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丙烯近十年价格走势发展史

2.预测本周美国非农数据

3.中国现在的通货膨胀是怎样的

4.为什么08年美国经济出现萎缩?

5.降价!尿素、玉米、肉鸡苗、猪肉、汽油都降价了,降了多少?

6.到底是谁在控制国际油价

7.我国发现那个油田之后石油实现自给自足

聚丙烯近十年价格走势发展史

国际油价止跌回升_国际油价继续下跌

聚丙烯(PP)作为热塑性塑料聚合物,在塑料领域内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研究PP往往可以从供需基本面入手,包括产能、开工率、库存、上游原料成本、下游应用需求、进出口情况等等。

结合期货盘面关注商品基差、月间价差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商品市场动态,寻找套利机会。此外,宏观形势对于产品价格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政府在塑料制品使用方面出台的各种政策规定能够迅速引导市场风向,值得留意。

_我国聚丙烯产能正在逐年递增,且增速较快。2021年,“十四五规划”启动,我国化工行业炼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近些年将会有大量新增装置投产。

在这一背景之下,我国聚丙烯产量不断提高,自给率上升,进口依赖度减弱,原料来源多样化,企业、地区之间竞争加剧,优胜劣汰,推动产业升级进步。

01聚丙烯产业链介绍

聚丙烯(PP)是由丙烯通过加聚反应形成的聚合物,是一种高结晶性热塑性合成树脂,为白色、半透明、无毒、无味的蜡状固体。

作为性能优良的轻质通用塑料,聚丙烯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绝缘性和机械强度,用途十分广泛,其身影于家具、包装、器械、零件、建材等行业处处可见。

聚丙烯的上游有油、煤、气等能源品和甲醇、丙烷、丙烯等化工品,其中丙烯是它的直接上游;下游产品主要系编织制品、注塑制品、合成纤维、管材或板材以及薄膜制品。

聚丙烯的生产工艺可分为油制法、煤制法和丙烷脱氢制法。

1)传统油制法:原油蒸馏得到石脑油,石脑油通过蒸汽裂解或是重质油经催化裂化产出烯烃,油制丙烯再加聚生成聚丙烯。此方法工艺成熟,产能可观,但生产能耗高,丙烯收率有限,同时受原油价格波动的辐射影响也较大。

2)煤化工制法:使用煤制备甲醇,通过甲醇制成丙烯,丙烯再经过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因而该方法所使用的原料相对方便易得,但装置产生的污染大,面临环保压力,且投资花费也较高。

3)丙烷脱氢法:以丙烷代替馏分油作为原材料,丙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脱氢反应生成丙烯,丙烯再聚合制成聚丙烯。这一工艺的优点在于装置简单,原料及产品单一化,产物收率高,而缺点在于丙烷进口依赖性高,产业链短,其供应和价格存在一定风险。

目前我国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油制法为主,占据半壁江山,使用煤化工制法和丙烷脱氢法制备聚丙烯的产能也在逐年增加。未来,预计丙烷脱氢法的产能还有不错的上升空间,它也将成为聚丙烯新增投产的重要方向。

按单体种类划分,聚丙烯可分为均聚聚丙烯(PP-H)和共聚聚丙烯两大类,其中共聚聚丙烯又可继续分为嵌段共聚聚丙烯(PP-B)和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两种。

均聚聚丙烯由丙烯单体聚合而成,结晶性高,它的分子链规则排列,但材质较脆,耐冲击性能不足。因此,人们需要尝试使用共聚改性的方式来提升其性能。嵌段共聚聚丙烯由丙烯和部分乙烯(7%-15%)聚合而成,乙烯单体仅存在于嵌段中,分子链结构仍然较为规整,材料耐冲击性有所改善。

而无规共聚聚丙烯则由丙烯与少量乙烯(1%-4%)经催化加聚得到,乙烯单体随机排列于分子链中,不再呈现出规律性,产品结晶度降低,抗冲击性、稳定性、透明性增强,综合性能得到提升。

02聚丙烯近十年价格走势

从2013年到2022年8月,聚丙烯价格在6200-12800元/吨的价格区间内宽幅震荡。整体来看,其价格行情经历了小涨大跌,再涨再跌,急涨震荡,缓缓下行的过程。

我国聚丙烯生产的主流工艺是传统油制法,因此其价格常常受到原油波动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整体走势跟随原油节奏。

但这十年以来,原油价格目前在震荡中上涨至历史高位,而聚丙烯价格则处于历史中低位。

由此可见,来自成本端的原料支撑并非价格变动的唯一风向标,拉动力有限。随着时代发展,市场复杂程度日益加深,在各种各样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聚丙烯价格走向与原油关联趋弱之势已逐渐显现。

03聚丙烯2013-2015年价格走势中两度与原油背离

为了更好地回顾过去行情,我们可将十年时间分解为四个阶段来进行具体阐述。

第一阶段是2013年到2015年,期间聚丙烯价格总体呈震荡下跌趋势,曲线与原油仍较为接近。2013年上半年,欧美各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复苏,市场信心充足,推动国际油价上涨至高位,持续窄幅震荡。

成本支撑之下聚丙烯价格也处于高位,但春节前需求疲软,交易气氛寡淡,节后又库存高企,加上宁波禾元与洛阳石化新装置投产,供应压力加大,PP及下游市场持观望心态,需求未见明显好转。因此,年初聚丙烯价格并未跟随原油先经历小幅上涨后震荡,其上行或下行皆有一定阻力,以弱势整理为主。

7月到9月,中东局势动荡,多国出现政治危机,且夏季用油需求旺盛,美国原油库存大幅下降,供需偏紧,致使国际油价新一轮冲高。成本支撑进一步增强,带动聚丙烯价格走高。

十一黄金周前后,换季后用油高峰过去,油价已开始回调走低。而此时国内石化停销结算,华东部分装置停车或减产,外加台风“菲特”影响,浙江宁波、余姚、慈溪等地遭遇大暴雨,尽管需求一般,但塑料市场货源大量减少,供应紧张,也使得聚烯烃价格一路飙升。

2014年上半年,国际原油维持高位震荡,成本支撑依然偏强。2月28日,PP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此外,节后石化方面政策挺市补涨,提振市场信心,聚丙烯价格再次爬坡上行。

下半年,能源革命如火如荼,美国加大页岩油勘探力度,原油产量大幅增加,外加OPEC成员国增产,供应端压力骤升,需求跟进动力不足,导致油价大幅下滑。而8月至9月,因宁煤、大唐国际、宁波台塑等生产装置集中检修,聚丙烯开工率下降,现货供应略紧,下游需求有回暖迹象,因此聚丙烯价格仍有上涨趋势。第四季度,国际油价持续暴跌,成本支撑极大削弱,引发聚丙烯市场价大幅跟跌,维持弱势直至年末。

2015年全年,聚丙烯价格图形与原油基本一致。年内油价两次探底后回调,总体而言仍是震荡下行。

聚丙烯面临上游原油重心下移的冲击,成本支撑不足,叠加新产能陆续投产,而下游刚需采购为主,交易意愿一般,供需矛盾突出,价格也同样震荡走低,降至6400元/吨附近,也是近十年来的行情底部。

04聚丙烯2016-2018年价格走势

第二阶段是2016年到2018年,聚丙烯价格整体震荡走高,直至最后一季度出现快速下跌的情形,这一时间段内曲线依旧与原油相似。

2016年,原油触底反弹,为聚丙烯价格震荡上扬提供驱动力。3月,节后两油库存处于70-75万吨低位水平,大庆炼化、福建炼化、独山子石化等生产装置集中检修,供应面利好因素助推市场高报,下游开工率提升,需求恢复,聚丙烯价格快速拉涨。但随后两个月因需求跟进力度不及价格提速,上升势头受遏,陷入震荡行情。

6月至7月,资金面再度进行炒作,联合期货盘面抬价,同时宁煤、大唐、燕山、大庆炼化等装置开启集中检修,供应减少,市场利多,带动聚丙烯第二次大涨。原料价格的快速上行挤压了终端厂商的获利空间,转而影响下游采购意愿,8月聚丙烯震荡整理。

9月初,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华东部分地区货运车辆限行,产品库存有所积压。会后运输解禁,加上“金九银十”塑料终端销售旺季来临,库存释放,需求利好,聚丙烯迎来年内第三波涨势。

2017年,聚丙烯市场先抑后扬,走势呈宽幅“V”字形。上半年,PP价格震荡下行。春节前后,下游需求恢复较慢,两油库存累积,石化企业轮番下调出厂价,弱势格局持续数月。直到5月中旬,“一带一路”政策释放利好消息,需求面加大采购力度,聚丙烯价格止跌回升。

下半年,原油修正供需预期,不断去库,且OPEC会员国与非会员国达成减产协议,刺激油价大涨。国内商品市场整体回暖,库存得到消耗,聚丙烯也一改颓势,价格上扬。冬季塑料市场下游需求转冷,库存再次升高,但因原油、甲醇等部分上游依旧强势,聚丙烯震荡整理,小幅下滑。

2018年,聚丙烯价格走出倒“N”字图形。第一季度,美国特朗普政府新任命的国家安全顾问对伊朗态度强硬,对伊石油制裁忧虑再起,且沙特希望OPEC与其他产油国合作减产,修正原油过剩产能,推动油价震荡向上。而春节后,国内聚丙烯下游工厂开工恢复较慢,需求端不理想,石化下调出厂价,商家让利出货,市场谨慎观望,随着两油库存逐渐高企,期货盘面跳水,PP市场价走弱。

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初期,原油震荡上行,成本支撑增强,部分装置集中检修,库存得到消化,供应压力减小,且下游新增订单乐观,开工率上行,需求也开始好转。另外,期货盘面同样顺势走高,助推聚丙烯止跌拉涨。

9月起,中美贸易争端升级,冲击全球经济形势,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制裁力度不如预期,原油触顶回调后暴跌,引发聚丙烯市场承压下挫,交易意愿低迷。

05聚丙烯2019-2020年价格走势

第三阶段是2019年到2020年,这一阶段由于疫情冲击,出现极端行情,聚丙烯与原油走势相关度有所降低。

2019年全年,聚丙烯整体走势平稳,小幅震荡整理为主。12月,因浙石化一套装置推迟开车,且库存下降较快,节前集中补库,导致PP年末短期内出现一段涨跌行情。

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冲击,全国戒严,限制流动,各地停工停产,经济受挫,供需双弱,因而聚丙烯市场价不断震荡下跌。

4月,国际原油需求萎缩,OPEC减产措施推迟,市场对于能源供应过剩和疫情持续扩散的担忧让全球经济蒙上阴影,同时空头大量抛售WTI原油5月头寸,使原油盘面价一度暴跌成负值。

而当时的聚丙烯并未继续跟跌。武汉解封,但国内防疫措施并未停止,出于各种防疫物资的需要,社会对PP纤维料、熔喷料需求快速上升。大量石化企业转而生产紧缺品种,致使拉丝料产能占比大幅下滑。

短期排产错配矛盾引发供应短缺问题,恰逢市场对口罩生产用料大肆炒作热度,使得聚丙烯行情拐点出现,价格一飞冲天,半月后才回归基本面逻辑。

夏季,年初疫情过后经济逐渐复苏,油价开始修复。部分聚丙烯新装置投产,然而受台风恶劣天气影响,PP到港量有所下滑,供应端压力尚可,同时两油库存在70万吨附近低位徘徊,期现关联增强,市场预期好转,利多因素占上风,短期内形成一波上涨行情。

第三、第四季度,聚丙烯价格再度回归小幅震荡,总体较为平稳。

06聚丙烯2021-2022年价格走势

最后一个阶段是2021年到2022年,这一时期全球疫情依然肆虐,地缘政治风险加大,市场复杂程度加深,聚丙烯与原油走向也并不相似。

2021年,聚丙烯市场行情变动较大。年初,美国极寒天气之下,海外装置纷纷停产,供应紧张。这时国内节后两油库存与往年相比处于低位,而出口窗口大开给予市场价格以强力支撑,助力聚丙烯出现急涨走势。3月底,上游成本的大幅增长压缩了下游终端利润,导致下游企业需求削弱,且国内有新产能投产,供需格局有所改善,聚丙烯转而缓缓震荡下行。

9月,传统需求旺季到来,市场预期好转。大唐多伦、延长延安等装置停车检修,供应下降,下游BOPP开工率小幅回升,需求略有提振,原油、甲醇、丙烷等成本端走强,支撑聚丙烯价格走高。10月中旬,部分地区下游厂家因限电降负,需求回落,同时石化累库,但成本端仍偏强,供需与成本博弈,PP震荡运行。

2022年,国内聚丙烯市场价上涨后回调,而后陷入长期弱势震荡。2月,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是产油大国,地区不稳定因素引发国际原油暴涨,成本支撑大增,带动国内包括聚丙烯在内的众多化工品价格上升。

此后油价维持高位震荡,但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再起,给供需面带来深远影响,新装置投产为供应带来压力,需求端刚需采购为主,市场交投气氛一般,聚丙烯弱势震荡下行。

07行情展望

由上图可知,每年2月春节前后,聚烯烃习惯性累库,往往是年内库存最多的时期。一般情况下,价格与库存呈负相关的关系,当库存高企时,市场价会降低,当库存低位时,市场价会上行,如图中2020年初,疫情原因使得两油库存超过160万吨,是近三年的最高点,PP价格与此同时也跌破7000,走向三年内的最低点。

但也会发生例外,高库存未必价格就降,比如2021年初美国严寒天气令我国PP出口需求大增,支撑市场价走高;今年3月因俄乌冲突油价飙升,带涨PP等大多数化工品。当前,两油库存为62万吨左右,已处于较低水平,但聚丙烯现货市场价并无明显涨势。

基差是现货减去期货的值,通常情况下,基差走强代表现货走强,因此基差与价格的变化图形较为相似。但也有可能出现反向走势,如2021年9-10月,PP市场价上行,基差却走弱,这是因为资金大量投入远月合约带涨期货盘面,使得基差缩小。

近期,国际原油宽幅震荡,PP期货盘面震荡偏强,市场需求跟进动力一般,基差小幅走弱。后续国内聚丙烯产品还会面临与进口低价货源的竞争,新增产能投产,以及停车检修的装置也将陆续复产,供应压力进一步提升。

如今,“金九银十”时间已至,下游开工率虽有小幅恢复,却依然低于往年,需求端尚未见显著改善,旺季是否真能旺起来,还有待验证。

预测本周美国非农数据

上周美联储加息预期继续扰动投资者神经,英国央行的干预使得英镑在公布迷你预算后收复了之前的跌幅。美国股市继续下跌,道琼斯指数下跌2.92%,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69%,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2.69%。标普500下跌2.91%。欧洲三大股指承压走弱,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78%,德国DAX 30指数下跌1.38%,法国CAC 40指数下跌0.36%。

本周观看

非农扰动加息预期

本周,美联储官员将继续在10多个场合发表讲话,包括美联储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鹰派成员、美联储理事沃勒、波士顿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市场的焦点转向年内剩余两次会议的政策前景,希望从最新的声明中找到更多线索。美联储的观察工具FedWatch显示,投资者现在预计11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接近60%。

数据方面,未来一周最大的焦点无疑是非农报告。市场预计,9月份将新增25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将保持在3.7%的稳定水平,工资将继续稳步增长,较上月增长0.3%。好于预期的数据将巩固市场对11月份进一步大幅加息的押注。对美联储来说,只要通胀和劳动力市场居高不下,就没有理由放缓紧缩步伐。因此,最新的就业报告将是11月政策会议前最关键的决定因素之一。

此外,本周还有一些指标值得投资者关注。预计9月ISM制造业指数将继续回落,但仍处于50以上的扩张区域。分项指标中的支付价格、新订单和就业可能显示温和疲软。8月份,美国工厂订单有望止跌回升。8月份,美联储的职位空缺仍保持在1000万个以上,表明劳动力的供求形势仍然紧张。

原油和黄金

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认为,减产将对俄罗斯有利,因为当(欧盟)12月初禁运生效时,俄罗斯将需要为其石油寻找新的买家,可能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价格让步。所以提前提价无疑会很受欢迎。任何此类减产都需要达到每天至少50万桶的水平,才能支撑油价。

随着美元指数回升,国际金价止跌反弹。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的COMEX黄金期货收于1672美元/盎司,每周上涨1.0%,第三季度下跌7.5%。

灵活计划投资公司(Flexible Plan Investments)研究总监杰森蒂德(Jason Teed)认为,美元上涨限制了黄金价格,而美联储可以在试图抑制通胀的同时继续加息,从而使美元更具吸引力。金价前景难以衡量,但只要利率没有达到最高,价格就有进一步下跌的“额外空间”。泰德强调,除非通胀数字下降到美联储可以“松开刹车”的程度,否则黄金复苏无望,但仍需数月时间。

欧洲央行公布会议纪要

本周欧洲央行将发布9月政策会议纪要,任何有关利率走势的暗示都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欧洲央行9月将关键利率上调75个基点,结束了零利率周期。最新的利率市场期货显示,欧洲央行本月将再次加息75个基点。

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欧元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攀升9.1%,9月同比增幅进一步达到10.0%,创历史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40.8%,成为主要推动因素。人们普遍预计,未来几个月通胀将进一步上升,这增加了经济在年底陷入衰退的风险。

上周,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即使欧元区的经济活动预计将“显著放缓”,欧洲央行仍将继续提高借贷成本。“我们预计将在未来几次会议上进一步加息,以抑制需求,防范通胀预期上升的风险。我们的未来

英格兰银行上周采取紧急措施暂时稳定英镑汇率。根据声明,央行将在10月14日之前购买国债,并推迟至10月31日发售国债。然而,风险并没有完全消失。许多机构认为,如果波动再次出现,不排除英国央行进一步干预,下一次可能是以非计划加息的形式。

相关问答:非农数据是什么意思?

非农数据,是指非农业就业人数、就业率与失业率这三个数值。顾名思义,就是反映美国非农业人口的就业状况的数据指标。这三个数据每个月第一个周五北京时间(冬令时:11月--3月)21:30,(夏令时:4月--10月)20:30发布,数据来源于美国劳工部劳动统计局

中国现在的通货膨胀是怎样的

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开局稳健,物价形势相对比较稳定。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仍然较多,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但也要看到,物价形势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按照官方的界定,2012年一季度和未来短时间内物价变动情况被概括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生产价格涨幅显著下降

在经济运行趋稳、食品供给好转以及上游价格显著下降的带动下,物价涨幅总体继续呈平稳回落走势。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总体回落。第一季度CPI同比上涨3.8%,较上季度低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均值为0.5%,与2005-2011历史同期均值基本持平。各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4.5%、3.2%和3.6%,剔除基数影响,新涨价因素基本保持稳定。从分类价格走势看,第一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0%,拉动CPI上涨约2.6个百分点。鲜菜价格3月环比反季节上涨6.1%,是导致3月份CPI食品价格涨幅止跌回升的重要因素。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拉动CPI上涨约1.2个百分点。受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水电燃料价格有所反弹,导致CPI非食品价格中的交通通信类、居住类价格第一季度环比涨幅明显高于历史同期水平。

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显著下降。第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1%,比上季度低3个百分点;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0.7%、0.0%和-0.3%,呈逐月回落走势。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跌0.3%,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比上季度降低4.5个百分点,各月涨幅分别为2.0%、1.0%和0.1%。企业商品价格(CGPI)同比上涨0.7%,比上季度回落3.1个百分点。从月度变化情况看,企业商品价格同比涨幅已连续8个月回落,第一季度各月同比分别上涨1.3%、0.6%和0.3%。从生产过程分类看,初级产品价格涨幅回落较快,涨幅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从商品用途分类看,投资品价格回落较快,涨幅比上年同期低7.8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9.2%,涨幅比同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高0.2个百分点。

进口价格环比上涨,同比涨幅继续回落。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因素影响,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上涨。第一季度,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当季平均价格环比上涨9.5%,同比上涨9.0%;布伦特原油现货当季平均价格环比上涨8.5%,同比上涨12.6%。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和铝现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比上季度上涨10.9%和4.2%。受上年高基数的影响,国内进口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第一季度进口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7.0%、5.4%和0.0%,平均为4.1%。出口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6.9%、5.1%和2.1%,平均为4.7%。

GDP缩减指数有所回落。第一季度,GDP为10.8万亿元,实际增长率为8.1%,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GDP的比率)变动率为2.9%,比上年同期降低4.2个百分点,比2011年全年降低4.6个百分点。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稳步推进。批转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提出将继续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机制;深化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择机推出改革方案;深化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合理制定和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为什么08年美国经济出现萎缩?

 看看这个你就会明白了。

2008年人们开始上班的第一天,全美地产商协会关于旧房销售利好的话音还没落地,纽约商品交易所就传来令人担忧的消息: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美东时间2日中午刷新记录,首次达到每桶100美元。实际上,经济层面好坏消息交替出现,尤其是坏消息不时让人瞠目结舌,将是美国2008年经济形势发展的特征。不可否认,美国经济中的利好因素仍在继续走强,但次贷困境、房地产市场进一步疲软、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以及美元疲软四大因素,将使未来12个月的美国经济面临轮番考验。

从相关方面的发展趋势来看,次贷危机不但难以很快消失,且有可能在未来半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进一步加重。被普遍接受的分析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的次贷坏账,主要发生在那些房价高涨中投机和已经破产了的购屋者身上,而问题更为严重的则可能发生在2008年。原因一是在次贷中有种被称为“2-28”贷款,即30年贷款前两年的还款利率被固定在极低的水平上,之后则大幅上升并随着利率波动而变化。次贷中的这种浮动利率贷款总额在3620亿美元上下,其中大多数从2008年始利率将从前两年的6%上下,大幅度升高到9.5%乃至更高。另外,还有1520亿美元的非 “2-28”类浮动利率贷款,2008年内也将提升还贷利率。这对购屋者来说普遍是新的还贷压力,而对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则可能意味着破产。不可否认,美国政府已推出切实措施缓解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如要求银行冻结从2008年1月1日到2010年7月31日间利率将大幅提高的浮动利率贷款。但这些措施只包括那些自住户和仍按期还贷的房主,不包括投资性购房和已经面临困难的住户。为此,次贷危机未来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不但难以烟消云散,且会雪上加霜,面临新的5140亿美元高危还贷破产风险。

美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半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将继续疲软已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全美地产商协会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旧屋销售尽管价格仍在下降,但销售量终于在连续8个月的下滑后止跌回升, 2007年11月出现0.4%的升幅。然而,大多数专家认为,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远未接近低谷,2008年年底才可能看到整体房地产市场的回暖。的确,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对美国整体经济最大的直接冲击,是打压美国的房地产业。次贷危机中破产的购屋者多了,银行手上拍卖的房子就多。银行拍卖最关心的是收回自己的贷款,而非真实的房价,这就势必导致房价的进一步下跌,使房地产市场形成向下的恶性循环。据美联储估算,美国住宅总价值目前在21万亿美元上下。如果住宅价格像人们预料的进一步下降10%,其产生的连带效应将使未来一两年内的消费下挫2000亿美元,等于美国消费者的收入实际下降了2%。美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是消费,房地产市场下滑对消费增长可能形成的打击,才是美国政府内外相关各界最为担心的问题。

石油是美国经济的血液,对此人们在2008年内将有更深刻的体会。 2008年纽约商品交易市场开市的第一天,国际期货油价就在首次触摸每桶100美元大关后以欢迎浏览ddhw.cn99.62美元收市。鉴于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大国将继续敌视美国,石油输出国组织对增产压价的消极态度,以及新兴经济大国对原油需求的持续上升,2008年国际能源价格在每桶100美元大关以上徘徊乃至进一步攀升的可能将日益增高。美国消费者就此一项就需多付出上千亿美元的代价,而由此诱发的消费者心理恐慌和消极倾向,势必进一步打压消费增长。

2008 年内美元疲软趋势的潜在威胁不可低估。连年的外贸巨额赤字及不断上升的内外债务,已经使美元对欧元等西方货币形成大幅贬值。2008年石油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及美国政府为应对次贷危机采取的降息等货币宽松政策,还将对美元形成进一步的向下压力,2007年内,美国的通胀率在2.5%上下徘徊。但经济学界越来越多的专家预计,2008年的通胀率将可能上升到4.5%左右。美元进一步疲软不但不利于美国政府有效控制通胀,且可能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形成格局性的深刻影响。这种种趋势对美国乃至世界资本市场带来的种种新挑战,也是人们未来不可掉以轻心的大问题。

面对多重经济困境,美联储等政府决策部门将在采取银根放松政策为主导的前提下,同时警惕通货膨胀的发生。美联储2008年将继续小幅降低利率,控制现有欢迎浏览ddhw.cn住房贷款利率进一步攀升对房地产业的打击,以期在2008年中,使房地产业摸底回升。与此同时,美联储还将根据股市走势等方面的波动,适时向美资本市场注资,以稳定股市,帮助美国金融业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震荡。为刺激消费,美财政和国会等部门,也将寻求新的减税方案。

纵观2008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虽不可排除美国经济面临低度“滞胀”威胁乃至跌入衰退的可能,但鉴于美国就业率仍比较高,外贸形势有明显改善,商业投资继续旺盛,以及政府仍有多种应对危机的得力政策杠杆等,房地产业到2008年第三季度前后可望摸底回升,次贷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更大。目前占主流的看法是,在美国政府多种措施的大力刺激下,最根本的经济因素——消费将持续低速增长,从而推动2008年的美国GDP增速达到1.5%上下。

降价!尿素、玉米、肉鸡苗、猪肉、汽油都降价了,降了多少?

最近几年,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是“除了工资不涨,啥都涨”,因为交通运输不便,很多东西供应不跟上,致使价格走强。

而这几天这句话可能就要变了,尿素、玉米、肉鸡苗、猪肉、汽油,还有淡水鱼、蔬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幅,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各降了多少。

尿素下调20-40元/吨

价格系统显示,调整后的尿素价格下调20-40元/吨,其中河南下调20-30元/吨,山东下调20-40元/吨,湖北下调10-20元/吨,江苏下调20元/吨,陕西下调30元/吨,辽宁下调10元/吨。

虽说一吨就下调了20-40元,每包也降不了多少,但降价总比涨价强,更何况近期还是冬储肥的关键时期,降价了农户可以趁机多囤一些。

此前一周多的时间,尿素价格整体是呈上涨之势的,每天的涨幅接近百元,近期止涨回落主要是因为市场如下几个变化:

1、尿素涨价后,下游抵触心理增加,不论是贸易商还是基层农户采购较谨慎。

2、交通运输不畅,尿素运输困难,交易量减少。

3、尿素价格上涨后,贸易商出货低价库存,市场成交重心有所下滑。

4、板材加工厂开工率下降,尿素需求低迷。

5、山西部分企业尿素复产在即,冲击进口尿素增加带来的尿素涨价利好。

短时间来看,尿素日产量将会稳步提升,而需求端受价格影响,阶段性减缓,预计尿素价格在未来几天还将会阶段性回落,有可能跌至上涨前的低点。

玉米上量再翻番,局地“大降”5分

前一日,山东深加工企业门前剩余车辆一夜暴增到上千辆,而随着玉米上量增加,价格也随之下滑,山东地区普降0.5-2分。

玉米降价后,上量反而更加疯狂,直接再翻一番突破2000辆,受此影响,山东玉米价格降幅幅度也进一步扩大,最大降幅达到了5分。

另两个地区,华北稳中小幅下降,东北保持稳定。

在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之际,就反复提醒过大家,玉米价格的上行有一定的需求端支撑,但支撑力并不强,猪价回落之后支撑力进一步下降,也发出过交通运输好转后玉米会井喷式上量,玉米价格面临巨大的降价压力。

目前来看,这些预测已经坐实,虽然交通还没有完全恢复,对基层玉米购销还有影响,但近期疫情防控形势的转变让跨省运输得以展开,玉米上量涨价也就顺理成章。

短时间,玉米价格大概率还会继续下滑:

1、秋粮收获结束,玉米进入集中上市期。

2、价格涨破1.6元之后,基层农户和贸易商惜售情绪松动。

3、猪价下跌,后续玉米需求看衰。

4、春节前,基层农户还有变现的习惯和需求。

肉鸡苗普降0.2-0.4元/羽

最近几天,肉鸡毛连环暴跌,12月2日,山东地区肉鸡苗下滑0.2-0.3元/羽,豫陕地区肉鸡苗下滑0.2-0.4元/羽,苏浙皖地区肉鸡苗下滑0.2-0.3元/羽,辽吉地区下滑0.2-0.25元/羽。

但近期肉鸡的价格却呈上涨状态,山东肉鸡上调0.02元,辽吉黑上涨0.01元,豫陕地区上涨0.02-0.05元。

鸡涨苗降主要还是因为养殖利润缩水,据报道,11月白羽肉鸡的养殖利润约在1.16元/只,相比10月份下降了6.67%,肉鸡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饲养成本的上涨,受豆粕、玉米高价的影响,全国肉鸡饲料价格已经涨至4600元/吨到4800元/吨。

此外,肉鸡毛价格走弱还有如下几个逻辑:

1、当前补栏肉鸡难以在年前出栏,而年后肉鸡价格大概率下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

2、冬季取暖费增加,养殖难度偏大,利润进一步收紧。

3、机构预测12月白羽肉鸡单只养殖利润将降至1元以内,低于养殖户预期。

猪肉降价

据农业农村部检测,12月1日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31.87元/公斤,比前一天下降了1%。

市场猪肉的零售价格相比10月中下旬的高位也降价明显,不少地区的猪肉零售价已经回落到20元/斤以下。

媒体报道,湖北武汉一家连锁生鲜店,前腿肉17.8元/斤,五花肉19.8元/斤,后腿肉18.8元/斤。

猪肉降价的大背景是供强需弱。

受5、6月份新生仔猪数量增加的影响,标猪出栏维持高位,叠加8、9月份本应出栏生猪在养殖户压栏和二次育肥的影响下后移,使得供应端层面大幅增加。

而消费端,腊肉、腊肠制作被延迟启动,终端餐饮需求又受到疫情影响,高价又一定程度抑制消费,使得猪肉消费整体低迷。

业内预测,随着市场生猪产能的释放,后续腌腊启动、疫情好转,叠加近期的猪肉降价,肉价很有可能会触底回升,而回升的幅度要看消费的恢复程度。

油价预计下调400元/吨

最近三个交易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截至发稿前布伦特原油价格涨至87.03美元/桶,WTI美国原油涨至81.33美元/桶,本周原油价格的综合上涨率已经超过5%。

国际油价的止跌回升,一方面是因为美联储鲍威尔讲话由鹰转鸽,指出12月美元加息步伐或将放缓,暗示美联储加息幅度或将降到50基点以下,受此影响美国股市大涨,美元汇率下跌,提振原油价格。

另一方面是因为面对油价走弱,OPEC+成员国减产石油的意愿增强。

好在此前三周国际油价降幅够大,在本轮油价统计周期内,原油综合变化率为下降16%,预计油价将会下调约400元/吨,换算成加油站零售油价为每升汽油、柴油价格下调超过0.3元/升。

到底是谁在控制国际油价

是欧佩克石油组织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欧佩克总部设在维也纳。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时有5个成员国。后来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陆续加入,成员国一度达到13个。1992年1月1日,厄瓜多尔正式退出,1996年加蓬退出。目前,石油输出国组织共有11个成员国,它们拥有世界上已探明的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

2003年该组织成员石油总储量为1191.12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355.342亿吨)、伊朗(172.329亿吨)和伊拉克(157.534亿吨),约占世界原油储量的39%。2003年该组织成员原油产量为13.218亿吨,约占世界年产油量的3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4.215亿吨)、伊朗(1.865亿吨)和尼日利亚(1.060亿吨)。

欧佩克各成员国的代表(主要是代表团团长)在欧佩克大会上对其石油政策加以协调、统一,以促进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欧佩克秘书处负责该组织的日常事务,接受理事会的指令,由秘书长直接领导。欧佩克下设的经济委员会、部长监察委员会等多个执行机构,则履行咨询、磋商、协调等多项职能。 欧佩克成员国对当前形势和市场走向加以分析预测,明确经济增长速率和石油供求状况等多项基本因素,然后据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进行何种调整。例如,在以往数次大会中,欧佩克成员国曾分别确定提高或是减少该组织的总体石油产量,以便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为消费国提供稳定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石油供应。

我国发现那个油田之后石油实现自给自足

你没听说过成品油进口么? 每年要进口,还怎么能说自给自足呢

广东口岸1至4月成品油进口量同比下降14.5%

2009年05月26日10:23

广东口岸1-4月累计进口成品油432.3万吨,同比下降14.5%;进口平均价格为333.4美元/吨,同比下降49.4%。

海关总署网站5月25日消息,据海关统计,广东口岸1-4月累计进口成品油432.3万吨,比08年同期(下同)下降14.5%,价值14.4亿美元,下降56.7%;进口平均价格为333.4美元/吨,下跌49.4%。其进口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进口量相对稳定,价格处于低位。09年以来,广东口岸成品油的进口量小幅下降,但各月进口量相对稳定,在94-117万吨之间。月度进口均价则继续处于低位。

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取代一般贸易成为最大进口方式。2009年1-4月,广东口岸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口成品油243.3万吨,快速增长25.9%,占同期广东口岸成品油进口总量的56.3%,超越一般贸易方式成为进口最大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184万吨,下降40.7%,占42.6%。

三、东盟、韩国和日本为主要进口来源地。2009年1-4月,广东口岸自东盟进口成品油198.5万吨,增长16.5%;自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口63.9万吨和47.8万吨,分别下降6.9%和32.1%,上述三者进口合计占同期广东口岸成品油进口总量的71.8%。

四、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进口主力军。2009年1-4月,广东口岸国有企业进口成品油192.6万吨,下降24.7%,占同期广东口岸成品油进口总量的44.6%;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成品油148万吨,增长21%,占34.2%。

五、主要进口品种为5-7号燃料油,其他柴油及其他燃料油、航空煤油进口量大幅增加。2009年1-4月,广东口岸进口5-7号燃料油216.7万吨,下降18.1%,占同期成品油进口总量的50.1%。同期,分别进口其他柴油及其他燃料油、航空煤油65.2万吨、63.3万吨,分别增长80.6%和17.3%。

2009年1-4月广东口岸成品油进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消费税的提高导致成品油进口成本增加;二是国内成品油产能扩。随着2008年下半年新投产炼油能力的逐步释放以及2009年新增产能相继投产,国内成品油产能增幅将远远高于需求增幅。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欧佩克减少原油产量效果显现,油价已经止跌回升,5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58.14美元/桶,相比于前期的低于40美元/桶增长了50%左右。而中国5月8日试行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指出,“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而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只是在“有控制地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上诠释了“量化”的操作,但还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采取应对措施:一是积极跟踪关注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的实施效果,将办法不断完善、细化明确,打破垄断,使油价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二是在油价低迷时,抓住时机进口成品油,加强战略性成品油储备,保证国内供给防止油价大幅波动;三是振兴石化产业,通过补贴和银行优惠贷款等方式鼓励石化企业走出去,鼓励海外并购,通过并购做大做强,确保中国成品油供给,积极维护国内市场稳定。

(刘瑞鑫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