元。
油价上涨对公路运输业的影响较为明显。目前,我国运输汽车总量已超过1000万辆,因长途货运、客运对汽油、柴油依赖性较大,石油价格连续多次上调明显加大了运输公司的营运成本。同时,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缓慢,运营车辆空载率较高,地区分割导致路桥等各种收费过高。因此尽管运费有所上升,但仍面临较大的油价上涨压力。对于公共交通而言,由于公交票价执行的是政府指令性价格,所以汽油、柴油的涨价不会很快反应到公交票价上面,自行消化一部分运营成本再所难免,油价的上升使原本已比较困难的城市公交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
出租行业损失巨大。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是由政府确定指导价格,而出租车的价格也是由政府确定的。2004年以来,成品油价格已经连续6次上调,而出租车并未提价,同时由于出租车普遍实行单车承包制,这样一来,涨价所增加的成本开支,完全落在了司机身上。目前出租司机的收入已经摊薄,每次汽油提价都会增加他们的开支。不过,部分城市出台了出租补贴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油价上涨的损失,但大部分情况下,补贴由出租公司来负担。
油价上涨对于海运行业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一些。由于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和我国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在高位徘徊,给航运创造了良好的盈利空间。目前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在4600点左右,由于货源充足、需求旺盛,2005年货运价格快速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油价虽然有所上涨,但海运企业受影响比较小。
6、高油价冲击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汽车制造业本身石油需求量并不大,但是,使用汽车将大量消耗石油。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汽车消费将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2003年,中国汽车消耗汽柴油量大约7600万吨,相当于全年成品油消费量的28%。随着汽车大量进入家庭,石油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沿用高油耗模式将造成我国石油供应难以为继,我国必须推广使用节油型汽车。同时,高油价必然影响消费者的购车选择,进而对汽车制造业产生较大影响,节油型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上的新宠。
7、对生活消费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从石油平衡表来看,生活消费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6%左右,而且生活消费主要以液化石油气为主,2002年,生活消费中液化石油气占79.1%,汽油、柴油、煤油分别占11.1%、5.7%和4.1%。近年来我国液化石油气并未紧跟大幅上涨的原油价格上调,汽油、柴油价格的涨幅也明显小于原油,因此总的来看,国际油价上涨对生活消费的直接影响并不太大。但是,必须注意的是,随着住宅、轿车以及高档家电等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生活消费石油的增长速度非常快。1998-2002年,生活消费石油年均增长9.5%,增速仅次于交通运输业。
特别是能源消耗巨大的耐用消费品----汽车,近几年加速进入城市居民家庭。调查资料显示,1995年以前,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还不到1辆,1999年仅为0.34辆,到2004年已达到2.2辆。一些大城市的汽车销售量以年均30%以上速度递增,其速度不亚于一些家用电器的普及速度。目前,全国家用轿车保有量已达到780万辆,按照年均行使1.5万公里,百公里平均耗油9升估算,一年就要烧掉上千万吨汽油。因此,未来石油与生活消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机械制造业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会比较大。“我市这类企业往往都拥有自己的运输车辆,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大多使用油做热处理燃料。这两部分成本叠加增长,无论从近期还是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利润影响都应该是比较明显的。”
除了运输成本,其实影响更大的是油价上涨带来的企业生产原料成本上升。高先生说,凡是原材料与石油行业相关的,都会受到较大影响。比如,自己公司用到的原料有甲苯,这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不止是甲苯,还有二甲苯,以及芳香烃类,像这些通过原油提炼出来、用于生产制造业的产品很多,所以,只要原油一涨价,这些贝形机原料就会跟着涨价。本来,行业内预测春节后甲苯的出厂价会下降,但是,油价上涨后,不但没下降,现在反而企稳了,而且还有上涨态势。
不止是化工类生产企业,只要用到石油提炼产品的,都会有影响。像纺织服装类企业,一般人觉得可能跟石油扯不上什么关系,实际上,化纤类面料全部由石油提炼,另外,纺织染整中也要用到石油类相关产品,包括助剂,而且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油价上涨,影响的真的是衣食住行的每一个方面。
期货中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都与那些主要的因素有关?
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这是大宗商品投资和交易的人员都是非常关心的话题,同时大宗商品的价格也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世界经济中大宗商品无处不在,每天的吃穿住行都包含大宗商品,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面给进行具体说明:
一、供需因素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首要因素
供需因素是影响大宗商品的根本性因素,也是起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例如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会导致需求的增减。但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供需矛盾的信息经常被操纵者别有用心的人为放大,而且放大的程度往往是n多倍,进而造成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暴跌。
二、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因素之美元及汇率:
美元汇率与大宗商品呈现负相关关系,且美元汇率与大宗商品呈正相关关系多发生在美元升值的时候。一般而言,铜、Brent原油与美元汇率波动关系较为接近,而黄金与美元汇率负相关关系较其他大宗商品强的多。
扩展资料:
趋势:根据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最新发布的《2012年2月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数据报告》显示,在其跟踪的100种大宗商品中有55种上涨,其中,能源涨幅居前,最高为2.14%。
这反映出国际油价对我国的影响深远,但是耗能比重超70%的煤炭价格连续下跌,表明大宗商品市场虚热仍在,下游回暖仍待时日。
在生意社跟踪的100种大宗商品中,有55种在2月份出现上涨,100种商品的平均涨幅在0.35%。能源和有色成为2月份的两个亮点板块,其中能源平均涨幅最高,为2.14%,有色平均涨幅最低,为-1.87%。
环链:石油、农产品和贵金属价格在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中彼此借力不断被推高,由此人们担心,价格居高不下的大宗商品将引发长期的通货膨胀。
百度百科-大宗商品
阿尔及利亚的经济
阿经济规模在非洲居第四位,仅次于南非、尼日利亚和埃及。碳化氢产业(石油与天然气的统称)是阿国民经济的支柱,2013年其产值占阿GDP的45%,出口总额的98%。粮食与日用品主要依赖进口。阿自1989年开始市场经济改革,1995年通过私有化法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21世纪初阿正在执行2005年至2009年“五年经济社会振兴规划”及南部、高原省份经济发展计划,政府将斥资近1440亿美元用于国企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走高,阿油气收入大增,经济稳步增长,经济重建全面开展。政府一方面继续实施财政扩张政策,加快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改革,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一方面扩大经济开放,出台“新碳化氢法”鼓励外企参与阿油气开发,密切与欧、美的经贸合作,加紧开展“入世”谈判。 2013年主要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211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253美元经济增长率2.5%外贸总额1207.8亿美元失业率10%通胀率8.4%外债43亿美元外汇储备1892亿美元 阿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约1800万,占全国人口的56%。2013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2%。主要农产品有粮食(小麦、大麦、燕麦和豆类)、蔬菜、葡萄、柑桔和椰枣等。阿可耕地面积75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7%,已耕地面积约84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其中粮田306万公顷,果林57.7万公顷,葡萄8.2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5.8万公顷。阿农业靠天吃饭,产量起伏较大。
阿是世界粮食、奶、油、糖十大进口国之一,每年进口粮食约490万吨。2013年,森林覆盖率为11%,总面积367万公顷,其中软木林46万公顷,年产木材20万立方米。全国有草场3200万公顷。
2013年牲畜存栏数为:牛146.5万头,羊1873.8万只,骆驼33.4万峰。年产奶16亿升、肉类31万吨、禽类25万吨、蛋24亿只。渔业资源集中在近海,2013年有各种渔船2464条,其中拖网轮305艘、捕沙丁鱼船635条,手工捕鱼船1484条,共有2.64万人从事渔业。 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30%以上。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首要经济部门,石油开采量居非洲前列,石油和天然气占出口总值95%以上。还开采和出口铁矿石和磷灰石。其他工业有食品、纺织、化工、钢铁、农机等。多半人口从事农业。进口以机器设备、工业品、日用品和食品为大宗。
主要部门有能矿、钢铁、冶金、机械、电力等。2003年工业产值364.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1%。工业以碳化氢产业为主,制造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005年石油产量为7300万吨,油气出口收入达43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01年阿工业企业共有员工约50.2万人,其中10余万人在私营企业工作。
2008年阿吸引国外直接投资23.3亿美元,集中在能源、基础设施和消费品生产等领域。主要投资国家是:科威特、西班牙、埃及、美国和法国。2008年世界银行报告显示,阿外资吸引力在全球181个国家中列第132位。2010年,吸引外商投资589亿第纳尔(约合8亿美元),同比增长11%。
2011年,吸引外国在阿直接投资项目23个,投资金额25.7亿美元,同比有所增长。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基础设施和消费品生产等领域。主要投资来源国包括:科威特、西班牙、埃及、美国和法国。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2013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阿营商环境在18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52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