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历史

2.国际石油价格会影响国内聚酯纤维价格吗

3.6月30号四川油价又要下调了吗

4.为什么中国的油价一直那么贵啊

5.国际油价上升所涉及的会计知识

6.为何油价下跌消费税要上调?谢谢

7.原油价格为什么不升?

8.石油价升,对石油股是好事定坏事呢?

关于历史

法国油价升幅是多少_法国汽油价格合人民币多少钱

一、出口加工业

澳门现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本世

纪七十年代,在香港经济起飞的带动下,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利用低地价、低工资以及欧美国家给予的较充裕的成衣、针织

品配额和对澳门产品实行特惠税,大量吸纳香港资金来澳设厂,

制衣、针织、手袋、玩具、电子制品等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到

八十年代中期,工业达到鼎盛,有工厂2700余间,工人8万,产

值占全澳总产值的37%,成为澳门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不仅为

三分之一的澳门劳动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是外汇收入的

主要来源。?

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其中制衣、毛纺毛织占

总产值的70%。工厂的规模也较小,多数是不足百人的小厂,

500人以上的工厂只有几家,所以澳门的加工企业大多经营灵活,

产品更新方便。但是澳门加工业对外依赖性很大,资金和技术

主要来自香港,原料需全部进口,工人中相当部分是从内地输

入的劳工,产品90%以上出口,目前澳门的工业产品已销往10

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0%以上销住美国和欧共体国家。?

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由于邻近的珠江三角洲及东南亚一

些国家出口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澳门工业受到很大的挑战,生

产成本低廉的优势逐渐丧失,竞争力下降,发展明显放慢,增

长幅度由八十年代的两位数降为一位数,许多工厂或者部分生

产工序转移到成本更低的邻近地区。面对新形势,澳门的一些

企业家正致力促进工业转型,即将原来粗放式的劳动密集型产

业向半技术密集型及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一方面开发新产品,

开拓新市场;另一方面积极改进经营管理,引进新科技,降低

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目前,澳门工业

虽然进入转型调整阶段,遇到的困难不少,但发展前景仍然光

明。?

二、旅游业

“银牌高署市门东,百万居然一掷中。”澳门是闻名的赌

城,有“东方蒙的卡罗”之称。澳门的赌业由来已久,清朝时

已具规模。1872年,港英当局严格禁赌,清朝政府也在广东禁

赌,赌徒流聚澳门,业得以兴旺。1937年,澳门开设专

营,其税收成为澳门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1961年,

葡澳政府颁布法令,将业合法化。1962年澳门旅游有

限公司取得业的专营权并经营至今。?

澳门的业主要有幸运、、跑马、白鸽票(**)

。业的收入十分可观,目前仅幸运的年收入已超过17

0亿澳门元。澳门的与美国的拉斯韦加斯、大西洋城相比,

其建筑、设施和繁华程度都远为逊色,但来澳赌徒所下的赌注

却大得惊人,常常是少数人在几张赌台上的豪赌带给的收

入占总收入的近半数。税是澳门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

来源,近年比重已达50%。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加上直接间

接为赌业服务的人员,约为1—2万人。连同这些人的家属,估

计直接靠赌业生活的人,约占全澳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

职工的收入很高。主要靠赌客的赏钱。根据澳门基本法的规定,

1999年后,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

年不变”,“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本地整体利益自行制定旅游

业的政策”,澳门的业继续存在和经营。?

除了,澳门的业也很兴旺,歌舞厅、酒吧,以及

半公开的场所,如夜总会和名目繁多的浴室等在澳门的许

多街巷中都可以找到。?

、、中西文化的交汇,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到澳

门。1996年达815万,为澳门人口的20倍,旅客消费270亿澳门

元。大量旅客的到来,带动了澳门的酒店业、餐饮业、旅客运

输业、珠宝金饰业和商业的兴旺。目前,澳门各方面都看好旅

游业,认为它是澳门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并积极采取措施推

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金融服务业

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和保险公司。澳门最早的银行是

1902年开业的葡资大西洋银行。目前,澳门共有23家银行和19

家保险公司,此外还有2家财务公司,1家邮政储蓄机构和7家货

币找换店。银行从业人员3700多人。?

澳门没有中央银行,现由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代行中央

银行职能,并由其授权大西洋银行行使澳门发钞代理职能及代

行政府库房职能。进入后过渡时期,根据中葡联合声明的有关

规定,并考虑到融体制的稳定和实现平稳过渡的重要性,

经中葡联合联络小组谈判商定,自1995年10月16日起的15年内,

由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与澳门大西洋银行共同发钞,各自发钞的

额度均为50%。合约期满后,可根据联合声明的精神修约、续

约或签订新的合约。?

澳门不实行外汇管制,资金进出自由,银行既可经营本币

业务,又可经营外币业务,还可经营离岸业务。澳门银行资本

国际化程度较高,有14家银行的总行设在澳门以外,包括汇丰、

中银等世界知名银行。?

融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香港。澳门银行利

率随香港升降调整,流通中的货币和银行贷款大部分是港币。

八十年代末以来,港币占全澳货币供应量比重的50%左右,贷

款占银行贷款比重的60%左右。澳门银行的黄金、外汇、股票、

基金投资等业务大部分通过香港市场操作,银行境外资产也多

集中在香港。澳门目前尚无证券期货市场。?

澳门的19家保险公司中,4家是人寿保险公司,15家是非人

寿保险公司。中资及合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90%。?

四、建筑地产业

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土地资源变得越

来越珍贵。?

澳门土地按用途分为农业、货仓、商业、住宅、工业和其

它6大类;按性质分为政府用地和私人用地两大类,其中政府用

地包括政府租借地、政府租售地、政府公共土地、临时性使用

式占用地等,私人用地包括业权已明确的土地和业权未明确的

沙纸契土地两种。?

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大量新移民进入澳门,目前对房屋

的需求十分殷切,六十年代中期,“分层出售”的楼房买卖和

银行提供“分期付款”供楼等方式先后出现,为房地产的发展

创造了条件。七十年代末,由于制造业的兴起,居民就业情况

理想,置业安居愿望强烈,同时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数以万计

的内地新移民到澳门定居,使澳门人口急剧增长,楼价也急速

上涨。澳门建筑地产业进入第一个高峰期。?

八十年代后期,中葡通过谈判顺利解决了澳门问题,澳门

前景明朗,经济发展,多项大型建设得到落实,市场资金充裕,

分期付款供楼成为一种潮流,建筑地产业再创高峰。作为澳门

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地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澳门将找到一个适合本地优势与特点的经济运行模式,以

新的姿态走进新的纪元。?

一、2000年回顾

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渐去,香港经济出现了近十五年来最强劲增长。根据香港政府最新公布的数字,本地生产总值继第一季14.2%和第二季10.9%的实质增长之后,第三季度以10.4%的双位数字攀升;2000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超过10%。同时,香港的失业率进一步回落,由1999年的63%减低至目前的4.8%。

1、增长具全面性

香港经济于1999年下半年开始复苏,复苏的动力首先来自转口贸易、服务输出的回升以及政府开支的大幅增长。与1999年恢复性增长相比,2000年的经济已进入全面增长的阶段。一方面,对外贸易的各个环节均取得十分显著的增长。2000年前九个月,转口贸易、服务输出和输入分别比1999年同期上升19.7%、15.2%和2.3%,远高于1999年全年度5.4%、7.8%和0.25的增幅;货物进口则激增19.9%,比起99年0.1%的微弱反弹,增幅巨大。同时,港产品的出口亦扭转了大幅下滑的趋势,增长率由1999年的负7.2%跃升为2000年前三季的10.6%。

另一方面,香港的内部需求亦加速回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私人消费开支1998年曾大幅下滑7.4%,1999年止跌回稳,轻微回升0.8%;但2000年前半年已实质上升6.9%,第三季再取得5.0%的增长,证明疲弱的消费市场已经回暖。同时,工商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上半年机器及设备开支较一年前增加24%,第三季度的升幅更提高至27.8%。

2、新经济崭露头角

2000年香港经济的另一个亮点是结构调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新经济形态已奠定雏型。新经济的崛起通常有以下几个必备的要素:全社会对创新科技,特别是资讯科技的投资大幅增加;企业大规模重组,藉以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和善用新技术;融资市场更趋开放和活跃,风险投资大行其道;创业精神成为风尚;政府调整经济政策并加快市场开放步伐,特别是进一步开放电讯市场。这些新经济的表征自1998年底开始在香港初现端倪,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经清晰可辨。例如,香港人均互联网主机已从1996年每100人0.75个,提高至目前的4.3%;在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期间,香港共有1,540个公司以.com性质成立,比一年前的199间个增长了解8倍;至2000年10月初,香港并借地铁上市之机率先推出了电子招股(e-IPO),等等。

除了资本市场作出迅速调适和配合,资讯科技、生物科技以及现代中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之外,香港新经济的发展还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政府积极担当领头羊和促进者的角色;二是新经济公司藉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区性商业枢纽以及进入内地之门户的有利条件,迅速向海外以及中国内地扩张版图;三是传统产业与时并进,新旧经济互为渗透。一方面,以房地产、银行业为主的传统支柱行业凭借资金、客户基础、商誉、品牌效应等现有的优势,加大投资吸收新知识、新观念、调整经营方向,拓展新兴业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变开始将应用新科技摆上了公司的发展议程。与此同时,新经济公司亦纷纷透过收购、兼并、策略联盟向旧经济公司渗透;藉以获取实质性的载体,缔造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

新经济的崛起标志着香港以创新科技为本、以高增值产业为方向的第三次经济转型全面启动,这不仅有助于加强香港的经济基础,而且亦增加了产业结构的层次性,提升工商业的整体效率,使香港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

3、本地内部需求复苏

零售业在第3季的增长速度减慢,部分原因是由于零售业1999年第3季度开始复苏,导致该季的比较基准较高。与一年前比较,零售量在2000年上半年大幅上升12.3%后,第3季的升幅放缓至5.8%。这主要反映汽车和珠宝等较贵重物品的销售情况放缓。不过,服装、家具及家庭电器的销售仍维持强劲增长。经季节性调整与对上季度比较,零售量在第3季下跌4.6,第1季及第2季则分别上升9.1和0.7%。

私人消费开支在2000年上半年较一年前实质上升6.9%,第3季度再取得5.6%的增长。其中,耐用品的开支仍然取得最大增幅,而非耐用品及服务的开支亦进一步增加。居民在旅游方面的开支跌幅减少。经季节性调整与对上季度比较,旅游方面的开支在第一季度实质上升4.9%后,于第二季微跌0.2,第3季则回覆0.5的增长。

政府消费开支以国民会计基础计算,在2000年上半年较1年前实质上升3.2后,第3季度再增长2.5%。经季节性调整,与上季度比较,政府消费开支在2000年第一季度实质增长0.9后,第2季下跌2.8%,第三季则回复0.7的增长。

整体投资开支以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计算,与一年前比较,在2000上半年实质上升4.8%后,第3季再激增13%。这主要是因为机器及设备开支继2000上半年较一年前实质上升24.0%后,第二季进一步大幅增加27.8%。由于前景好转,即使实质利息成本较高,这方面的开支仍有强劲增长。楼宇及建设开支的跌势亦大为缓和,实质跌幅由2000年上半年与一年前比较后的12.4%,放缓至第三季的3.5%。公营部门的建造量方面,优先铁路计划和多个政府基本工程项目加紧施工,抵消了公共房屋计划的建造量及减少的影响。私营机构建造量方面,土木工程产量稍有上升,以及现有楼宇的翻新和维修工程显著增加,减低了新建造工程持续下跌的影响。与此同时,地产发展商毛利继续大幅下跌,2000年第3季度较1年前实质下跌13.7%,但跌幅已较上半年的18.4%稍弱。

2000年第3季的存货继续上升,这与本地内部需求大幅增加,令进口货物的吸纳量有所上升的情况相吻合。

4、物业市场

住宅物业市场在2000年第2季度表现疲弱,但在房屋委员会宣布调节其房屋计划和政府澄清房屋政策后,七、八月份的市场销售趋向活跃。8月29日的土地拍卖程序规范,亦有助改善市场气氛。买家仍以置业自住人士为主。不过九月稍后有大量新落成楼宇供应所影响。

2000年9月,住宅楼宇的价格,平均较六月上升3%。不过,2000年第三季对上季度比较,价格平均仍下跌3%,但已较第二季的7%跌幅轻微。另一方面,2000年第3季,住宅楼宇的价格及租金仍远低于1997年第3季度的高峰,分别平均下跌48%及30%。

商业楼宇方面,写字楼的租务市场在2000年第3季依然活跃。尽管资讯科技公司在最近数月对写字楼的需求下降,但随着本地经济持续复苏,以及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整体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此外,写字楼的供应有限,使空置率进一步下降,其中以位于商业区黄金地段的写字楼成尤甚。至于写字楼的销售市场则仍然淡静,原因是利率成本高,令投资者态度审慎。随着零售业逐渐复苏,租务市场在2000年第三季保持平稳。但销售市场则偏软。工业楼宇方面,租务及销售市场在2000年第3季度依然呆滞。

5、劳工市场需求继续增加

随着整体经济活动持续复苏,劳工需求继续增加,劳工市场情况进一步改善。根据以“居住人口”方法编制的最新劳动人口统计数字,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持续回落,由2000年第2季的5%下降至第3季的4.8%。持续失时间中位数进一步缩短,由一年前的82日及今年第2季的74日缩短至第3季的65日。失业六个月或以上的人数比例在同期亦减少,由27%减至20%。人力资源运用也有所加强。就业不足率在2000年第3季幅下跌2.6%,扭转首两季由2.8%短暂上升至3.2%情况。综合所有就业人士计算,每周工作50小组或以上的人数比例在2000年第3季为34%,较今年第2季的32%及去年第3季的30%进步上升。

由于经济强劲复苏,令劳工需求增加。2000年第3季从住户统计调查得出的总就业人数,与一年前比较,上升3.4%至323万人,较第二季的1.9%明显增长。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幅明显超越劳动人口的增幅,使人力资源的供求情况在今年以来持续改善,而失业率也因而逐步回落。

随着就业情况有所改善,劳工的收入在近数月亦微回升。2000年第2季的整体劳工收入以货币计算,较一年前增加2%。在扣除同期消费物价的跌幅后,2000年第2季的收入及工资与1年前比较,均有较显著的实质增长,介乎5%至7%之间。

6、物价

2000年第3季,整体消费物价的跌幅收窄。虽然零售商面对商场竞争激烈继续提供价格折扣和其他优惠,但随着消费需求稳步回升,折扣幅度普遍较前减少。在源自本地的成本压力方面,劳工工资已止跌回稳,但新订租约显示物业租金整体上轻微下调,而多项政府和公共服务收费仍继续受到冻结。至于外来的价格成本压力方面,一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价格上升。此外,主要供应经济体系的通胀率亦见上升。但最近数月进口食品和消费品的价格仍然下跌。

2000年第3季与1年前比较,综合消费物价指数下跌2.6%,跌幅明显小于第一季的5.1%及第2季的4.5%,部分原因是住屋费用的跌幅减少,因为政府减免1999年第3季应课差饷50%,以致该季的比较基准较低。此外,很多消费品的价值的跌幅亦所收窄,甚至加快上升。2000年首9个月合计,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平均下跌4.2%,跌幅仍超过1999年的4%,作为主要分类指数的甲类消费物价指数下跌3.2%,跌幅较1999年3.3%放缓。2000年第3季,经季节性调整与对上季度比较,综合消费物价指数的跌幅为0.4%,同样较第1季的1.3%及第2季的0.6%降低。甲类消费物价指数的跌幅亦同时收窄,由第1季的1.1%减至第2季的0.6及第3季下跌1.1%,跌幅明显较第1季的1.9%及第2季的2.1%温和。

7、金融业

2000年第3季,港元兑美元的即期汇率在7.794和7.799之间窄幅徘徊,与总结余的兑换保证汇率走势大致相同。总结余兑换保证汇率自1999年4月1日起,从7.55的水平每日上调一点子(一点子等于0.0001港元),在2000年8月12日到达7.80的水平,与发行及赎回负债证明书的兑换保证汇率汇合,因此500日的过渡期顺利完成,由于本地银行体系流动资金充裕,港元12个月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距,由六月底的43点子,扩至九月底的137点子。

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兑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走势贴美元走势。2000年第3季,港况差不多所有主要外币的均升值,特别是兑日元上升2.2%、兑德国马克上升8.2%,兑英镑上升3%。总的来说,贸易加权名义港汇指数由2000年6月底的132.7,上升至9月底的134.9。

港元贷款在2000年第3季的增长加快至1.7%,而港元存款 在同季亦进一步增加2.0。由于港元存款的增长较港元贷款为快,港元贷存比率由2000年6月底的91.6%轻微下跌至9月底的91.4%。

本地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在2000年六月强劲反弹后,七月时进一步攀升,因为市场预期美国利率或已见顶。政府在七月初澄清房屋政策亦进一步刺激与地产有关的股票。恒生指数7月21日上升至17921点,8月大部分时间继续维持在17000点以上的水平。其后国际油价飙升,市场忧虑油价上涨会影响通胀、利率,以至全球的经济增长,因而打击各地主要股票市场。本地股票市场亦受到拖累,恒生指数在9月22日下挫至14613点。不过,随着国际油价短暂回落,恒生指数在9月底销为反弹至159点,较六月底仅低3%。

8、对外贸易增长强劲

(1)产品出口

2000年首10个月,香港的产品表现远较预期为佳。尽管一般均估计出口有所复升,但反弹幅度之大却出乎意料之外,其中总出口在转口激增20%的带动下,跃升19%,本产出口亦有显著回升,比去年同期增长10%。反观1999年全年,总出口仅激升0.1%,而本产出口更下降近10%。

2000年首3季,香港对大部分主要市场的总出口表现出色,其中对美国及欧盟出口分别扬升15%及13%,两者均为去年的主要增长动力来源。在区内经济持续复兴下,香港对亚洲的出口大幅回升22%,对东盟和日本分别有22%及20%增长,而对中国内地出口则跃升22%。香港对其他地区市场的出口亦于2000年首9个月取得可观增幅,其中对东欧出口上升29%,对拉丁美洲上扬21%,对中东则有20%增幅,至于对非洲的增长步伐最慢,升幅仅为1%。

产品方面,2000年1至9月,所有主要的总出口均全面报升,其取得的最大增幅的是电子产品(+30%)及珠宝(+24%);与此同时,其他产品亦有不俗的表现,例如:塑胶产品(+15%)、纺织品(+12%)、家庭电器(+12%)、钟表(+8%)、服装(+8%)、鞋履(+7%)、旅行用品及手袋(+6%)、玩具及游戏用品(+6%)。

由于美国和欧盟需求殷切,以及日本经过长时期经济衰退后备受压抑的需求的所回升,香港的珠宝出口大幅度激升;此外,海外市场对白金首饰续有需求,亦有助刺激珠宝销路。电子产品出口表现理想,主要由世界市场的周期性需求带动;再者,根据2000年1月生效的资讯科技产品及电讯设备的需求持续。

服装出口在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及日本)需求强劲下,大为受惠;若非受到来自拉丁美洲及东欧的剧烈竞争影响,出口表现还可更上层楼。钟表方面,美国和欧洲需求稳定以及亚洲经济持续复升,均有助促进香港出口。至于玩具及游戏,销售主要受美国及欧盟持续不断的消费需求带动上升,而对日本出口更出现强力复兴。

2000年首3季,美国进口有21%的可观增幅,来自中国内地的进口(当中大部分由香港厂商经营)上升23%,源自香港的进口则增加13%。同期,香港对美国出口扩增15%,其中大部分主要产品均取得不俗升幅,例如:珠宝(+35%)、电子产品(+24%)、纺织品(+16%)、旅行用品及手袋(+12%)、家庭电器(+10%)、服装(+7%)、鞋履(+6%)、钟表(+5%)、玩具及游戏用品(+4%)。

2000年1至9月,香港对欧盟出口急升13%,主要市场如德国、法国、意大利及英国等,对香港产品的需求均告大增。产品方面,2000年首9个月,香港对欧盟的电子产品出口上扬22%。其他增幅显著的出口还有珠宝(+18%)、家庭电器(+13%)、纺织品(+8%)、玩具及游戏用品(+8%)、鞋履(+5%)、钟表(+3%)、旅行用品及手袋(+1%)、服装(+1%)。

2000年1至9月,香港对亚洲出口强劲反弹,攀升22%。随着中国内地经济不断增强,香港对内地出口跃升22%。由于中国内地出口持续复升,香港输往国内供出口加工的原材料及半制成品保持强劲。与此同时,在内地消费意欲上涨的刺激下,输往内地供应内销市场的产品亦回升兴旺。事实上,若非受至多项结构性发展影响,例如来自内地本土供应商的直接竞争加剧,以及海外供应商日益直接打入内地市场等,相信香港出口应有更佳表现。

2000年1-9月,香港对日本出口增加20%,主要动力是消费者追求物有所值的产品以及日本零售业为迎合这需求而作出的改变。日本的工业生产增加,亦令香港对该国的半制成品得到支持。在香港输往日本的主要产品中,下列多个类别均取得增长:纺织品(+32%)、珠宝(+31%)、服装(+27%)、家庭电器(+22%)、鞋履(+21%)、电子产品(+21%)、旅行用品及手袋(+15%)、玩具(+14%)及钟表(+13%)。

香港对亚洲其他地区的出口,亦因区内经济持续复升使进口需求扩大而有所扬升。2000年1月日至9月,香港对南韩出口上升36%,对东盟亦扩增22%。1999年,亚洲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出口带动,进口需求则以半制成品为主,但2000年,在出口(特别是电子产品出口)持续回升的同时,内部需求(包括消费开支)亦呈现显著反弹。

踏入2000的,在亚洲经济复原之际,香港对大部分新兴市场的出口均呈现强烈反弹。今年首3季,香港对东欧出口在该区整体经济复升的带动下,升势尤其明显,增幅达29%。在拉丁美洲,经济亦重现活力,香港对该区扩增21%。至于香港对中东出口亦扬20%,但对非洲出口却增加不足1%。

(2)服务出口

服务出口继1999年初回复增长后,在运输及旅游业的带动下持续蓬勃扩张,2000年首9个月较1999年同期上升14.6%。估计2000年全年,服务出口可取得双位数字升幅。

香港服务出口表现良佳,主要因为亚洲区(特别是中国内地)的对外贸易活动全面复升。香港作为区内的运输枢纽,估计2000年空运和海运业均取得双位数字增长。据民航处的资料显示,2000年首9个月,香港的空运货物吞吐量上升17.8%,其中出口货物表现较佳(+19.3%),而进口货物亦取得可观升幅(+15.8%)。海运业方面,表现也毫不逊色,今年首7个月,货柜总吞吐量增长14.3%。

今年首9个月,访港旅客人数增加16.2%,旅游业收益亦扬升10.7%。旅游人均消费下降的趋势似乎已见底回升,2000年首9个月,访港游客的人均消费较上年同期少4.9%,这与1999年人均消费取得比1998年少14%的数字比较,情况显著有所改善。预计2000年全年,游客的人均消费可取得双位数字升幅。随着亚洲各地经济表现理想,区内金融活动大幅回升。截至2000年第三季为止,在亚洲筹措的银团贷款总值增加超过上倍。2000年首10个月,香港是亚洲第二最活跃的银团贷款市场,仅次于日本。在香港资本市场进行的集资活动也十分蓬勃,中国内地公司通过香港股票市场筹集的资金总额为1999年的5倍。

国际石油价格会影响国内聚酯纤维价格吗

1、国际原油价格升幅会影响国内聚酯纤维的价格。因为国际油价会造成国际聚酯纤维的价格上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价格会传导到国内价格的。如果国际上涨价国内不涨,就会造成大家蜂拥出口国外,由于国内开始变得稀缺了,自然也就涨价了。

2、国内石油价格受制于国家规定,但是石油的再产品价格并不受国家约束的。

6月30号四川油价又要下调了吗

没有下调。根据查询中国石油官网显示,截止2023年7月3日,2023年6月30号四川本轮油价调整92号汽油7.元,升了0.06元,升幅达0.79%,95号汽油8.16元,升了0.06元,升幅达0.74%,综上所知油价并没有下调。

为什么中国的油价一直那么贵啊

油价再一次上涨。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3月2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全国平均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44元和0.51元。此次调价之后,油价进入了8元时代。

00价格上涨总是会引起消费者的不快,更让人不满的是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油价上涨时的解释“虽然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比较高,但是国家也是控制了成品油的调整幅度,并且也是延后了调价的日期,如果按国际油价(上涨)10%这种情况的话,那么成品油价每吨涨幅应该达到700块钱。”这句话的意思是,此次调整油价,消费者不仅不应该抱怨,甚至还应该感谢发改委给我们省下的100块钱。

00是的,在目前“4%+22个工作日”的机制下,此次油价调整确实来得迟了,同时每吨成品油确实也少调了100元。但是,这个结果恰恰说明目前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存在问题假如国际油价变动已经符合调价机制,为何国家发改委不能在第一时间调整价格,而是要让石油企业承担损失?既然国家发改委不能在正确的时间上调油价,是不是意味着它也会在很多时间控制油价下跌?换句话说,国家发改委作为油价主管部门,有没有依法行政?

00当然,目前的“4%+22个工作日”机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就像很多专家早已经指出的,单从数学模型来看,假设原油价格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4%,我们是上调价格,但如果从104美元跌到100美元,跌幅却不足4%,不具备下调条件,再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又达4%,再度涨价。在目前的定价机制下,必然会造成涨多跌少的现象。而2009年新调价机制实施后的油价调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改委一共17次调整油价,其中上调次数12次,累计上调汽油价格达4680元/吨,柴油价格达4450元/吨。

00但是,油价的不合理并不仅仅体现在“涨多跌少”,而是油价相对于其效用来说实在偏高了。有媒体统计了3月22日的美国油价,发现当中国的93号汽油都已经迈入8元时代时,美国成品油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也就是6.42元至6.83元每升。这意味着中国的油价已经高于美国!

00不过,对于中国油价高于美国油价的现象,有专家认为这种对比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的油价中税收所占的比重较高。在2009年,国内甚至引发了一场“裸油价”风波。中石化的一位专家指出,“(2009年)7月6日中国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7543.67元/吨,其中包含了增值税1096.09元/吨、消费税1388元/吨、城建等税收248.409元/吨,税占比为36.22%。最终,不含税的国内汽油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虽然现在已经是2012年,但是税收所占比例并未减少,仍然在36%左右,而美国油价中的税金只占15.7%。换句话说,中国油价之所以高,并不是裸油价格高,而是中国油价中所含的税太多,从而推高了油价。

00尽管“裸油价”的概念提出之后遭受了不少媒体的质疑,但是这种说法倒是解释了国内成品油油价为何会高于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解释了为何国际原油价格统一,但是各国油价为何不一的现象。事实上,不少国家的油价中最为重要的成分就是税收欧洲油价之所以贵,是因为税金占油价的三分之二左右,日本的税金比例是51.44%。美国油价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其税金所占比例低。

00不过,即便把税金加上,中国的油价还是显得过于昂贵了或者说,中国的税实在是太贵了。因为中国车主在上路之后不仅要支付不菲的油价,同时还要应付数量不菲的过路费。而在欧洲和美国,车主使用高速公路时一般都不需要另行付费因为该费用已经摊入油价之中。我们以沪杭线为例,上海和杭州相距170公里,大约需要缴纳110元的过路费,以百公里10升的标准共需要耗油17升,油价成本为140元,再加上过路费则通行费用为250元。如果把这些费用都摊入到汽油中,则每升油高达14.8元!

00当然,并不是每次出行都要经过收费公路,对于上班族而言,高速公路并不是经常的选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躲避每升高达14.8元的油价成本。事实上,由于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通过陆路运输而来,这意味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已经为目前的高油价而买单了。

00如果以上的推论成立,那么,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油价太贵,而是税费太重。当美国只需要通过油价15%的税金就解决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费用,我国占油价36%的税金也无法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从这个意义而言,解决中国高油价问题并不仅仅是要完善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机制,更是要降低税费缩小政府的规模。

00如果我们只把目光盯住成品油的价格调整机制而无视油价中税费的分量,从而忽视税费的性价比,那么这样的改革注定是不成功的对于一个税收占三分之一的行业来说,只有调整税收的比重和流向,才能真正减负于民。换句话说,在中国只有把油费和过路费联合在一起考虑,才能真正地测量出油价的高低而这,是以前绝大多数讨论者所忽视的

国际油价上升所涉及的会计知识

第一、原油的下游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之负面影响;第二、运输成本增长导致产品成本升幅对企业效益影响;第三、运费上升对产品销售市场的影响;第四、由于油价上升,非石油化工产品滞销,企业资金运转困难。

为何油价下跌消费税要上调?谢谢

 一、国内成品油消费税为什么接连上调?

短时间内,国内成品油消费税为什么接连上调?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中国选择在国际油价跌破60美元大关之际再度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其背后政策意图值得关注。

“提税对外释放出中国借助强化消费税杠杆作用,实行更强硬节能减排政策的信号。”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对记者说。

一个月前,中美两国元首对外宣布了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计划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到20%左右。绿色发展的承诺需要更严厉的节能减排举措来支撑兑现。

“半个月内两次上调消费税的原因,首先是考虑趁着国际油价连续下跌的窗口期;其次,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没有上调到位,没有达到两部委之前设定的调整目标,所以才会短期内再次调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说。

根据汪德华的说法,消费税目前实施的是消费税暂行条例,尚未上升到税法,所以只要报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就可以进行调整。

二、油价再跌,还会提税吗?

如果油价再下跌,成品油会第三次提税吗?成品油消费税与油价会由此挂钩,成为一种常态化调整吗?将来油价涨起来,消费税会下调吗?

刘尚希认为,目前没有形成成品油消费税和油价挂钩机制的迹象,两次提税主要还是出于减少燃油消费的考虑。“消费税率会不会再次调整不好说,取决于环境的改善。”

也有观点认为,通常国内油价如上涨到130美元,则成为国家采取应对措施的价格“天花板”。鉴于目前国内油价已大幅下跌,两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是否意味着目前油价也已跌到“地板价”值得关注。

三、成品油税负将增加多少?

有分析师表示,消费税税率再度提高,中国油价税负比例继续上升,汽油税负比例达到40%。以山东93号汽油为例,在上次消费税税率提高后,汽油零售价格中税负占比达到35%左右,此次再度提高,汽油税负占比已达到40%左右。

成品油税负水平一般是用成品油流转税占油品含税零售价格的比重来衡量的。我国成品油中的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消费税的上调将带动其他税费的增加。

经过此次调整,据粗略测算,以目前北京92号汽油6.63元/升价格计算,车主购买1升汽油缴纳的税费约为2.56元。其中包括增值税0.93元、消费税1.4元、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费共计0.23元,总税负比重为38.6%,此前汽油流转税税负为34%。

在两次调整之前,汽、柴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分别为1元/升和0.8元/升,经过两次调整后,汽、柴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分别为1.4元/升和1.1元/升,上调幅度分别为40%和37.5%。

根据中国石化(5.76, 0.00, 0.00%)经济技术研究院去年3月份测算,汽油税收占最终零售价格的比例,中国大陆为30.46%,美国为11.22%,德国为56.92%,日本为39.30%,中国台湾为26.31%。汪德华表示,从目前国际成品油税负水平来看,我国的税负比重不如欧洲国家,但比美国等国家要高。短期内成品油消费税应该不会再上调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表示,国家应当从整体战略上做考虑,明确和控制好油价和税收的比重关系,设立长效机制,并且在进行调整的时候要有标准,要向公众解释清楚。

四、为何汽油消费税升幅更大?

分析师表示,本次价格调整,恰逢消费税再度提高,而政策调控的幅度不同,彰显了国家改革的调控方向。在累加上一轮消费税的幅度后,汽油单位税额上涨0.4元/升,涨幅高达40%。柴油单位税额上涨0.3元/升,涨幅小于汽油。

分析师认为,汽油消费税涨幅大于柴油,主要是受私家车保有量持续上涨影响,为了引导消费者节约能源,缓解交通压力,而使用财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当前国内经济复苏缓慢,作为工业命脉的柴油消费税上涨幅度小于汽油,不排除国家为经济复苏做出的适当让步。本次消费税改革是在上次调整的五年后,虽不排除继续调整的可能,但短时间内再次上调的可能性不大。

五、税费和油价有什么关系

当我们在国内加油时,油价中除了包含成品油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诸多税费,而具体交了多少税费,许多人是不知道的。为什么不能清晰地向消费者列明价、税?甚至有人提出,我国消费税应该采用价外税的形式。

刘尚希表示,我国现行的流转税中,除增值税是价外税,其他包括消费税在内的流转税都是价内税。价内税和价外税没有优劣之分,世界上实行增值税和消费税制度的国家,一般都是将增值税设定为价外税、消费税设定为价内税的形式。

列明价、税,使消费者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购买的商品中负担了多少税,实质上是“价税分列”的概念。价税是否分列与采取价内税和价外税没有必然联系。价内税也可以实现价税分列,价外税也可以价税合一。目前,其他国家价税分列的通常是增值税、消费税,还未发现有国家将消费税单独列示。

六、成品油提税与公路收费是否有重复征收之嫌

此前我国首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后,有人提出质疑:当前多条高速公路仍然收费,是否与成品油消费税形成重复征税?

就此,刘尚希表示,2009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实施后,财政部下发《关于公布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涉及交通和车辆收费项目的通知》,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取消了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六项收费。同时,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他解释说,成品油税费改革,以税替代的是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高速公路收费等其他道路交通收费不属于取消范围。因此与成品油消费税不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

原油价格为什么不升?

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汇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要综合考虑供需关系和人们对供求关系的预期等等很多。下面是我之前在网上整理的一些影响因素,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影响石油价格的短期因素

短期影响因素是通过对供求关系造成冲击或短期内改变人们对供求关系的预期而对石油价格发挥作用的。

1. 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石油资源和控制石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

2. 石油库存变化

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对稳定油价有积极作用。oecd的库存水平已经成为国际油价的指示器,并且商业库存对石油价格的影响要明显强于常规库存。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

3. opec和国际能源署(iea)的市场干预

opec控制着全球剩余石油产能的绝大部分,iea则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他们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改变人们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期。opec的主要政策是限产保价和降价保产。iea的26个成员国共同控制着大量石油库存以应付紧急情况。

4. 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短期流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特征是期货市场的影响显著增强,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期货市场向现货市场传导的价格形成机制。尽管国际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不是油价上涨的诱发因素,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机会缺乏,大量资金进入国际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市场,不可避免地推高了国际油价,并使其严重偏离基本面。

5. 汇率变动

相关研究表明,石油价格变动和美元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存在弱相关关系。由于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产品的实际收入下降,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维持原油高价作为应对措施。

6. 异常气候

欧美许多国家用石油作为取暖的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的价格变化。另外,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油价。

7. 利率变动

在标准不可再生资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未来开采价值相对现在开采价值减少,因此会使得开采路径凸向现在而远离未来。高利率会减少资本投资,导致较小的初始开采规模;高利率也会提高替代技术的资本成本,导致开采速度下降。

8. 税收政策

政府干预会使得市场消耗曲线凸向现在或未来。跨时期石油开采模式的税收效应依赖于税收随时间变化的现值。例如,税收现值随时间减少会改变开采顺序的决策。和不征税相比,税收最终还是会减少任意时点上的净收益,也就减少了相应时期开采的积极性。而且税收会降低新发现储量的投资回报。

石油价升,对石油股是好事定坏事呢?

油价升,对石油股自然是好事。

石油股如中石油和中海油都以从事原油及天然气之勘探、开发及生产及销售;原油及石油产品之炼制、运输、储存及销售为主,自然是油价愈高(销售价值愈高),营业额和盈利愈高,那对公司而言便是好事。

就等于你是卖米的,米价愈贵,但米是日日必需的,那你的营业额自然会被提高,收益也愈多,自然也是好事。

2007-09-22 19:32:19 补充:

补充一下:一些购买石油而产出石油加工制品的公司如中石化(386),因为石油的买入价贵了,令它的生产成本提高,营利在固定营业额之下自然减少,因此油价上升对中石化反而是不利的。,石油价升,原则上是对石油股是好事。楼上梧桐雨网友大致已答到了你,不过我要补充的是:

1) 石油价升,表面来说对石油股是好事,但要视乎该股票本身有多少中下游业务。现时中国香港的石油股有三只:中石油 (857) 、中海油 (883) 及中国中国香港石油 (135)。中石油有部份是炼油的下游业务,故石油价升其实会对这一部份的业绩有负面影响,当然,整体业绩要看上游业务能否补贴下游业务的损失。同时也要看实现油价,如实现油价相对现货价仍偏低,那代表业绩尚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其余两只由于没有中下游业务,对油价的敏感度会比中石油较大。

2007-09-23 16:54:56 补充:

之前巴菲特减持中石油,其中一个可能主要的原因是该公司的实现油价可能已经见顶,这样对将来的利润会造成压力。你见石油股的PE 偏低,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在美国减息下,石油等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会升值,也许会造成该类股票的价值重估。,油价升,对石油股是好事。,美国大幅减息,令资金流入商品市场,因为这些商品不会受美国经济衰退影响,故利好煤炭、石油及黄金类等股份,因而造成近日上述的资源股股价大升,但由于黄金股较早前已上升不少,故煤炭及石油股显得较为吸引,而且商品市场一直存在求过于供,加上煤炭及石油股公司都有回归A股概念,可以炒多一转。

近日煤炭股持续创新高,今天上市的恒鼎实业(1393-HK)公开发售获得669倍超额认购,上市开盘即升70%,另外3只煤炭亦见升幅,其实在招股期间已带动煤炭股上升,尤以中煤能源(1898-HK)及中国神华(1088-HK)为最,两股都具回归概念,其中神华已进入A股招股工作,中煤亦希望在今年底回归A股市场,并会在短期内会递交申请,两股炒卖价值大升。

现时神华已正式进入A股招股程序,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18亿股,预计集资金700亿元,用于收购内地及海外战略资产,19日开始进行IPO询价,并于10月9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中煤则计划发行不超过15.25亿股A股,集资200亿元,作为5个拟建项目资金;早前两者公布的中期业绩不俗,未来亦需要加强发展其他或海外项目,以维持其增长及竞争力。

一般来说,国企股在A股IPO前股价都会大升,主要原因是A股定价会以H股作参考,因此市场会先将国企股股价推高,举例说,在中秋节于A股上市的建设银行(0939-HK),由8月中的5元升至昨天的7.3元,升幅达45%,由此可以预计神华及中煤的股价仍有上升空间,尤其是后者与上市时间仍有2个月差距,因此股价上升幅度可以更大,其中高盛给予中煤能源目标价21元。

除了上述两煤炭股回归A股外,还有中国石油(0857-HK)最快可以在10月回归A股上市,该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40亿股A股,估计集资约400亿元人民币,集资金额将进行境内油气开发及海外并购等,单看近日油价屡创新高,美汇下跌及回归概念等,中石油已有炒作的理由,然而中石油仍虽面对「股神」毕菲特减持的可能,对投资者心理做成一定影响。

中石油昨天股价大幅上升3.5%,股价升至12.38元其余石油股如中海油(0883-HK)同时因外资大行轮流出报告建议买入,股价在近期已上升不少,升幅更较中石油高,其中高盛更给予强烈推介「买入」评级,摩根大通亦将中海油目标价由10.2元调高至12.25元,预期石油股在油价上升及回归A股概念下,与煤炭股一样,可以炒多一转。,