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像镀金价格多少_镀金佛像褪色怎么办
1.罗马雕塑简史
2.求关于奥斯卡的介绍!
3.照片:在坑中发现的古埃及神像
罗马雕塑简史
罗马雕塑融合了古典希腊雕塑的理想化完美与对现实主义的更大渴望。它还吸收了东方的艺术偏好和风格,以石头和青铜制作图像,这些图像是古代最好的作品之一。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们在一个巨大的帝国中工作,公众的品味不断变化,罗马 雕塑以其多样性而著称。
除了他们自己的独 *** 献,罗马雕塑家还通过他们对早期希腊杰作的流行复制品,为后代保存了宝贵的作品,否则这些作品将完全消失在世界艺术中,尤其是希腊艺术家用珍贵的青铜制成的作品。
进化
与希腊雕塑一样,罗马人使用石头、贵金属、玻璃和陶土,但最喜欢青铜和大理石作为他们最好的作品。然而,由于金属一直对重复使用的需求很高,因此大部分幸存的罗马雕塑例子都是大理石。
罗马人对希腊和希腊雕塑的品味意味着一旦原始作品的供应用尽,雕刻家就必须制作副本,而这些副本的质量可能因雕刻家的技能而异。事实上,在雅典和罗马本身有一所专门用于复制著名的希腊原作的学校,后者由 Pasiteles 以及 Archesilaos、Evander、Glykon 和 Apollonios 领导。学校作品的一个例子是公元前 1 世纪的俄瑞斯忒斯和伊莱克特拉大理石雕像,现在位于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罗马雕塑家还制作了许多希腊原作的微型复制品,通常是青铜器,艺术爱好者收集并陈列在家中的橱柜中。
然而,罗马雕塑确实开始寻找新的艺术表达途径,远离他们的伊特鲁里亚和希腊根源,到公元 1 世纪中叶,罗马艺术家正在寻求捕捉和创造光影的光学效果更大的现实主义。到了古代,甚至出现了使用光和抽象形式技巧的印象派。
雕塑也变得更加具有纪念意义,其中包括巨大的、超乎寻常的皇帝、众神和英雄雕像,例如马可·奥勒留( Marcus Aurelius)骑马的巨大青铜雕像或更大的君士坦丁一世( Constantine I)雕像(只有头部、手部和一些四肢幸存下来) ,两者现在都位于罗马的卡比托利物馆。到了帝国末期,人物雕塑往往缺乏比例,尤其是头部被放大,人物往往更扁平,从正面呈现,显示出东方艺术的影响。
正是在肖像画中,罗马雕塑才真正脱颖而出。
区分罗马雕塑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也很重要,第一个是贵族统治阶级对更多古典和理想主义雕塑的品味,而第二个更偏僻的“中产阶级”市场似乎更喜欢更自然主义的雕塑和情感类型的雕塑,特别是在肖像画和丧葬作品中(尽管远离较大城市中心的艺术家的局限性也可能与风格差异有关)。两种方法的有趣比较可以在罗马的图拉真纪念柱和 Adamklissi 纪念相同达契亚战役的奖杯中找到。
雕像和肖像雕塑
与希腊雕塑家一样,罗马人喜欢用雕像来代表他们的神。当罗马皇帝开始宣称自己是神性时,他们也经常成为巨大而理想化的雕像的主题,通常描绘的主题是向群众举起手臂,并取适当的权威立场,就像在Prima Porta的奥古斯都一样。
雕像还可以用于家庭或花园中的装饰目的,它们可以小型化,尤其是银等贵金属。罗马人特有的一种此类雕像是Lares Familiares。这些通常是青铜的,代表着保护家庭的精神。他们通常成对陈列在房子内的壁龛里,是年轻的人物,举起双臂,留着长头发,通常穿着束腰外衣和凉鞋。
然而,正是在肖像画的特定领域,罗马雕塑才真正脱颖而出,并与希腊艺术家和其他艺术传统区分开来。罗马肖像雕塑中的写实主义很可能是从在祖屋中保留已故家庭成员的蜡葬面具的传统发展而来的,这些面具是哀悼者在家庭葬礼上佩戴的。这些通常是准确的描绘,甚至记录了特定面部的缺陷和不那么讨人喜欢的身体方面。转移到石头上,然后我们有许多私人肖像半身像的例子,它们远离早期雕塑的理想化肖像,将主题呈现为陈旧、皱纹、疤痕或松弛;简而言之,这些肖像说的是实话。
再一次,对于统治精英的官方肖像,与下层阶级主题相比,主题继续被理想化,例如,奥古斯都作为 Pontifex Maximus 的雕像让皇帝看起来比他实际更年轻和新面孔在雕刻时(公元前 1 世纪末)。然而,到公元 1 世纪中叶的克劳狄斯时代,在尼禄和弗拉维安皇帝的统治下更是如此,官方肖像画有时会争取更多的现实主义。在同一时期,女性肖像也以其精致的发型而闻名,她们无疑是时尚潮流的主要煽动者。
在哈德良治下,出现了对理想化图像的回归,例如古典希腊雕塑(例如公元 130 年的安提诺斯的巨大雕像),但在大理石作品中眼睛的更自然渲染方面有一项重要的创新。以前,瞳孔和虹膜只画在雕塑上,但现在这些也像青铜和赤土作品一样被雕刻。
安东尼斯再次回归现实主义,鱼尾纹和松弛等特征回归。当时也有一种趋势是抛光大理石的皮肤部分,特别是与头发形成鲜明对比,头发被深深地雕刻而未抛光。此外,在这个时期,拥有完整的躯干而不仅仅是头部下方的肩膀变得时髦。(例如,参见罗马卡比托利物馆中公元 190-2 年作为大力士的康茂德半身像)。卡拉卡拉的半身像 (约公元 215 年)在同一博物馆中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在精英肖像画中放弃理想主义的皇帝有剪得很短的胡须、坚定的转头、受过教育的嘴巴和看起来很卑鄙的眼睛,这显然出卖了他的性格。
到了帝国晚期,精英肖像画变得公式化,并放弃了所有试图真实地捕捉主体物理属性的尝试。例如,戴克里先、加莱里乌斯和君士坦丁一世等皇帝的画像(见卡比托利物馆中巨大的青铜头像)几乎没有任何可区分的相貌特征,这可能是为了表明皇帝与凡人的距离和与神的接近.
建筑雕塑
罗马建筑上的雕塑可能仅仅是装饰性的,也可能具有更多的政治目的,例如,在凯旋门(最常庆祝军事胜利)上的建筑雕塑详细记录了关键的竞选活动,强化了皇帝是一位胜利和文明的信息代理遍及已知世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约公元 315 年),它也展示了被打败和奴役的“野蛮人”将罗马优越的信息强加于人。同样,在诸如Trajan的Column之类的列上(约公元 113 年),这座雕塑可以将皇帝展示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精心准备、军事创新并适当地激励他的军队。建筑雕塑中这种对真实人物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描绘与希腊雕塑形成鲜明对比,希腊雕塑通常使用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如亚马逊和帕台农神庙上的半人马,以隐喻形式呈现伟大的军事胜利。
祭坛也可以用来以有利的方式展示重要人物,也许第一件这样的作品是来自罗马的 Domitius Ahenobarbus 的祭坛(公元前 100 年),它可能描绘了演说家马库斯·安东尼乌斯。最著名的祭坛是罗马的奥古斯都的 Ara Pacis(公元前 9 年完工),这是一大块砖石,描绘了宗教 *** 的观众和参与者。与后来的官方雕塑不同,皇帝的形象被低估了,但使这座纪念碑意义重大的是人物在行动状态下的渲染。好像他们是在一个瞬间被捕捉到的,就像照片一样,一个孩子穿着长袍,奥古斯都的姐姐告诉两个喋喋不休的人保持沉默等等。
丧葬雕塑
葬礼半身像和石碑(墓碑)是罗马世界最常见的雕塑形式之一。这些雕塑可以描绘死者独自一人、与他们的伴侣、孩子甚至奴隶在一起(参见公元 1 世纪玉米商人 Ampudius 的墓碑,现在在大英博物馆)。人物通常穿着长袍,女性可以将手放在下巴上保持耻辱姿势以示懊悔。墓地祭坛也很常见,这些祭坛可以刻画死者生平或股票场景的浮雕场景,更富有的人可以描绘不同世代的家庭成员。
从公元 2 世纪开始,土葬(与更传统的火葬相反)变得更加普遍,因此石棺市场发展起来。这些都是用石头雕刻的,并且经常在四个侧面甚至盖子上都雕刻有高度浮雕的神话场景。“亚洲”石棺是装饰最高级的,几乎是圆形的浮雕。Proconnesian 型在少女手捧花环的上方有雕塑,而“罗马”型则有一个空白的一面,可以将石棺靠在墙上。到公元 2 世纪,雕塑还可以包括居住者的肖像,通常以英雄的形式出现,也许是胜利的将军,或者,后来仍然是在前面的专用面板或 tondo 中。
杰出范例
从凯旋门的两个大型浮雕板提图斯在罗马是著名的首次成功尝试雕塑创造深度和空间。画板描绘了公元 71 年皇帝在犹太战役后凯旋的场景,一幅描绘了提图斯骑着四马战车,而另一幅描绘了耶路撒冷神庙的战利品。通过使人物后退到背景中,使人物越靠近前景,以更高的浮雕雕刻人物,使浮雕朝向场景中心更高,并使面板的背景略微向内弯曲,就成功地实现了。从而创造了一个深度和运动的繁华场景。
马可·奥勒留 (Marcus Aurelius) 高 3.52 米的镀金青铜马术雕像是现存最雄伟的古代青铜雕像之一。它可能建于公元 176 年至 180 年之间,位于罗马的一个未知地点。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皇帝在公元 176 年战胜日耳曼部落或在公元 180 年逝世。雕像的非凡保存归功于皇帝可能被误认为是君士坦丁。公元 1980 年代后期进行了急需的修复工作,因为这座雕像在露天慢慢枯萎,但现在它在罗马卡比托利物馆的一个专门建造的房间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康茂德作为英雄赫拉克勒斯(约公元 190-2 年)的肖像是罗马艺术中的精英肖像画如何同时具有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突出例子。皇帝的五官清晰可辨,他的表情呼喊着旁观者的自信冷漠。然而,艺术家也有意无意地暴露了这位臭名昭著的皇帝的傲慢和软弱。在 Mortimer Wheeler 强有力的描述中:
光滑而柔弱的皇帝,双臂虚弱,他那张被钻孔和过度理发的光环笼罩着他那张松弛虚弱的脸,散发着发油的气味,那只纤细修剪整齐的手上有财产的狮子头皮和棍棒以及小小的“Hesperides 苹果” , 是一种精致但残酷的表现力的游戏。毫无疑问,正如它所揭示的那样,它让这个被它忠实地永生的虐待狂变态高兴。(1964, 170)
结论
因此,罗马雕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早期希腊杰作的无价记录,而且还以其自身的力量贡献了伟大的作品。对艺术形式的独 *** 献包括在肖像中使用历史叙事和前所未有的现实主义,这些肖像可以取装扮成神的宏伟皇帝的形式或更卑微的对小凡人的描绘,通过渲染特定的身体特征和情感表达,允许我们感觉更接近一个生活在很久以前的人。
求关于奥斯卡的介绍!
关于奥斯卡金像
1927年,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不久,在洛杉矶
巴尔的摩饭店的水晶圆形大厅举行的一次晚宴上,人们讨论
了奖励那些从各方面提高**制作水平的突出成就的办法。
大家意见集中在制造一种奖品来代表所获得的**成就。米
高梅影片公司的艺术指导塞德里克·吉本斯提出构思,交由
几个洛杉矶艺术家设计。雕塑师乔治·斯坦利塑造了一个骑
士双手紧握一柄宝剑站在一盘**胶片盒上的雕像。这个日
后世界知名的雕像就这样诞生了。
自从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罗斯福饭店蓓蕾厅颁奖晚
宴以后,至今已颁出2242尊金像。今年2月,50尊新金像又
由R·S·欧文公司——一家从1982年开始由学院委托的芝加
哥奖品特制公司制造出来。金像高13.5英寸,足重8.5磅。
金像的样子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改变过,只是1945年以后
把它的基座加高了。
金像的正式名称是“学院奖”,但它更以一个来历并不
清楚的绰号“奥斯卡”闻名。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学院一位图
书管理员玛格丽特·海瑞克觉得这尊金像像她的叔叔奥斯卡,
以后学院的职员就开始称它为奥斯卡。
在1934年第6届学院奖颁奖期间,好莱坞专栏作家西德
尼·斯科尔斯基在他关于凯瑟琳·赫本获最佳女主角奖的专
栏中用了奥斯卡这个名字。学院则避免正式使用这个绰号直
到1939年。
今年的颁奖典礼将颁发24种常规奖项,然而,直到奥斯
卡之夜装着获奖名单的信封被拆开之前,学院也不知道将要
颁出多少尊金像。虽然在典礼之前获奖种类数和特别奖已经
为人所知,但是难分伯仲的可能性和多数获奖者平分秋色的
情况使得准确的奥斯卡金像颁发数事先难以预测。在以前的
年份,多余的金像都存入学院的保险库以待下年使用。
1949年以前,金像都没有编号。那一年开始任意编了一
个号“501”,从此每尊金像都在脚后跟处有了一个序列号。
第一届颁奖典礼上颁发的15尊金像是用镀金青铜制成的。
最近几年,青铜被放弃了,代之以一种叫不列颠金的合金,
这种材料的用使得对雕像的抛光变得容易。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由于金属短缺,雕像一度由石膏塑成。战后,所
有石膏雕像都用镀金金属雕像换回。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令反映美国**艺术的发展进程和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7年5月,美国**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立了“**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名称的来历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还有,著名演员蓓蒂·台维丝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奥斯卡的。她说自己首次领金像奖时,无意中叫了声丈夫海蒙·奥斯卡·奈尔逊的名字“奥斯卡” ,被现场访的记者听到,于是一下子传开来了。
此外,另有一种说法是:好莱坞专栏作家史柯尔斯基在第六届颁奖仪式结束的当晚用打字机写一篇报导时,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过去看过的某歌舞剧里的一场戏。那是一群喜剧演员走到乐池跟前,打趣地对指挥说:“奥斯卡,要香烟么?”指挥伸出手欲取,哪知这些喜剧演员不给香烟而躲开了。这引起了哄堂大笑。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象征着欲望,应该具有喜剧性色彩。于是他在报导中写道 :“ 凯瑟琳·赫本以《惊才绝艳》里艾娃一角赢得了奥斯卡。”
据各方面的分析来看,上述第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因为蓓蒂·台维丝首次获最佳女主角奖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时奥斯卡这一别名早已家喻户晓了。到于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座应具有喜剧性色彩,这样的看法未必为广大**界人士所接受。
奥斯卡金像奖奖座
奥斯卡奖杯的主体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镀金男像,由美国著名的雕塑家乔治·斯坦利设计。按照奥斯卡奖有关的评选规则,一项奖的获得者只能领取一个金像奖座,如果一项奖有两个人共获,则应分别授予他们每人一个金像奖座。
金像奖的样子是男子,双手交叉于胸前,握着一把长剑,站在一个五环片盘上,每一个环代表影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部门:制片、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最初的奖座由梅耶拨出五百美金交给乔治·史丹利制作,奖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内里是合金,外表银上一层金色薄片,看起来闪闪发光,所以称为金像奖。金像奖图样的设计是出自赛赘克·吉朋斯,当时在米高梅公司担任美术师,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担任这项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杰出的美术设计之一,他不仅设计了金像奖,日后更得到了金像奖,从第二届开始到第廿九届为止,28年间级共获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个人独得了十一次金像奖,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吉朋斯几乎都参加美术设计工作。
奥斯卡金像座的尺寸、重量、结构及价格在早期和现大都有所不同。
高度:早斯为十又四分之一英寸,现为十三又二分之一英寸(约等于34.3厘米)。
重量:早期为六点七五磅(约等于3.1 公斤)现为十一磅(约等于5公斤)。
结构:早期为锡铜合金(锡占92.5%,铜占7.5%),外敷金箔;现在为锡、铵合金,磨光后敷10K金箔,然后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层涂发光漆。
价格:早期每个奖座价值30美元,现在价值350美元。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日,颁布了奥斯卡奖的所有权法,规定金像奖座不得买卖或抵押,如有发生,学院本部将向出售者索回相当于奖座价格的赔金。还有,如果一项奖有数人获得,那么一个以外的奖座均按原价收钱。
自一九四三年开始,由于锡、铜等金属系重要的战略物资,奥斯卡奖的塑像在连续四年内均由石膏制成,外而涂金。到战后,这些石膏塑像都用金属塑像换回。
凡获奖者,均可得到一条金像项链,送给自己的亲人。这项链上面镌刻着该亲人的名字,项链悬着一枚有3.5公分长的奥斯卡金像。
奥斯卡奖项的设置
首届奥斯卡颁奖的项目跟现在不同,只有七项:①最佳影片②最佳男演员③最佳女演员④最佳导演⑤最佳编剧⑥最佳摄影⑦最佳美术设计。以及另外两项特别奖:艺术品质奖及技术效果奖,但这两项只颁了一次,第二届就取消了。首届的金像奖得主在一九二九年二月十八日产生,于五月十六日在好莱坞罗斯福大饭店颁奖,出席人数约二百五十位。
奥斯卡奖可分成就奖和特别奖及科学技术奖三大类。成就奖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片、最佳外国语影片等。特别奖则有荣誉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科技成果奖和特别成就奖。在上述众多奖之中,最具影响的为最佳影片奖,而最佳男女角奖属表演主奖,获奖人有“影帝”与“影后”之称,是男女演员们凯觎的殊荣。
前十九届奥斯卡奖只评美国影片,从第二十届起,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国商业性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由该国的**组织或审查委员会推荐,且须加盖英文字幕,送交学院外国片委员会审查。然后进行秘密投票选出五部提名影片。观摩完五部影片后,再由四千名美国影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出一部最佳外国语片。该项奖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个人。从一九四七年起至一九九三年,意大利获奖十次,法国获奖七次,瑞典获奖四次,日本,前苏联和联邦德国各获奖三次。
奥斯卡评奖规则
奥斯卡金像奖从一九二九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
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学院会员投票后,选票全交美国的普莱斯一沃特豪斯会计事务所加以统计。选票放在保险箱内,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日夜守护。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奥斯卡评审规则由两部分组成:评审机构规则、评审奖项规则。
奥斯卡的评审机构概说起来并不复杂,分为二级金字塔形式,最高层是学院评审团,下设学院分支评审团。评审团人员从下属14个分支学会(演员协会、导演协会、艺术指导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师协会、编剧协会,**执行人员协会、**剪辑协会、**制片协会、音乐协会、录音协会、公共关系协会、短片和长片动画协会、视觉效果和作者协会)中选拨出来。除团来自**剪辑协会外,其他成员分别从余下每个协会中分别挑出三名代表组成。团官员包括、第一副、两个副、财务主管和秘书长,任期为一年,连任不超过四任。学院的管理活动主要在学院所任命的执行官监督下进行。团成员每届任期一年,在同样职位连任不超过三届。团成员资格聘选的主要条件是你在这一行业的贡献和声誉,和最少两名在职委员的推荐。团下设的分支学会评审团,除了职业评委外,还包括一支庞大的自愿参与会员队伍,每个分支自愿参与会员达到五、六千人次,这其实才是奥斯卡影响的真正来源。
相对于奥斯卡的评审机构规则,奥斯卡的评审奖项规则可谓相当繁琐,有几十页之多。奥斯卡的年度规则尽管近些年来几乎无甚变化,但仍然还是会被准时、一丝不苟地发布到官方网站 ://.oscars.org 上。
规则正题包括几大部分——对参赛影片的资格条件限定、投票规则限定以及针对各类奖项的具体评选办法。
学院对参评影片的评选资格的限制
1、长片**时间长度长于40分钟,用35mm或740mm的胶片或是非录像带公开放映过。
2、要在洛杉矶的某家商业院线放映过,且在此上映期间的广告和市场开发符合业界惯例,上映的时间必须在2003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之间。
3、在洛杉矶上映前也还要在美国之外的商业院线首映过,影片的公开首映若不是在剧场放映的(如广播、有线电视及家庭录像片和互联网等),将无资格参加奥斯卡评选。首映后的六个月之内不可以在除之外的媒体上公映,六个月之后才可在非院线媒体上映。
4、在奖项规定截至日期前提交。
5、提交的时候要附带全面而真实的**可靠的**制作职员名单以及影片被放映的洛杉矶院线名称及放映日期。
6、送交理事会参评的影片不能于2004年1月31日收回。
7、理事会将最后确定评选资格,理事会不会受任何人为障碍约束干扰,它会为奖项评选做出自己的独立决定。
8、如果发生任何争执,理事会有权保留奖项直至争议解决再作评定。
9、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协会宣布某部**或相关**资料的奥斯卡奖项的提名资格,既说明该项目入围奥斯卡该项目角逐(既是获得提名,是否获最终学院五项提名并与颁奖礼当天与柯达剧院宣布其提名及是否获奖,由美国**学会及IMDB另行评判)
奖项投票规则限定
1、 各类奖项的最后一轮投票只有那些积极的终身的学院成员才具有的资格。
2、 有资格参评的影片将被放入奥斯卡年度“评选放映表”。
3、 除了表演奖投票外,提名投票的单张“评选放映表”仅指参评影片名称而不包括相关个人名字。
4、 提名和奖项是秘密投票选出的,由学院提供印制的选票,无记名投票。由学院指派合格的公证员开启和计算票数。
5、 在提名投票中,所有选票的计分用优先选择和加权平均值制。非提名影片无资格参加最后评选。
6、 每个奖项的提名不超过五部。
7、 如果一项提名影片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被理事会宣布废除评选资格,不会增加新影片填补空缺,此项将以少一个提名名额的方式进入下一轮投票。
8、 投票得将的影片如果是合作完成的,则作品作者都会得到小金人,除非此项奖项奖品数有数额限定。若最终投票中有两部影片得分一样,就两部都授奖。
至于各类具体奖项评选办法规则,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但要特别提到的是最佳外语片的评选规则,因为这才似乎和我们关系真正紧密一点。
最佳外语片的评选规则
1、参评奥斯卡奖项的外语影片是指片长长于40分钟,在美国之外的地方发行制作,主要用非英文对话的影片。
2、参赛外语片必须在规定时间段在国内首映,用35mm或70mm胶片在商业剧院连续上映七天以上。
3、选用对话应该是该国母语。准确达意的影片英文标题是需要的。
4、一个国家只能递交一部影片。
5、学院会向参评机构发放正式报名表,便于参评影片的制作公司填写详细信息。在推定日期学院办公室必须收到参评影片报名表、演员表、制作人员表、简短英文该药、导演介绍、影片海报等。
6、同时还应寄一份影片副本,内容必须和正本相同。
7、外语片评委奖秘密投票产生五部最佳提名。
8、最佳外语片的最后一轮投票只有那些积极的终身的学院成员才具有的资格参与。
9、外语片也可以参加别的奖项评选,但是条件是必须要在洛杉矶的某家商业院线连续放映至少七天以上,且在此上映期间的广告和市场开发符合业界惯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上映。
10、获最佳外语片奖项后,由导演代表团队领取奥斯卡奖。
奥斯卡的策略
奥斯卡策略之一:权威的树立
奥斯卡权威的树立并非一蹴而就,它这一方面依赖于其本身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和对**艺术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完全是沾了政治的光。奥斯卡举办初期,力主把自己定位于民间组织形式,对官方一直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1920年代,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被置于金融寡头摩根集团和企业财阀洛克菲勒控制之下,而此时**工业在美国也开始崭露头角,两大财团竭力企图在各方面控制好莱坞八大影片公司,华纳和福斯两家**公司曾为此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提出诉讼,皆以失败而告终。与此同时,两大财团也通过白宫作为总代理名正言顺地表达了自己对学院奖的关注,在第四届学院奖,不仅送来了会务费,而且副总统还亲临会场。此举虽说是财团控制下的白宫为满足一己之私的自作多情,学院不一定领情,但在壮大学院声势和树立学院威信方面却起了很大作用。
此后,又曾有过两位总统亲临奥斯卡颁奖现场,第13届(1941年)罗斯福总统和第39届(1966年)里根总统,但此时总统光临现场和当年副总统的出席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罗斯福的出席是为了表彰好莱坞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而里根则是来看望老朋友的。
奥斯卡策略之二:顺势而行
奥斯卡虽说是站在**流行艺术的风口浪尖,但却极少标新立异,大部分时候都选择顺势而行,特别在特殊年代,这一倾向就尤为明显。二战期间的第15届奥斯卡(1942年)把六项大奖授予了应时之作《忠勇之家》,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美越战争的开火,国内反战情绪日渐增高,第51届(18年)奥斯卡把五项大奖授予了反越战题材片《猎鹿人》,这还引发了国际舆论界的轩然大波,同年三月,在柏林**节上,苏联代表团为了抵制《猎鹿人》的放映,率领古巴、东欧等国代表团退出**节。下面再举一例作证明:只要稍微关心**的人,没有谁不知道《阿甘正传》,它曾横扫第67届(1994年)奥斯卡,获13项提名(最后获六项大奖),由于《阿甘》的出现,年度奥斯卡评选成为了很多经典力作——《狮子王》、《肖申克的救赎》、《真实的谎言》挥之不去的一场噩梦。但鲜为人知的是,《阿甘》其实是奥斯卡顺应美国社会长期弥漫的强烈的反智情绪和抚平越战伤痛呼声的产物。最后要提出的是,奥斯卡的“顺势而行”仅针对影片的题材而言,对于影片的艺术要求,并未降低评判标准,以上所提几部影片,在题材上可圈可点,但在艺术水准上,亦属佼佼者。
奥斯卡策略之三:票房决定一切
谈到奥斯卡,有一个话题永远也无法绕开,那就是奥斯卡评委在评定优秀影片时,在“艺术”与“商业”之间何去何从?这也是奥斯卡历年引起的最大争议之一。通常情况下,奥斯卡评委对此取折衷手段,选取的影片一般既“艺术”又“商业”,两者达到最佳结合点,既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卖乖之嫌。但也有绕不开的年份,偏偏出现极端“艺术”却也是极端“票房毒药”的影片,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评委往往选择的是放弃。上世纪全美经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凯恩》就是一例。在第十四届奥斯卡时,学院对评奖规则还未进行改革,取的是资深影评人评选制,专家们折服于《公民凯恩》高超的**技巧,给予了9项提名,但影片上映以来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绩和在公众中冷清的反应,让评委们在最终评定时感到颇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奖给予了它的对手《青山翠谷》,《公民凯恩》仅获一项最佳编剧奖。
奥斯卡策略之四:悬疑的缔造者
1940年,希区柯克那部著名的惊悚悬疑片《蝴蝶梦》夺魁第十三届奥斯卡,与此相若的是,奥斯卡也走进了它的悬疑旅程——从本届开始,获奖名单将用密封方法,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不拆开它之前,任何人都无权知道结果。这一做法无疑是奥斯卡的点睛之笔,之后成为国际诸多**节的借鉴典范。
奥斯卡犹如一潭深水,浪花飞溅之下是涌动的暗流。奥斯卡被推到举世瞩目的地位,除了它本身的“软硬件”和谐匹配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那就是——利益。据内行人估计,一部影片如果获得奥斯卡提名,其票房增加值在3000万美元左右,而如果一旦获奖,票房收入还将增加2000万美元。例如,1981年,《极地站车》获得最佳故事片奖,获奖后的三周就赚了近一千五百万美元。而离我们较近的《莎翁情史》,在 1998年12月底上映,到次年2月获得提名时,票房收入为3630万美元,在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后,票房翻了一倍多,又赚了3670万美元;三月底得大奖后,另增加了2700万美元。按照估计,该片60%的票房都跟它受到奥斯卡奖青睐有直接关联。而且,影片获奖后,对演员的回报也相当丰厚,不仅身价攀升,能得到实质性的物质回报,本人甚至还可以凭借奥斯卡的权威在世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出于以上这些原因,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几乎每年都要押宝于某部**,为其耗费巨大的广告投资。从五十年代早期开始至今,好莱坞的两份定期刊物《联合演出日报》和《好莱坞报道》成为了各大制片公司争夺的主要阵地,它们买断其中的多页版面刊登**广告。例如,在年的奥斯卡评选前夕,米高梅和联美公司买了《联合演出日报》的31页版面,而派拉蒙则为为年度参评影片《母女情深》买下了28页版面,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和AB影片公司也不甘示弱,为《希尔克伍德》一口气买下了50页广告。可以计算一下,以当时该杂志广告价格每页3500美元计算,各大公司在页面广告上的费用就高达几何。除此而外,各大制片公司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插播的电视广告上也得花大笔费用。时至今日,互联网也成为了他们进行影片宣传竞争的主要手段。
制片公司通过各种媒介方式宣传影片主要是要在公众中扩大影响,争取票房,但是,要想真正获奖,仅靠舆论影响力是不够的,因为,奥斯卡奖项的选票是牢牢攥在学院评委的手里的。制片公司要想稳操最后胜券,必须用“非常手段”。
在奥斯卡评委团里抢占评委席成了各大制片公司屡试不爽、颇有成效的一个招数。我们可来看以下这个例子:如前文所提到的,早期的奥斯卡是几大制片公司一手扶持下成长起来的。其中Metro-Goldwyn-Mayer(米高梅公司)无疑在学院中占据绝对优势(这除了Metro-Goldwyn-Mayer本身经济实力强大外,它当时的总经理路易斯.B.梅耶为学院的成立所立下的汗马功劳而产生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学院首届就是由米高梅旗下的著名默片影星道格拉斯·范朋克担任的。在学院成立的前十年,最佳影片的奖项几乎被米高梅公司所囊括,当时好莱坞流传一句话:“只要你跟Metro-Goldwyn-Mayer签约,就有得奖资格”。
照片:在坑中发现的古埃及神像
第1页,共2页:第1页第1页第2页埋葬的神灵 (版权所有J.-Fr.Gout/CFEETK CNRS MoA;版权所有Antiquity)
2000多年前,古埃及祭司埋葬了工匠和雕塑家之神Ptah的神圣雕像。在“有生之年”,普塔的雕像很可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牧师们会给它洗、灌、穿、喂。但多年来,普塔塑像不断受损,促使祭司们恭敬地将其埋葬。神父们还埋葬了一些其他随着时间而恶化的神圣雕像。这座墓葬被称为fissa——一座坟墓,类似于一个不再使用的神圣物品的坟墓。fissa也有14尊奥西里斯神、生育力之神、死者和重生之神的雕像和雕像。研究人员说,通过将奥西里斯与卜塔放在一起,牧师们可能是在为卜塔的重生做准备。阅读埃及墓葬的全部故事
藏宝图 (版权古董)考古学家于2014年在卡纳克神庙建筑现了fissa。
神庙领地 (版权G.Charloux,K.Guadagnini/CFEETK CNRS MoA;版权Antiquity)Ptah神庙的位置,古代雕像可能在埋葬之前就位于此处。
Ptah神庙 (版权所有M.Abady Mahmoud,G.Charloux,K.Guadagnini,P.Zignani等人/CFEETK CNRS MoA;版权Antiquity)Ptah神庙的部分在2015年。
鸟瞰图 (版权所有J.-Fr.Gout/CFEETK CNRS MoA;版权所有Antiquity)卡纳克普塔神庙鸟瞰图。
fissa (版权所有G.Charloux,K.Guadagnini/CFEETK CNRS MoA;版权所有Antiquity)fissa位于Ptah神庙的背面。[在这里阅读埃及墓葬的完整故事]
3D插图 (版权所有G.Charloux,K.Guadagnini/CFEETK CNRS MoA;版权所有古董)研究人员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挖掘fissa,仔细记录他们在哪里发现了每件文物。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幅图画,坑的三维模型和其内容的确切位置。
奥西里斯雕像 (版权所有J.Maucor/CFEETK CNRS MoA;版权所有古董)研究人员仔细保存了在fissa中发现的奥西里斯雕像。可能是因为奥西里斯是重生之神,所以普塔神的塑像和奥西里斯塑像放在一起。
宝藏 (版权所有J.Maucor/CFEETK CNRS MoA;版权所有古代)fissa包含38件物品,包括(从左上角开始,顺时针方向)一个镀金石灰石制成的男性头部,普塔神石灰石雕像的下部,奥西里斯雕像和石灰石狮身人面像。
埃及挖掘 (版权所有M.Abady Mahmoud/CFEETK CNRS MoA;版权Antiquity)考古学家从fissa中挖掘出一个欧西里斯木制雕像。
3D横截面 (版权所有K.Guadagnini/CFEETKCNRS MoA;版权Antiquity)一个数字3D横截面,显示fissa内的文物。请注意,Ptah的雕像是如何与其他文物在底部,狮身人面像是在第二层,镀金的头是放在顶部。
12当前页:第1页
下一页2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