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价值的直接体现_资金价值的实质是
1.利润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比较分析论文
2.资金时间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00字
利润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比较分析论文
利润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比较分析论文
摘 要:几乎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都将利润最大经作为企业目标,但财务管理学则认为利润最大化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替代目标,其中又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但实际上,利润最大化不但不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而且是一个统帅性和决定性目标,是其他财务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相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缺陷更不可克服。因此,财务管理也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关键词: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经济学;财务管理学
在经济学里,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但在财务管 理中,财务管理目标则存在多种多样的观点,包括利润最大、资产利润率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等。且其中绝大多数都认为“利润最大化”目标存在不足,并且认为应将“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为什么经济学中公认的“利润最大化”这一企业目标不能成为财务管理中普遍认同的目标?财务管理多种多样的目标是否存在有机的内在联系? 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得出财务管理也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的结论及其理由。
一、主流观点:利润最大化的不足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
(一)利润最大化的不足
利润最大化是古典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家通常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经济学中所讲的利润,指的是企业总收益减去总成本,但成本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因此对应着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支出,后者是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经济学中所讲的利润最大化,一般指的是经济利润最大化。在会计学中,由于成本被严格定义为成本和费用,所以利润指的是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后的余额。在财务管理中,利润最大化就是“定在企业的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的方向发展。”
综合起来看,认为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没有考虑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例如,同样获得100万元的利润,一个企业投入资本500万元,另一个企业投入700万元,若不考虑投入的资本额,单从利润的绝对数额来看,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与比较。
第二,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例如,今年获利100万元和明年获利100万元,若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很难准确地判断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的目标。
第三,利润最大化没能有效考虑风险问题,这可能使财务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大利润。例如,同样投入100万元,本年获利都是10万元,但其中一个企业获利已全部转化为现金,另一个企业则全部表现为应收账款,若不考虑风险大小,同样不能准确地判断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目标。
第四,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行为具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只顾片面追求利润的增加,而不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
企业价值通俗地讲就是“企业本身值多少钱”。[1]P9企业价值通常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表现出来:一种途径是用买卖的方式,通过市场评价来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二是通过其未来预期实现的现金流量的现在价值来表达。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定下,它可以表达为股票价格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
一般认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如下优点:
首先,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现金性收益的时间因素,并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科学的计量,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从而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订股利政策等等。
其次,价值最大化目标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过去和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而且预期未来现金性利润的多少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大。
再次,价值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联系,能有效地克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只片面追求利润的错误倾向。
二、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比较分析
上述利润最大化的不足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代表了目前财务管理学的主流观点,也是财务管理学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依据所在。但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一)利润最大化的前述不足不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
经济学认为,一个完整的理论应包括定义、设、说和预测几个部分,其中设指的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并且认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的形成中设非常重要……离开了一定的设条件,分析与结论都是毫无意义的。”[2]P18同样,如果考虑到利润最大化的设条件,那么利润最大化的前述不足并不是不可克服的,相反完全可以由此发出,作出正确的比较和判断。
第一,关于“绝对指标”。的确,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但这也仅仅就某一单个的企业而言的,并且我们通常设“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从而投入的资金额也相等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要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作出比较,那么放宽设条件,哪怕利润和投入都不相同,也完全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通过其变形指标利润率如总资产利润率或自有资金利润率等来进行。
第二,关于“利润发生的时间”。通常来说,利润最大化中的利润,指的是当期利润。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除了利润的差别以外,包括利润产生的时间等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我们当然可以根据利润的大小作出正确判断。倘若利润产生的时间不同,那么相应地,我们只要对不同时期的利润进行折现再作出比较,那么也完全不会影响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
第三,关于“利润的风险”。如果利润相同,但获得利润的风险不同,由于违背了“其他条件都相同”这一设前提,那么根据风险系数把利润换算成同一风险系数条件下的数值再进行比较,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四,关于“行为的短期化”。尽管利润最大化是当期指标,从长期来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短期决策未必是最佳决策,但短期和长期的约束条件不同,我们不能将约束条件不同的选择进行优劣比较。就如同尽管短期最低平均成本高于长期平均最低成本,因而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在长期来看,远不是最佳决策,但在短期约束条件下,却仍然是最优决策是一样的道理。而且无论作出何种决策,我们固然要考虑到长期的因素,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越是短期,约束条件越明确具体,从而决策的后果越可以准确地预期。
所以,在本人看来,如果除了利润外,所有其他条件如投入的资金、产生的时间、风险等都相同,我们固然可以根据利润额绝对值的大小作出“孰优孰劣”的正确判断,即使其他条件如投入的资金、产生的时间、风险等不同,我们也可以或对利润进行变形、或折现、或考虑风险系数等,作出正确的比较和决策。从这个角度看,前述所称的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并不是不可克服的,也不会影响我们的正确决策和判断。对此,本文后面将作进一步的分析。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不足和缺陷
尽管在由于企业价值这一指标考虑到了取得现金性收益的时间、风险,从而当时间和风险不同时,能够直接作出判断,但这一指标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甚至可以说是比利润最大化的不足更难以克服的缺陷:
首先,同样是一绝对指标,没有考虑企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比如同样是在一年前,甲乙两家企业分别投入100万元和500万元,现在甲企业的价值是180万元,乙企业的
价值是600万元,如果是投资者,应该选择哪家企业?当然,这也可以如利润一样,通过对其变形来进行比较,但这足以说明在这一方面,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比利润最大化指标更好。
其次,这一数值难以具体地估量,可操作性不强。利润的计算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如邯钢的“倒逼成本法”,便是先确定企业的收入和目标利润,再倒推出目标成本并以此作为考核和控制的依据。相比之下,企业价值不但难以具体地估量,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企业价值直接表现为流通市值,这当然直观具体。但在我国,即使是上市公司,也有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那么这一部分股票的价值又如何衡量?倘若不能直接衡量,那么又如何估计企业的价值进而根据它作出财务决策?倘若单指流通市值,那么企业的股票价格从而企业的价值每天都在变动着,企业的财务人员作出决策时,又如何根据时刻变动着的企业价值作出财务决策?企业价值时刻变动着,财务决策是否也应该时刻变动?——这当然不可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又如何指导企业的财务决策?
再次,企业价值这一指标适用范围有限。无论对于何种类型的企业,利润都可直观地用“收入-成本费用”计算出来,作为企业的经营成果,直接体现在损益表中。相比之下,企业价值的估量却要复杂得多。前面已经提及,倘若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则可以通过股票价格来对企业市值进行衡量。但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这一方法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对于单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非上市公司企业来说,更是行不通。对于这三类企业,企业价值的估量,还有两种办法,一是以买卖的形式通过市场评价来确定,二是通过其未来预期实现的现金流量的现在价值来估计。前一种需要进行资产评估或公开拍卖,不可能连续不断地进行,而且在评估企业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这种估价也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导致企业价值难以衡量;后一种需要能准确估计未来预期的现金流量,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以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如果说对于全流通的上市公司来说还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话,那么对单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非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应用。
最后,企业价值受到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以其为目标极易误导企业财务决策。尽管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揭示企业的价值,但是股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而这些因素很多是企业本身不可控制的,如宏观经济波动所带来的系统风险,投资者的非理性预期等。因此,倘若以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一方面可能使企业只看重股价而偏离实业本身,误导企业财务决策,另一方面还会诱使企业发布有利于股价上升的虚信息。
三、利润和企业价值等财务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利润和资产利润率、每股利润、每股盈余的关系
在财务会计里面,利润、资产利润率和每股利润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1.利润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净利润(税后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式中: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100%
总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资产总额×100%
3.每股利润和每股盈余
每股利润=税后利润/总股本数
每股盈余和每股利润是一致的,指的是一家公司某一段时间的获利(可分为税前、税后)除以总股本数,一般常用的是每股税后盈余,计算公式是:每股盈余=税后利润/总股本数
由上面公式可见,资产利润率、每股利润和每股盈余,在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和总股本数等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条件下,直接取决于税后利润的多少。因而,就某单个企业而言,倘若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得以实现,只要其他条件都不变,那么其他目标自然而然地也就实现了。反之,如果利润没有最大化,上述其他几个指标也不可能最大化。所以利润最大化是资产利润率最大化、每股利润最大化或每股盈余最大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利润和股东财富、企业价值的关系
1.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
由于股东是针对公司而言的,那么股东财富就是股东所拥有的公司份额的市场价值。它可以由股东拥有的股票数量、每股股利和股票市场价格三方面来决定。在股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股东财富主要取决于支付给股东的`股利和股价的高低。在任一时点上,股东的财富可计算如下:(1)将当期每股股利乘以持有的股份数;(2)将当时股票价格乘以持有的股份数;(3)就上面计算的股利额与股票市场价值加总即可得股东财富的价值。而企业价值在于它能给投资者带来未来报酬。同样在任意一点上,企业价值等于公司可分配的股利总额加上股票的总市值。如果是股份公司,那么这二者是一致的。[3]P11只不过股东财富更多的是着眼于单个股东,而企业价值的着眼点主要是整个企业。但如果将全体股东的财富相加,那么和企业价值是一致的。这也是很多教材与文章将二者并列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因。因此,以下重点分析利润和企业价值的关系。
四、结论
(一)利润是一个统帅性和决定性的目标
尽管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多种观点,但在本人看来,除利润最大化目标外的所有其他目标,都直接取决于于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有些目标,如资产利润率、每股利润和每股盈余,如果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了,那么这些目标自然而然也就实现了。有些目标,如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尽管跟利润以外的某些因素有关,但要么这些因素是企业不可控的外生变量,要么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于企业利润的多少。实质上,没有企业,也就不存在企业财务管理;而企业除了财务管理外,还有人力管理、生产管理等。所以,企业目标是总目标,财务管理只能是企业目标的分目标或子目标,并且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企业目标。
(二)财务管理也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尽管在理论上,对财务管理目标众说纷纭,并且绝大多数都主张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利润最大化”在实践操作中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主导地位。有调查数据为证:
——据西方财务学家对“《幸福》500家”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一项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实务工作者将财务管理目标按其重要程度排序为:第一,总资产报酬率最大化;第二,达到每股收益的预期增长率;第三,公司当期总利润的最大化;第四,股票价格的最大化。[1]P9可见,上述四项目标中,第一、第三项目标其实就是利润最大化(第一项是利润最大化的变形,目的是为了不同公司之间的比较);第二、四项目标,根据本文的分析,也直接决定于利润最大化的实现程度。因此,这项调查表明,利润最大化实际上是大多数实务工作者的首选目标。
——我国也有学者进行了一项类似的调查,结果发现:调查对象中85%的企业经理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在现实中却有55%的企业用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4]P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笔者看来,上述数字中的85%无疑是受到了理论上的种种“误导”而形成的,现实中的55%更显得“货真价实”,从而也更具有客观性。
一方面,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依赖于企业的存在而存在,因而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企业目标,这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9]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认为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存在不足,欲以企业价值最大化来取而代之。那么企业价
值这“更完善合理的”目标,如何为“先天不足”的利润最大化目标服务?又为何迄今未能取代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的目标?在笔者看来,利润最大化毫无疑问也应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否则必将导致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双重悖论。
[参考文献]
[1]王斌.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梁小民.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娥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4]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资金时间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00字
一、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 货币时间价值初步的定义: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那么,货币时间价值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告诉了我们货币时间价值的产生实质。但是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中,马克思并没有用到“时间价值”这个概念,但他揭示了所谓“时间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的变化形态是“资金——商品——资金”。企业首先将一笔资金投入生产,用于购买必要的生产资料、劳动力等必需的,生产出产品,然后将产品送到流通领域销售出去,最终获得一笔资金。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换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且,工人除了创造了补偿其劳动消耗所必需的价值之外,还创造出了剩余价值,这部分价值使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大于初投入的价值,因此,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资金大于投入资金,即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有了一个增值,即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一个增加的价值,这部分增加的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不可能由“时间”创造,也不可能由“耐心”创造,只能由工人的劳动创造,如果没有工人的劳动,就算有一大笔资金也不会产生时间价值。这也告诉我们,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没有时间价值的,只有当作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后才能增值,因为货币时间价值既然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闲置不用,也就是企业未将资金投入生产,没有必要的生产,工人怎么可能创造剩余价值,那又怎么可能产生时间价值呢?由此可见,多出的十元钱是由于银行将其存款投入生产流通领域,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增值即货币时间价值。 二、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实际中的应用 货币时间价值问题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不论在我们的个人理财还是企业的投资决策以及财务策划中,时间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 举个例子,黄某于1996年1月1日在一次汽车事故中死亡,享年53岁。他的家属起诉另一辆车的驾驶员行为上疏忽,他们要求赔偿的主要依据是:如果事故没有发生,黄某作为一家航空公司飞行员所能得到收入的现值。如果黄某在1996年工作,他的年工资收入是60 000元,而航空公司飞行员的正常退休年龄是60岁,为准确计算黄某失去的收入的现值,我们需要做几个设:第一,在以后几年内,黄某的工资按照固定的比率增加。第二,黄某能活到退休,不可能由于其他原因而死亡。因此,到2003年底退休时,黄某失去的收入的贴现值是:PV=A+A(1+g)/(1+R)+A(1+g)/(1+R)+…A(1+g)/(1+R)。其中,A是他1996年的工资,g是工资增长的年百分率,(因此A(1+g)是他19年的工资,A(1+g)×(1+g)是他1988年的工资等)。至于g,我们用过去十年航空公司飞行员工资的平均增长率8%,对于利息率R,我们用债券的利率,在1996年大约是10%,则黄某失去的工资计算如下表: 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到用现值计算的失去的工资为450 540.41元,如果我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不计算收入的现值,而是直接计算失去的工资,则黄某的家人所得到的赔偿额是60 000×7=420 000元,远远小于450 540.41元。 2.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中。 企业的财务筹划方面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推迟付款,加速收款”,这里面体现出一个时间差的问题,而时间是货币资金产生时间价值的前提,现在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这样的问题:丰远集团是一家专门从事大型机械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集团。2000年3月,该集团拟扩展业务,欲投资9 000万元研制生产某种型号的机床。企业有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设立甲、乙、丙三个独立核算的子公司,彼此间存在购销关系。甲生产的产品可作为乙的原材料,而乙生产的产品全部提供给丙。经调查预算,甲提供的原材料市场价格每单位10 000元(此处一单位指生产一件最终产成品所需原材料数额),乙以每件15 000元提供给丙,丙以20 000元价格向市场出售。预计甲为乙生产的每单位原材料会涉及850元进项税额,并预计年销售量为1 000台(以上价格均不含税),在第一套方案下,每年应纳增值税额是850 000×3=2 550 000(元)。第二套方案,设立一综合性公司,设甲、乙、丙三个部门,基于上述市场调查,可求出该企业大致每年应纳增值税额20 000×1 000×17%-850×1 000=2 550 000(元),其数额和上套方案一样,看似效果一样,其实不然,这里对两套方案进行分析,首先设最终对外销售的产品为1 000件,共分四期销售: 第一套方案:甲经过一个周期后将第一批产品移交乙,乙再经过一个周期的加工后移交给丙,丙再经过一个周期的加工后对外销售,下表分析甲、乙、丙三个公司缴纳的增值税及其现值,设周期利率2.5%。 第二套方案下产品在移交的时间尚不变,但是缴纳税金的时间上产生了变化,只有在丙部门对外销售时集团收入才实现,此时才缴纳增值税。 由此可得,第二套方案缴纳增值税的现值比第一套方案下少了5 505.1元,因此丰远集团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后,当然会选择第二套方案。 三、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企业投资的最主要动机是取得投资收益,投资决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选方案中,选择投资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有两大类决策方法,一类是非贴现法,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进行决策,主要包括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另一类是贴现法,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主要包括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 回收期法通俗易懂,大致能反映投资回收速度,而且计算简便,但是,它夸大了投资的回收速度,忽略了回收期后的收益,容易造成严重的退缩不前。因为许多对企业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的较大型投资项目,并非在开始几年内就能带来投资收益,其次,决策者以回收期作参数,往往会导致企业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最重要的一个缺陷是它忽视了时间价值,认为不同时点的资金价值相同,将不同时点的资金直接代入进行有关计算,这是不符合金融原理的。会计收益率法也比较通俗易懂,计算也不复杂,但它没有用现金流量观,并与回收期法一样,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把第一年的现金流量与最后一年的现金流量看作具有相同的价值,其决策可能不正确。而贴现法下的各种方法则考虑了时间价值,将投资项目每年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折现率)进行折现,使不同时点的资金具有可比性,较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对投资盈利的不同作用。财务管理最基本的观念就是货币时间价值,运用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要把项目未来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现值表示,如果收益现值大于成本现值则项目应予接受,反之则应拒绝。因此,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多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贴现法,以贴现法为主,以非贴现法为辅。 补充一点,由前例可以看出,现值法、净现值法与获利指数法的结果有时会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投资额不同,投资收益的绝对与相对数之间有差异。在对几个独立方案进行评价时,我们多用获利指数法,运用它对独立方案的投资效率进行排序,弥补净现值法不能在几个独立方案之间评价优劣的缺点,而在互斥方案的选择中,则应以净现值为准。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时间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不管是个人投资决策,还是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都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时刻谨记,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重视货币时间价值,做科学的投资决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